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中日假币战
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与此同时,日本军部陆军参谋本部密令日本特务机构,配合日军的侵华行动,重点开展破坏中国国民政府经济的暗战活动。其中一项便是通过伪造货币来扰乱中国经济。
1938年12月,东条英机亲自下达了批准伪造中国货币的命令。由日本陆军第九研究所主任山本和凸版印刷株式会社经理井上源负责执行。山本和井上源首先选中了5元面额的法币(当时的中国货币)作为实验对象,他们制作了5元面额法币的印版,印刷出几十万元成品,并迅速运往中国套购物资。正当山本等人弹冠相庆之际,从中国传来了一个令他们瞠目结舌的消息:伪造的5元面额法币竟是早已退出流通领域的废币!第一起伪造法币的行动计划因此而流产,山本和井上源等受到了上司的严厉斥责。
1940年4月,山本故伎重演,成批伪造出中国农民银行1元、5元、10元面额券共500多万元,秘密运抵中国,并与真法币混合在一起,分别交付日本侵华机关和沦陷区的“商社”等机构使用。这些假法币广泛流行,成为日本侵略者抢购物资、破坏中国金融秩序、谋取侵华日军军费的重要手段。
在1939年到1945年6年间,日本侵略者共制造假法币达40亿元之巨,堪称世界假币制造之最。
大量假冒法币的流入引起了国民政府的警觉。国民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以假对假”的策略。国民政府密令军统局与英、美两国造币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并秘密策划在重庆歌乐山建立了一座伪造日本钞票的造币工厂。
当时,日本在沦陷区内流通有各种面值的日本钞票、伪币和军用票,每当日军发行一种新版纸币时,就由戴笠从汪伪汉奸周佛海处获取日伪银行的印钞票版,带回歌乐山复制并日夜赶印,总数多达15000多箱。然后将成品运至江西上饶,由交通部门配合源源不断地偷运到汪伪政权控制的沦陷区,混入金融流通领域。这些伪钞与沦陷区新流通的真钞一模一样,连日本制币专家也难以鉴别。国民政府由此轻而易举地套购到了大量黄金、棉纱、布匹等紧俏物品,给日本沦陷区金融市场以沉重打击,加剧了日伪统治区的通货膨胀。
而最令日本意想不到的是,正当其伪钞战准备进一步发挥功效时,国民党统治区开始了疯狂的通货膨胀。从1937年到1944年的7年内,国统区的货币发行量竟增加了100多倍,达到1890亿元,这时,日制的假币自然也就失去了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