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近现代?王洛宾】永远的西部歌王 - 近现代人物故事

历史今天: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独立宣言发表
  1. 综合
  2. 收集
  3. 人物故事
  4. 近现代人物故事

【近现代?王洛宾】永远的西部歌王

王洛宾,汉族,北京市人,1913年12月出生,有“西部歌王”之称。

自一九三四年为徐志摩《云游》谱曲至今,他从音乐创作60多年。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都达尔和玛利亚》、《青春舞曲》等歌曲,至今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中广为传唱。 其中 《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选录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著作》。

王洛宾富有音乐天赋,从小就喜欢唱歌和摆弄乐器。然而,他的音乐之路并不平坦,在坎坷中度过一生,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15岁时,随父母从河北逃荒来哈尔滨,打工谋生。后来中东铁路招工时,他应招去横道诃子车站当信号员。当时中东铁路局有一个俄国人组织的交响音乐团,王洛宾在休班时常来看演出,在观众中结识几位喜欢音乐的青年朋友,结伴考入哈尔滨俄侨音乐学校,学习音乐理论和七弦琴演奏,从此,踏上了音乐之路。

1932年2月5日,哈尔滨沦陷后,王洛宾不甘心当亡国奴,一边打工,维持生活;一边参加哈尔滨地下党组织的音乐话动,宣传抗日救国。1935年4月1日,音乐指挥家袁亚成创办哈尔滨口琴社,王洛宾参加了侯小古组织的口琴队,在舞台演出《沈阳月》等曲,用枪炮的旋律抒发愤怒的爱国情绪。1937年“4·15”事件发生后,口琴队长侯小古被捕,使口琴队被迫解散。1938年,王洛宾和萧军、塞克等哈尔滨的文化名人,逃离白色恐怖笼罩的哈尔滨,去西北兰州,投奔“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在党代表谢觉哉和办事处主任伍修权的领导下,从事抗日宣传活动。王洛宾住在文艺界朋友从德滋家,深入群众搜集民歌;后又去青海西宁采风,创作出《在那遥远的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等轻松欢快而优美的西北民歌。1941年3月,王洛宾来兰州时,被国民党逮捕,王洛宾在兰州被国民党关押4年,1944年出狱。

《达坂城的姑娘》是王洛宾在兰州整理编曲的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也是现代中国第一首汉语译配的维吾尔民歌。不过那时侯,王洛宾还没见过达坂城的姑娘,也没见过赶马车的维吾尔人。1938年,新疆有个运送苏联援助抗战物资的车队经过兰州。王洛宾所在的抗战剧团组织联欢会,慰劳车队的工友们。就在这个联欢会上,一个头戴小花帽,留着小胡子的维吾尔族司机,唱了一首简短的歌,因为是用维吾尔语演唱的,谁也听不懂他唱的是什么意思。但是王洛宾敏锐的音乐神经被触动了,他用在学校学习的速记法很快记下了这支歌的旋律,并且请当时居住在兰州的维吾尔族商贩对歌词作了简单的翻译。当天晚上王洛宾在想象中描绘达坂城的风光和那里姑娘的美丽形象时,兴奋的不能入睡。他从那些原始乐句中选择、连缀、追寻主调,弃其枝蔓,很快就编配成一首简短流畅的《达坂城的姑娘》。第二天这首歌在给运输车队的欢送会上演唱之后,就象一阵风似的吹遍了兰州城,后来由著名歌唱家赵启海、赵风将这首歌传唱到重庆、昆明、缅甸、马来西亚及至南洋各国。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达坂城的姑娘》。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动人的歌,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支歌,人人会唱。这故事,知道的人却不多。

1939的春天,中国电影的创始人之一郑君里先生去青海拍摄一部影片,邀请当时在西宁工作的王洛宾参加。他们一起来到青海湖畔。郑君里找来一个藏族千户长的女儿卓玛,充当牧羊姑娘。王洛宾被指派做卓玛的帮工。他穿上藏袍,跟着卓玛赶着羊群,早出晚归,在赶羊时王洛宾无意打了卓玛坐骑一鞭子,马跳了起来,卓玛回头看看王洛宾,显得很高兴,又很生气,因为语言不通,无法交谈,不知卓玛是怎么想的。过了一会王洛宾赶着羊群走到了前面,卓玛趁王洛宾不备,朝他背上抽了一鞭子,大概是对刚才王洛宾抽他那一鞭的报复吧。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