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道家与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论(四)
(四)秦汉之际燕齐方士与神仙的思想渊源
1.秦始皇与封禅
关于中国道教学术思想的渊源,在我们的历史文献中,有一很可靠,又很有系
统的资料,便是《礼记》与《史记》中“八书”的学术思想,如何由道家变成道教?
如何由燕、齐的方士变成神仙?大体的史料,在《封禅书》中,已有颇具规模的记
载,因为说来话长,现在只择其简要的,与秦、汉之间有关道家与道教的渊源,稍
加说明,以供参考。
封禅,在过去中国的历史上,是类似西方宗教性质的礼仪,而且在秦、汉前后,
也是历代帝王的大典。所谓封,是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就叫做封;
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就叫做禅,所谓禅,便有神之的意义。在春秋时
代,正当齐恒公称霸的时期,他想封禅泰山,管仲却极力劝阻,他说:“古者,封
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司马迁说:“后百有余
年,面孔子论述六艺传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禅乎梁父者,七十余王矣。其俎
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当孔子的时代,封禅的意义,也随周室的衰微一样,渐
趋黯淡,而且周灵王用苌弘的主张,采取神鬼迷信的方法,射狸首以致诸侯的来朝,
一变封禅精神,转入神鬼威灵的作用,结果苌弘被晋人所杀,诸侯更形叛乱,所以
说:“周人之言方怪者,自苌弘。”以后再过百余年,秦国自秦灵公开始,由封禅
精神的演变,形成建立神祠的风气,就成为后世道教崇拜多神的滥觞,汉代崇尚白
帝,灵宝等事,都是开始在秦时。
到了秦始皇称帝的时期,东巡郡县,祠驺峰山,颂秦功业,“于是,征从齐、
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因为议论封禅的仪礼不合,“始皇闻此议,
各乖异,难施用,由对细儒生。”这些儒生等被细而不用,听说秦始皇上山遇大风
雨,便讥笑他,“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
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
祀绝,莫知起时。”所谓八神:(1)天主,祠天齐。据另一说:临淄城南郊山下,
有天齐泉,五泉并出,有异于平常所讲的迷信观念,只是说它就如天的腹脐一样。
(2)地主,祠泰山,梁父。因为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叫做(田
寺)。地贵阳,祭之必于中圜丘等地。(3)兵主,祠蚩尤。(4)阴主,祠三山。
(5)阳主,祠芝罘。(6)月主,祠之莱山(7)日主,祠成山。(8)四时主,祠
琅琊。这便成为后来道教崇拜多神的渊源,但是,秦始皇变封禅为爱好神仙,果然
是基于帝王晚景,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作祟,但也是由于战国以来方士学术的流行,
与阴阳家思想的弥漫鼓荡而来,如说:“自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
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妻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
(都是古代所称之仙人),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驺
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过阿谀苟
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我们读了司马迁的这一段记载,便可了解战国时
期的“方士”神仙,与阴阳家的学术思想,影响秦、汉之际朝野之间的情形了。但
决不可忽略燕、齐海上的方士,虽然传受驺衍阴阳五德主运的道术,而“不能通”
的一句,因为他们学不通阴阳家的学术,故有“怪迂阿谀苟合之徒”,借托而兴,
藉以欺世盗名的,渐渐多到不可计算。
神仙“方士”,既不易得,纯粹的阴阳家如驺衍的学术,又如此地难通,故在
秦、汉之际,一般方土,都在假借神仙的气氛中讨生活。因为人的心理,往往喜欢
求假而嫌弃真实,所以那些借托神仙的假“方士”们,便可在帝王与社会之间,招
摇撞骗,同时也骗住了他们自己,因此。便形成战国到秦汉之间一段人化神仙的趣
史了。如说:“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传
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
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
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司马迁写到这里,说了半天海
上三山的神仙宫阙,都是出诸传闻而难证实,可是他用了一句最妙的话,便是“世
主莫不甘心焉”,这也是说明地位愈高,富贵权势已极的人,他的心理愈加空虚的
状态。人的欲望,总是有所求,而且无止境的有所求,做了皇帝要登天,也是人心
难平的必然趋向,征服天下的英雄,作为世间的帝王,虽然聪明一世,但仍懵懂一
事,他们却甘愿接受方士们的欺骗,因此,他又写出秦始皇求神仙的历史,如说:
“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
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
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琊,过恒山,从上党归。后三年,游碣石,考入
海方士,从上郡归。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会稽,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
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这一段的文字,司马迁极力运用他的高度文学笔
调,写出历史上帝王欲望的真象,最后用了一个“崩”字的微言,结束了人世间所
有人生礼成而闭幕的结局。古礼,称皇帝之死叫做崩,诸侯之死叫做薨,薨也罢,
崩也罢,反正是神仙见不到,长生不死之药,倾全国之力也求不到,到头还是叶落
归根,就此了事。绝妙的秦皇、汉武的事业。必须要有一个绝妙的司马迁,为他写
出曲折极致的《史记》,使千载之下的我们读来,觉得它是一部绝妙的哲学小说,
可以发人深省。司马迁在《封禅书》中,不但尽情地讽刺秦皇、汉武,同时也尽量
写出那些假“方士们”丑陋可恶的一面,但是,他也否认秦、汉之际儒生们对于迷
信封禅的可笑与可鄙,如说:“秦三年,而二世弑死,始皇封禅之后十二岁,秦亡。
诸儒生疾秦焚诗书,诛谬文学。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讹曰:始皇上泰山,为
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他便在此作了最后一句的结论说:“此岂所谓无其德而
用事者邪?”这“者邪”两个代用疑问的虚字,又是司马迁笔下的花样,等于现代
的话说:“真是这样的吗?”是不是,他不下断语,由读者自己去想,他站在笔阵
以外哈哈大笑而已。
2.汉初的神道与神仙
因为秦始皇迷信神祠与盲目的求仙,必致造成“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的现象,
当秦二世的末期,朝野都笼罩着一片神鬼迷信气氛,所以首先发难的陈胜、吴广,
便利用黄灯野火而作狐语,作为起义的号召。汉高祖的初兴,也是借用斩白蛇而起
义,祠蚩尤而衅鼓,到了定鼎以后,便下诏制定天的五帝之祠,崇尚神道。汉文帝
也一度相信赵人新垣平的望气之术,笃信鬼神而立五帝坛。汉武帝即位之初,尤其
敬信鬼神之祀,他初见到秦国故地雍郊五(田寺)的时候,便定为以后的常规,三年
一次效祀。同时,又开始求神君,舍之上林中,司马迁说:“蹄氏观神君者,长陵
女子。以子死,见神于先后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往祠。其后,
子孙以尊显。及今上(称汉武帝)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合人,主方
匿其年及其生长。常自谓七十,能使物却老。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子。人闻其
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余金钱衣食,人皆以为不治生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
所人,愈信,争事之。”“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
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
帝是也。臣常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
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台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
丹砂诸药,齐为黄金矣。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而使黄锤、
史宽舒受其方,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美。”
我们看了司马迁的这一段记载,便可知道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他心理上有另一面
的兴趣,他对于崇尚神道,与好求神仙的可笑行为,却是甘之如馅,引以为乐。后
来又有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便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又
为他的建议,大建宫殿以祠神,“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以帛书以饭牛,
佯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
是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隐之。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后来,汉武帝因为生了一场大病,巫与医药,都不能见效,因为求神而病愈。
便幸甘泉,置酒寿宫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其书,命之日书法。其所语,世
俗之所知也,无绝殊者。而天子心独喜,其事秘,世莫知也。”后来因乐成侯的推
荐,又拜栾大为五利将军,“栾大,胶东宫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天子既诛
文成,后悔其蚤死,惜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说。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
大言。处之不疑。大言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顾以臣为贱,不信
臣。又以为康王诸侯耳,不足与方。臣数言康玉,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师曰:黄金
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奄口,
恶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马肝死耳,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大曰:臣师非有
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则贵其使者,令有亲属,以客礼待之,勿卑,使
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后可致也。于是,
上使验小方,斗棋,棋自相触击。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乃拜大为五利将
军。居月余,得四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其以二千户封地士
将军。大为乐通侯,赐列侯甲第,憧千人,乘囗,斥车马,帷幄、器物,以充其家。
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资金万斤,更命其邑日当利公主。天子亲如五利之第,使者存
问供给,相属于道。自大主将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献遗之。于是,天子又刻玉印
日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夜立白茅上,受印,
以示不臣也。而佩天道者,且为天子道天神也。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
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颇能使之。其后,装治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大见数月,
佩六印,贵震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扌益扌宛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后
来五利将军栾大,也因不实而被诛,始用公孙卿,公孙卿说:“仙人好楼居,于是,
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茎
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仙神人之属。”我们读了这些较为详细的记载,对于汉武
帝爱好神道,勤求神仙的事迹,便可一目了然,他比之秦始皇的作法,更有过之而
无不及,由此可见两汉以来,由道家的学术思想,如何转变为道教的趋势,这些假
“方土”们,又如何捏造神仙事实,欺世盗名的史料。
我们再看司马迁在《封禅书》中最后作的结论与赞辞,更可进而了解汉初“方
士”们的情况与结果,结论如说:“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遍于五岳四读矣。
而方士之候伺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之迹为
解,无有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羁縻不绝,冀遇其真。自此以后,方
士言神祠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赞辞如说:“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
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词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意。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
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若至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
礼,则有司存。”
我们大体了解了从秦到汉初武帝的时期,将近百年前后道家的方士与神仙,以
及道教前身祀奉神祠的大略,便可概见秦、汉之际,方士们留给历史的影像,是如
何的恶劣。后世骂方士,并战国前后的真方士,也一概唾弃,都是受此影响,实在
有欠公、允。
3.汉魏以下道家学术思想的内容概略
自秦皇、汉武以后,道家的学术思想,一再误于这些假方士,假神仙的求丹炼
药手里,使人迷失道家文化的真精神。又加汉初儒生如董仲舒等人,生当天下承平
之际,用阳儒暗道的手术,叙述周、秦以上儒道本不分家的学术思想,注释五经,
疏释圣道,以独尊儒术为标榜,致使道家与老、庄的学术思想,尤遭贬值。于是,
由战国以下真正的方士学术,发展为两汉以来易经学术系统象数之学的途径;它与
汉代天文学术相激荡,便有扬雄著的《太玄经》,要以象数哲学理论的间架,概纳
天文科学的法则。它与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二十八宿、以及日者(选择时日)、
龟策(卜卦)等,有关天文、地理、物理的理论科学相结合,便有焦赣、京房等象
数、纳甲之学,推测造化之机,易学系统的建立。再经分化而各自成为一家之言的
专长,便有后来汉代易学的卦气、变通、升降、爻辰等殊途一致学说的演变。魏、
晋以后,修炼神仙丹道派的学者,宗奉魏伯阳的思想系统,归纳这些学说的原理、
原则,而成为与中国医药理论合流,丹经道术的规范。又有根据《禹贡》、《山海
经》等山川地理形胜的研究,便有郭璞等人,倡导形峦体势地理(堪舆)学术的兴
起。至于淮南子、抱朴子的著作,既是道家,又是杂家的学说,应是战国以来方士
学术思想部分的集成。在南北朝之际,因为北魏崇尚道教的关系,这些学术思想,
大概都穿上宗教的外衣,变为道教的神秘之学,但到隋、唐以后,又复脱颖而出,
除了天文、历法等的研究,渐已建立专门化正规的科学体系以外,他如星象、地理
(包括堪舆)、卜筮、建筑、工程、工艺、艺术等种种实用之学,以及民间生活的
节令等仪礼、与各地方风俗的习惯,完全与道家的学术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如医
药等理论、以及算命、看相等学术,虽然远绍周、秦以上的文化渊源,但在汉、魏
之际,都已加进印度文化佛家的学术思想,故有唐代医药的进步,与星命(算命)、
卜筮学等的建立。如李淳风等的图谶、唐僧一行禅师的天文与星象等学,也都从正
统道家的学术思想而来。唐代的数学,远绍九章历算的遗规,配合两汉象数的发展,
受到隋、唐之际,阿拉伯算数的影响,对于三角、立方、几何等算数的成绩,已有
相当的成就。因此辗转影响,而有唐末五代之间,道家的数学思想,趋向河图、洛
书的数理哲学,产生北宋初期邵康节的《易经》象数之学,摄取汉易纳甲的精华,
配以甲产、河图洛书数理的哲学,用以说明天地造化的枢机,预计历史人事演变的
迹象,一变汉代的谶纬之术,而开历史哲学的先河。从此上下元、明清千余年间,
所有道家各种科学而哲学的学术思想,不依附于汉代的象数,即人于邵康节易学的
范围。
而在唐、宋、元、明之间,可以在世界学术与科学史上,除如众所周知的火药,
印刷术的发明以外,可以大书而特书的一笔。(1)便是用医药方面的进步:在历来
传统习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外,便有金、元四大家医药的理论,与药物学
方术的专长研究,以及元代完成人身气机穴道的铜人图,奠定后世针灸治疗学的坚
固基础,因此而辗转传授,才有今天德国、日本等世界针灸治疗学的发展,所有推
拿、按摩等学,都是这一系统的余枝。(2)便是用指南针构成罗盘的学术:利用一
块大圆形的木板,中心嵌上指南针,外面圈以八卦、天干、地支、甲子等层次,加
以天文星象的二十八宿,以中原做时间、空间的中心。用仰观天文星象的范围,辨
别地理区域的划分,成为天文分野的作用,为世界上最早划分地球经纬度的先驱。
一个完整的罗盘,它的层次圈圈,共计三十六层,层层之间,错综复杂,互相沟通
为用,必须具有汉代象数、纳甲的基础,与宋代易学河图、洛书的基本观念,才能
神而明之,融会贯通而相互为用。当明朝初期,西洋航海学术等,还未十分进步,
而且也未传到中国,而在明成祖时代的太监郑和三下西洋,他所制造的巨型木船,
与远离中国东南部海面,航行茫茫无际的天海之间,能够分辨距离与导航远海方向
的,都是靠着这种罗盘的功效。因此,自明、清以来,便有专门制造标准罗盘的产
地:徽州的,称为徽盘。可以与徽州的笔墨、宣纸,同为名产的权威。广东所制的,
称为广盘。福建所制的,称为建盘。后来用在察看地理(堪舆)的,大多以徽盘为
准。用在航海兼带堪舆作用的,也有采用广盘与建盘的。总之,徽盘的度数标准,
适用于中原的地理环境,广盘与建盘,适用于东南临海区域。(3)承接阐扬老、庄
思想,天地造物互变的妙旨,专门研究生物互相变化的作用,说明人类能够利用自
己生命的功能,修炼而成神仙的妙理,便有五代谭峭所著的《化书》,为最早专门
研究生物变化的著作。此外,由宋代邵康节《皇极经世》纳甲系统的演绎,构成三
元甲子以统率时、空的观念。从汉易纳甲的演变,发明奇门适甲的术数,在一般不
知究竟者的想象中,认为仅是旁门小术,或为迷信的思想而已,殊不知其中含蕴理
论科学的关键,可以由此发掘天地宇宙的奥秘,人事、物理的枢机,却存在非常重
要的宝藏。因为时间的有限,以及我个人学有未尽之处,关于这些已经提到,或者
临时尚有遗漏的正统道家学术思想的内容,略为提起研究者的注意而已,都到此为
止,暂时告一段落。恕不多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