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当代·卢柯】领跑纳米技术的最年轻院士 - 现当代人物故事

历史今天: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独立宣言发表
  1. 综合
  2. 收集
  3. 人物故事
  4. 现当代人物故事

【现当代·卢柯】领跑纳米技术的最年轻院士

编者按:卢柯,20岁他大学毕业,25岁拿到了博士学位。28岁他就是中科院研究院,30岁就当上了博士生导师,他是我国最年轻的院士。

卢柯,1965年5月生,甘肃华池人,20岁时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系,同年到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25岁在金属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3年28岁时被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刚刚30岁就成为博士生导师;32岁担任“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是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也是我国最年轻的院士。

卢柯的实力与魅力让人惊讶。这位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不仅以他风华正茂的俊彦之才折服了千千万万的人,而且以其在纳米技术领域的独特贡献向人们昭示了一片诱人的科学天地。科学永远是新鲜年轻的,年轻的卢柯领跑着科学上新生的宠儿,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与年轻的完美结合,他的实力与魅力都让人惊讶。我们认识了卢柯,也一步步走近了“纳米”。

在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纳米研究领域,跑得不快能行吗?

从读研究生开始,十几年来卢柯一直专注于研究金属材料。他说:“我非常幸运,从事了这个全世界都关注的研究领域。”这个热门领域就是纳米材料。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首先提出“纳米材料”概念,1纳米等于1米的10亿分之一。20多年来,纳米材料科学一直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各国科学家都将其作为主攻目标进行研究,许多人相信,21世纪将是纳米科技的时代。

卢柯的历史也像纳米一样让人听着顿感刺激,有着传奇色彩,常人关于年龄与成就之间关系的联想,在他身上都失效了。在中科院新当选院士材料上,关于卢柯成就的介绍,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了一种制备无微孔隙和界面污染金属纳米材料的新方法??非晶完全晶化法”。这个重要成就,使我国在纳米晶体研究领域一跃进入国际前列。而这一思路是卢柯1990年读博士时提出的,那年他刚刚25岁。卢柯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非晶态金属的晶化动力学及其微观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被本领域一些知名专家称为“非晶态金属晶化方面近10年来的好文章”。而由他发展的制造纳米材料的新方法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困扰着科学界的纳米材料孔隙大、密度小、易断裂等问题,成为当今国际上纳米材料的三种主要制备方法之一。

对卢柯来讲,年龄的增长总是伴随着纳米金属研究的深入。2000年,由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纳米金属铜在室温下具有神奇特性。纳米铜晶粒尺寸只有30纳米,在进一步冷轧实验中卢柯与同事们观察到一种奇异现象:发丝状的纳米铜的长度竟能从1厘米左右延伸到近1米,而其厚度却能从1毫米逐渐减少到20微米……这一研究成果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虽然年轻,卢柯在纳米金属研究领域却已经是老资格了,频繁地被邀请在象征很高科学荣誉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2003年8月,第十三届国际材料强度大会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卢柯作了大会特邀报告。此后三个多月他便被增补为中科院院士。一个这么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就获得如此高的荣誉,在一般人看来多少有点儿不可思议,而在卢柯工作的金属所,很多人却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早在1999年和2001年,卢柯就连续两次被推荐为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如果那时当选,中国就会有更年轻的院士了。卢柯做什么都比别人快几拍,也难怪,在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纳米研究领域,用卢柯的话说:“跑得不快能行吗?”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