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外交通史必读之书-《岛夷志略》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历史今天:1981年11月16日 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开业
  1. 国学
  2. 历史军事
  3. 文化专题
  4.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中外交通史必读之书-《岛夷志略》

  《岛夷志略》是元代中外海上交通地理名著。汪大渊撰。
  原名《岛夷志》,明代作《岛夷志》,清代改名《岛夷志略》。
  全书共分100条,前99条记载和涉及的地点总计220个,均系作者亲睹,其说可靠;
  其第100条“异闻类聚”,是摘录前人旧记《太平广记》等书而成,没有什么价值。
汪大渊,安焕章,江西南昌人。关于他的生平,据吴鉴在《岛夷志·序》中介绍:
“豫章汪君焕章,少负奇气,为司马子长之游,足迹几半天下矣。顾以海外之风土,国
史未尽其蕴,因附舶以浮于海者数年,然后归。其目所及,皆为书以记之。校之五年旧
志,大有迳庭矣。”汪氏自己在《岛夷志后序》里说:“大渊少年尝附舶以浮于海,所
过之地,窃尝赋诗以记其山川、土俗、风景、物产之诡异,与夫可怪、可愕、可鄙、可
笑之事。皆身所游览,耳目所亲见。传说之事,则不载焉。”张翥在《序》里说:“汪
君焕章当冠年尝两附舶东、西洋,所过辄采录其山川、风土、物产之诡异,居室、饮食、
衣服之好尚,与夫贸易赍用之所宜。非亲见不书,则信乎其可征也。”可见,汪大渊是
大游历家,曾两次随中国商船到东洋(即南洋)、西洋(即印度洋)。《岛夷志略》前
99条中有关各地的山川、风土、物产、居民、饮食、衣服和贸易的情况,都是他当时根
据亲身的见闻记录下来的,因而是可靠的。
  归来之后,他又以5年的时间,校对前人的记载,发现其中许多与自己的见闻“大
有径庭”的地方。可以断定,该书初稿,大概也是在这5年内完成的。
  《岛夷志略》最后成书是在“至正己丑冬”,即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冬天。
这年冬,汪大渊路过泉州,适值泉州路达鲁花赤偰玉立莅任。偰以《清源前志》(泉州
在五代后曾置清源军节度,宋代加清源郡号,故又称清源)散失,《后志》仅至南宋淳
祐十年(1250年)为止,乃命吴鉴编修《清源续志》。吴鉴以泉州为对外贸易的大港,
船舶司的所在地,诸蕃幅辏之所,不能没有海道诸岛屿及诸国地理情况的记载,于是请
两次亲历海外,熟悉海道地理情况的汪大渊撰写《岛夷志》,附于《清源续志》之后。
这一是为增加商人、文人的见识,二是宣扬元朝的威德远大。从吴鉴为《岛夷志》作
“序”在“至正己丑冬十有二月”看出,汪大渊最后成书的时间不会晚于这年11月。
  不久,大渊回到故乡南昌,复将《岛夷志》刊印成单行本,以广其传。至正十年
(1350年),又请翰林修撰张翥为之作“序”,正式发行于世。现存的《岛夷志略》,
在吴序之前,有张序,可见源于南昌所刻之单行本,而不是出自《清源续志》附录。
元代海外地理专著还有陈大震的《大德南海志》和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两书
都不如《岛夷志略》的价值。《大德南海志》原书20卷,今仅存卷6至卷10。所收地名
多虽多,然仅列其名而无叙述。《真腊风土记》虽记载详赅,但仅一国而已。总之,
《岛夷志略》是我们研究元代中外海上交通最有价值的必读地理著作。
  《岛夷志略》上承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和赵汝适的《诸蕃志》,下启明初马
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等书。但《岭外代答》,特别是《诸蕃志》,
主要是作者耳闻,而不是亲历,因此其中存在一些错误。《四库全书总目》在评价中指
出:“诸史外国列传秉笔之人,皆未尝身历其地。即赵汝适《诸蕃志》之类,亦多得于
市舶之口传。大渊此书,则皆亲历而手记之,究非空谈无征者比。”马欢著《瀛涯胜
览》,是受汪大渊的启发。他在自序中说:“余昔观《岛夷志》,载天时气候之别,地
理人物之异,慨然叹曰:普天下何若是之不同耶?!……余以通译番书,亦被使末,随
其所至,鲸波浩渺,不知其几千、万里。历涉诸邦,其天时、气候、地理、人物,目击
而身履之;然后知《岛夷志》所著者不诬。……
  于是采摭各国人物之丑美,壤俗之异同,与夫土产之别,疆域之制,编次成帙。”
《瀛涯胜览》虽叙事更为详细,但涉及的只有20个国家,远不如《岛夷志略》之广。费
信受汪大渊的影响更深。在他的《星槎胜览》里,许多地点的记述是从《岛夷志略》中
抄袭来的。巩珍的《西洋番国志》,所收条目与《瀛涯胜览》相同,内容也大同小异,
实不过是根据马欢的记录加以润色,行文瞻雅罢了。
《岛夷志略》自明至今,一直为我国公、私藏书家所珍藏。
  例如:明《文渊阁书目》、晁氏《宝文堂书目》、钱氏《述古堂书目》等均收有
《岛夷志》;《袁宇通志》、《大明一统志》、《东西洋考》、《古今图书集成》等,
都引用过《岛夷志》,清代的《四库全书本》中有《岛夷志略》,而《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则作《岛夷志略》,这说明明清官方都收藏有《岛夷志略》。
  在明代,未闻有《岛夷志》刻本,当时藏书家所藏刻本当是汪大渊在南昌所刻的单
行本。钱氏《述古堂》还藏有“元人钞本”,《天一阁》则藏有明抄本。元、明抄本今
已亡失。
  清代有刻本,也有抄本,民国初年所见的抄本为旧抄本和《四库全书》传抄本。彭
元瑞、李文田所藏的旧抄本与《四库全书》本有出入,说明在明、清有多种抄本存在。
彭氏《知圣道斋》藏本今在北京图书馆,丁氏《竹书堂》抄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在日本、
美、英、法也有藏本。
  《岛夷志略》自元以来,为中外研究海上交通的学者所重视,校注的人很多。从现
存的来说,以沈曾植的注本为最早。
  1912——1913年,上海神州国光社将该本刊于《古学汇刊》中,题名《岛夷志略广
证》,分上、下两卷。沈氏认为不妥,在他本人著作《海日楼书目》中改为《岛夷志略
笺》,孙德谦帮助校订。沈氏不懂外文,书中所考之地名往往游移不定,错误之处较多;
孙氏校订时,亦仅以沈氏笔误、字误为限,因而价值不大。今本则以北京大学苏继庼教
授的《岛夷志略校释》为最好,他以《四库全书》文津阁本作底本,同时以龙氏《知服
斋丛书》刊本、彭氏《知圣道斋》藏本、丁氏《竹书堂》藏本以及《寰宇通志》、《大
明一统志》等书中引用的《岛夷志》互为比勘,并以《诸蕃志》、《星槎胜览》等书为
旁证,因而纠缪补正较为完备。在注释方面,更是详征博引,参考图书达100多种,涉
及的语文、方言有10余种;他集中外诸家之说,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取长补短,考诸家
之所未考;
  此外,在校释中,苏继庼教授还涉及到了中外交通史、华侨史、西域南海物产志和
民俗学等,为研究古代中外关系提供了不少参考资料,并有独创的见解。这些,都是中
外其他学者所不能比拟的。
 《岛夷志略》在国外也有很大的影响。凡是研究元代东亚、南亚诸国及海上交通的
外国学者,都一定阅读《岛夷志略》。
  在国外,研究和阅读《岛夷志略》的学者大有人在。早在19世纪中叶,西方学者就
注意到《岛夷志略》这本书,接着就进行翻译、征引和考证。其中最著名的学者首推卫
理亚瑟(Arthurwylic)。在他1867年所编的《汉籍丛录》里,列有《岛夷志略》。格
伦维尔(Croeneveldt)在1876年编辑的《南海群岛文献录》里,亦有此书名。布莱资
须纳德(E·V·BreCitschneider)在1888年《中世纪史地探究》中,将《岛夷志略》
中的“天堂”条译成英文。伯希和(P·pelliot)对《岛夷志略》的有关地名,也有颇
多的论述。
  日本学者对《岛夷志略》的重视与研究远远超过海外其他诸国。藤田丰八以龙氏
《知服斋丛书》刊本为底本,参考其他藏本,对《岛夷志略》进行了全面的校订,同时
作出注释,题名为《岛夷志略校注》,于1914年在罗振玉主编的《雪堂丛刊》第二集中
刊登出版。1935年,又在北京《国学文库》中重版。这是当时最好的版本。作者博学多
才,所注可取者多。然而仍不完全,且多错误。现在,研究《岛夷志略》的日本学者仍
有不少。
  美国学者对《岛夷志略》的研究较晚。柔克义(W·W·Rockhill)曾将《岛夷志略》
的前99条中的60条地名译成英文,发表在1914—1915年《通报》上的《十四世纪时中国
与南洋群岛印度洋沿岸诸港往来贸易考》里。此后,随着贸易的发展,美国学者(包括
华裔汉学家)研究《岛夷志略》的日多。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