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放前夕的清华教授争夺战 - 人物故事13

历史今天: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独立宣言发表
  1. 综合
  2. 收集
  3. 人物故事
  4. 人物故事13

解放前夕的清华教授争夺战

北平解放前夕,华北地下党考虑到解放后需要人才,因此当务之急是把教授们留下。每个地下党员都接到了游说任务,每个教授身边都有几个学生或教师在暗中斡旋。

1948年12月,危城之内,每一个人都被推到十字路口。当时,清华老师们见面,互相打听“走不走”。除个人抉择外,在国共的大对弈中,教授争夺战也成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试金石。国民党正在为败逃做准备,他们列出一份“抢救”名单,准备把大知识分子一网打尽。

12月上旬,南京政府派青年部部长陈雪屏到北平。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请他吃饭,约了些清华教授作陪。饭局的目的,大家都已心照不宣。吃饭中间,陈雪屏果然宣布,南京派了一架专机,来接诸位先生,如果愿意去,就可以同他一起出发。“在座的人都相顾无言,不置可否”。

1948年12月21日,第二批被“抢救”的学人由梅贻琦率领,到达南京。梅贻琦一下飞机就抱怨“市内新机场跑道太软,只能载重三千磅”,似为不能多载几人而惋惜,其实,清华大学除外文系主任外,没人愿意随行。

被列入“抢救”名单的人,大多不愿跟国民党走。有一天,蒋介石派了5架飞机到机场,却应者寥寥,反而是家在南方的讲师助教赶上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回家探亲。飞机还剩了不少空位,连北大教授袁同礼的老妈子也跟着来了。后来任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到机场接人,本以为会有许多“忠于党国”的教授下来,等了半天,却发现飞机上都是不相干的人。蒋介石懊恼不已,不得不停止了“抢救”。

最终,除了梅贻琦等几人离校外,清华269位教师留校等待解放。留下的教授们,草拟了一份《对时局的宣言》,在宣言上签名的清华教授有张奚若、曹靖华、李广田、费孝通、钱伟长、张岱年等37人。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