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他说》25章 有物混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 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前面几章我们连续谈到道的妙用,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在种种为人应事的行 为上。现在《老子》本书,又回转来而进一步说明“体用合一”的道理。然而,究 竟“道”是什么?什么是“道”呢?这是最根本的哲学问题。但在《老子》本书中, 已处处以各式各样别出心裁的语言文字,要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它,并且 它已用或显或隐的文字言语来表达,透露了个中消息,本不需要后人画蛇添足,多 加注解。
《老子》五千言,洋洋洒洒,信手拈来,道的真相,答案自在其中。第一章一 开头便直截了当地说:“道可道,非常道”。颇有拨云见日之势,一笔扫开所有相 对名言的障碍。现在本章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自古以来,很多人研究《老子》,竟有不少认为老子是偏重于物的“唯物思想 者”,现代一般人,受到西洋哲学的影响比较深刻,有更多认定,向唯物思想方向 作注解。这种错用现代意识或西方观念,附会中国古文的文意,因此而使人认识不 清,个人实在不敢苟同。老子在书上从头至尾所表达的理念,是在说明宇宙与生命 的存在是“心物一元”的,殊无可疑。
“有物混成”,这个“物”字,并不同于现代人所了解的“物质”观念的物字, 这一关键,前面已曾提过,古代“物”字的含义,等于现在一般口语中的“有一个 东西”,这个“东西”,可指非物质的存在状况,例如精神、心理或者“力”、 “能”等等,也可代表物质之“物”。此处“有物混成”的物,是“道”的同义字, 这个道的内涵,包括了物质与非物质,是“心物一元”混合而成的。
这种“心物一元”的思想观念,源自《易经》。《易经》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 化的根本,哲学中的哲学,经典中的经典。中国的文化思想,始终是讲“阴”“阳” 两个符号,以二者彼此之间的相互变化、相生相克,从中去建立它的宇宙观、伦理 观。如果我们以“阳”为精神的代号,那么“阴”则为物质的代号,阴阳配合,心 物互融,便创化衍生了从极微到至大,应有尽有、无穷无尽的有情世界与无情世界。
然而,心物还只是一体所现的两面,这个浑然一体的道,它是“先天地而生”, 宇宙万有的形成与消灭,全是它的功能所起的作用。在南北朝时代,南朝梁武帝时, 有一位禅宗大师傅大士(傅翁),他的悟道偈就说:“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此一偈颂中所表达的思想,乃是中国道家老子思想与 佛学合流的典型。
“有物先天地”,它本无形象,先于天地的存在,宇宙万有的本来就是它。一 切万象的种种变化,生起与消灭,那只是两种不同的现象而已,虽然与这超越一切 事物的“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却无法影响它的本质。等于我们日常所熟悉的 光明与黑暗一样,明来暗去,暗来明去,明暗二者的交互转换,只是两种不同现象 的轮替,那个能作明作暗的本身,并不随着明暗的变化而生灭;但是它的功能妙用, 就表现在日夜明暗的来来往往之间。所谓形而上的道、本体,其实已经彻底地、无 所隐藏地显现在它所创造的万象万境中,本体与现象的关系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而佛家所讲的“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可以说是这个道理进一步的诠释与发挥。
那么,“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究竟是怎么的一种情况呢?老子形容说: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的思想与印度的佛学对形而上道 的表达有所不同,佛学到最后只以一个“空”字代表,而老子则用“寂”用“寥”。 寂是绝对的清虚,清静到极点,毫无一点声色形象。“寥”是形容广大,类同佛学 的“无量无边”。
佛家专用的名词“空”,是从道体的原则上说;而道家所用的“寂”、“寥”, 则是形容其境界与现象,在表达上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缺点。谈“空”,难 免有人会误认为是断灭思想;说“寂”说“寥”,又易使人执著一个现象,落在境 界的窠臼中。
老子说这个道,“寂兮!寥兮!”,清虚寂静,广阔无边,没有形象声色可寻, 永远看不见、摸不着;“独立而不改”,超越于一切万有之外,悄然自立,不动声 色,不因现象界的物理变化而变化,不因物理世界的生灭而生灭。但我们在这里要 注意,老子说的是“独立而不改”,他并没有说“独立而常住”。“常住”,让人 感觉是指具备形象的实有,但道并不适合以实有称之。因为它“非心非物”,可是 也不能说不是实有,因为它“即心即物”。“周行而不殆”,它无所不在,在在处 处都有道。不论“物”也好,“心”也好,都有它的存在,永远无穷无尽,遍一切 处。“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这个东西是一切宇宙万有的根本, 具足一切的可能性,实在很难用一般世间的语言文字来形容,所以我们中国古代的 老祖宗们,不得已,姑且叫它做“道”,以“道”来统括所有万法的究竟归处。
道之为名,在原始的中国文化,是超然于宗教性质的代名词,西方哲学称之为 “第一因”,但在内涵上彼此仍有差别之处。以宗教性的名词来说,基督教、天主 教叫它“上帝”、“主宰”、“神”,伊斯兰教叫它“阿拉”,佛教则以“如来”、 “佛”来称之。像这一类的宗教性字眼,一般人很容易根据自己的知识、习惯以及 下意识观念,在自己的心理意识上,构成另一种偏离原意的想象概念,混淆不清, 甚至都蒙上了一层浓得化不开的神秘色彩。譬如我们一提到“上帝”,差不多都把 它想成一个能控制一切,主宰一切,拥有宇宙最大威权的神明。而一提到“如来”, 大部分人的观念马上想到坐在寺庙大殿上,低眉垂目、不食人间烟火的“塑像”。 这种单凭一己的好恶与想象所形成对形而上真理的认识,其中牵涉的问题是相当严 重的。
早期的中国文化思想,对于“道”这个东西,并未附以它任何宗教形态,或者 将它专属于某一种哲学派别。道的名称之外,尚有几个与它同义的名词,老子又提 出来说:“强为之名曰大”,因为它实在无量无边,太大了,所以也可叫做“大”; “大曰逝”,大也就是“逝”,“逝”是永远的向内外四面八方延伸发展,等于说 宇宙是无限的扩张。谈到这里,我们看到这个“逝”字觉得很有趣。引申列子的话 来说,便是:“东方有圣人出焉,西方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老子认为 道的本身,大到无量无边,无有涯际,因此名之为“逝”。同样的意义,佛经上 “佛”亦有十个名号,“善逝”是其中之一。这个“善逝”的“逝”,除了具有 “无常”的含义外,同样代表无尽无限,形容难以言喻之大,与老子所说的“大曰 逝”,有不谋而合之处。但是我们知道,佛经翻译到中国来,距离老子时代之后, 已经有相当一段的时间,然而老子在中国上古文化,早已有相同的看法和用词了。
既然“大日逝”,那么“逝曰远”,无远弗届,四通八达,“放之四海而皆准”, 没有不及的地方,也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意思。然而,就是因为“道”太大太 远了,它遍一切处,通于古今,尽未来际,我们若求大、求远地去追求它,反而难 以企及,搞不好还会迷失在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现象界里,不能自拔。其实“道” 就在每个人的自身上,须臾不离,若能反求诸己,回头自省,见“道”才有希望。 所以“逝曰远,远曰反”。最远的就是最近的,最后的就是最初的,只要神志清醒 清醒,好好张眼一看,天边就在目前。
我们晓得中国过去的观念,称宇宙万有的本体为“道”,另外还有“大”、’ 逝”、“远”、“反”等名称,甚至于儒家所讲的“天”,或者“帝”,也都是 “道”的代号,总共算起来,至少也有十来个“道”的别名。后来印度文化传播到 中国来,其中佛教对于形上本体的说法,也有佛的十个代号,与中国原有的那些 “道”的称呼相互比较,颇得异曲同工之妙,几乎是同样的道理,雷同的说法,这 不知是否当时双方曾开过联席会议,互相对此问题详加协调过,否则又怎能如此巧 合、遥相呼应呢?(一笑)。其实这正是“东方有圣人出焉,西方有圣人出焉,此 心同,此理同”的道理。世界上真理只有一个,无二亦无三,只是东西方在表达方 式上有些不同罢了。
接着,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这一段谈“天”说“地”, 却又忽然钻出一个“王”来,王是代表人。依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将“天、地、人” 三者并排共列,而人在其中。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文化最讲究“人道”,人文的精 神最为浓厚,人道的价值最被看重。假定我们现在出个考试题目,“人生的价值是 什么?”或者“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若以中国文化思想的观点来作答,答案只有 一个——“参赞天地之化育”(《周易·系辞传》)。
“参赞天地之化育”,正是人道价值之所在。人生于天地之间,忽尔数十年的 生命,仿如过客,晃眼即逝,到底它的意义何在?我们这个天地,佛学叫做娑婆世 界,意思是“堪忍”,人类生活其上,还勉勉强强过得去。这个天地并不完备,有 很多的缺陷,很多的问题,但是人类的智慧与能力,只要它能合情合理地运用,便 能创造一个圆满和谐的人生,弥补天地的缺憾。
譬如,假若天上永远有一个太阳挂着,没有夜晚的话,人类也就不会去发明电 灯,创造黑暗中的光明。如果不是地球有四季气候的变化,时而下雨,时而刮风, 人类也不会筑屋而居,或者发明雨衣、雨伞等防御用具。这种人类因天地间种种现 象变化所作的因应与开创,就叫做“参赞”。此等人类的智慧与能力太伟大了,所 以中国文化将他和天地并举,称为“天、地、人”三才。这是旧有的解释。
那么,“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 是代表广大的宇宙领域。此处道家的四大,与佛家所谓的四大不同。佛家四大,专 指物质世界的四种组成元素——地、水、火、风。而道家所讲的四大,是“道、天、 地、人”。这个“四大”的代号由老子首先提出,并非如佛家的四大。老子说,在 这一无穷无尽的宇宙中,有四种东西是最主要,最关键性的,而人的价值占了其中 之一。四大中人的代表是“王”,中国上古文化解释“王”者,旺也,用也。算命 看相有所谓的“旺相日”,在古代文字中,也有称“王相日”的。每个人依据自己 的八字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旺相日那一天去做某一件事,认为便可大吉。宇宙中何以 人能与“道大、天大、地大”同列为四大之一呢?这是因为人类的聪明才智,能够 “参赞天地之化育”,克服宇宙自然界对人存在不利的因素,在天地间开演一套渊 源流长的历史文化。
既然人的地位有这么的重要,这么的特殊,下面老子便接着告诉我们做人做事 的法则,如何修道,如何行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 子千古不易的密语,为老子思想的精华所在,懂了这番话的道理,也就差不多掌握 了修道、行道的关键了,在这里这个“法”字是动词,是效法、学习的意思。人要 效法大地,大地则依法于天,这里的“天”,是指有形的太阳系统的自然物理的天, 也就是天文学上的天体之天,它不是抽象的概念。地依法于天,天则要效法道,以 道为其运行的依归。那么,道又以什么为效法的对象呢?“道法自然”。
现在首先要解释“自然”的问题。目前新兴的“比较宗教学”或称“宗教哲学”, 把世界上各地的宗教,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每一宗教 的哲学理论与实况综合起来研究,相互比较,寻求其中异同和彼此间的关系,已经 发现了不少有趣的问题,值得更进一步去深入探讨。我们若以比较宗教的态度,抛 开那些粗浅的宗教情绪心理,把眼光放在一般宗教教人如何行善做好事的普通伦理 层面上,那也个个满好,满合于同一的水平。至于再进一步,要透彻各个宗教实际 内涵程度的深浅,则问题重重,就不能颟顸笼统,值得仔细研究、体会。
长期以来,有不少佛家的著作,批评道家是“自然外道”。因为他们看到老子 讲“道法自然”,便自然而然地将二者联想在一起。其实,印度释迦牟尼佛在世时, 与佛教对立的几十种哲学思想,尤其当时同释迦牟尼佛影响一样大的几个大学派之 一,专讲“唯物思想”的“自然外道”,和中国老子所说“道法自然”的自然,并 不相关。二者并未结为姊妹道,或者兄弟道什么的,并无彼此互通声气之嫌。
印度当时的自然外道,属自然学派,其所谓的“自然”,完全从物理观点而说。 但是老子的思想绝非如此。近代中国翻译西方典籍,把物理、化学等学科,统称为 自然科学,这是借用老子的名词,我们不能因此便认为老子说的“自然”,就等同 物理范畴的自然。将老子的思想硬往上套,这是指鹿为马,栽赃前人,非常没有道 理的。
虽然老子并未给予直接的定义,但老子的“自然”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却也 不可以如法庭上的法官们,审判一个案件,可以采用了“自由心证”,随便判决学 术思想的归化,乱下断语,硬是认定老子所说的“自然”也就是印度的“自然外道”; 不分青红皂白地将老子一竿打入“唯物哲学”的窠臼,这是千错万错,大错特错的 误解。这种情况,如借用佛学名称来说,就是“众生颠倒”,“颠倒众生”,这所 谓“颠倒”,是指我们在见地观念上和思想上的错误,因此而形成见惑、思惑。由 于我们一直被这见惑、思惑两种认识上的不清所障碍,因此不能成道,无法彻见宇 宙天地间的真谛。
那么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自然”的确实 含义又是如何呢?答案很简单,“自然”二字,从中国文字学的组合来解释,便要 分开来讲,“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 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 法谁,道是本来如是,原来如此,所以谓之“自然”。
我们如果将大乘佛学彻底贯通了,必然不会对于宇宙本体和现象的哲学问题, 感到左右为难。佛家有一个名词“法尔如是”,它是说明诸法本身本来就是这个样 子。人生来怎么会成那个样子?人就是那个样子。你怎么会是这个样子?我就是这 个样子。一切本来就是如此,一切法便是一切法的理由,更没有什么其他原因不原 因的,这样就叫“法尔如是”。从“法尔如是”来看“道法自然”,最清楚不过了。 “道法自然”,而“自然”自己本身原来就是如此这般,没有别的规范可寻,再也 找不到一个东西可以另为之主,“道”就是“自然”,“自然而然”,就是“法尔 如是”,古人翻译佛经,怕与老子的“自然”混合了名词,只好另创一词,便叫 “法尔如是”。
讲到这里,我曾经一再强调,我们后世之人读古人的著作,常常拿着自己当代 的思想观念,或者现代语言文字的习惯,一知半解地对古人下了偏差的注解,诬蔑 了古人,这是何等的罪过。读什么时代的书,首先自己要能退回到原来那个时代的 实际状况里去,体会当时社会的文物风俗,了解当时朝野各阶层的生活心态,以及 当时的语言习惯,如此掌握了一个时代文化思想创造的动源,看清这个历史文化的 背景所在,这才能避免曲解当时的哲学思想和文艺创作,并给予正确合理的评价。
比如,我们研究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也要退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印度的农业社 会,设身处地替当时的人民想一想。那时的印度是一个贫富差距极大,极不平等, 到处充满愚昧和痛苦的世界。假若你读历史,真能“人溺己溺,人饥己饥”地将自 己整个投入,身历其境,于那种痛苦如同亲尝,那么方能真切地了解到释迦牟尼佛 何以会提倡“众生平等”,何以会呼吁人人要有济度一切众生的行愿,才能体会到 当时的佛陀真正伟大之处。如果天下太平,世界本来就好好的,大家生活无忧无虑, 什么都不虞缺乏,汽车、洋房、冷暖气,样样俱足,日子过得蛮舒服的;即使比这 种情况差一点,那也还甘之如饴,又何必期待你去救度个什么?帮助个什么呢?
话说回来,老子说“人法地”。人如何效法地呢?人要跟大地学习很难。且看 大地驮载万物,替我们承担了一切,我们生命的成长,全赖大地来维持,吃的是大 地长的,穿的是大地生的,所有一切日用所需,无一不得之于大地。可是,我们回 报它的是什么?只不过是死后一把又脏又臭的腐烂掉的脓血和败坏了的朽骨头罢了。
人活着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将所有不要的东西,大便、小便、口水等等乱七 八糟地丢给大地,而大地竟无怨言,不但生生不息滋长了万物,而且还承载了一切 万物的罪过。我们人生在世,岂不应当效法大地这种大公无私、无所不包的伟大精 神吗?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非常强调此一精神。《易经》的“坤卦”,形容大 地的伟大为“直”、为“方”、为“大”,指出大地永远顺道而行、直道而行。包 容一切,不改其德。佛家对此的看法也是一样,后来翻译《华严经》,冠以“大方 广佛”为经题,也可以说是受“坤卦”卦辞影响的关系。
再者,我们效法大地,除了上述的道理之外,同时还要了解大地自久远以来运 动不止的意义。地球永远在转动。地球一天不转动,甚至只消一分一秒停止,我们 人类和其他万有的生命,都要完结。
地球的转动,人们以为是近代科学知识,其实中国上古早已知之,只是我们自 己不加详察而已。又有人根据中国若干书籍上说的“天圆地方”,便一口咬定古人 的观念认为地球是方的。这种不明究里人云亦云的说法,非常错误,孔子的弟子曾 子,就曾讲过地是圆的,不是方的,而且一直在旋转,所谓:“天道左转,地道有 旋”的观念,早已由来悠久。我们人欲效法大地,就应该如《易经》卦辞所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行健”,是天地的运行转动,永远是健在地前进, 所以人要效法它的勇往直前的精神,一分一秒绝不偷懒,时时刻刻向前开创,永远 生机蓬勃,永远灵明活泼,这才是合乎大地所具有的“德行”。
但是,宇宙间日月星辰与地球,究竟是谁使它在转动呢?由哪个作主呢?是上 帝吗?是神吗?是佛吗?老子却不采用这些具有人神造作化的名词,他只是根据上 古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名称,无以名之,仍然称之为“道”,称为“自然”,最恰当 不过了。所以便说“天法道,道法自然”。抽象而言,道是自然地具备无究尽的功 能,拥有不可思议的“生灭”力量。这股力量,在佛学而言,便叫它做“业力”, 业力并不一定不好,有好有坏,坏的叫“恶业”,好的叫“善业”。其实,天地本 身这股力量在运转,本无善恶,所谓善恶,都是人类自己附加上去的价值判断而已。
道的力量,生生不息,源源而来,生天生地,神鬼神帝,都是由道的自然功能 所分化。但是,它又为什么要生长了这些万有的存在呢?有时我们不得意时,实在 很埋怨这个道,为什么它要生生不已,而又转化不已呢?道不转化便不会生成你和 我,不生你和我,又何来这些纠扯不清的恩恩怨怨、痛苦烦恼!这个道,何必跟我 们如此过不去呢?生了大地,又生了我们的爸爸妈妈,再生下我们,以及后代的子 子孙孙,然后为了一个小问题,都痛苦得不得了,一下成功,一下失败,时而悲伤, 时而喜乐,究竟这个道、这个上帝、这个主宰,在开我们什么玩笑呢?如果亘古 “不生不灭”,我们能够平平静静、安安详详地休息,那该多好啊!
像这一类的疑问,不消说我们一般的凡夫俗子弄不清答案的真相,就是千古以 来,许多人穷尽毕生精力,追究这个问题的哲学家、思想家,也都困在这个穷求 “第一因”的谜题里,东奔西窜,寻不着出路,愈陷愈深,不能自拔。现在的科学 家们,也正为这些问题向前直冲。
老子呢?他说道就是道,自然就是自然,此外再也没有一个由来,既没有为什 么,也不是为了什么,本来就是这样,原封未动;无始无终,无前无后,不生不灭; 而由这个不生不灭中,本然而创造了宇宙天地和万有生命的生生灭灭的现象,产生 了时间、空间前前后后的无意识的意识。我们研究道家思想,“自然”这个名词, 是一大关键。而佛家的终究处也是“法尔如是”,这两者值得相互参究。一般修炼 道术的学道者,若无法直识本来,看透这层“法尔如是”的事实,即便是在静坐禅 定的工夫上如何了得,那还似依旧仆仆风尘,流浪生死,有家归不得的游子,前途 一片茫茫。不信,你去问老子试试看。
再说,道的本身即是自然生生不息,但很多人修道,偏要打坐求静,认静是道 都不对吗?你在静坐,真能静吗?其实,内心里面,妄想纷飞,动得乱七八糟,并 无片刻安闲休息。真正的静坐入定,也只是进到另一个大运动的境界而已,因为大 动,反而不觉其动,便说是静。或者可说是接近于那个大自然运动的核心,好像静 止而已。譬如一个旋转中的圆形,越接近圆周的地方,运动的路线越大,而接近圆 心的地方,运动的路线越小,而圆心所在,在旋转的时候,则完全不离原地,根本 不动,其实它是整个圆转得最起劲之处,原来不静,所以说,真的能静止似的,那 是到达于一个更雄浑无迹的运动境界,只是你自己未察觉到它的究竟而已。静坐之 所以能使人健康长生不老,正是由于这个静中的大动似乎不动的效果。这个动,实 是自然法则的功能。
人们学道,学些什么呢?如果只知守窍练气,吐故纳新,那是小道。大道无为, 什么都不需守,没有那些罗哩罗嗦的名堂。“道法自然”,自自然然就是道,若不 如此,便不合道。普通的人,照修炼神仙家的看法,都是凡夫俗子。然而凡夫俗子 只要能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任运自然,便不离于道了。
中国道家有句名言:“人身是一小天地”,认清这个观念,打坐修道就容易上 路,你只须让自己的身心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般自然, 岂不真得自在。传统的道家,认为我们人身便是一个小天地,胃就像大地,地球上 有长江、黄河,和胃连带关系的,在前面管道便是长江,在后面的管道便是黄河; 其他别种器官,有的代表月亮,有的代表太阳,都在不停地运动。人打起坐来,心 理上让它自然地清静,不去干扰身体各个器官的运作与血液循环,使之自自然然地 合乎天地运转的法则,身体就会自然越来越健康。平常我们身体所以四大不调,疾 病丛生,都是脑子里的意识、思想太多太乱,扰乱了体能原本合于自然的运行法则, 因此才产生了疾病的现象,才有苦乐的感受。
至于佛家的修道路线也很多,通常所知的都教人要空、放下,不要妄想,它和 道家的清静、无为有相通之处。清静、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去想,但是如果你静坐, 心里想:“我绝不乱想”,那你早就又落入那“想不要想”的想里去了。“道”, 本来自然生生不息在动,而你硬要千方百计不让它动,那岂不是道法大不自然了吗? 不自然行吗?其实修道打坐,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你只须让一切自然地任远流行, 它就是自然的静,不假造作,自由自在,那就对了,又何必头上安头,作茧自缚呢?
自老子之后,到了东汉时期,道家出现了魏伯阳真人作的《参同契》这部名著, 素来被称为是千古丹经的鼻祖,学道家神仙长生不老之术的,非要仔细研究这部书 不可,但其中所阐述的修道原理和方法,重点仍然在于老子的“道法自然”。那么, 怎么又叫做《参同契》呢?因为修炼神仙长生不老的方法,与老庄、周易、丹法, 三样的原理完全相同的。所以必须参合研究,而将其中的道理相互贯通、彼此发明, 故叫《参同契》。“契”是指书契一样,可以核对得丝毫都无差错。中国古代订契 约,是在一块竹简刻上一式二份的标记和约定的条文,然后剖析成两片,中间分际 接合处,彼此丝丝入扣,可为日后印证真假之辨的,便名曰“契”。《参同契》所 论述的修道原理和过程,相当复杂、奥妙,但其根本所在,仍然不外乎“道法自然” 的大法则。
我们人体是个小宇宙、小天地,在这个宇宙天地里,气机如何运行,血液如何 流通,一切均有固定不易的法则,分秒不能勉强,不可勉强,不必勉强,假使真懂 了这种道理,自己便会明白怎么来修道摄生养命,但是总归结的道理,不外老子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