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纲(1901.01.29~1997.05.25),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著名历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训诂学家,晚清兵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级研究员。
罗尔纲1930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中文系,毕业后随校长胡适学习考据学。1932年,由辨伪考信而开始研究太平天国史。此后,先后在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并曾兼任广西通志馆编纂及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54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二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7年5月25日,逝于北京。
他主要从事太平天国史与晚清兵制史的研究,形成了擅长考据的独特学术风格;主持筹建了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开创了“综合体”的通史新体例;并将唯物辩证法成功应用于考据学从而改革了历史研究方法。 一生出版学术专著约50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共900余万字,搜集、整理、编纂出版太平天国文献和资料3000万字。其主要论著有:《太平天国史纲》、《太平天国史》、《太平天国史论文集》(十集)、《李秀成自述原稿注》、《湘军兵志》、《绿兵志》等。
人物生平
1901年1月29日出生于广西贵县。1924年初冬,就读于上海浦东中学特别班补习,准备报考大学预科。
1925年在上海浦东中学就读时参加“五卅”爱国运动,在家乡参加了微熹青年社的进步组织。
1926年,罗尔纲考取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受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该校由共产党人领导设立,邓中夏为教务长,瞿秋白为社会学系主任,著名共产党人如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萧楚女等人都曾在该校任过教。其时教本是《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
1930年6月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文学系。
1930年7月至1931年9月在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家协助胡适整理其父胡传的文稿。1932年至1933年任广西贵县小学教师,同时兼任贵县修志局特约编纂,担任太平天国史部分编纂工作。
1934年11月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助理员,整理艺风堂金石拓本。
1936年8月任助教,著有《金石粹编校补》及《艺风堂金石文字伪误举例》。在此期间写成了《太平天国史纲》《太平天国史丛考》《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年谱》等书。
1936年兼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助理员。
1937年秋北京沦陷,社会研究所迁往长沙。11月,转入该所工作。
1939年升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副研究员。在这期间先研究清代兵制史,写成《湘军新志》、《捻军的运动战》、《绿营兵志》、《晚清兵志》(内包括《淮军志》、《癸甲练兵志》、《海军志》、《陆军志》、《军事教育志》、《兵工厂志》六种)。
1943年后专撰太平天国史,写成《太平天国革命的背景》、《太平天国史稿》、《太平天国考证集》、《太平天国金石录》、《太平天国史辨伪集》、《太平天国的理想国》等书。
1944年广西通志馆向社会研究所借调至广西研究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写有《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广西太平天国人物传》、《太平天国广西首义志》等书。
1947年升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
解放后,社会研究所改为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54年从经济研究所调近代史研究所。从1950年12月起,罗尔纲先生都在南京参加举办太平天国革命史展览,调查太平天国史迹,发掘编纂太平天国文献资料,接受筹建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任务,并兼任南京大学教授。至1964年4月工作完竣,始从南京返北京近代史研究所工作。
1950年任广西贵县人民代表,1953年任南京市人民代表,1954年任江苏省人民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6年筹建了太平天国纪念馆,1961年扩充成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成太平天国文献四大部、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等书。在此期间,并写成《太平天国史论文集》七集,编成《太平天国文选》、《太平天国史画》等书。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任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1964年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1978任第五届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 ,之后担任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顾问、南京太平天国史学会名誉会长,广西历史学会及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顾问等。从1958年起在编纂文献资料的同时,撰写《太平天国史》、《李秀成自述注》等书。
在1982年间,重写《湘军兵志》,重核了《绿营兵志》,又特对中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的原本和作者问题作了新的有创建性的研究,发表了《水浒真义考》、《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看〈水浒传〉著者和原本问题》等论文。此后罗尔纲先生继续修订晚清兵志,完成《太平天国资料续编》,并进一步研究《水浒传》原本和著者问题等项工作。
1997年5月25日,罗尔纲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7岁。
主要成就
太平天国史研究
罗尔纲在天平天国史料发掘、史事考订上用力甚勤,成为该研究领域引人注目的第一代学者。辛亥革命后,洪秀全被正式尊为民族革命运动先驱,太平天国成为民间热议的话题,相关研究随之揭开序幕。但最初的研究受到很大局限,主要是太平天国文献已被清政府禁毁殆尽,包括笔记资料在内的清方记载有待搜集整理,相关史实众说纷纭讹误甚多。1934年,陈独秀在狱中读到罗尔纲未刊稿《太平天国广西起义史》,特意托人请罗尔纲来南京与他晤谈。新中国成立后,罗尔纲为太平天国研究之勃兴,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作出了卓越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持筹建南京太平天国纪念馆,后扩建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16] 牵头大规模地搜集、整理太平天国资料,主持编纂《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6册以及《太平天国印书》、《太平天国艺术》等,另参与编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种《太平天国》8册,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整理自己的研究成果,相继出版《太平天国史记载订谬集》、《太平天国史事考》、《太平天国史料辨伪集》等7本文集,为后学提供了一把入门锁钥,推动了新生研究力量的崛起;广泛调查、鉴定太平天国遗址和文物,促进了相关文物的保护工作。同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日本及中国港台地区的研究也达到高潮,太平天国研究一时成为世界性显学,罗尔纲的名字也为更多人所熟知。积数十年之功力,罗尔纲85岁时将《太平天国史》杀青,凡88卷154万言,开创著史新体裁,融合了叙论、纪年、表、志、传5种体裁;内容广博,考订缜密,多有创见。该书出版后广受关注,被誉为新中国太平天国研究的总结性成果,获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一等奖。
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也改变了罗尔纲的命运。他努力适应新的政治和学术环境,但仍因极左思潮泛滥吃到苦头。1964年,戚本禹等人断言“忠王不忠”,打着揪“叛徒”、彰“气节”旗号,掀起对李秀成的大批判,将学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罗尔纲因坚持认为李秀成是伪降而遭到批判,承受巨大压力。“文革”初期,他被罚擦洗单位厕所的门,写了三年高可盈尺的检讨,正常的学术研究被打断,直至1971年奉调参加校点《清史稿》,处境才有所好转。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研究太平天国的第一代学者中,简又文、萧一山、郭廷以等移居港台地区。罗尔纲留在大陆,得到党和政府的鼓励和关心,成为新中国太平天国研究的领军人物和奠基者,20世纪50年代初,罗尔纲在南京一手创办了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却坚辞不就馆长之职,转而接受范文澜所长之聘在近代史所来做一名普通的研究员。截至1961年,在罗尔纲主持下,采用在图书馆摸底筛查等方法,共发掘1200万字太平天国资料,其收获是空前的。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罗尔纲牵头编纂出版《太平天国文书汇编》、《太平天国资料汇编》(3册),并与王庆成研究员共同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10册。新中国后通过工作和学习,罗尔纲改变了人生观,接受了唯物史观,明确了为人民服务意识,学术研究有了新方向新动力。罗尔纲将考据学与唯物史观相结合,既继承从乾嘉学派到胡适的考据学精髓,同时又打破为考据而考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重视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站在人民立场进行研究,打开了研究新视野,其学术成就自然超过同侪。
1980年《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完稿,该书名物训诂与史实考订并重,从典章制度、避讳字、特殊称谓等12个方面详加训诂,另从事实、时间等10个方面订正原文错误或补充缺略,共注释700条左右,注文是原文的四倍多,堪称当代考据学经典之作。罗尔纲穷半个多世纪之力注释李秀成自述,从青春一直注到白首,在史学界传为佳话。
罗尔纲在历史学领域尤其是天平天国历史研究上的主要贡献可总结为一下几点:
①将现代科学的假设演绎方法同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融合起来,在辩证唯物论指导下,形成了历史研究的新考证方法。
②改造中国古代纪传体,创造了以叙论、纪年、表、志、传五部分组成的综合体史书新体裁。
③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为解决《李秀成自述》真伪的疑案,提出一种用八法鉴定字迹的新方法,以清除太平天国史中的伪史料。
④建立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发掘、编纂太平天国文献和资料,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⑤在他带领下,新一代有创见的史学家开始拓展太平天国史这一领域。
⑥论证了太平天国革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遂为近代中国社会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近百年中国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提供了一个证明。
晚清兵制史研究
他对晚清兵制史的研究同样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对清代绿营、湘军、淮军、新建陆军、海军、练兵和兵工生产等,皆有专门研究,填补了清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空白。撰成《绿营兵志》、《湘军兵志》、《晚清兵志》(包括《淮军志》、《甲癸练兵志》、《陆军志》、《海军志》、《军事教育志》、《兵工厂志》六部)等书,海外屡有刊印。美国学者拉尔夫·尔·鲍威尔对他的兵制史研究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中国军事历史家”,认为他的关于清代军事的著作,“对充分了解晚清军事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本质极其重要”。
研究方法创新
罗尔纲治学的不断创新,不只是表现在他具体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他对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这应当是他对学术界的最大贡献、留给后人最宝贵的学术遗产。他并不满足于得出若干创新的学术观点,而是要不断地总结出自己的研究方法。他长期用考据学的方法研究太平天国史,因此,他对考据的方法有过总结,写出《本证举例》、《辨伪举例》、《说考据》等论文;他鉴定《李秀成自述原稿》的真伪,正如前文已述,他对笔迹鉴定亦有过理论和方法的思考;他长期注释《李秀成自述原稿》,又对注释体例进行探索,写出了《我对裴松之注〈三国志〉体例的批判与继承——〈李秀成自述原稿注〉的体例》一文;他多次撰述和修订太平天国通史性著作,总是在不断探索这种著作的体例,终于形成了“综合体”这种通史著作的新体例,即以序论、纪年、表、志、传五部分组成一种新体裁。它与纪传体有三点显著的不同:第一,增加“叙论”,概括全书,不仅改变了纪传体“大纲要领,观者茫然”的大弊,而且能够担负起理论性阐述的任务。第二,取消“本纪”将洪秀全、洪天贵事迹移归“传”内,消除了纪传体以君主纲纪天下后世的浓重封建性。另立“纪年”,专记国家大事。第三,纪传体以本纪、表、志、列传组成,本纪、列传占全书四分之二部分,以人物为本位,表、志居于从属地位,故称为纪传体。现改为以叙论、纪年、表、志、传五部分组成,各有独立的任务,传只占全书五分之一部分,在比重上和实质上对纪传体作了根本的改变。正是对史书体裁的这种创新,才使得用综合体而写成的《太平天国史》不同于一般的史学著作,该书被茅家琦教授称为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立体史学”,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历史著作。罗尔纲对新体例的探索是对中国史学的重大创新和重大贡献。
解放后,他通过初步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到旧考据方法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给他的局限,并开始逐步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去检讨和进行太平天国史研究,1957年,他修订出版的《太平天国史论集》(共七集)约150万字的著作,可以鲜明地看出他在史学方法和道路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和转变。[27] 经过长期的探索,他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上总结出了6条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考据工作的原则:(1)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2)从本质看问题;(3)从矛盾对立之中去看问题;(4)发展地看问题;(5)揭露阶级斗争;(6)运用群众观点和走群众路线。
学术传承
罗尔纲悉心奖掖后学,诲人不倦。他专注学术研究,勤于事而讷于言,平素惜时如金不喜应酬,但对求教者从不拒绝,为此耗费大量时间和心血。国内研究太平天国的第二代学者如王庆成、祁龙威,以及茅家琦、钟文典、郭毅生、苏双碧等几乎都得到过罗尔纲指教,自视为罗尔纲的私淑弟子。太平天国研究之所以能形成好风气,之所以能保持数十年繁荣,研究之深入、成果之丰富在中国近代史学科首屈一指,罗尔纲居功至伟,起了传帮带作用。
罗尔纲注重培养人才、奖掖后进。他是太平天国学术研究的一代宗师。20世纪50年代,罗尔纲受聘为南京大学教授。当今南大的名学者中,便有他的高徒。60年代他返京任研究员,仍倾注心力于培养人才。他对中青年学人的文章,不仅详细指点,而且针对文章需要,将他珍藏的未刊史料割爱相赠,这在学术界是难能可贵的。他不仅自己孜孜不懈于学术,更热忱地提携后学,引导他们走进历史科学的殿堂。新中国成立后,新一辈的太平天国史学者,几乎都是在罗尔纲的启迪和扶掖下成长起来的。太平天国史研究之所以花繁枝茂,郁郁葱葱,这与他的心血浇灌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里,就设有专门的“罗尔纲史学馆”。
罗先生不断奖掖后学的努力终于获得丰硕的成果。可以说,至目前为止,至少有三代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学人得到过罗先生的教益。一代代青年学人在罗先生的帮助和指导下迅速成长,成为各地科学研究事业的中流砥柱,促进了太平天国研究的深入开展。
人物轶事
与胡适的师友情
在罗尔纲的师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属胡适。1930年自上海中国公学毕业后,罗尔纲获校长胡适赏识,留在其身边做学术助手达5年之久,承担整理胡适父亲胡传遗稿、编纂蒲松龄《聊斋全集》等工作,朝夕过从,深受胡适治学态度和方法的浸染。胡适倡导“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既重视提出新见解、探索新领域,又强调不苟且,有一分证据(资料)说一分话。罗尔纲后来在太平天国研究领域开辨伪考证之风气,以及研究晚清兵制、金石学,考订《水浒传》版本等,都与胡适的引导有关。胡适从不写行草,罗尔纲写字一横一捺相当工整,这也是两人的相近之处。不过,师生之间也有分歧。罗尔纲1937年出版第一本学术专著《太平天国史纲》,通过考释史实,否定了清季官私著述中对太平天国的许多恶意歪曲之词,认为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是贫农革命。该书问世后受到好评,但胡适却大为光火,面斥罗尔纲带有主观、没有写太平天国的破坏性,是“学时髦”,尽管他也认为“此书叙事很简洁,是一部很可读的小史”。1948年,胡适赴美,师生从此天各一方。1954年底,大陆发起对胡适思想的大规模批判,罗尔纲无法置身事外,写了题为《两个人生》的表态文章。4年后,移居台湾的胡适在68岁生日前赶印罗尔纲旧著《师门辱教记》即《师门五年记》,作馈赠贺寿人之用。罗尔纲内心对胡适给予的教导、爱护也一直念兹在心,及至后来国内不再全盘否定胡适、评价渐趋客观,罗尔纲广泛搜集整理有关胡适生平及学术的研究资料,以寄托怀念之情。在93岁撰写《胡适琐记》时,罗尔纲谈及胡适侨居美国不愿领居留证,说“他是堂堂的中国人,不肯偷安异国”,并为其赴台后晚景凄凉而扼腕,认为胡适是“开创一代风气的伟大历史风云人物”。
外界评价
中国学术界著名的专家、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一代宗师、金石学、校勘学和文博学兼擅的近代史家,他不仅是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卓越专家,而且在考据学、金石学、文字训诂、文学史、军事史各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郭毅生
罗尔纲先生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一代宗师,经他整理过的大量太平天国史料,都悉心勘考,去伪存真,为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史料基础。他勤于著述,正式出版的书著即达40多种,是当代史坛著述最多的学者之一。这些著述功力深厚,确立了他一代宗师的地位。他不仅学问渊博,而且为人笃诚质朴,和蔼可亲。尤其是对待晚辈,他诲人不倦,以诚相待。受过他指教和帮助的人,对他的印象都是十分深刻的。他对待同时代的朋友、同学更是十分真诚。罗尔纲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史学界的重大损失。——苏双碧
在太平天国研究领域,罗先生研究时间最长、成果最丰、贡献最大,当之无愧地成为一代宗师。诚如王庆成研究员所言,“罗先生是中国和全世界研究太平天国的最杰出者”。——夏春涛
他和萧一山、郭廷以、简又文同属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开拓者,而又是研究太平天国史时间最长、用力最勤、著述最多的一位集大成者和杰出代表。——邢凤麟
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纲》现在仍然是最好的一部概论性著作。在他的带动下,新的一代有创见的史学家根据从外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新发现的许多中文资料,开始开发这个领域。——费正清
近代史所著作最富的人,一个真正的专家。——黎谢
评论 条 / 浏览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