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楞伽大义今释》2.05章 心理状态的分析 - 楞伽大义今释

历史今天: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独立宣言发表
  1. 国学
  2. 文学
  3. 南怀瑾
  4. 楞伽大义今释

《楞伽大义今释》2.05章 心理状态的分析

《楞伽大义今释》2.05章 心理状态的分析

【《楞伽经》原文】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诸法缘因之相。以觉缘因相故。我及诸菩萨离一切性,有无妄见。无妄想见,渐次俱生。

佛告大慧。一切法二种缘相。谓外及内。外缘者。谓泥团,柱轮绳水木人工诸方便缘,有瓶生。如泥瓶,缕叠,草席,种芽,酪酥等,方便缘生亦复如是。是名外缘前后转生。云何内缘。谓无明爱业等法,得缘名。从彼生阴界入法,得缘所起名。彼无差别,而愚夫妄想。是名内缘法。

大慧。彼因者,有六种。谓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当有因者。作因已,内外法生。相续因者。作攀缘已,内外法生阴种子等。相因者。作无间相,相续生作因者。作增上事,如转轮王显示因者。妄想事生已,相现作所作,如灯照色等。待因者。灭时作相续断,不妄想性生。

大慧。彼自妄想相愚夫,不渐次生,不俱生。所以者何。若复俱生者,作所作,无分别。不得因相故。若渐次生者,不得相我故。渐次生不生。如不生子,无父名。大慧。渐次生,相续,方便,不然。但妄想耳因攀缘,次第,增上缘等,生所生故。

大慧。渐次生不生。妄想自性计著相故,渐次俱不生。自心现受用故。自相共相,外性非性。大慧。渐次俱不生,除自,心现,不觉妄想故相生。是故因缘作事方便相,当离渐次俱见。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切都无生 亦无因缘灭 于彼生灭中 而起因缘想
非遮灭复生 相续因缘起 唯为断凡愚 痴惑妄想缘
有无缘起法 是悉无有生 习气所迷转 从是三有现
真实无生缘 亦复无有灭 观一切有为 犹如虚空华
攝受及所攝 舍离惑乱见 非已生当生 亦复无因缘
一切无所有 斯皆是言说

【南怀瑾老师解读】

这时,大慧大士又请佛讲解诸法的缘和因的现象。

佛回答说:“诸法有二种缘相,就是外缘及内缘。

“所谓外缘:例如,做陶器的人,用泥团、柱子、轮子、绳子、水、木等工具和人工,加上种种动作等缘,才制造出瓶子。依此类推,草席和丝织品等物,以及其他的植物种子的生长,和乳类加工生酪,酪又生酥,再制成醍醐,大凡物质的东西,都是诸如此类。这些现象,都名为外缘,前物又生后物,而且是辗转相生的。

“所谓内缘:就是无明、爱、业力等等。由这些境象产生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作用,所以才有缘起的因缘聚集所生的理论。如果一定执著这些事物,是有它的若干差别不同的关系存在,这便是凡夫愚痴的妄想观念了。综合这些现象,便名为内缘。

“所谓呢?共有六种,就是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等。①当有因者:面对当前的内外境界,互相自作为因果。②相续因者:不断的作攀缘内外诸法之因,造作五阴身心等的种子之果。③相因者:自能维持内外各种现象,不断地作相生相续之果。④作因者:在因果中,又造作增上的因果,犹如具有大威德的转轮圣王,可以随意增益自在。⑤显示因者:对事物等发生妄想以后,明白照了,显出境界,犹如明灯的照见色相,所以又名为显示因。⑥待因者:前事灭了后,妄想的前念已经断了,正当这虚妄心念相续未生时的情况。

“大慧啊!这些都是通常人们的心理妄想的形态。它们之间,并不按照一定的次序而个别的逐渐发生,也不是同时之间一起发生的。如果是同时之间一起发生的,能作与所作的因果关系,就无法思辨分别了。如果是按照一定的次序发生的,它的每个成因,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究竟哪个是从哪一个生出的呢?譬如没有儿子的诞生,又那里有父母的称呼呢?可见并非先有呼父母的因,才有生子的果啊!

“大慧啊!心理妄想状态的内因和外界的外缘等,或有认为是循著次序而逐渐地个别连续发生的。其实不然,这种观念,本身就是妄想;只是因为有攀缘、所缘缘(次第缘)、增上缘等的作用关系而发生的。因此认为是有次序地逐渐发生的心理状态,根本没有一个必然性的作用存在,只是由妄想自性的推测,主观地执著自身的认识而已。但无论是渐次生,或一起发生,这两种观念都是没有必然性的,也都是自心妄想所显现的身心感受。所以个人内在的心理状态,与群众外缘的心理现象,都是没有必然性的。除了自己心识不知不觉中,显现妄想的现象外,还有什么呢?所以为了了解因缘等心理行为的学说起见,必须抛弃所谓渐次发生或同时发生的观念。”这时佛就归纳他的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一切都无生。亦无因缘灭。于彼生灭中。而起因缘想。

(这是说:真如自性,是本来虽生而无生的,所以亦无所谓有生有灭了。但人们在心理妄想的生灭现象当中,却执著生灭的作用,而生起因缘等的渐生和同时俱生等的错误观念。)

非遮灭复生。相续因缘起。唯为断凡愚。痴惑妄想缘。
有无缘起法。是悉无有生。习气所迷转。从是三有现。

(这是说:妄想的生灭作用,并非前念灭了,印象遮没以后,才生起后念的绝对性作用。事实上,妄心生灭的作用,是相续流注不断,互为因缘互作因果的。现在为了断除凡夫愚痴的妄想因缘,对于那些说因缘有无等法,指出它们本自无生的道理。而这些凡夫观念之所由生,都是因为被无始以来的习气所迷转了,所以才有三界中的欲、色、无色的出现。)

真实无生缘。亦复无有灭。观一切有为。犹如虚空华。

(这是说:真如的本体,虽生而无生,所以根本上亦无可灭。观察一切有形的万象,都如花的乍开乍谢,实际上也只是一种幻相而已。)

攝受及所攝。舍离惑乱见。非已生当生。亦复无因缘。
一切无所有。斯皆是言说。

(这是说:有形的万象,都如梦幻空花,其中既没有一个能摄受的主体,也没有一个被摄受的对象。因此也没有已生的过去种种,和当生的未来种种。也就无所谓有因和外缘的真实可得了。总之:这些观念和一切事实,从本以来,都是一无所有,只不过是一种虚妄的理论文字而已。)

(上述心理形态的分析,和现代心理的理论,有小同大异之处,可以名为佛法的心理学观。它的精辟独到之处,别成一格,自有它一成不变的宗旨。现代的心理学,自成一科,它是为了研究人类的心理状态,而作经验的分析,然后归纳成为一个有体系学说。现在学者还在不断的研究中,以期于将来的大成。但是它的宗旨,只是为了研究心理。至于心理与物理的相互因果关系,及心物形而上的体用道理,他们却留给哲学来说明。换言之,在现代科学中心理学是心理学,哲学是哲学,物理学是物理学,各自独立分科,各有各的范围,不能整个混为一谈,这就是所谓科学的精神。但这种观念的是与非,却是科学与哲学的问题,又是另一命题,不在此相提并论。如果站在现代心理学与逻辑学立场来看上面佛所说的论述,它是先有了一个肯定的前提,一切都以空无自性为归趋。根据理论,认为他是先以一个主观的观念,再作客观的论证,以此而范围一切的,也许不足以服人。仅从论理学的理则来说,这种批判,也并没有错。不过心理学是否最后应该归入哲学?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是的,哲学的最高趋向,必须要归到形而上的探讨,那末,佛所说的这些理论,就大有思辨参考的必要了。在我的想像中,未来世界的学术,终有一天会走到这条路上去的。

此外,更需要附带的说一句:上面佛所作心理形态的分析,是释迦文佛在两千多年前那个时代说的,千万不要站在现代的学术立场,看到他的理论有某些地方不合于现代的逻辑思想,或他所说的名辞涵义,和现代的定义的有异同出入,便认为他的思想不深刻,不完备,这样未免诬蔑了古人。其次:佛法的心理观,是自成一个体系的,如果纯粹以治学术的批判态度,更不需要反身而诚去求证,当然可以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反心自究,追求佛说的自证,就要仔细谛观它的道理,不可忽视了。)

劝学网的佛家公众号里已经收录本书并且重新编辑整理,欢迎大家关注。劝学网的佛家公众号不仅收录了劝学网上已有文章,另外还收录了一些佛经知识和佛家高僧大德的传记,每天劝学网工作人员还会讲一则禅智慧小故事。大家可以搜索“quanxue-fojing”或者搜索“劝学网佛经”,或者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