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本皇室的尴尬和古墓内的秘密 - 人物故事12

历史今天: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独立宣言发表
  1. 综合
  2. 收集
  3. 人物故事
  4. 人物故事12

日本皇室的尴尬和古墓内的秘密

日本皇家陵墓一直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日本宫内厅把日本近900个皇室古墓列为禁地,令考古学家无法探究天皇身世之谜。

许多年来,日本考古学界一直想对天皇家族的古墓进行考古研究,但始终遭到宫内厅的拒绝,理由是“皇室古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禁地”,外人进入将打扰已故天皇灵魂安息。

2007年初,日本政府在皇陵的禁令上开始有了松动,并对外宣称,将邀请包括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在内的日本国内著名学者进入11座天皇陵墓考察。宫内厅也提出了一些严格的限制条件,诸如每个学术团体只能派出一名代表,而且进入皇陵不得挖墓等。

天皇古墓有三大秘密

天皇古墓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令考古学家如此神往呢?

第一个秘密是丰富的宝藏。据悉,除了天皇遗骸,皇陵中可能还埋藏了大量珍贵文物,例如镶嵌黄金的宝剑、翡翠宝石、精心制作的冠冕、用黏土雕塑而成的小雕像、精美的老虎和龙的壁画、还有来自中国和朝鲜的神圣镜子。

第二个秘密是部分天皇古墓的“身份”。不少考古学家质疑说,很多在十九世纪被划归皇陵的古墓并非真正的皇家陵墓。他们还指出,宫内厅早已知道这一点,但一直没有公开承认。

第三个也是最大的秘密是皇陵中可能有日本皇室起源的证据。日本历史对天皇祖先的记载非常模糊,据说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在公元前660年即位,是日本神道教中“天照大神”的后裔,而考古学上最早可考的天皇是第十代的崇神天皇。

推测:天皇可能来自中国朝鲜

日本天皇血脉到底是起源于中国?还是朝鲜?还是亚洲的某个游牧民族?长期以来,由于日本皇室被神化、关于皇室的史料记载充满断层,日本皇陵又严禁外人进入,天皇的“身世”始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谜团。

日本历史对天皇祖先的记载语焉不详,只说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在公元前660年即位,是“天照大神”的后裔,仅有年表而欠缺实际事件记载,一直到第十代的崇神天皇,才有实际文物支持。日本早期历史一片空白,令日本以至外国历史学家都认为日本天皇的祖先根本不是本地人,而是外来的中国人或朝鲜人。中国也一直有这样的传说:神武天皇可能就是当年秦始皇派遣出海求仙药的徐福。

由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邻近日本,在上古时已有大批人渡海移居日本,繁衍至今而成为现代日本人。1970年代,日本学者鸟越宪三郎指日本人源自云南。英国《泰晤士报》在以前的一篇报道中,揣测日本政府严禁学者调查天皇皇陵,就是怕发掘出天皇是来自中国或朝鲜半岛的证据。

皇室的尴尬

日本历史对天皇祖先的记载非常模糊,只说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一直到第10代的崇神天皇的身份才有实际文物支持。以至于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历史学家都认为,日本天皇的祖先根本不是本地人,而是中国人或朝鲜人。

其实,不光学者怀疑,就连日本天皇本人也有所疑问。明仁天皇过68岁生日(2001年)时就曾谈起自己的先祖,他说:“就我而言,我感觉自己与朝鲜半岛有某种亲切感。据日本编年史记载,桓武天皇(日本第50代天皇)的母亲是古代朝鲜百济王国一位国王的家族中人。”

日本考古协会的专家和其他一些学者也一直在恳求官方开放部分皇陵,以“验明正身”。但专门负责打理日本皇室一切事务——当然也包括皇陵的日本宫内厅曾以担心打扰已故天皇灵魂安息为由,一直拒绝向公众开放天皇陵墓。英国《泰晤士报》甚至认为,日本政府严禁学者调查天皇皇陵,可能就是怕发掘出天皇是来自中国或朝鲜半岛的证据。

而且令日本皇室和宫内厅感到尴尬的是:当初指定某一个陵(主要是指早期天皇陵)就是天皇陵时很匆忙,很多指定有误,而且修建年代无法确定,还有的无法确定陵内下葬人的真实身份。也就是说,很可能悉心供奉的所谓天皇魂灵实际是属于某个王公贵族甚至普通人的。继体天皇(日本第26代天皇)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宫内厅在日本历代天皇陵要览中认为继体天皇陵是位于太田茶臼山的古坟,而学者则普遍认为继体天皇陵墓是位于日本高月市的一座古坟。

日本名胜古迹:仁德天皇陵

世界上最大的三大皇陵——中国的秦始皇陵、埃及金字塔中的库夫皇陵以及日本的仁德天皇陵,以其古老、宏大、壮观闻名于世。其中,日本仁德天皇陵又以其面积最大而居于三者之首。

仁德天皇陵位于日本大阪市南面的卫星城界市,建于5世纪初日本仁德年间。陵墓前方后圆,全长为486米,最宽处即方形边长306米,高36米,圆形直径249米,包括3条宽阔的护陵壕在内,总面积为46.4万平方米,这与总面积近25万平方的中国骊山秦始皇陵(陵墓本身面积,不包括外围)、5.29万平方米的埃及最大的金字塔库夫皇陵相比,可以说遥遥领先了。

该陵的四周和壕沟都铺满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圆形土器,前半部是放置尸体的石棺室,石室长206米,宽80米;棺里的随葬品有当时日本皇族才拥有的铜镜、玉器,还有日本武士金刀,各种名贵首饰,而其中最有研究价值的却是用粘土烧制而成的战马、舞女、帆船等,这些制品虽然不如中国兵马俑等文物精美,但酷似中国的随葬品。

一些学者鉴定,此陵的建造和随葬品的制作运用了不少中国的建筑和制作技术。据专家们推算,当时建设这样庞大的皇陵,若每天用一千个劳动力要干足四年才能完成,有的史学家推断,当时仁德天皇动用了180万劳工。

仁德天皇是日本第16代天皇,就是《宋书》里所说的那位倭国大王赞。他是一位日本历史上颇有作为的皇帝,公元5世纪初登位后,组织了一系列规模较大的水田开发和治水灌溉工程,还开发了大阪河内大平原,他还多次派使节来中国与当时的宋朝廷进行各种交流。

仁德天皇在位期间是日本经济和文化的兴盛期,仁德天皇陵是他在位时建造的。该陵已成为日本著名的游览点。

陵墓与大和盛衰

据了解,日本最大型及最重要的陵墓就是包括124位日本天皇在内的896个皇室坟地。

这些皇室坟地中,古坟大多利用天然地形造坟,建于山顶、山腰位置。根据古坟堆土的形式,有圆坟,方坟,前方后圆坟,上圆下方坟等等的区别。其中以前方后圆坟的规模最为雄伟,形状也十分优美,再加上它是国外没有而日本独具的形式,所以可以把它称为日本高冢式古坟的代表。

根据古坟外形的发展演变,一般又可分为前、中、后三期。有趣的是,它恰好同日本国家开始统一、大和朝廷昌盛、最后走向衰亡这一过程相一致。

早期古坟主要以圆形、山形为主。5世纪以后是古坟的中期,此时古坟结构以前方后圆为主,这一时期,高冢林立,形象地反映着当时大和政权的兴盛和大王的权威。仁德天皇陵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6世纪以后,随着薄葬思想和佛教的盛行,古坟规模逐渐缩小,平安时代末期开始,天皇驾崩后改为火葬,骨灰、头发、牙齿、手臂等存放在寺院的方形堂、多宝塔和石塔里。自第118代后水尾天皇后,再次改为土葬,陵墓的形状变为圆形或上圆下方。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