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略村痛歼“皇军军官观战团”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都会对剧中李云龙率领独立团全歼日军战地观战团的精彩战斗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这个看似虚构的故事,却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
敌酋新战术东京组团捧场1943年10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大将纠集日军第69、62、37师团和伪军共3万余人,对我太岳根据地区发动了空前规模的残酷大“扫荡”。冈村精心策划制订了一个穷凶极恶的新战术———“铁滚扫荡”,还向东京大本营夸下海口说:“要迫使共产军在黄河岸边背水作战,不降即亡!”为了给足冈村面子,大本营特地从中国各战场抽调了120余名中队(连)以上“优秀”军官,加上“支那派遣军步兵学校”的学员,组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皇军军官观战团”前往太岳前线,实地观战见学“铁滚扫荡”的新战法。
10月17日,当敌人的“腹地扫荡”部队“滚进”到临屯公路两侧时,我太岳军区司令部突然接到了临汾地下谍报站送来的一份紧急情报。李懋之将军在回忆录中记载:“太岳军区司令部情报科长刘桂衡半夜收到临汾传来的情报:东京日军参谋本部,从各地抽调旅团长、联队长和少佐百余人,还有军官学校学员共180余人,组成‘军官战地观战团’,由旅团长服部直臣少将率领,乘汽车沿临屯公路进入太岳区,作战场实地观战,领略冈村宁次的军事杰作。”这个重要情报被立即报告给陈赓司令员。陈赓当机立断,电令在临汾附近的386旅旅长王近山带领16团秘密转进到临屯公路西端设伏,一定要彻底消灭这个“观战团”。
战将抓战机
果敢虎口拔牙386旅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是红4方面军出来的一员猛将。打仗素以“猛扑、猛冲、猛打、猛杀”四猛而闻名,曾被敌我双方指挥官戏称为“王疯子”。他带领的16团是我129师386旅最善打近战、夜战和伏击战的部队。
此时的王近山正奉命率领16团赶赴延安扩编部队。10月22日,王近山带领部队从长子县横水村出发,穿过同蒲路和汾河两道敌人的封锁线,到达了洪洞县古罗乡的韩略村西南地区。韩略村是临(汾)屯(留)公路上靠近县城的一个村庄,其周围敌人据点密布,处于敌寇统治的核心腹地。
接到陈赓司令员十万火急的电令后,王近山立即找当地党组织了解敌情,得知目前敌人的机动兵力都抽调到根据地“扫荡”去了。韩略村西南一带的地势十分险要,公路两侧是两丈多高的陡壁,易下不易上,是打伏击的理想地段。于是当即决定:就在韩略村附近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吃掉鬼子的“观战团”。24日凌晨,我军全部进入了预定设伏地区,各营连按作战预案紧急构筑工事,做好了各种伪装。
“四猛”战术勇歼“皇军精英”
上午8时许,临屯公路上尘土飞扬,插着太阳旗的“观战团”车队终于来了。8时20分,日军3辆小汽车在前。10辆卡车随后,一辆接一辆地进入了我军的伏击圈。车上的日军指指点点,有说有笑,大模大样地直往“口袋”里钻。
随着“啪啪”两颗红色信号弹的升空,我设伏部队同时开火,将猛烈的枪弹、手榴弹和掷弹筒火力打向日军车队,硝烟顿时笼罩了整个路沟。打蛇先打头,我3营9连按计划首先挡住了敌人的去路,轻重火力对准3辆小汽车猛扫。小汽车歪倒在路边不能动弹,受了伤的服部直臣少将慌忙从翻倒的小车里爬了出来,大喊大叫,妄图组织力量突围。此时我2营6连已在鬼子车队后尾堵住敌人的退路。敌人无法招架,一个个乱躲乱窜。有的钻在车下躲避枪弹,有的趴在公路两旁独自抵抗。
战斗中,有一股日军出奇地顽强,在一个挥舞指挥刀的大佐指挥下,依托汽车向进攻的我军射击,十几个鬼子官迅速集聚成一个小的战斗群,向我设伏的重机枪阵地实施反击。我军立刻将这股日军分割包围,用机枪和手榴弹猛击敌人。敌人见夺路逃生无望,便马上收集残兵,企图夺得一个立脚点顽抗待援。王近山发现了敌人的企图,马上意识到如果让鬼子拖延下去,对我这支孤军作战的部队将十分不利。于是他立即下达死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歼灭敌人,部队立刻向敌人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
“观众”葬身韩略闹剧草草收场
带队的服部直臣少将看到整个“观战团”血流遍地,死伤累累,深知大势已去,逃生无望。便绝望地带头举刀破腹自杀,其余日军官佐也纷纷效仿。随后,敌人零落的散兵被我军逐一消灭。
经过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民仅以伤亡50多人的代价,取得此次伏击战的胜利。180多人的日军“军官观战团”,除两个学生官侥幸逃脱外,其余全部葬身于韩略村南的路沟之中。战后,从缴获的日军文件和我谍报站的消息证实,这次伏击战,我军共打死敌少将级军官9人,大中少佐级军官99人,“支那派遣军步兵学校”第5、6中队学员60多人,汽车司机15名。
韩略村伏击战对日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铁滚扫荡”的好戏刚刚开场,前来“看戏”的“观众”却没了。冈村宁次亲手策划的“铁滚扫荡”像一幕自我嘲讽的闹剧,不得不提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