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战战场上的独特景观 大刀片PK东洋刀(图) - 人物故事13

历史今天: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独立宣言发表
  1. 综合
  2. 收集
  3. 人物故事
  4. 人物故事13

二战战场上的独特景观 大刀片PK东洋刀(图)

1933年春天,华北妇女界代表深入喜峰口前线劳军, 4位女士手捧战士的大刀拍照留念。

在飞机坦克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中国战场上对垒的中日两军仍装备着军刀,并且频繁发生刀对刀的白刃战——这大概是整个二战战场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1933年2月,荒川五郎、栗厚彦三郎等人在东京下议院向政府提出复兴日本刀剑的建议案,以提倡日本精神及固有文化,获得一致通过。一个月后,侵占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重兵突袭我长城防线,在喜峰口遭中国第二十九军大刀队重创。因此,在荒木陆军大臣、柳川陆军次官、山冈军务局长等皇道派头面人物的倡导下,日军于1934年废弃了华而不实的“P”字形握柄的西洋式军刀,军官和士官的军刀一律改为日本传统的长把子“东洋刀”。

从中国方面来看,抗战期间军队重型武器不足,士兵的基本武器为毛瑟步枪和手榴弹,且很多步枪都没有刺刀。为了应对白刃战,很多非中央系的军队普遍给士兵配备了一把大刀,并将刀术作为基本军事技能进行训练。

日军一直将中国军队的大刀叫做“青龙刀”,这大概是受了《三国演义》中关羽那柄“青龙偃月刀”的影响。一些日军士兵在战场上捡到中国大刀,都拿着照相做纪念,有人还在家信中说要缴获中国的“青龙刀”带回去,可见中国大刀已经蜚声岛国。

弹指一挥60年过去,大刀片和东洋刀殊路同归,都进了纪念馆或博物馆。

日本战败投降后,奉同盟国之命在各地参加投降仪式,被解除武装。日军在各地的最高指挥官向同盟国受降军官交出军刀,表示降服。 “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将自己的军刀交于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南方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则将其军刀交给英军蒙巴顿元帅。这两把军刀作为胜利纪念品,如今分别被收藏在北京和伦敦的军事博物馆里。

冈村宁次的军刀还引出过一段波折。他曾在日记中写道:“(1945年)11月8日,将各自所持军刀、手枪及望远镜集中交给中国方面。 ”他又加注,“据说我交出的军刀,后来何应钦将它赠送给美国MBA运动(1938年在美国组织的和平运动,总部设在瑞士)的创始人李普曼博士,该博士作为和平象征用以装饰自己的住宅。然而,长谷川峻国会议员却说他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看到刻着我名字的军刀。这是中共虚假宣传之一例。 ”

事实上,主持受降任务的国民党何应钦上将拿到冈村宁次的军刀之后,专做了一个红木盒盛放军刀,盒盖上刻“日本投降代表冈村宁次大将呈缴自佩战刀一柄谨呈委员长蒋,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于南京”的字样,立即送与蒋介石。 1949年蒋介石仓皇逃离南京时未及带走,此刀连盒为解放军所获。早年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的何应钦自然懂得冈村宁次军刀的意义,这样重要的战利品他怎敢送人,何况是外国人。

1945年中日双方在研究日军投降问题时,十分重视军刀问题。冈村宁次在9月2日向何应钦提出 《有关停战协定之请示事项》,共五条。其中第一条第二款要求 “请允许指挥官携带刀剑返回日本”,遭到中国拒绝,除此之外各条照准。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按事先规定未携带军刀入场,也就没有向何应钦呈缴军刀的仪式,少了一个极有历史意义的场景。

在冈村宁次的回忆录中不无感念地提到这一细节,大概这让他们少了些战败的耻辱感。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