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 科举制度 - 太平天国史

历史今天:1945年4月28日 新四军阜宁大捷
  1. 国学
  2. 历史军事
  3. 历史专题
  4. 太平天国史

二 科举制度

  太平天国科举,初无统一制度。在天京除天试外,尚有东王、北王、翼王生日的东试、称谓,应该把它称为「女试」才好。因为不论它确是科举也好,是临时测验性质的考试也好,都是考试女子,都可以称为「女试」。在太平天国前期,男子考试有「天试」、「东试」、「北试」、「翼试」等,都称为「试」,我们把那时女子的考试称为「女试」,也是有依据的。我在旧著太平天国史稿科举志中称为「女科」是欠妥的。近年我另撰有太平天国开女科事探讨一文,详考此事,收在太平天国史丛考丙集内,请读者参看。志第十二科举附招贤北试、翼试〔一〕。到天京事变后,东、北王诛死,翼王出走,三王考试遂废止。其他考试条例,也经历年逐加改订,至庚申十年冬,由钦命文衡正总裁干王洪仁玕、副总裁英王陈玉成、又副总裁赞王蒙得恩制献士阶条例,天王旨准,辛酉十一年镌刻颁行,预定於甲子十四年甲子科举行新制〔二〕,於是考试制度始厘然具备。但是,甲子十四年夏天京已沦陷,这一个新制还未得到实施。现据士阶条例所列,分为考试程序、考试规章两项叙述於后,以见其制〔三〕。

  甲 考试程序

  太平天国科举考试从乡试开始,乡试是乡官的考试,与清朝称省级的考试为乡试名同而实翼。乡试以军帅为考官,继为县试、郡试(类於清朝的县、府试)都是守土官的考试。县试以县监军为考官,郡试以郡总制为考官。乡、县、郡试后为省试,省试后为天试。其程序如下:

  A 乡试

  乡试每年试期於二月举行,由各省郡县师帅先期出示,并行文所属的旅帅、卒长、两司马,其各统下有愿应试的,令各造名册先期送师帅处。师帅汇集本师名册,一并呈送军帅。军帅先期出示,於二月初三日考乡文学(文学类於清制文童生)一场,其首一名曰信士。二月十二日考乡武学(武学类於清制武童生)一场,其首一名曰艺士。由军帅典试,文武均取首一名。军帅给以信士、艺士执照,其馀评定甲乙,亦概行录送於县监军,接考县试。

  B县试

  县试於每年三月举行,将各军帅录送的考生,由县监军典试。县监军先期出示,於三月初三日考县文学一场,初六日覆试一场,其首二名曰秀士。三月十三日考县武学一场,十六日覆试一场,其首二名曰英士。文武均取首二名,县监军给以秀士、英士执照,其馀评定甲乙,亦概行录送於郡总制,接考郡试。

  C 郡试

  郡试於每年四月举行,将各县录送的考生,由郡总制典试。郡总制先期出示,於四月初四日考郡文学一场,初七、初十两日覆试二场,其首二名曰贤士。四月十四日考郡武学一场,十七、二十两日覆试二场,其首二名曰能士。文武均取首二名,郡总制给以贤士、能士执照,其馀评定甲乙,亦概行录送於提学考试(乡所取的信士、艺士,县所取的秀士、英士,郡所取的贤士、能士,都类於清制的文武生员)。

  提学由天京於每年遣放(类於清制学政),每省二员。到省以后,候各郡总制考试毕时,视路途的远近,分赴各郡,将郡试录送的考生召集考试。五月初五日考文士子一场。五月十五日考武士子一场。每郡视应试人数多寡,於十名中取中一名,文曰俊士(类於清制廪生),武曰毅士,提学官给以俊士、毅士执照。

  提学除典试考取俊士、毅士外,惟逢荣、酉两年,於五月二十五日集该省各郡、县、乡新旧科所取的信、秀、贤、俊各文士验明执照报名,考试一场。每郡视应试人数,於五十名中选取一名曰杰士(类於清制拔贡),提学给以杰士执照。杰士系荣、酉两年特行拔取,不由约士亦可进京应考天试。

  D省试

  省试(类於清制的各省乡试),继乡,县、郡及提学官的考试后举行。初每年都有考试,后改定从甲子科起为三年一科,逢子、午、荣、酉年为考期。应考资格文为信士、秀士、贤士、俊士、杰士,武为艺士、英士、能士、毅士。届期在省验明执照报名考试。每值科年,由天京遣放正、副提考各一员(类於清制正、副主考)。提考先期行文。文场於七月初七日考头场,初九日覆试,由提考出题。武场於七月十七日考头场,十九日覆试,由提考校阅。文场取录若干名曰约士,武场取录若干名曰猛士,提考给以约士、猛士执照。

  E天试

  天试是最高一级考试,继省试举行,类於清制会试,殿试。初原定於天王万寿十二月为考期,旋改移於幼主万寿时,以每年十月初一日在天京开天试〔一〕。后改定从甲子科起为三年一科,逢辰、戌、好、未年为天试的考期。凡遇天试科年,各省新旧科提考所取文试的约士、武试的猛士及荣、酉两年提学所取的杰士来京应天试的,先期持执照到各佐将处请凭。佐将验明执照,给以文凭,并在公项内按路途远近给盘费。到京文士子约士、杰士投礼部验凭,武士子猛士投兵部验凭,即持执照往诏命官处报名,由诏命官开册送考。如前科京试已经中式的人,除元甲首名外,馀俱准其再考,亦照例请凭。若来京已过试期,概不补考。各省士子试毕,除正总裁保封某职奏留外,均领原凭回省缴佐将注销。所有在京应试者,於报名时各持取中执照投诏命官处验明,在册注明某某官属下,无庸请凭。其朝官有愿应试者,亦准报名送考。惟在京属官,有未经中式约士等本无执照而有志观光者,须由各本官行文诏命处报名入册收考,以免朦混。

  逢科年九月初九日考文士子首场,九月十二日次场。於九月十九日考武士子首场,九月二十二日次场,二十三日覆试。正副讲武官随正副总阅襄理,所有文武甲乙均由正总裁评定,取定后分为一、二、三甲。元甲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文武都同。文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下若干名称为国士(等於翰林),三甲第一名称为会元,下若干名称为达士(等於进士)。武二甲若干名称为威士,三甲若干名称为壮士。由正总裁评定上奏请旨出榜,声炮鼓乐,悬榜於朝门前,俱赐黄缎一匹,红绉二匹,在朝门设宴,又择日令状元游行,以示荣宠〔一〕。正总裁给以执照,以为出身,并因材选举,奏封为天朝殿前等官及各廷府等处属官,授职执印理事。

  案太平天国天试的制度,是将清代的会试、殿试、朝考的考法合而为一。清制京考程序,先为会试,中式后殿试,殿试分一、二、三甲,其二、三甲进士须再经一次朝考,始分别授职,而太平天国则对旧制加以简化。

  乙 考试规章

  太平天国科举考试,定有种种规则章程。这些规章,对前代制度有改革的地方,也有承袭的地方,还有一些新创的地方。其重要的有六项:

  A 不限资格

  士阶条例第一条规定:各省郡县师帅所属的旅帅卒长两司马统下「有愿应试者,令各造名册,先期送师帅处」。就是说,凡太平天国人民,自愿参加考试的,都一律得应试,不限资格。反革命分子狂吠太平天国科举说:「不论门第出身,取中即为举人」。又说:「无虑布衣、绅士、倡、优、隶、卒,取中即为状元、翰林诸科」〔一〕。这就对自唐以来严限资格,被列为「贱民」的人们不准应试的科举制度作了根本性的改革,从而对反封建的革命起了一定的作用。

  B 场规

  各省士子来京应天试,在未建二十一省士子进京考试栖身之院以前,文士子在翰林院居住,武士子在讲武官处居住,都由江南省文将帅以印挥发给粮米薪水等件。设京都试院司事一员,於每届试期之前,饬属打扫试院房屋及东西阁(即清制东西号舍)文场,裱糊窗壁,铺陈床桌厨灶等项。如要修整房屋物件,禀明文将帅请修,由殿前工部奋办。场期的时候,带属员数名在场内照料。并由总裁保举请旨钦派巡察官十员入院襄理监场与供应各事。

  试卷由诏命官内选派理卷官二员奋办,编列字号。字号底簿交总阅收存,以奋拆封时应用。卷面用浮票填写姓名坐号,卷背姓名用弥封。缴卷时令士子揭去浮票。其弥封俟正总裁评定,方行对号拆封,奏献天王御定悬榜。至场中点名、给卷、收卷及分派各房文卷,都由理卷官管理。其武场默写武略卷,亦照例奋办,但不用浮票、弥封。

  天试考场称为京都试院,以巡察官二员管理启闭,并先期传知五大军巡查,以重关防。考试那天,应试士子都给与风帽,以壮观瞻。五更各齐集试院,有圣兵护卫栅栏,无许拥挤。监试官到,声炮开门点名,士子随点入场,人给卷一本,卷长一尺二寸,每开宽尺馀,士子领卷后一律归东西阁〔一〕。进毕供给物件,即将试院大门印封锁钥,候士子交卷放牌时方开,私开者以舞弊议罪。大门旁壁上开一小窗门,约尺馀长,一尺宽,加以小锁,除正总裁公文本章由此传出传入外,试院内各官都不准传文书便字出入。试院内东西两阁,都於阁外设立木栅,士子按照点名卷面字号归号后,即将木栅封锁,至缴卷放牌时方开。栅外设一水缸贮水,士子不准出栅取水。每阁建炭炉二座,由军中拨牌尾二名,专司本阁内士子茶水及传送饭菜等事。士子带入的木炭、茶铫、茶壶,交牌尾代理,出场时认明交还。牌尾各给腰牌,试毕缴牌出院,仍回原军。每场每日定於辰刻散给士子等饭菜一次并碗箸等件,午刻散给糕饼一次,饭菜糕饼都丰厚〔一〕,酉刻散给烛台油烛。武场也照例办理。磨勘、阅文等官场内动用纸张笔墨印色各件,都自行措办带往,不取诸公。其各省、郡、县、军帅典试供给,都仿此例。

  天试每场圣诏所命的题目,跪读悬挂,由总阅饬员抄写多张,交巡察官分派每阁一张,实贴号首。场规及诗文策论抬头等例,亦实贴木牌,周传各号公阅。士子得题归号作文。午刻开栅一次,巡察官亲至各号,按照坐号於各卷盖用「真道图记」,盖毕仍旧封栅,至缴卷放牌时方开,士子於缴卷后,不准再行入号。至文武士子有故犯一切场规滋事者,由巡察官禀明议罪。考试通行的禁令规则:凡乡试、县试、郡试、省试及天试士子应试的文与策论不满三百字者不录;题目写错、抬头写错者不录;误写避讳字面不合天情者不录;真草不完及字迹两样者不录;乌卷、曳白及烧损文卷者不录;卷内未盖「真道图记」者不录。

  C 考试项目

  每年各省的郡、县、军帅典试,考文由典试官出题,一文、一诗,覆试一策、一诗。考武亦由典试官校阅,马箭三枝,步箭五枝及弓、刀、石技勇,覆试步箭五枝。

  每年钦遣各郡提学考俊士,两文、一诗,考毅士马箭三枝,步箭五枝及弓、刀、石技勇,其荣、酉二年考杰士两文、一策、一诗,都由提学出题校阅。

  省试考约士,三文、一诗,覆试一策、一论、一诗,其提考出题。考猛士马箭三枝,步箭五枝,覆试步箭五枝及弓、刀、石技勇,并默写武略一节,由提考校阅。

  天试考文士子首场三文、一诗,次场一策、一论、一诗,由天王颁诏命题。考武士子首场马箭三枝,步箭五枝,次场考弓、刀、石技勇,覆试步箭五枝,各默写武略一节。

  考试题目出处,多取於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天命真圣主诏旨、天条书、三字经等。其要旨是阐明「天父上主皇上帝特命太平真主救世旨意」。在太平天国颁行的书中,有一种叫做钦命记题记,为其取士程文。其题目皆具节令,凡七节,有云太兄升天节记,太兄暨朕登极节记,东王升天节记等类。此书今未见,其内容不可考。至於考试诗文体裁,文仍用八股体,诗仍用试帖体,论策等仍不出旧式的范围。其武场所试马箭、步箭、弓、刀、石技,以及默写武略,也与旧制相同〔一〕。

  D 考官

  乡试的考官为军帅,县试的考官为县监军,郡试的考官为郡总制,都以本处的官员兼任考官。

  其各郡的提学,各省的提考,每逢子、午、荣、酉年,於正月十五日京试考选。应考的资格,为朝官及各廷、府等处有印属官与京试曾经中式者。其无印属官愿考者,由本管官行文诏命处报名入册收考。其报名册中,一概俱注明官衔出身及某某属下,以杜冒滥。试期一场,两文、一诗,系天王颁诏命题。由正总裁评定,上奏请旨出榜。其钦定正取提考,届期赴各省考试。提考职同燕,试毕回京奏覆缴印,仍理原官事务。其奋取者由正总裁选定上奏请旨,钦遣为每年及荣、酉两年各郡提学。提学职同燕,试毕任满回京奏覆缴印,仍理原官事务。提考、提学都是一科一任。

  至於天试的考官,以钦命文衡正总裁为最尊,总领文武一切,又有钦命文衡副总裁、钦定文衡又副总裁各一员。下设正、副总阅二员,磨勘官二员,阅文官十员。并设正副讲武官二员,襄理武场校阅事宜。磨勘官、阅文官由正总裁考选,每逢辰、戌、好、未年九月天试前,于九月初一日,在正总裁府旁殿,调考官员,未奉调者不得报名求考。由正总裁出题,一文、一诗。俟正总裁评定,肃本奏举。其阅文官十员,分派十房,士子文字优者,由各房阅定,盖用「阅荐图记」,加批送交磨勘阅定,转呈总阅阅定,进呈正总裁评定,上奏请旨出榜。

  E 士阶名目与职位

  太平天国科举名目,初尚沿用清代的名称,其后认为秀才、举人、进士等旧日所称的名目,名实不符,始一律改用「士」字以为士阶。乡试录取的文学称为信士、武学称为艺士。县试录取的文学称为秀士,武学称为英士。郡试录取的文学称为贤士,武学称为能士。提学录取的文士子称为俊士,武士子称为毅士,于荣、酉两年拔取的文士子称为杰士。省试录取的文士子称为约士,武士子称为猛士。天试中式分为一、二、三甲,元甲三名,仍沿旧称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亦沿旧称),三甲第一名称为会元(亦沿旧称),文武都同。二甲第一名以下,文称国士,武称威士,三甲第一名以下,文称达士,武称壮士〔一〕。

  至于所录文武士子授职,定制天试元甲职同指挥,二甲首名传胪职同将军,国士、威士职同总制,三甲首名会元职同监军,达士、壮士职同军帅。省试约士、猛士及各郡提学拔取的杰士均职同师帅。至提学每年所取的俊士、毅士俱职同旅帅。郡试贤士、能士职同卒长。县试秀士、英士职同两司马。乡试信士,艺士职同伍长。所有录取文武士子,俱免差役。

  F 服制与仪仗

  文武士子品级相等,与清代重文轻武不同。其袍帽服制,俱详细定明。自信士至国士,袍都大袖,色青蓝不论,靴着方头乌靴,帽则各有分别,信士、秀士、贤士帽用扁巾,或缎、或绉,或红蓝玉色皆可。俊士帽用方巾,或缎,或绸,都用乌色,前安白玉方帽准一块。杰士帽用圆巾,或缎,或绸,可用青蓝红色,后用二飘带,前安白玉方帽准一块,帽身绣花。约士帽用角巾,或缎,或绉,可用青蓝红紫等色,后用二飘带,蓝玉方帽准在前,帽身绣花。达士戴纱帽,或天青,或乌色俱可,后用横尖翅,前安金镶红帽珠一颗。国士戴纱帽,或天青,或乌色,后用横圆翅,前安金镶大红帽珠一颗。

  榜眼、探花皆用方翅纱帽,加镶黄玉额一个,榜眼左插金花一枝,探花右插金花一枝,袍皆紫色大袖,靴亦著方头乌靴。状元帽与榜眼、探花相同,加金镶黄玉额一个,左右插金花二枝,袍红色大袖,靴亦著方头乌靴。状元、榜眼、探花皆准加着黄马褂。

  武士式亦相同,仅去其帽准换缨毬一朵,其色依玉色为准。状元、榜眼、探花则换黄毬,余俱类推。

  在仪仗方面,定有浪、锣的制度。其浪俱长二尺五寸,凡士子职同指挥、将军、总制的用黄布,职同监军以下用红布,俱不镶边,不绘彩。其锣制俱阔二尺,指挥职三十三点,将军职三十点,总制职二十七点,监军职二十四点,军帅职二十一点,师帅职十八点,旅帅职十五点,卒长职十二点,两司马职九点,伍长职无浪无锣。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