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庸讲记》04讲(3) - 中庸讲记

历史今天: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独立宣言发表
  1. 国学
  2. 文学
  3. 南怀瑾
  4. 中庸讲记

《中庸讲记》04讲(3)

《中庸讲记》04讲(3)

假使发生这个情形,父母过世了,那么儿子葬以大夫之礼,因为这个葬礼是属于这个死者本人的范围,他有些什么贡献于社会上,有些成就是哪一方面,葬礼的时候照这个仪礼而葬。可是儿子呢?“祭以士”,把父亲葬了以后,自己来祭拜父亲的时候,马上连礼仪的家具都要换过来,这是代表儿子自己祭父亲。当然儿子他的功业的成绩没有到达这个位置,本身还是士,所以只好用“士”礼来祭祀。

当然这些礼是讲古代,我们晓得古代的礼仪,每一朝每个时代虽然有变动,大体上差不多。现在不同,现在我们号称礼仪之邦,根本没有礼。拿祭礼的话到了殡仪馆去啊,那东西合璧、古今中外一炉,站在街上看到那个送死人的呀,有西洋的洋队还在唱歌跳舞蹦蹦跳,后面又有道士、又有和尚、又有在家的,什么都有,反正古今中外一概都来哦!哭的哭、笑的笑、闹的闹,没人理。结婚也是这样,这几年几十年当中结婚也没有礼。古代这个规定是很严格的。

“父为士”,假如父亲的他本身的功名,这个成就事业低的,“子为大夫”呢?“葬以士,祭以大夫(之礼)。”他是这样不同。

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期之丧,达乎大夫。”什么叫“期”呢?一个周年,如果在公家服务,皇帝下了命令,“期之丧”,只能在家里休上一年,到后来又规定什么亲属的关系、血统的关系又可以只服、穿一年、戴一年的孝,还有只戴几个月的孝,不是你们看到现在报纸上不三不四的也有了,其实也是古礼。怎么叫不三不四,现在混乱,不今不古。有些人还蛮讲礼,太太死了,丈夫登的讣文,“期妻丧生”,要为太太起码守上一年,守一年之丧,一年是正式的中国文化的规定,这一年之内如果这个男人再结婚、再续弦,在过去社会大家会笑的,不合礼的。有些感情好一点,有些为太太服三年之丧也有;那两年是特别,那不在礼的范围,你心丧。现在当然啊,前一个月上殡仪馆、后一个月进大礼堂啊,无所谓,是所谓自由啊,没有关系。这个期丧是一年的丧礼,所以兄弟之间都是这样。

“达乎大夫”,那么中国历史上的古礼你们当然没有研究哦,研究中国的过去的文化,这个是限制了一切,不管你官做到多么大、地位到了(甚至)当了宰相,父母死了以后,立刻就要给皇帝上报告,要交代的,回家守丧,要三年才能出来。如果不上报告啊,那个冷衙门(以前所谓“御史大夫”,有名的冷衙门,平常鬼都不上门的),第二天御史的奏本就上来了,报告上来了,弹劾你!那个弹劾很严重哦,皇帝都吃不住哦,帮庇不了的。犯了什么法,皇帝还可以包庇;犯了礼仪,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神犯了,这个部长不能当的啊!非要回家不可,甚至严重可以弄到永不(录用)。你看康熙时代就发生这件案子,一个大臣当了部长的阶级,因为家里死了父亲,瞒住了,丧事拖了一下,监察御史直接弹劾,后来把这件案情弄清了,康熙皇帝下了手谕,“此人永不录用”,永远不要出来做官了,永远没有他的事了,你就回家去算了。上古之丧除了父母之丧以外,有什么呢?譬如武将当大元帅或者前敌总指挥,带兵正在前方作战的时候,碰到父母之丧那怎么办?皇帝跟着一个命令就来,在战场上守丧,不准回家,那没有办法,君命超过了——所谓国体,先有国、后有家,所以只好穿着孝服作战。你不是有时候演京戏看到白盔白甲带丧的那些大将出来作战,有时候他身带丧服,就是这个样子。那么你看看中国旧的戏里头都有这些东西的,有些你不留意,怎么——大概是好看吧,颜色上艺术上的配搭,有些绿的红的,穿一个白的。——那不是哦!它代表他的身份,他的生活的精神不同。那个关公出来,脸红带刀,他这个人很正直、脾气大,不对,眼睛一瞪就跟你恶骂,他不做假,就是这个道理。

“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三年之丧,说父母死了以后,在古礼服丧是三年,所以中国的古礼做官的这三年以内是不准出来的,也不见客的,甚至专制到了明朝、清朝这个阶段,三年当中还不敢作诗呢!如果说是在家里守丧还作诗,算不定人家密告你一下,前途就没有了。你守丧还有那么高兴啊?所以守丧假使听音乐唱歌啊,一个密告就完蛋了,所以很严重!这个“三年之丧”差不多(是)周代的制定、裁定,因为过去的守丧的时间有长有短,所以孔子死了以后,他的学生们给他服“心丧”,只是外表都不带孝的,“心丧三年”,只有子贡在他的坟上庐墓三年,那比儿子还严重!根本就住在孔子的坟上,搭个茅蓬住了三年、守了三年,其他的三千弟子都服心丧三年,所以这个是孔子的道德的号召与伟大,他并没有规定,弟子们对他自然是以父母之礼事之。所以“三年之丧,达乎天子”,总而言之,关于父母死了中国孝道中这个丧礼三年,无贵、无贱,“一也”,决不能变更,连皇帝都不能变。这个皇帝(如果)是不服三年之丧,历史上很多事情,这个历史上这个皇帝是给人家看不起的,在历史上永远是个大污点,所以汉文帝提倡了短丧,把父母之丧变成一年;汉文帝一生的好处,就给这一点事情,中国历史上的历代一提到这一件事,对他都是不然,等于否定了一切,可见这个民族重丧礼的精神之所在。

那么我们看了这一段书晓得,他这一个典型是拿出来大舜这个典型,平民,没有依靠,自己成功,自己什么成功呢?不是现在人努力的成功,(而是)道德的成功。所以,公天下时代一个典型,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另一个典型,是家庭有基础,皇帝的基业有基础,加上他发扬光大的——武王与周公。但是都是重孝道,那么孝是个什么?换句话说,都是百分之一百的、百分之一百二十万的重感情、人的感情,有真感情。中国人讲,中国文化叫做三个字“真性情”,真的人性善良的一面;真的人性的感情;真的至真至善一面。那么这样的人物,不管他成出世的事业或者入世的事业,都有真感情。

所以过去我们讲中庸,也有个人很多年前有位同学提出来问过我,这个话一讲都是几十年,在四川川大里头讲,大学里上课的时候有位同学问说,那么所以我们中国的儒家攻击佛家不孝,出家是无父无亲,这是儒家攻击佛家的第一条,最严重。这个是后世佛教的制度有所不同,实际上你看,研究释迦牟尼历史,还是一样。不过他孝道的路线不同,因为印度的国情(国家的情形)与中国文化国情不同,所以释迦牟尼佛父亲死的时候,释迦牟尼佛自己抬棺材的,阿难、难陀、释迦牟尼佛自己、释迦牟尼佛的儿子四个人,每个人抬一角,把父亲棺材抬上山来,葬在他自己讲堂的旁边。任何弟子帮忙他抬棺材——不准,他说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他带着他的儿子带着兄弟,自己四个人抬棺材上山。可见也是非常注重孝道与丧礼,至于后世后面一般的佛教徒或者是出家的没有留意到这些,就是跟着后世的可以说是错误的观念,将错就错一路下来,所以被中国的儒家所反对、所责难、所否定、所看不起,其实印度的文化、东方的文化同样精神。严格讲起来西方文化也一样,所以最近你们晓得,西方人讲,有黑种人发动找自己的根,所谓《根》,从这一本《根》,一位黑人朋友写了这本书以后,全世界发动找,实际上他本来每个民族都很重视自己的来根,所以根,观念不同,他名称叫“根”,祖先嘛。你看美国是一个各个的民族集合来,你经过的美国同学你一问:你是哪里人?意大利,西班牙,我是犹太,我是德国的,我是英国的,都分得很(清楚),每个人回到家里还注重自己的家史,所谓根、传统。所以我们一般留学到外面去只看皮毛,里头都不懂,实际上都是一样,非常重视自己的血统与祖先。你不要说我们养人,养狗都重视血统啊!是哪一种狗种,何况我们是人种,人种里头还好种啊,那所以要注意这一点。

那么下面跟着叙述: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注意!所以中国人天天讲孝道,什么是孝?这个地方要注意了,孝并不是说今天回去下了课买一个冰激凌带给爸爸妈妈吃我是孝顺了,那是当然很孝了,小孝。真正的孝,所以孔子说只有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他通达、懂得孝道,真正所谓孝子的,“善继人之志”,善于继承父母祖先的那个遗志,所谓愿力、希望,给他达成。当然要善的希望,父母假使只希望钱,就是希望这个儿女不管你什么手段、偷来抢来,只要有钱就好,那就不是善继人之志了。当然父母希望有钱,穷怕了,希望后代子孙有个房子啊、生活能够安定,钱的目的在这里。你使自己后代怎么样安定下去,使告慰于父母,告慰于祖宗,这就叫“善继人之志”,不会乱继。那么像《论语》上我经常说,古人解释很多错了,讲孝道,父母死了,“三年无改于父之志”,就是孝道。照古人解释,他说三年以内不要改了父母那个的本志,就是孝子。我说那好了,假使这个父母做小偷的话,我不想做也要做三年啊(众笑)!不做三年不是孝子了嘛!对不对?父母是个杀人犯,至少我也去杀个三年哦!为了当孝子啊!所以古人乱解,就是《中庸》这个道理正好补救,那个《论语》上后世人解释错了。孝道是“善继人之志”,你要晓得那个精神,而且善于继人(之志),重点是这个“善”。

“善述人之事者也”,父母祖先已经有家庭、文化、道德、功业的基础的,做后代人能够发扬而光大之,这个是孝子。但是我们看了几千年以来,子孙能够发扬父母的基业的,没有几个啊!别的还不说,就拿我们小的时候看到,我们家里喜欢买书,不是现在的书哦,过去的印刷不容易,线装古版的书。那书楼里,那真是啊,像我们出门,父母就讲,“仗剑须交天下士,黄金须(多)买百城书”,喜欢买书来读。那个书买到有时候一看啊,心里凉了一半,有些书买到线装很好,很好的图章,一切讲究,很大的字,“某某家里藏书”,这是名家,“后代的子孙如果再穷卖了我的书啊,怎么怎么样不孝!”照样的卖出来!这是没有办法。就是深深感觉到,善述人之事,所谓“继往开来,承先启后”,创业是很难哦,守成同创业一样的不容易做到哦!所以唐太宗、高宗有个名言:“创业难,守成也不易呀!”创业固然很难,能够守成也不容易;守成而能发扬而光大之,所以孔子再三提到他两个兄弟,武王、周公是了不起,这是大孝子。“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

他下面记述的还是讲中国这个“礼”,礼的精神。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这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所以人家西方人讲中国文化开始没有宗教,他们忘记了、没有研究过儒家这个“礼”,这个就是宗教仪式,实际上我们后世,魏晋以后佛教进入中国,乃至在南北朝到隋唐之间,道教的正式的成立,许多的礼仪,庙子许多的规矩,不管佛教的道教的还是都采用了中国《礼记》的精神,乃至许多的用具,所谓佛教叫做法器,有许多就是中国传统礼仪祭祀用的法器。所谓“春秋”,这个不是讲孔子著的那个第一部历史《春秋》,是讲春天、秋天,是春秋二季,就是我们现在清明的上坟、七月半的祭祖,这些都是春秋的祭祀来的。

“修其祖庙”,这个修并不是修房子,也包括了修房子;祖宗的庙堂,清洁、打扫、整理。

“陈其宗器”,春秋两季都要把祖宗的传统代表精神那些东西摆出来。譬如我们有名的(随便拿一个故事来讲),元朝的蒙古民族,(也当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成吉思汗用过的武器,一直始终供在祖庙里头,平常不准人看的,这个就是“陈其宗器”。周朝有周朝这个祖宗们用过的东西,摆出来,所谓传国之宝,家庭里也有传家之宝,这个传家之宝、传国之宝的这个意思就是“宗器”这个道理。

“设其裳衣”,把祖宗们穿过的衣服挂出来。现在我们时代不同了,过去我们年轻的时候,正月初一开始,就是过年那天晚上夜里开始,每个家庭把祖宗的像要请出来,以前没有像,画的,叫做“容”,容貌那个容,叫挂这个“容头”,“容头”就是古代所谓像。那个像画的时候请名画家画,就等于现在写生的画,那么老辈子们给这个画的时候也很苦,起码要个把礼拜,衣服穿得整整齐齐坐在那个地方,给他紧看、紧画,每一点神气都要画出来,那么这种也就是古礼,现在人都用照片挂出来。

“荐其时食”,中国的古礼,什么时间新产品出来,农作物或者新的稻子、米出来了,或者应时的水果出来,马上就要拿来供祖宗,献这个祖宗。

祖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在后世,像我们小时候看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不管你姓什么,姓张的、姓周的,开了这个祠堂,每年祭祖的时候,那个就是另外一种礼了,不管你什么地位、不管你什么学问,到了祠堂里头平等、看辈分,你乃至看到一个种田人,看到一个残废的宗族里的前辈,叫公公还是要向公公行礼;你官做得再大,到了祠堂里看到他,还要赶紧要行礼:“公公!公公!”那你的地位你一切都要摆下。你说我钱多,回到自己的宗族祠堂里耀武扬威,马上看不起,会把你轰出去的,可以把你当场难堪的,这是中国的古礼,也就是中国的社会,所谓一个宗法的社会。他到了祖宗的庙堂里头、宗庙里头,“所以序昭穆也”,“昭穆”(是)两个代号,左昭、右穆,就是大房、二房,譬如一个老祖宗生几个儿子,老大老二,大房排在左手边,二的、小的排在右手边,左右的排列有它的程序,这个叫“昭穆”。

“序爵,所以辨贵贱也。”进了祠堂以后,那么就看你这个宗族里的子孙出去在社会上考的功名、做的事业、做的什么,“所以辨贵贱也”,这个时候地位么看看,这个地位并不是因为你官做得大;要看你的成绩。所以我们看宋朝后代的历史,宋朝出来一个历史上的奸臣叫秦桧,很多姓秦的人,到了元朝、明朝的时候说我不姓秦我不姓秦,这是觉得很害羞……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