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讲记 第14品 嘱累
「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注意,一切众生都是因地上的菩萨,如果修持证果了,例如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就是果位上的菩萨。而菩萨分二种。
「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第一种菩萨,喜欢把佛法当学问知识来研究;另一种,不畏惧高深的义理,能把身心投进去修持。在禅宗,第一种菩萨叫作理入,用思想学问证入的:第二种菩萨叫作行入,用修持做功夫证入的。达摩祖师说,在末法时代说理者多,行证者少。也就是说,好谈禅的人多,真做功夫的人少。
「若好杂句文饰事者,当知是为新学菩萨。」有些人只喜欢研究佛学,也很喜欢听经,但是要他来修行他就不干,或是环境不许可,这些是刚发心的菩萨。
「若于如是无染无着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有些人接触到这些大乘的经典,不会害怕,听闻经典后心能清净,能受持读诵,依教导修行。这种人都是前生有修行过的。
「弥勒,复有二法,名新学者,不能决定于甚深法。」初学菩萨又分两种。
「何等为二?一者,所未闻深经,闻之惊怖生疑,不能随顺,毁谤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闻,从何所来。」第一种人听了佛经的高深义理会害怕,或者不能相信,甚至毁谤佛法,会说我从没听过这种道理,我不信。
事实上这种人的确有的,我当年在西康碰过一个人,他学问很好,地位很高,他常跟我说,我们什么都可以谈,只有佛法不能谈。有一天一起吃完饭,他对我说,你晓得吗?世界上真正吹牛祖师就是释迦牟尼。佛经上说,「于一毫端现宝王剎,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吹得多大啊,我说,你老兄说得不错。要影响一个人,不能摆你那个宗教面孔,骂他谤佛,要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才行。我便给他戴戴高帽子,他便对我这个学佛的就有好感了。逐渐地,他会背着我们去读佛经,这是他另外的朋友告诉我的。
还有一个人,是英国老牌留学生,学问第一流,过去在国民政府当过部长的。他很气他的太太,因为他写的文章,常被太太说是狗屁不通。他打坐、读佛经,太太都反对,就问我怎么能影响他太太。我就告诉他,不用和太太争,但是把一些佛经故意翻开,搁在桌上太太看得到的地方。你不在,太太会去翻翻看的,一看就看进去了。他就依我的去做,最后真把太太引进门了,这就是教育的方便手段。你们千万不要摆一副宗教面孔,死板地传教,我看到汗毛都竖起来了。
「二者,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不肯亲近供养恭敬,或时于中,说其过恶。」第二种初学菩萨,对于能护法说法的人,反而不愿意亲近供养,甚至会挑人家毛病,批评人家。
「有此二法,当知是为新学菩萨,为自毁伤,不能于深法中,调伏其心。」有这两种行为,就知道他是新学菩萨,虽然在学佛,也在造业,所以不能调伏其心,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像是烧柴火,虽有亮光,但也在冒烟,要看将来哪一种力量战胜他。
「弥勒,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还有两种,有的菩萨虽然深信大乘佛法,但是自己倒行逆施,因此不能得无生法忍。
「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是哪两种?一种是轻视后辈。所以我常劝同学要发心帮助初学的同学,可是就有人会推三阻四的,你这样就已经造了业,会有果报的。第二种人,虽然了解佛法,但是分别心重,认为一定要怎么样才对,这也是造业。
这里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讲的,都是戒,是严重的菩萨戒啊!大家一定要注意。
劝学网的佛家公众号里已经收录本书并且重新编辑整理,欢迎大家关注。劝学网的佛家公众号不仅收录了劝学网上已有文章,另外还收录了一些佛经知识和佛家高僧大德的传记,每天劝学网工作人员还会讲一则禅智慧小故事。大家可以搜索“quanxue-fojing”或者搜索“劝学网佛经”,或者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