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甲骨风韵的文化之谜 - 人物故事11

历史今天: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独立宣言发表
  1. 综合
  2. 收集
  3. 人物故事
  4. 人物故事11

甲骨风韵的文化之谜

上海博物馆收藏甲骨甚丰,从原孔德研究所、原上海历史博物馆、武进文献征集社以及其他文物收购处和民间收藏家中,接受移交并征集总73批5000版甲骨,涵盖王懿荣所藏甲骨和刘鹗《铁云藏龟》著录德原版甲骨,国学大师王国维名著《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中的原物。上海博物馆曾举办特展,显示大宗馆藏有字甲骨;邀集学者,交流各自学术成果;编辑图录,介绍探索甲骨文的世纪历程,以进一步扬起甲骨文研究之风帆,领略甲骨文探索之风采,推进甲骨文字之识,解读甲骨文化之谜。河南安阳小屯村,史称“殷墟”,为商代晚期都城,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王(帝辛)亡国,共经8代12王,历时273年。周灭商后,此都荒芜。古骨风韵隐埋,终成文化之谜,一埋就是三千多年。百年以来,甲骨风韵亮世,在风起小屯、席卷四海之时,又叠加了新的文化之谜。一个世纪以来,甲骨文发掘、搜索者和研究者含辛茹苦,解开了一个又一个文化之谜。

一是“龙骨之谜”。

“龙骨之谜”涉及甲骨文发现之谜,始终是甲骨文研究者的关注之点。长期以来,流传着甲骨文发现人王懿荣生病得“龙骨”、喜获甲骨文的传说。传说1899年(清朝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年)北京城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因患疟疾而需吃中药,得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买来的中药,其中有味药叫“龙骨”,打开审视,发现文字,终使甲骨之学大白于天下。但是围绕这一传说,谜团重重。质疑问难者众多。北京菜市口在清朝光绪年间并无中药店“达仁堂”;中药店得龙骨从来是先捣碎后出售;当年有字甲骨出不了手,需将字迹刮去才能卖出……,可见这一传说难以自圆其说。经过甲骨文研究者的解疑释难,一般认为甲骨非“龙骨”,《神农本草经》里记载得能治咳逆、泻痢、便血、惊癫痫等疾病得“龙骨”是指远古时代象类、犀牛、三趾马等哺乳动物得骨骼化石。由于“龙骨”没有那么多,自从甲骨问世后,便予以替代。这样代出几个问题:一是出土甲骨早已有之;二是以甲骨充“龙骨”,大量珍贵资料为此化为乌有;三是不应纠缠于有关王懿荣因生病得“龙骨”的传说,倒是因为甲骨以假“龙骨”流传,被金石学家王懿荣识得,便收集、研究,有了甲骨风云之发端。这样似乎更说得通。

二是“己亥之谜”。

关于甲骨出土、重新问世时间,有人认为是己亥年,即指清朝光绪二十五年,也即1899年。但罗振常先生在1911年写《洹洛访古游记》时说:“……此地埋藏龟骨,前三十余年已发现,不自今日始也”。(转引自胡厚宣:《殷墟发掘》,第10页,学习生活出版社1955年版)如从1911年算起,前三十余年便是1881年(光绪7年),而非1899年。胡厚宣先生在《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序言》(中华书局1983年版)中写到:“后来因为封建社会喜欢厚葬,随着盗墓之风,渐渐盛行起来,因而翻动了埋藏着得甲骨文字。也许在战国时代,也许在汉朝,或者宋朝,当有大批得甲骨被掘出,但因为没有人认识,随着就又把它毁弃了”。这样,把甲骨出土的时间定得更早。经过长时间的理论探索,现在一般认为,甲骨的出土,可能己亥年以前就有之,但是大宗甲骨出土,当在“己亥年”。或者更确切地说,“己亥年”是甲骨文发现之年由于甲骨文的发现,促进了甲骨出土、重见天日。从这个意义上说,把今年定为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是准确无误的。

三是“小屯之谜”。

百年前曾轰动文坛的有字甲骨出土何方,一度曾被认为出于河南汤阴或卫辉。刘鹗在《铁云藏龟自序》中说:“龟版己亥岁出土在河南汤阴县属之牖里城。”罗振玉在殷商贞卜文字考自序》中也说:“光绪己亥,予闻河南之汤阴发现古龟甲兽骨。”罗振玉在《集蓼编》中又说:“估人讳言出卫辉。”方法敛于1906年版《中国原始文字考》中也说过:“1899年在河南卫辉附近的古朝歌城故址有特殊的古物出现。”随着甲骨文研究的深入,很快正本清源,解开“小屯之谜”,于是小屯有了数十次发掘的后话。

 四是“破解释读之谜”。

甲骨文的研究,曾使不少人望而却步,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破解释读”的谜团前难以逾越。殷墟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系统文字。一个世纪以来,已有数以十万片计(有的说15万片)甲骨出土,在这些甲骨上,学者们呕心沥血,整理出的文字有5000多个,释疑1500余字,其中多为常用字。尚有3000多字难以解读,当然这些字大多为人名、地名等专用字。凭借目前已释开疑困的1500余字,专业研究人员基本可以解读已发现的各类甲骨的意义。以一片甲骨上刻20字估算,已掌握的商代史料已达几百万字。这对于解开“破解释读之谜”是突破性的进展。对付“破解释读之谜”,研究者升华了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有的学者提出了“象征、象事、象意、假借、形声、转注”“新六书”理论,有的学者从甲骨文字形体结构特点入手,提出“象物的象形字、象事字、象意字、标示字、形声字、部件通用结构、形体的方位变换、合体部件的移位、部件上下结构、部件内外结构、繁简字并存、笔画结构的细微差别、合文”等识字规律,并探讨了甲骨文的演变。孙治让、罗振玉等曾以《说文解字》为基础,“由许书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窥书契”,辨认出甲骨文数百字之多,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归纳了“对照法或比较法(合近代文字比较)、推勘法(寻绎文义)、偏旁分析与历史的考证”等辨明文字形体的方法,也行之有效。看来,“破解释读之谜”并不是不可逾越的。

五是“卜辞之谜”。

在殷墟甲骨刻辞中,凡有“卜”字或“贞”字的刻辞,都可称为占卜刻辞或卜辞。叙辞、命辞、占辞、验辞为完整卜辞的四个组成部分。叙辞为记叙占卜的时间和占卜者。命辞,陈述应贞问之事。占辞,根据卜兆而判断凶吉。验辞,记占卜的应验情况。由于破了“卜辞”之谜,甲骨文的研究长驱直入。

六是“非殷甲骨之谜。”

殷墟甲骨出土破解以后,不少学者提出了是否存在“非殷甲骨”问题。随着非殷有字甲骨的出土和识读、研究,此谜获解。据畅文斋、顾铁符《山西洪赵县坊堆村出土的卜骨》一文介绍,1954年10月曾发现一块周原有字卜骨,从其钻窝、凿痕、刻辞字体以及与卜骨同时出土的新月形骨饰和形制来看,不属殷墟之物,而是东周或赵国的遗存。李学勤当时就认为断代东周,失之太晚,应是西周之物。1975年北京昌平县白浮村西周墓中共发现百余片甲骨,有几版带字残片,有“贞”字样。1977年7月至8月,周原考古队发掘岐山凤雏村甲组建筑基址时,发现了大批西周初期甲骨文。甲骨出于建筑基址内西厢房2号房间的11号窖穴里,出土共有17000余片,清洗出有字卜骨190多片。至此,“非殷甲骨之谜”彻底解开。王宇信著《西周甲骨探论》一书,书末列出西周甲骨论著简目数十篇。当然,与殷墟甲骨文相比,西周甲骨文有的文字非常纤小,有的虽然稍大但笔画浅细,不易施拓,也不易拍照,多需精心绘制摹本,供研究之需。西周甲骨的卜法并非直接从殷墟甲骨发展而来。这些在西周甲骨研究中都已引起重视。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同是商代甲骨,也非只有“小屯”一处。除安阳殷墟以外,河南辉县、郑州二里冈、偃师、洛阳、陕县、河北藳城、山东等地,都有商代遗址发现,也有甲骨文出土。自然这属于“非小屯甲骨之谜”问题了。

随着甲骨风韵的“文化之谜”的解读,澄清了“龙骨”之说,以“甲骨出土过程论”补充了“甲骨发现定年论”,以“小屯说”取代“汤阴说”或“卫辉说”,破解释读有突破,卜辞之谜获释疑,非殷甲骨的探索有了实质性的推进……尽管甲骨文研究领域仍然层峦叠嶂,百年后的今天毕竟已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