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大义今释》2.16章 种性的定义
【《楞伽经》原文】
又种种事性,凡夫惑想,起愚夫种性。彼非有事非无事,是名种性义。大慧。即彼惑乱不妄想,诸圣心意意识,过习气,自性法,转变性,是名为如。是故说如离心。我说此句显示离想,即说离一切想。
大慧白佛言。世尊。惑乱为此是愚夫心惑计著,非圣贤也。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有为无。
佛告大慧。如幻,无计著相。若惑乱有计著相者,计著性不可灭。缘起应如外道,说因缘生法。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惑乱如幻者,复当与余惑作因。
佛告大慧。非幻惑因,不起过故。大慧。幻不起过,无有妄想。大慧。幻者从他明处生。非自妄想过习气处生。是故不起过。大慧。此是愚夫心惑计著。非圣贤也。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圣不见惑乱 中间亦无实 中间若真实 惑乱即真实
舍离一切惑 若有相生者 是亦为惑乱 不净犹如翳
【南怀瑾老师解读】
“再说:一切凡夫,都从自心的惑乱妄想中,来分别现象界中种种差别事物的体性,依据主观,就形成凡夫心理,他们自认为是绝对性的见解。其实,现象界本身的存在,只有现象,并没有固定性的事实。何况主观成见,还是妄想分别所生的呢!这就名为形成种性义的道理。
大慧啊!智者观察惑乱的现象界,不生起虚妄的分别心,所以能转意识的习气过患。如此自性转变,转识成智,‘即此用,离此用,离此用,即此用’就名为‘如’,或者名为‘真如’。所以说:‘如’是离一切分别妄想心的。我这样说,是显示体性真如,是离一切妄想。换言之:离一切分别妄想心,便名为‘真如’。”
大慧又问:“惑乱的作用,究竟是有常性或是无常性的呢?”
佛说:“现象界一切如幻地存在,根本不可以把捉它。如果惑乱是可以把捉的,那么,这个可以把捉的性能和作用,就根本不会再灭,这样就和其他外道们的说法相同,认为另有一个主宰,生起这些缘起性的因缘作用了。”
大慧大士又问:“如果惑乱本身是如幻的,幻出迷恋,它将会替其他惑乱造因。”(换言之:就是其他的迷惑,是因为惑乱而生了。)
佛回答说:“并非‘幻’是惑乱之因,因为它本身如幻,那里会生起一切过患呢?大慧啊!‘幻’不会生起过患,说它是有或是无,都是因自心妄想执著所生。我所谓是幻,乃指由于已经明了一切如幻,所以才说它如幻,并非从妄想习气的过患中,认为另外有一个‘幻’的存在。所以说:既然是幻,幻那里还会发生过患呢?这都是无智愚夫们自心惑乱,才会执著这些观念,不是证道圣贤的境界”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圣不见惑乱。中间亦无实。中间若真实。惑乱即真实。
(这是说:已经证得自性的圣者,即使在惑乱的现象界中,也不起分别执著。既无所谓幻,也无所谓不幻。更没有在幻和不幻的中间,另有一个中道的真实自性。如果有一个中道的真实自性,那也等于是一种惑乱,也等于把惑乱,常作真实。)
舍离一切惑。若有相生者。是亦为惑乱。不净犹如翳。
(这是说:离幻即真。但真也是没有一种境界和现象的。如果认为断了一切惑乱,才能证得真性,那也就是一种惑乱,仍然不得清净。所谓断惑证真,仍然是法眼的翳障,等于避溺而投火,永远得不到解脱。)
劝学网的佛家公众号里已经收录本书并且重新编辑整理,欢迎大家关注。劝学网的佛家公众号不仅收录了劝学网上已有文章,另外还收录了一些佛经知识和佛家高僧大德的传记,每天劝学网工作人员还会讲一则禅智慧小故事。大家可以搜索“quanxue-fojing”或者搜索“劝学网佛经”,或者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