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楞伽大义今释》3.20章 如何是究竟涅槃和各种外道不同的见解 - 楞伽大义今释

历史今天: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独立宣言发表
  1. 国学
  2. 文学
  3. 南怀瑾
  4. 楞伽大义今释

《楞伽大义今释》3.20章 如何是究竟涅槃和各种外道不同的见解

《楞伽大义今释》3.20章 如何是究竟涅槃和各种外道不同的见解

【《楞伽经》原文】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说何等法。名为涅槃。而诸外道各起妄想。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如诸外道妄想涅槃,非彼妄想随顺涅槃。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陰界入灭。境界离欲,见法无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来现在境界,诸受陰尽。如灯火灭,如种子坏,妄想不生。斯等于此作涅槃想。大慧。非以见坏名为涅槃。

大慧。或以从方至方名为解脱。境界想灭,犹如风止。或复以觉所觉见坏。名为解脱。或见常无常。作解脱想。或见种种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已,不善觉知自心现量,怖畏于相,而见无相。深生爱乐。作涅槃想。或有觉知内外诸法,自相共相,去来现在,有性不坏。作涅槃想。或谓我人众生寿命一切法坏。作涅槃想。或以外道恶烧智慧,见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间。士夫所出,名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转变,求那是作者。作涅槃想。或谓福非福尽。或谓诸烦恼尽。或谓智慧。或见自在。是真实作生死者。作涅槃想。或谓展转相生,生死更无余因。如是即是计著因,而彼愚痴不能觉知。以不知故,作涅槃想。或有外道言得真谛道。作涅槃想。或见功德,功德所起。和合一异俱不俱。作涅槃想。或见自性所起,孔雀文彩,种种杂宝,及利刺等性。见已作涅槃想。大慧。或有觉二十五真实,或王守护国,受六德论。作涅槃想。或见时是作者,时节世间。如是觉者。作涅槃想。或谓性。或谓非性。或谓知性非性。或见有觉与涅槃差别。作涅槃想。有如是比。种种妄想。外道所说。不成所说。智者所弃。

大慧。如是一切。悉堕二边。作涅槃想。如是等外道涅槃妄想。彼中都无。若生若灭。大慧。彼一一外道涅槃,彼等自论。智慧观察,都无所立。如彼妄想,心意来去,漂驰流动,一切无有得涅槃者。

大慧。如我所说。涅盘者。谓善觉知自心现量(量有四种一现见二比知三譬喻四先胜相传彼外道于四度量悉皆不成也),不著外性,离于四句。见如实处不随自心现,妄想二边,摄所摄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见所成。愚于真实,摄不应受。弃舍彼已,得自觉圣法。知二无我,离二烦恼,净除二障,永离二死。上上地,如来地,如影幻等诸深三昧,离心意意识。说名涅槃。大慧。汝等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当疾远离一切外道诸涅槃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外道涅槃见 各各起妄想 斯从心想生 无解脱方便
愚于缚缚者 远离善方便 外道解脱想 解脱终不生
众智各异趣 外道所见通 彼悉无解脱 愚痴妄想故
一切痴外道 妄见作所作 有无有品论 彼悉无解脱
凡愚乐妄想 不闻真实慧 言语三苦本 真实灭苦因
譬如镜中像 虽现而非有 于妄想心镜 愚夫见有二
不识心及缘 则起二妄想 了心及境界 妄想则不生
心者即种种 远离相所相 事现而无现 如彼愚妄想
三有惟妄想 外义悉无有 妄想种种现 凡愚不能了
经经说妄想 终不出于名 若离于言语 亦无有所说

【南怀瑾老师解读】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所谓涅槃,究竟是怎样的境界?可是一般外道们,也都有他们的涅槃妄想啊!”

佛说:“一般外道所说的涅槃,都是妄想,他们并非由于妄想不生,而证得涅槃。

“大慧啊!有些外道们,①说五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十二入等身心作用完全入于灭尽,于一切外境界上,完全离欲,见一切法是无常的,各种的心境善法不生,也不念过去本来现在等境界。一切感觉的阴影已尽,犹如火尽灯灭,也犹如种子的毁坏,说一切妄想不起,他们就把这种情形认为是涅槃境界。他们并不是见到一切法本自寂灭,而名为涅槃的。

“大慧啊!②有的或者认为由这一方到达那一方,便名为解脱,那时,一切境界妄想都灭了,就如风平浪静。③有的或者认为看不见能觉和所觉的境界生灭,便名为解脱。④有的或者认为对于常和无常不起分别,便名为解脱。

“⑤有的或者认为世间的种种现象,都是妄想所招来,作为生命的苦因,都只是思惟意识而已,由于不善于觉知自心现量,而畏怖一切现象以求无相之境,执此深爱不舍,而以为是涅槃的境界。右的或者认为只要觉知内外诸法自他的共相,以及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中,确有一不坏灭的自性,使以为这是涅槃的境界。

“⑥有的认为舍弃我、人、众生、寿命等一切法,便是涅槃的境界。还有的被邪见所烧灼,认为确有一自性和人物而并存,人与万物,互相变化,只是时间空间上的间隔,但都出于自性的作用。不过他认为在最初,自性只是许多物质原素,这些原素才是创造万物的主体,他们就以此为涅槃的境界。

“⑦有的或者认为罪恶或福报都销尽了,或说一切烦恼部尽了,或说只有智慧,或自在天主,才是真实创造众生的主宰,便以此为涅槃的境界。

“⑧有的说,万物是辗转相生的,生死更无其他的原因,但不知这样便是执著有因了!可是他们愚痴无智,不能自己觉知,因为不自觉知,便以此作为涅槃的境界。有的外道,说自己得到真谛之道,便以为是涅槃的境界。

“⑨有的以为见别能作,和所作及所生起的和合同异,俱全和不俱全,便以为是涅槃的境界。⑩有的见到自然界的自然力量,会生出孔雀等文彩,以及种种世间杂宝,和荆棘利刺等物性,便以自然是涅槃的境界。⑾有的说觉到二十五真实(注四十),或国王守护众生,受六德论(注四十一),便以为是涅槃的境界。⑿有的见到时间为创造世间的主因,便以此为涅槃的境界。或有说性,或有说非性,有的以有为为涅槃,有的以无为为涅槃,有的以有无为涅槃,甚至有的以为事事物物,或说有涅槃有知觉,或见涅槃无知觉,就是涅槃的境界。

“大慧啊!举例来说,有这种种的外道妄想,以不成理由的理由作为理论的根据,实在被智者所不齿了。这一切,无非都是堕在互相对待的二边见解里,自以为是涅槃的境界。像这些外道们的涅槃妄想,终不能和如实的正法相应了。

“大慧啊!这些外道涅槃,只是他们的自圆其说,如果以真正智慧来观察,就都是无稽之谈。就如他们自己的妄心一样,来去漂驰流动,而不能把捉,他们所说的涅槃,也是如此。

“大慧啊!而我所说的涅槃,就是说善于觉知自心现量,不执著于心外之性,离于四句,(注见前三十八),见到本来如实之处。不堕于自心所现的相对的二边见解里,舍弃能摄和所摄,及一切妄心的推度,把愚痴和真实一起抛却,能这样合弃,就得到自觉的圣法。同时还要了知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离二烦恼(贪瞋痴等根本烦恼和忿恨覆等随烦恼),净除二障(烦恼障、所知障),永离二死(分段生死、变易生死),证入菩提次第的上上地,乃至于如来地,证得一切如梦似幻般的各种甚深三昧,离心、意、识,便是涅槃的境界。

“大慧啊!你和其余的大乘菩萨们,应当赶快远离一切外道等各种涅槃的见解。

  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外道涅槃见。各各起妄想。斯从心想生。无解脱方便。
愚于缚缚者。远离善方便。外道解脱想。解脱终不生。 

  (这是说:各种外道的涅槃见解,都是妄心妄想所生,没有真正解脱的方便法门。愚痴无知、愈缚愈深,不能善于连用解脱法门,虽然也是为了求得解脱,但始终得不到解脱。)

众智各异趣。外道所见通。彼悉无解脱。愚痴妄想故。
一切痴外道。妄见作所作。有无有品论。彼悉无解脱。

(这是说:各种外道们的旨趣,虽然各自不同,但都是心外求道的见解,在这点上却是彼此相同的。所有的外道,都不能证得究竟解脱之道,无非是由于愚痴妄想的作用。他们执迷不悟,妄认有能造作的主宰和所造作的物体,而且在有无之间,落于相对的偏见,而不能究竟解脱。)

凡愚乐妄想。不闻真实慧。言语三苦本。真实灭苦因。
譬如镜中像。显现而非有。于妄想心镜。愚夫见有二。

  (这是说:愚痴无智的凡夫们,只乐于执著妄心妄想,不闻真实的智慧。贪著言语理论,便是堕于三界的苦本。如果内证真实的自觉,才能灭除一切苦因。譬如镜中现像,虽然人物来照时就显现出来,但去后却不留形迹。一切妄心妄想,对境依他而起,自心现量,也犹如镜子一样,本无来去生灭的踪迹可得,只因愚夫妄见,而产生有无等二边的妄想而已。)

  不识心及缘。则起二妄想。了心及境界。妄想则不生。
心者即种种。远离相所相。事现而无现。如彼愚妄想。

  (这是说:凡夫们因为不识自心现量,和缘起生法,所以就产生有无的二边妄想。如果了见自心和外境,就不会生起妄想分别之心了。心虽然是种种的根本,但它却是没有自相和所现的相可得。即使心中现出各种事相,也只是一现即空,而实无所现的。犹如愚迷凡夫们的妄想,也是无从把捉的。)

   三有惟妄想。外义悉无有。妄想种种现。凡愚不能了。
经经说妄想。终不出于名。若离于言说。亦无有所说。

  (这是说:三界所有的欲、无明和业等,都无非是唯心妄想所产生的。除此以外,实在没有另外一个东西的存在。妄想分别,便现出种种事相,只是凡夫愚痴,不能自知罢了。既如佛所说的种种经典,处处都指破这个妄想。所有佛经的各种不同说法,也只是名词论辩的不同而已。如果不去执著名词而实证涅槃,本来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注四十)二十五真实:二十五谛真实也,二十五谛为数论外道所立,说明宇宙万有开展状况顺序之根本原理也。即自性(物质的本体)受神我(精神的本体)之作用而生大,由大生我慢,由我慢生五唯(色、声、香、味、触),五知根(眼、耳、鼻、舌、身),五作业根(口、手、足、男女、大遗),心根,又由五唯生五大(空、风、火、水、地)。而神我与自性之关系,恰如跛者与瞽者。神我虽有智的作用,然不能动,自性虽有活动作用,然不能生为其活动之源之动机,盖神我为使自性有活动者,自性为使活动动机实现者,由此二相生中间之二十三谛也。

  (注四十一)六德论:六德:梵语薄伽梵之六义也,有时亦通用于王者之六德。一自在、二炽盛、三端严、四名称、五吉祥、六尊贵。

  (注三十八)三缘和合:三和合缘等者,外道妄计根尘我三缘和合,诸识次第相续而起。三事即根尘及我三事,和合相应而生是识。

劝学网的佛家公众号里已经收录本书并且重新编辑整理,欢迎大家关注。劝学网的佛家公众号不仅收录了劝学网上已有文章,另外还收录了一些佛经知识和佛家高僧大德的传记,每天劝学网工作人员还会讲一则禅智慧小故事。大家可以搜索“quanxue-fojing”或者搜索“劝学网佛经”,或者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