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本大学微言》54、儒家经学与李唐五代 - 原本大学微言

历史今天: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独立宣言发表
  1. 国学
  2. 文学
  3. 南怀瑾
  4. 原本大学微言

《原本大学微言》54、儒家经学与李唐五代

《原本大学微言》54、儒家经学与李唐五代

前面已经大略讲过唐代二百年来的文化,由公元六一八至九○○年之间儒、佛、道、禅的文采风流,飘逸潇洒的风格。但是,好像都是象征了开国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一人的外在的形象一样。至于李唐三百年来帝王宫廷的内幕,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以及“修身、齐家、治国”的“外王(用)”之道,可以说,并不见得比秦、汉、魏、晋、南北朝以来,更有什么特别高明之处。

总之,从李世民起义之初的动心用意,已经深深埋下了不良的前因。他在说动其父李渊起兵的布局,是设计用酒灌醉了李渊,使他在昏味之中奸污了隋场帝在晋阳的两个妃子,因此迫使他的父亲,不得不听从他的主意而起兵。所以就由武则天的夺权做皇帝开始,使李唐一代后世的子孙帝王们,始终都在受内宫夫妇男女之间的“女祸”所困扰,甚至还要受那些不男不女的“宦官”(太监)随便摆布。因此,造成晚唐时期军阀专权的藩镇之乱,终至国亡家破,以了却前因后果的一笔滥账。至于李世民在登位之初,弑兄杀弟、霸占兄嫂等行为,遗祸到唐肃宗李亨以后四代之间的兄弟宗室的权位之争。如果不是介乎禅道之间的同宗名臣李泌,不避嫌疑的斡旋其间,恐怕在中晚唐的阶段,早就失鹿中原,移鼎他人了!

因此,我在前面说过李世民的内在个性,具备了齐桓公(小白)所有的坏处,只是初唐时代的贞观政治,能够听信魏征等意见的作为,作风比较开明,实在大有值得后代当家治国做领导的老板们效法之处,我们民族的个性,是最喜欢崇拜个人英雄人物,尤其是比较豪迈爽朗的英雄人物,纵使他们有很多的缺失,也都能曲予宽恕,只看他的光明一面,撇开他的阴暗一面不谈。中国的民情如此,中国的历史学家们,也是情有独钟的多,因此在历史上,李世民就成为中国帝王中的旷代一人了。

至于晚唐时期末代李家子孙的皇帝们,外受藩镇(据地拥兵的军阀)的压力,内受“宦寺”(太监)的专权蒙蔽,已是由来已久的事实。这些历代在最高领导人皇帝身边的太监们,都是生殖器被阉割,不男不女心理变态的家伙,因为生理不正常的影响,头脑思维有时更加偏仄和细密。我们读历史上的记载,只要细想在唐武宗李炎时代一个太监头子仇士良的话,实在是古今中外,包围蒙蔽上司领导人的薪传口诀。讲到这里,好像骨鲠在喉,不得不一吐为快。我是希望一般做老板和那些做“长”的、“员”的所有人们,都应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好自为之”,“善自为之”。

唐武宗也算是一个“少有才,而末闻君子之大道”的皇帝,他做了皇帝以后,心里讨厌宦官们跋扈专权的坏处,想要设法疏远处置。仇士良正是当时宦官的首领,他很聪明,已经看出了苗头不对,就赶快首先提出辞职,告老还乡不干了。唐武宗也就马上照准。因此,在宫里一批大大小小的徒子徒孙太监们,都来为他送行,并且请示他怎样抓权“拍马屁”的锦囊妙计。仇士良便说;“天子不可令闲(你要设法,使做领导的皇帝,一天到晚没有空闲约时间)。常宜以奢靡娱其耳目,使日新月盛,无暇更及他事。然后吾辈可以得志(当然包括现代人为吃喝玩乐等等)。慎勿使之读书,亲近儒生。彼见前代兴亡,心知优惧,则吾辈疏斥矣。”他传完了秘决,那些徒子徒孙的太监们,都明白了这种道理,所以历史上记载说:“其党拜谢而去。”你看,这有多么的深刻可怕啊!小心啊,小心!

现代和将文,当然不会再有阉割了的太监,但是具有太监类型心理变态的小智小慧、小忠小勤的习气,并非没有。除非真能读书明理,达到《大学》“明明德”的学养才好啊!而且时代不同,过去要包围生在深宫内院,长在妇人女子“宦寺”们手中的“太子”,生来就是要做职业皇帝的人,便要使他忙于玩乐,不可有太多闲暇的时间,懂得读书明理。现在民主时代的老板们,就完全不同,所以要使他们忙于应酬会客,日理万机,再也没有精力得以静思深虑。下面的人,就可推、拖、抗、扯,欺上瞒下,阳奉阴违,搞他自己胡作非为的主意,然后多开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会议,就强加在这是民意民主的形式主义上,实在是与古人有同样可怕的歪风,所以《大学》便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是最为重要的了。

五代是第二次南北朝的开始

现在我们再看唐末五代六七十年间乱世文化的转变,这一阶段正当儒家文化和“四书”、“五经”文化连绵续绝的时期。然后便可再进入宋代,讨论“儒林”道学理学家们的天下。

古人有言:“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研究历史.每一朝、每一代的末期,引发政权帝室变革的情况,大体归纳来说,只用“民不聊生”四个子,便可代表了一切衰败的祸因。其实,所谓“民不聊生”的内在因素,以及时代社会演变的外界趋势,它的前因后果,太过复杂,包括有政治、经济、财政,尤其是赋税和基层社会吏治(干部)的败坏等等,因此而造成历史小说上的一句名言,就是“官逼民反”的结果了。人性是“重苟安而恶动乱”,大至国家社会,小到个人家庭,人人所最宝贵的,就是性命。如果可以“顺时安命”,人们是绝对不肯起而革命的。“革命”一词,是来自《易经》的鼎卦的象辞以及艾辞,所谓:“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鼎耳革,失其义也。”社会人民,碰到了“木上有火”,火上加油的苦难时代,就不得不起而拼命了。我们现在不是讲历史、政治哲学的课,只是略一涉及有关的问题,提起注意而已。

李唐的时代,到了唐僖宗李儇,公元八八○年之间,已经进入“民不聊生”的时代,因此而有王仙芝、黄巢等的起义造反。黄巢曾经攻进长安,自称“齐帝”。可是一个经历两百多年皇室集团的政权,到底还是具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顽固力量,在它外围“拥兵自卫”的藩镇霸权,也绝不会让现成既得的利益,随便拱手让人的。所以黄巢的失败,也是事所必至,理所固然的结果。不过,由此而使李唐王权统治的结束,在历史上,展开“五代”的一幕,这是由唐朝皇帝的部下们展开序幕的。到了公元八九○年,正当末代唐昭宗李晔的时代,在五六十年之间,全国地方藩镇(军阀)据地称王的强霸势力,就有十三处之多。可是在历史上习惯性地称呼这个阶段的中国史,叫做“五代”。事实上,这都是古代读书人,自号为圣人孔夫子传人的思想,学习夫子著《春秋》尊王的精神,把“五代”五六十年间,能够在中原(长安洛阳一带)抢得李唐覆灭之后的王位的,才认为是“继统”的王朝,因此撇开当时全国各地的称王称帝的都不入格,只以在河洛称帝的为继统,所以就叫它为“五代”了。即使如欧阳修、朱熹他们,号称自己为公正严明的大文豪、大史笔者,也仍然难以去掉这种盲点。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和朱熹的《紫阳纲目》,何尝不是如此呢?

俗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那么,我们就照这个自然的习惯,大约介绍一下“五代”王朝那些称帝称王的乱世英雄吧!

开始第一代的“后梁”太祖朱温,在唐僖宗的时代,赐名为“朱全忠”,他的本名叫“朱三”。他是跟黄巢起兵造反的人。黄巢兵败,他就见风转舵,投降唐朝,又改名字叫“朱晃”(字匡圣),结果谋杀唐昭宗,废了唐哀帝李柷,自称“梁帝”。在位六年,被儿了友珪所弑。男一个儿子友贞即位十年,史称后梁末帝。

接着,便是后唐李存勖,沙陀郡(新疆境内)人,史称为胡人。实际上,他的祖先早已是归化汉族的西北边区民族。他袭其父李克用的“晋王”爵位,号召为李唐复仇,灭了朱梁而自称皇帝,叫做“后唐庄宗”。开始很英雄,做了三年皇帝,又死在伶人(戏子)手里了事。清初的名诗人严遂成,有一首咏李克用的名诗,很少有人有此手笔: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五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奇儿指李存勖)
萧瑟三垂岗畔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李嗣源的向天祷祝

继他而起的后唐明宗李嗣源,真还不错,比较老实可敬。他是李克用的养子,也是西北边区归化汉族的代北人。因后唐的变乱,被大家所推举,立为皇帝,在位八年。在他登位的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契丹,也已经开始称王称帝了。李嗣源做皇帝,不太作怪。突出的有三件事,值得为他褒扬。

一、当他在位的第七年,命令国子监(等于国立大学),校正“九经”(诗、书、易、礼、春秋三传、论语、孟了),刻版印卖,时在公元九三二年。这是历史上在唐代以后,提倡儒家学术的第一次盛举。

二、他的儿子秦王(从荣)喜欢作诗,“聚浮华之士高辇等于幕府,与相唱和,颇自矝伐(经常聚集一些华而不实的浮夸子弟,如高辇等人,互相吟诗唱和,而又还自认为很高明,很了不起)。”李嗣源便对他说:“吾虽不知书,然喜闻儒生讲经义,开益人智思(我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喜欢听那些读书儒生讲五经的道理,实在可以开豁人的智慧和思想)。吾见庄宗(李存勖)好为诗,将家子,文非素习,徒取人窃笑。汝勿效也(以前我看庄宗喜欢作诗。其实,我们都是将门之后的子弟,诗文素来不是专长。会被别人背后偷偷的笑话,你切不可学样啊)!”他有此见解,的确高明可惜有些人偏要舞文弄墨,真不及李嗣源有自知之明。宋初在赵匡胤手里,灭了南唐,俘虏了李后主李煜,赵匡胤便说:“李煜如果把作诗词的心思用来治国,哪里会这样轻易被我俘虏呢!”

三、历史记载李嗣源在做皇帝的几年中,“每夕于宫中焚香祝天曰:某(我李嗣源)胡人,因乱为众所推(因为乱世,被大家推举,不得已做了皇帝)。愿天早生圣人,为生民主。”过去历史学家相信因为他的诚心感应,所以宋太祖赵匡胤,就在这个时期,出生在“甲马营”中。是不是迷信,姑且不论。但是李嗣源的这种用心,就不能不说是他的“诚意、正心”之德了!不要说五代时期所有别的英雄帝王们,没有如他的真诚和谦让之情,恐怕千古以来,能够肯自向天祝告,说出此话的,还找不出第二人呢!每读历史到此,常为他真诚的为国为民之心所感动,必然低眉敬礼,这也实在是很感人的历史故事啊!有这种存心的人,还可对他有民族歧视之见吗?但从李存勖开始称帝的后唐,经李嗣源继位称“明宗”,先后只有十一年的时间。李嗣源死后,不到三年,后唐也就亡了。

跟着称帝的,就是历史上第一个做为契丹傀儡皇帝的石敬瑭,号称后晋。他也就是割让燕云十六州地区奉献给契丹的儿皇帝。因此而开创了宋朝开国以来,黄河以北成为辽、金、元三朝的根据地,形成中国历史第二次“南北朝”的三百年局面。但石敬瑭的后晋,也只有十二年的时间,就转入他的部将刘知远的手中称帝,改国号为后汉,做了一年皇帝便死了。由他的儿子刘承佑即位称“隐帝”,也只多了三年就完了。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三代,都是沙陀人,只是氏族不同而已,所以在旧史上叫他们为“沙陀”三大族的“胡人”。

接着由后汉的部将郭威,篡位称帝,改国号为“后周”,做了三年的皇帝也死了。他没有儿子,就由他的养子,也便是他妻子(皇后)的内侄柴荣接位,称为“世宗”,精明果敢,颇有英气,在位六年,在出兵伐辽的途中死亡。当时由他三岁小儿宗训即位为“恭帝”,提升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相当于现在的陆军总司令),要他出兵征河东,刚刚出发到陈桥驿的一天晚上,就闹兵变,据说将士们把预先做好的皇帝穿的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然后就迫他做了宋朝开国的第一位皇帝宋太祖。周家柴氏的孤儿寡妇,也就只好拱手让位。所以后世有爱管闲事的诗人,便作了一首诗说:

忆昔陈桥兵变时,欺他寡妇与孤儿;
谁知二百余年后,寡妇孤儿又被欺。

最后一句是说南宋亡国以后,末代的小皇帝恭帝赵晃和皇太后,也被元朝的大将伯颜所俘虏走了,世事的轮转回旋,犹如原版重翻,非常奇妙而可叹。不过,后周的郭威和柴荣两代,并非胡族,不必老是胡说,把“五代”都说是“胡人”在作乱。

根据历史记载,“五代”虽为“乱世”。但对宋朝开国以后重兴儒家学说的关系,极为重要。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在后唐明宗李嗣源时代,令国子监校正九经,刻版印卖。时在公元九三二年。这个新疆老乡李嗣源,真有现代出版商的头脑,同时也替中国文化首先做了一件大好多。但到了后周广顺三年(公元九五三年),也就是郭威称帝的末年,“九经”版才雕刻完成,先后历时二十一年。同时,在四川“后蜀”的孟昶,也同意四川刻版印“九经”。

史载:“初,唐明宗之世,令国子监校正九经,刻版印卖,至是版成,献之。由是虽乱世,九经传布甚广。是时,蜀毋昭裔(人名,蜀之仆射,等于辅相)亦出私财百万贯营学馆(办学校),且请刻版印几经,蜀主孟昶从之,由是蜀中文学亦盛。”可是我还记得读过一本历史的书,说五代时代的刻“九经”版,冯道也有鼓动之功,可惜临时想不起在哪本书上,又懒得去查。只是顺便一提,将来你们发现了再说吧!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如五代这样一个乱七八糟的时代,你争王,我争霸,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但无论是汉、胡等族,以及后来的辽、金、元,对于保存中华文化的传统,大家都是一致的同心同德。这就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文化和文明的特点啊!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