帛家道
帛家道是早期道教派别之一,流行于魏晋。
该派尊帛和为祖师,世人以其祖师姓氏名其派。据葛洪《神仙传》载,帛和,字仲
理、辽东人。其师董奉为三国吴孙权时人,以行气、服术法授帛和。后到西城山,事王
方平,受命入山,于石室中,视壁三年,见古人所刻《太清中经神丹方》,及《三皇天
文大字》《五岳真形图》。最后入林虑山(一名隆虑山),为地仙。据此,帛和为三国
时道士。另据《水经注》卷十五瀍水条称:“瀍水西南有帛仲理墓,墓前有碑云:
‘真人帛君之表’。仲理名护,益州巴郡人。晋怀帝永宁(嘉)二年十一月立”。
此与《神仙传》所载不同,盖为西晋帛家道士所为。
至西晋,有人假托帛和之名在北方传教。《抱朴子·祛惑》云:“乃复有假托作前
世有名之道士者。如白和者,传言已八千七百岁,时出俗间,忽然自去,不知其在。其
洛中有道士已博涉众事、洽炼术数者,以诸疑难咨问和,和皆寻声为论释,皆无疑碍。……
后忽去,不知所在。有一人于河北自称为白和,于是远近竞往奉事之,大得致遗至当。
而白和子弟闻和再出,大喜,故往见之,乃定非也。此人因亡走矣。
……又《仙经》云:‘仙人目瞳皆方’。洛中之见白仲理者,为余说其瞳正方,如
此果是异人也”。
由上可见,在西晋时,已有道士假托帛和之名创教,且在河北、洛中有一批弟子,
不过,看来当时的组织规模不会很大,他们以帛和所得《太清中经神丹方》《三皇天文
大字》《五岳真形图》相传承。另据《太平经》和天师道方面的经典宣称,《太平经》
由太上老君于周末授于吉,于吉授帛和;上清派方面的经典宣称,金阙后圣帝君,先以
《素书》二卷(即《太平经复文》)传上相青童君,青童君传西城王君,王君传弟子帛
和,而后再传于吉,使演为甲乙十部,一百七十卷。帛家道又称“俗神祷”,即奉祀俗
神,以“煞生血食”为祀。修炼方术有炼丹服气、召劾厌胜等。
至东晋,帛家道传入江浙一带,为不少士族所信奉。如丹阳许映(即许迈)“本属
事帛家之道,血食生民,通愆宿责,列在三官,而越幸网脱,奉隶真气”。“华侨者,
晋陵冠族,世事俗祷”。①“俗祷”,即指帛家道。后华侨“背俗入道”,于“丹阳许
治受奉道之法”,成为《上清经》传人。陶弘景弟子周子良家族“本事俗神祷,俗称是
帛家道”。“(周)子良祖母姓杜,为大师巫,故相染逮。外氏徐家,旧道祭酒,姨母
化其父一房入道”。②所谓“旧道”指天师道。表明帛家道与天师道信徒之间互相交参。
另外,据葛洪《抱朴子内篇》《晋书·葛洪传》及《鲍靓传》载,葛洪之师郑隐及其岳
父鲍靓都曾以神丹经及《三皇文》《五岳真形图》传授葛洪,并十分重视这批经典。葛
洪曾谓:“余闻郑君言,道书之重者,莫过于《三皇内文》《五岳真形图》也。”③表
明郑隐、鲍靓、葛洪可能也曾信奉帛家道。
东晋后,不见帛家道的记载,据上述它与上清派、天师道的关系看,盖已融入上清
派、天师道中。
注:
①② 《道藏》第20册513页,61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
合出版,1988年
③ 《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336页,中华书局,198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