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篱菊灿秋花,落日枫林噪晚鸦。数椽茅屋青山下,是山中宰相家。教儿孙自种桑麻。亲眷至煨香芋,宾朋来煮嫩茶,富贵休夸。
小斋容膝窄如舟,苔径无媒翠欲流。衡门半掩黄花瘦,属东篱富贵秋。药炉经卷香篝。野菜炊香饭,云腴涨雪瓯,傲煞王侯。
功名场上事多般,成败如棋不待观。山林寻个好知心伴,要常教心地宽。笑平生不解眉攒。土坑上蒲席厚,砂锅里酒汤暖,妻子团。
朝吟暮醉两相宜,花落花开总不知。虚名嚼破无滋味,比闲人惹是非。淡家私付与山妻。水碓里舂来米,山庄上线了鸡,事事休提。
【赏析】
这四首〔水仙子〕,都是抒写山林隐居生活的乐趣,表达对功名富贵的蔑视。
第一首写山居的幽静环境与充满乐趣的躬耕生活,表示对富贵荣华的鄙弃。
开头“西风篱菊灿秋花,落日枫林噪晚鸦。”二句一开头,用合璧对写景,迎着西风,篱边秋菊绽放着灿烂的花朵,落日的余晖映衬着山间的枫叶,鸦雀归巢在枫林里喧闹。由近看到远眺,从视觉变听觉,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山居图。第三句“数椽茅屋青山下”,紧扣“山居”,交代青山旁的间数茅屋。以青山衬托茅屋,别具神韵。然后点出“是山中宰相家”,作者借“山中宰相”自指,表达其山居的旨趣,更见其豪放潇洒的气度。后四句“教儿孙自种桑麻。亲眷至煨香芋,宾朋来煮嫩茶,富贵休夸。”承接“山中宰相家”,铺写山居农家生活的情趣,展开题旨,“教儿孙自种桑麻”,使人自然联想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的躬耕生活;“煨香芋”招待亲戚,“煮嫩茶”以享宾朋,与首句陶渊明采菊东篱一事相呼应,山居自乐,不言而喻。最后以一句“富贵休夸”作结,反衬山居之乐,更见乐在其中。
全曲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妙用典故,语言本色,雅俗相宜,声情并佳,格调高雅。
第二首,侧重描写山居中的书斋生活,从另一侧面表现怡然自得的山居乐趣。
开头第一句“小斋容膝窄如舟”,承第一首“数椽茅屋青山下”,由室外写到室内,写其书斋简陋窄小仅能容纳双膝。第二句由室内再到室外,“苔径无媒翠欲流”,因无人来访,庭院小路上长满了青翠欲流的苔藓,别有一番情趣。开头两句用对仗勾勒出了书斋环境与庭院景物。第三句将景物环境补足“衡门半掩黄花瘦”,半掩的柴门、清瘦的黄花,这一切都让淡泊世事而无所追求的主人颇为满足,认为是“属东篱富贵秋”。东篱下的菊花本是清瘦的,不能与富贵的牡丹相比,主人的生活是清贫的,却言“富贵”,表明作者精神上的富有,既领起下文,又突出书斋生活的情趣,可见主人格调之高、语气之豪。接下来“药炉经卷香篝。野菜炊香饭,云腴涨雪瓯”三句,进一步铺写了“富贵秋”。到山中采药;在书斋读书;饭甜茶香,其乐无穷。末句“傲煞王侯”四字总括全篇,使山居自乐的意蕴进一步丰富。
第三首小令写山居生活的天伦之乐。
小令先从功名胜败无凭、官场互相倾轧入笔,展开简朴而愉悦的山居生活。开头二句“功名场上事多般,成败如棋不待观。”叙写官场里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险恶复杂污浊,“不待观”三个字是主人公山居自乐的思想。接下来“山林寻个好知心伴,要常教心地宽。”两句,证明描写归隐,与功名场上、成败如棋形成鲜明对比。第五句“平生不解眉攒”承上启下,表现出主人公对社会生活与人生的一种顿悟,与陶渊明“觉今是而昨非”是同一种境界。最后三句,极力铺写山居生活的场景,补足并渲染了其中的天伦之乐。温暖的土坑,热酒暖汤,亲人们的团聚,本就是令人十分羡慕,又与相互倾轧的官场形成鲜明的对照,山居之乐不言而喻,使题旨也得到了深化。小令语言更加口语化,增添了许多韵味。
第四首小令,进一步写山居的闲适乐趣,作者为山居生活所陶醉,最终悟透了名利实乃虚无。
小令前四句从自己醉酒吟诗,不以尘俗为怀写起,表现出顿悟之后对功名的彻底否决。开头两句“朝吟暮醉两相宜,花落花开总不知。”,以合璧对言整天饮酒赋诗,淡忘世事,连“花开花落”时序变化都没有引起注意,就更不用提功名富贵了。三、四两句“虚名嚼破无滋味,比闲人惹是非。”紧承上文,从根本上否定了功名富贵,并且用一个比喻,把争夺虚名比作闲人惹是生非的无聊之举。以上四句,层层递进,否定了功名,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鞭挞。后面四句,铺陈山居生活的闲适之乐。家务事全交给勤劳的贤妻照料,舂米,腌鸡,生活气息浓厚,引人联想,其中蕴含着无穷的乐趣。最后一句“事事休提”收束全篇,极言自己已经得到最大满足,毫无牵挂,怡然自得,其乐无穷。小令充满了生活气息,语言雅俗适度,韵律和谐优美。
发布于 2014-05-03 17: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