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大义今释》2.21章 名辞章句的文字理则
【《楞伽经》原文】
复次大慧。当说名句形身相。善观名句形身菩萨摩诃萨,随入义句形身,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觉已,觉一切众生。大慧。名身者。谓若依事立名,是名名身。句身者。谓句有义身,自性决定究竟,是名句身。形身者。谓显示名句,是名形身。又形身者。谓长短高下。又句身者。谓径迹,如象马人兽等所行径迹,得句身名。
大慧。名及形者。谓以名说无色四阴,故说名。自相现,故说形。是名名句形身。说名句形身相分齐,应当修学。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名身与句身 及形身差别
凡人愚计著 如象溺深泥
【南怀瑾老师解读】
佛又说“其次,我应当为你们解说名辞和章句的理则,你们学习大乘菩萨道的人,也可以从文字义理上,去证得无上正觉的道理,既可以此自觉,又可以此开悟一切众生。
大慧啊!所谓名身,就有确立名辞本身的定义,它是因事而定名。换言之:每个名辞都有它本身的涵义。所谓句身,就是每一文句当中,它所表达的义理,须有肯定或否定的绝对性作用。所谓形身,就是每篇文章,是包括了字的定义和句的意义,以表达整个思想的。例如长短、高下,它就是把名和句所表示的整个形象完全表达出来。
再说:所谓句身,犹如道路的径迹。例如象马人兽等所走过的形迹,可以由此迹象寻求到它目标。这就是句身的要义。
所谓名及形呢?有的名辞只是属于抽象的观念,但是又可以由此抽象观念来了解事实。例如说:命题和涵义,它本身就是无形色可得的。
至于所谓无色,乃是从感受、思想、行动、精识的作用上,来了解它是无色的。为了表达无色的涵义,就有文句结构的需要。
这就是名辞和名句形身等文字理则的作用,关于这些差别的涵义,你们应当修学,既可以由此研究义理,也可以表达义理。”
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名身与句身。及形身差别。
凡夫愚计著。如象溺深泥。
(这是说:凡夫们往往执著文字名相,以为这就是究竟,所以不能解脱。犹如大象陷于泥坑里,愈陷愈深,无法自拔,是多么的可怜啊!)
劝学网的佛家公众号里已经收录本书并且重新编辑整理,欢迎大家关注。劝学网的佛家公众号不仅收录了劝学网上已有文章,另外还收录了一些佛经知识和佛家高僧大德的传记,每天劝学网工作人员还会讲一则禅智慧小故事。大家可以搜索“quanxue-fojing”或者搜索“劝学网佛经”,或者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