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日记》第03章 来函参学(2)
老师:
两示奉悉。读完那封长示之后,我不期然而泪下,哭了好一阵。人家说,父母生我以幻身,老师生我以法身,然而大恩不言报,我只能这样说:不管将来得益多少和成就如何,我总会记得第一次接引我的恩师是谁!
老师来示,总称什么夫人,学生就是弟子,何以不直呼名字?至于那个《夜复吕母书后》,更该改为《夜复弟子满慈书后》才对。
我在晚年得遇老师如此也是天意,望老师重视这段缘分。当然在老师昔日劝我打坐,也无非是给我种点善根,却没料到,我却给老师找了如此多的麻烦,每于深夜答复我的问题,使我感激得不知说什么才是,因为我是一个笨得不会转弯的人,只有在此给老师磕头。
收到观音菩萨的圣像,已挂在我的卧室,因为客堂供有婆罗门的神,这是婆罗门教徒的家,他有主权。而我只是一个住店的旅客。以往如此类之事,我都会生气,现在不会生气了。当一个人要生气的时候,会有一股力量上冲,我认为那就是业力,我用了二,三年的工夫,毕竟被我克服了。本来一切经历都无非是生命的过程而已,何必认真!有一首诗说:“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怪的是那股业力,到哪里去了呢?
自从见到圣像之后,这两天的意境上有了变化:一片无边的大海,而远远的有一个人站着,不但看不清面貌,连是男是女都不知道。我返照自己,只见一个似乎被冲刷过,一尘不染的大贝壳,干净得很,有时又似乎我或仰或伏地浮在海上,但没有一点感受,既不舒适也不难过。圣像就在我的头上漂动。
我又有一个问题,乞老师开示!
我连初禅的资格都没有,更谈不到明心见性了,怎能会有境界?灵魂出窍,不是阴神吗?岂不可怕!怎么叫净化中阴境界,这样下去好吗?
是不是我不懂修法,所以和别人的成就不一样?好像书上没有说过谁漂在海上?我这算几禅呢?专此敬请
道安
昆韦给老师请安,她忙学校、忙家事,也可怜。
满慈敬叩
一九七八年九月十八日
满慈夫人左右:
九月十八日复书悉。情见乎辞,足见至诚恭敬。你有此一念,即自得福报,与我无干。称谓本属世谛礼俗,但不可废。以你年长有德,故作此称呼,同时亦示我守自谦之戒,此事但让它各守各的立场,不必介意可也。
你此时境界,既不要自疑自问是第几禅境,更不要怀疑阴神、灵魂出窍等问题。但只参“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便可透彻了知性海中漂浮站立之观音,与你自性观音,统皆无二无别。有此净信,即此净自法身,何须更问净化中阴事耶!我相信你读此信后,必当豁然有所悟矣。如何?我再为你说一偈曰:
放下身心莫问禅,现前性海幻真诠。
本来物我无分别,空有何须更待言。
偈不是诗,诗亦可作偈。如是如是,你自会之。此祝道业圆明
南怀谨
一九七八年九月三十日
老师:
奉示及收到观音圣像时,即呈一禀,谅此禀到时,前禀已早达慈览矣!现在的情形,即是遵嘱照办之后的境界,兹报告如下,尚乞老师开示!
那片海水越来越大,海天不分。观音圣像似在海上,却不甚明显。远处站着一个人,不知是谁?又在海滩上坐着一个人,正向这面望着,而我却浮在海面,又在我旁边也浮着另一个人。我想起来看看,于是我就盘腿坐在海上,这时那浮在我旁边的另一个人,就不在了,海上只有我一人坐在上面,忽然一个石崖在我前面,我想上去看看就上去了,从上面下望,一片无边的大海,我想下去吧,就下来了,一想就能如意,并没有一点动作。在海上行坐都没有一点漂浮的感觉,虽然看到海水波浪起伏,我却没有丝毫感受。我见海天不分,我想如果日出就能分出界限,还没想完,海边已升起半个血红的太阳,海上一片晨曦,已不是先时那么暗暗的了。我又想如果阳光在高空,就会更亮一点了,果然立刻一轮白日高照,不过海上仍然是淡淡的曙光,柔和极了。我就反照一下,这时的我已不是第一次反照时像个一尘不染的大贝壳了。看不出什么,只觉得暗暗的。以上这些情境都是清晨打坐才有,睡前的打坐(十点以后),因为累了,我就想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不管地坐下去了,可是难免有昏沉情形发生。
我觉得想怎么就能怎么,仍属心所范围,并未离开心意识呀!可能不对?算不算玩弄光影?灵魂出窍是不是阴神?应收回再炼?现在是一个紧要关头,我已不知如何取舍了。书上没讲过。我现在的意境上是一片大海,海边有半个血红的太阳,高空有一轮白日,似乎不够高,海上淡淡的晨曦很美,观音圣像在海上,远处却有一个人站着,似乎又有一个人在海滩上向这边望。这幅画面,不管何时何地,一想就在眼前。不知保存它还是丢了它好?在此情形之下,当注意些什么?还是以不变应万变?乞老师开示要点! 专此敬请
道安
昆韦给老师请安
满慈敬叩
一九七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满慈夫人左右:
昨日刚复一短函,心知你在此数日中,于境界上必有变化,以远隔异国,无法面授法要,唯祈佛力加庇,你能自悟自解,盖用功修行到此,已非平常虚讲理论范围,升华堕落之际,魔佛之关,当此均不隔一线。此亦是法华经所说之“化城”境界,古今多少修行者,咸于此处岔入歧路,佛道各种书籍,于此中指示,几乎绝无仅有。而明眼宗师真是过来人,又旷代难遇。颇为你老人家惋惜,且亦甚担心。唯一差可自慰者,以你是高龄之贤者,平常为人处世,染污心少,淡泊情多,纵无莫大功德,亦少现行之深罪重业,当不至别有差池也。
此一心念未竟,即忽接来函,殊有若惊若喜之感,展阅之余,你能有如此镇定认识,实令我钦佩不已。此之钦佩,正为你平常并未学佛学道,亦无此类知见,唯于我所著之《楞伽大义》上入手,而有此识力,安得令人不起敬叹之念哉!
兹将来函询问及所述近境,分别条答如次,望你能以真知见,真慧力,自参自悟去。古人于此程度,于此境界,多为单独面授修为机宜,此正所谓真正“入室付授”之际。但你为经济状况及种种环境限制,无法面对问道,故只有用此条述,望你自能参悟矣。
一、 总说:你近来此一境界,乃心识之根源(第八阿赖耶识)中,含藏过去往劫修得之种子功能,于不知不觉中由自己此时之想阴“余习”所引发,在此想阴“余习”中,似无分别中忽生分别作用,而显现此一境界功能。如梦如幻,亦非梦非幻,此与《楞伽经》中之意生身境界,非常非常接近,只可惜缺一点般若(大智慧)知见之力耳。到此已非中阴境界范围。因中阴身是指此现有之色身(肉身)已舍,尚未再得新生命而言。此亦非灵魂出窍。因灵魂出窍者,此现有之色身即陷在离魂症状态,即神经肢体有大半停止感觉功能现象。
你问是否是“阴神”境界,这却有点说对了,你也问对了。不过出“阴神”并不可怕,因为无论出阳神或出阴神,总是出神的作用。所谓“阴神”,只属于自己看得见,自己知道,甚之,进一步,只可以自己看见听见,乃至接触到外界与自身以外,物质世界之种种事物与人事,所以叫做“阴神”。如是“阳神”,便是此色身(肉身)之外,确实有具体而且也为别人可见可对“聚而成形,散而为[上‘无’,下‘杰’下面四点]”之变化身。你此境界,恰是“阴神”初现之一种。但切莫说到一个“阴”字,便误当是阴阳分界,人鬼分路之“阴”。此一“阴”字,只做功夫实验上之界限代名词,这点你必须牢记确信方好。
二、理路部分:你于此境界上,可以随心所欲,要什么便能自然变生什么。而且比平常梦境不同,有人在梦境上亦可自由变换现象。乃至修学密宗“梦成就法”的人也可做到。但皆属用心修为而得之。你却在无心无念而不知不觉中自然得之,故不同。
于此境中,初步可以自知自信“一切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同时,由此也可初步粗相地自证自信如佛经上所说他方世界中众生之“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之理,确为实事。唯无法与浅知浅识者言之而已。此处乃智知、非世间智之情识可知。三、 对治部分:你问现在如何办?保存它?舍弃它?问得好。但到此境,我真难用笔墨代表我的心意对你说,只好勉强试之。
上品对治:不取不舍,任运自在。用之即有,不用即空。我上信要你在“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上参悟,便是此意。然此中亦有千差万别之细微深心变化,如无过来人明眼指导,自修自悟自肯,恐极难,但祈佛菩萨加庇你,不难转好。
中品对治:应起一念心,收回此另一天地之种种境界,如摄念使大海水及各种化人现象,入于矗立在大海际之观音圣身身中,又使此圣身化为一轮明月一样之光明,渐收渐小,终至收入你自己现在之色身(肉身)之顶上中心穴道,而入于此色身中,与你病后经历由子宫部分发起而上之一股感觉气机会合,定住在你心窝之下,中腹之上。
如此在行动做事中,打坐中,睡眠姿势中,此一点光明,常在心中。随念可化为观音圣像,亦随念可归于空无所有,“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此时我与观音无二无别,观音即我,我即观音。醒梦如一,动静不变。
但由此你现有色身内部气脉必大起变化,又会发生各种不同之感受,(真说不完)当须一一知而照之,不即不离,不取不舍。渐渐可使此身脱胎换骨,返老还童。而且要舍此肉身,即乘愿而离去。要发愿久住,亦不为难矣。
但此中最重要者,须知凡此种种仍是相,是变化过程之种种境界。要透彻了知凡此种种之主人公,皆是你自己此一念灵明觉知之力也。切记!切记!
下品对治:即舍弃此境,一念归空,空亦空空,正如你所说住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空境中。虽似有昏沉,其实并非昏沉之纯粹无知。此乃似有似无之浑沌而已。但住此定久之,仍有种种变化,或如上面之各种情形,穿插不定,真是一言难尽也。
四、总结要点:你当速自参诵“心经”。尤其对《心经》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上‘般’下‘木’]”句多加参究。涅[上‘般’下‘木’]并非死亡之沉寂,涅[上‘般’下‘木’]乃充满灵明活泼、凝静、极寂静、生机未动之初的寂默大乐。
到得此时,你老太婆极须大智慧(般若)大福德,故望你随时随地多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以祈求加庇。而且须修上师与观音合一之“上师相应法”。如照你现在进境之变化情形前去,以后的景况恐更非笔墨可宣说了。到那时,我只有为你筹款寄机票钱去,必须回到此地依止而求真修实证了。其实,谁又知道我现在也正在供养几位闭关专修的人,又何在乎多你一人呢!思之哑然失笑。我太饶舌,亦太妄想了。因又犯了急求他人成就之戒。昨日有一位青年同学说得对,他说:“老师啊!我感觉到我们年轻的一群同学,比较亲近你的,好像是你的亲生儿女。那些老一辈的同学道长,好像是你的养子一样。他们总隔一层,不了解你。因为他们有了人生几十年的染污主观了,不能完全透彻信心。同时我又发现老师你近来把真肯专修的人又坚决地赶出去,要他们单独去入山的入山,闭关的闭关。你似乎嫌弃我们在身边的反而没有进步,没有成就。”
我听了他的谬论,大笑。其实,一点不谬,是对的。这是我多少年来的隐痛,发现愈是全心全力教导的,愈不行。千古人情重难而轻易,重远而轻近,重古而轻今,重死而轻生。隔我愈远,或者愈能珍惜。现在也由你有此情景,更使感觉悔悟过去教授法之错误。造就一个人,也正如《孙子兵法》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如你,如我的孩子们,正是如此。所以说,要你回来依止而专修,还不如通通讯的好。一笑!更大笑! 祝
佛天护佑
南怀瑾
一九七八年十月六日后夜
又:我近来立一新规矩,凡在外面或在眼前,真肯专修的,无论闭关与否,均须做日常修持的详细日记,包括心得感想,境界经历等等。
过一周或十日,寄来给我批阅,再寄回去。等于通讯,也等于当面的开示。所以日记要准备两三本,同时轮流交换往返。
过去我也曾经有此要求,但不是由于好高的自慢心,要好的好胜心,便是自卑感在作崇,不肯写。现在青年的一群很有几位都听话在做。有时我看他们的日记,也几乎忘了自己,非常钦佩他们,觉得是很宝贵的修养经验。现在有一位正在山中闭关的青年和尚,写得更详细,甚至包括他日常的吃饭拉屎都有详细的记载。他真懂得生活和修行之不可分离的一事。所以我每每为他批日记,不觉天之已明。你以后照此办法也好。你自己斟酌好了。
老师:
先后两示奉悉。在此我先要谢谢老师的仁慈与关怀!对于眼前的境界,我愿用不取不舍之法。因为我学法之初,既不懂方法,又不敢照书上的方法,怕的是弄错了,无人校正,女儿说要守窍,我总是守在哪里都不对就放弃了。那时老师既远,又不知道性情如何,也就不敢多问。于是我就双腿一盘,眼一闭,双手结印,天掉下来都不管地坐下去了。一直到第一次气机发动才证实了这种坐法并没有错,后来老师叫我学观心才算走上了路。比较起来,现在有老师的开示,我似乎胆子也大多了。至于依师,我早已想过,不过为时太早。第一、我自问还不够格,第二、此间还需要我,既然大家同路来到人间,也是缘分,能帮忙处就多做一点,以免遗憾!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画龙需待点睛之时,我会自动设法返台。
写日记是最好的办法,老师都不嫌麻烦,学生还敢偷懒?谢谢老师的培植!但愿不负师恩。
在此有两个问题:
一、这种日记的记法与普通日记有何不同?有无重点?
二、上师相应法如何修?这是密宗的修法?
专此敬请
道安
昆韦给老师请安
满慈敬叩
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满慈夫人左右:
十月二十二日函悉。你能有此见解,果然不负吾所期望,甚慰!于身心诸境界,不取不舍、不住、不着,是为上乘修法,即包括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中道”之理趣矣。故《楞严经》意云:不作圣解,即为胜境。若执为圣境,即入群邪(魔)矣。写日记,与普通日记并无不同之处,如加意专写用功见解与境界,即非真实日记,但照一般诚实写出,凡有关常人平时家务事亦无妨。须知平时行径,统为起心动念之心行,此心行即为现行业力。能念念孜孜,改正为纯善之行径,方可与定慧相应,是谓真修行,真佛法。不然,平日行径与定慧境界分开,统为玩弄精神,于道了不相干也。
至于上师相应法,乃密宗修法之名称。换言之,即绝对恭敬师承,重师道,视传法之师如活佛。进而视佛与师不二,佛师与我一己之身心合一不二,即得其要髓矣。你已起敬己敬法之念,事实上即已相应,不须头上安头,另加修法也。相应即互相感应之意义。例如此次我写信答你之修持要点,在一般修持者而言非常危险,容易岔入魔境。但吾深知你宿根深厚,其智必能自知料理,不随境迁,不受法缚,故敢直写直传。结果你亦能信得过而自知料理,果然不负所期,此则为真正上师相应法矣!
日记可用活页本,积十日半月寄一次,批后可寄回去装订。行数稍隔空间,俾能批示书写也。此祝
平安
南怀瑾
一九七八年十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