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摩诃僧祇律
相关信息:阅读此书 收藏

 

        【摩诃僧祇律(Mahasangha-vinaya)】 Mohesengqilu 佛教戒律书。简称《僧祇律》,意译《大众律》。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40卷,为印度佛教大众部所传的广律。早在三国魏嘉平二年(250),有昙柯迦罗于洛阳白马寺译出《僧祇戒本》1卷。东晋咸康中又有僧建于月支国得《僧祇尼羯磨》及《戒本》,于升平元年(357)在洛阳译出。但这些译本均已佚失。法显于隆安三年(399)去中印度抄得《摩诃僧祇律》梵本,义熙十四年(418)与佛陀跋陀罗共同译出。全书分为比丘戒法和比丘尼戒法两大部分。卷一至卷三十五为比丘戒法,列举比丘戒218条,杂诵跋渠(vagga)法113条,威仪法50条;卷三十六至卷四十为比丘尼戒法,列举比丘尼戒277条,杂跋渠法34条。此律为大众部所奉持,其中多处含有大乘经意,为大乘说法的萌芽。在解释中有53处引用《本生经》,为其显著特点。又书中引用《沙门果经》和《中阿含经》等,可见此律集成时间较晚。但所载第二次结集,佛本生故事等,对研究印度佛教史有一定价值。

        卷二十三至卷三十三上为杂诵跋渠,相当于《四分》等律的诸犍度,但组织不同。杂诵分十四跋渠,每一跋渠各含十法。各跋渠内容为︰(1)受具足戒法,折伏、不共语、摈出、发喜等羯磨法;(2)举、别住、摩那埵、出罪、应不应、随顺、他逻■、异住、波罗夷学悔、觅罪相等羯磨法;(3)举他、治罪法、驱出、异住、断事法、园田法、田宅法、僧伽蓝法、营事法、床褥法、恭敬法;(4)布萨法、安居法、自恣法、迦絺那衣法、衣法;(5)病比丘法、药法、和尚法、阿阇黎法、弟子法、沙弥法、钵法、粥法、饼法、菜法、■法、浆法;(6)比尼断事法、障碍不障碍法、比丘尼八敬法、内宿、内煮、自煮、受生肉、受生谷、自取、更受、皮净;(7)重物、无常物法、痴法、见不欲、破信施、革屣法、屣法、浴法、末屑法、杖络囊法;(8)蒜法、覆钵法、衣纽帖法、腰带法、带结法、乘法、共床卧法、共坐法、共食法、机法;(9)为杀、不听食人等肉,蒜法、皮法、揩脚物、眼药、筒、筹、盖法、扇法、拂法;(10)刀治、灌筒法、剃发法、作具、破僧、和合僧、五百比丘结法藏、七百结集律藏、略说比尼;(11)毁訾、伎乐、香华法、镜法、担法、抄系衣法、上树法、火法、铜盂法、回向法;(12)众生法、树法、樵木法、花法、果法、种树法、治罪法;(13)七灭四诤事、调伏事、听法、油法、粉法、刷法、梳法、簪法;(14)塔法、塔事、塔龛法、塔园法、塔池法、塔支提、供养具、伎乐供养法、收供养具法、难法。

        卷三十三下至卷三十五为威仪法,约当于《四分律》法犍度,有七跋渠︰(1)布萨、食上法、教弟子法、依止法;(2)收床褥、治房、作厕屋法、上厕法、小便法、齿木法;(3)衣席法、障隔法、房舍法、涕唾法、护钵法、行住坐卧法;(4)客旧比丘法、洗脚法、行水受水法、作浴室法、浴法、器物法、衣法;(5)阿练若比丘法、聚落比丘法、礼足法、语法、入众法;(6)着衣法、前后沙门法、迎食法、乞食法、食时相待法;(7)然灯法、禅杖法、丸法、持革屣法、尼师坛法、謦咳法、嚏法、频伸欠呿法、把搔法、放下风法。共五十条。

卷三十六至卷四十上为比丘尼戒,包含八波罗夷、十九僧伽婆尸沙、三十尼萨耆波夜提、一四一波夜提、八波罗提提舍尼、六十六众学法、七灭诤法,共二七九戒(戒本二九0戒)。波夜提中七十戒与比丘共,唯有摄颂而无解释。

        卷四十下为尼杂诵,有五跋渠︰(1)坐法、簟席法、缠腰、衣、女人严饰服、畜媱女、园民女、僧祇支法、浴衣法;(2)手拍、胡胶形、洗法、月期衣法、浣月期衣法、客浣衣处、悬注水、流水、根;(3)羯磨、憍奢耶、僧祇支、庄严法、优钵罗花、结鬘法、纺缕法、坏威仪;(4)钵事、覆钵法、厕法、浴室法、阿练若处、迦絺那衣受舍;(5)二众食净不净、三非比丘、三非比丘尼、无残食法、八上座法。

        本律二部戒的波夜提和众学法,也以十法为一跋渠。比丘戒九十二波夜提为九跋渠、六十六众学法为六跋渠、比丘尼戒一四一波夜提为十四跋渠。所有各跋渠之后,皆有摄颂,以便忆持。第一卷首有长行及九行颂明五事利益,相当于劝信序。卷四十末,有《摩诃僧祇律》私记,明本律传译经过。从上述内容,可见本律组织于诸部律中别具一格。

        即在本律叙述两次结集文中,都说本律总的内容有九法序︰(1)波罗夷,(2)僧伽婆尸沙,(3)不定法,(4)尼萨耆波夜提,(5)波夜提,(6)波罗提提舍尼,(7)众学法,(8)七灭诤法,(9)法随顺法。本律篇聚,似以波罗夷、僧伽婆尸沙、偷兰遮、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众学(越毗尼)、威仪(越毗尼心悔)为七聚,此与《四分律》于五篇加偷兰遮(恶作)恶说为七聚者不同。《四分》及《巴利律》,突吉罗依身口业分为恶作及恶说,本律则以轻重分为越毗尼心悔及越毗尼。戒条次第于诸律中本律与《巴利律》最相近。特别是九十二波夜提的次第,与《巴利律》出入很少。

        至于戒相的开遮,本律与《四分律》有些显著的不同。如离衣宿戒,《四分律》明相护衣(即招出前须到衣所在地),而本律通夜护衣(即只须夜间一度到衣所在地)。又还衣法,《四分律》即座还衣,而本律得停至半月。至于捉金银戒多‘染著者’三字,不染着者得使净人畜,也是毗舍离跋阇子比丘许乞医药值的痕迹。总之,本律的限制,是比《四分律》为宽的。

        本律四波罗夷每条之后各载制戒时地。其时间为佛成道后五年冬分第五半月至六年冬分第四半月间。但盗、杀、妄三戒因缘中皆有阿难侍佛左右。阿难于佛成道夜生,为佛侍者决非佛成道后五六年间事。制戒处所与所为制戒的人名,本律也多与诸律不同。‘听法’中说一切制听皆在舍卫等八大城。

        本律既为大众部所奉持,故所许法相亦与大众部一致。如卷二说舍过去未来佛不名舍戒,与大众部许过未无体相合。卷十四说佛定中安慰五百客比丘,与大众部许佛常在定中而诸有情谓佛说法相合。又大众部为大乘所从出,故本律时流露大乘经意味。捉金银戒说浴金银菩萨形像;‘塔法’说地下涌出迦叶佛塔;大妄语戒说比丘应善观察真实义;波罗提提舍尼中说尸摩利比丘尼入金刚三昧,皆显示大乘说法的萌芽。

        本律波罗夷及僧残戒条解释下常引用本生经,亦为特点之一。此种引用,计有︰(1)舍利弗本事名称王及大臣陶利因缘,(2)耶舍本事轻躁众生食地味缘,(3)耶舍母本事名称王夫人诱金色鹿缘,(4)难提本事仙人童子俱舍频头缘(卷一),(5)达腻伽本事众生最初不与取缘,(6)又金翅与龙更相忏悔缘,(7)又大象王与猎师缘,(8)又大身象缘,(9)取衣比丘本事婆罗门为羊所触缘(卷二),(10)瓶沙王本事名称王畏罪缘,(11)又婆罗门杀那俱罗缘(卷三),(12)佛本生罗大波罗二鹦鹉缘,(13)轻躁比丘本事狼守斋缘,(14)增上慢比丘本事贫穷婆罗门缘(卷四),(15)优陀夷本事猕猴缘,(16)又嵩渠婆罗门缘(卷五),(17)二摩诃罗本事伽尸国婆罗门以豆市驴缘,(18)林中比丘本事跋懅比丘畏鸟声缘,(19)又象怖树折缘,(20)譬喻龙王惜宝珠缘,(21)阐陀比丘本事镜面王猕猴缘(卷六),(22)提婆达多本事野干主破水罐缘,(23)六群比丘本事五百猕猴缘,(24)阐陀比丘本事奴阿摩由缘,(25)又奴迦罗呵缘,(26)又王头痛驱狗缘(卷七),(27)阿难本事鹦鹉遮秃掠王缘,(28)优婆难陀本事水獭捕鲤鱼缘(卷八),(29)鸟生经(卷八),(30)《难提本生经》,(31)《三兽本生经》,(32)《象王本生经》(卷十二),(33)《怨家本生经》,(34)《长寿王生经》(卷十三),(35)《迦毗罗本生经》(卷十四),(36)《贤鸟生经》(卷十五),(37)《孔雀鸟本生经》,(38)《鸟本生经》,(39)《鳖本生经》,(40)《罗侯罗六年在胎本生经》(卷十七),(41)《仙人弥猴本生经》(卷十八),(42)《释提桓因本生经》,(43)《猕猴王本生经》(卷十九),(44)《蛇本生经》(卷二十),45佛本生颠多鸟、猕猴、象三兽缘(卷二十七),(46)《举吉罗本生经》,(47)《颠多梨鸟本生经》,(48)《鳖生经》,(49)《鹦鹉鸟生经》(卷二十九),(50)《长者子及贼生经》(卷三十五),(51)五离车童子本事五天子缘,(52)跋陀罗比丘尼本事梳头人供辟支佛缘,(53)又婆罗门女供迦叶佛缘(卷三十八)。

        此外,本律所引的经还有︰(1)《沙门果经》,(2)《劫具契经》(卷八),(3)《跋陀利綖经》,(4)《优陀夷綖经》,(5)《孙陀利经》,(6)《柔软綖经》(卷十七),(7)《善来比丘经》,(8)《中阿含经》(卷二十),(9)《毗卢綖经》,(10)《六人綖经》(卷二十七),(11)《大爱道出家线经》(卷三十),(12)《增一线经》(卷三十一),(13)《大般泥洹经》(卷三十二)。由所引的经来看,可见本律集成时期是比较在后的。

        有关本律的译本,有《摩诃僧祇律大比丘戒本》,题为佛驮跋陀罗译,又有《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题为法显共觉贤译。《尼戒本》中众学法齐整着内衣条开为十条,齐整披衣条开为五条,少生草上大小便等二条,故《尼戒本》众学法为七十七条(明藏本内衣及披衣二条未开,多上树过人条,故为七十五条)。《比丘戒本》前有六念法,为余部戒本所无。二部戒本外,《出三藏记集》载有《摩诃僧祇部比丘随用要集法》,后汉失译,梁时已佚。

评论 条 / 浏览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