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文华远行:蔫哏冷面 古道热肠(图) - 人物故事6

历史今天: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独立宣言发表
  1. 综合
  2. 收集
  3. 人物故事
  4. 人物故事6

李文华远行:蔫哏冷面 古道热肠(图)

5月9日凌晨,82岁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李文华悄悄地告别了他热爱的观众、热爱的相声事业,驾鹤西去。闻讯赶来的老搭档姜昆用手机短信将这一噩耗告知李文华的生前好友。

仅仅4天前,李文华通过前去探病的中国曲艺家协会的唐杰忠、蔡兴林、常祥霖、陈连生4位朋友,将一幅病榻上的照片和两张题字送给关心他的广大观众。

照片上的李文华,微笑着坐在病床上,似乎比以往更加瘦弱。蓝白条儿的病号服穿在他身上显得肥大旷荡,敞开的衣襟里,他的胸前露出各种各样的仪器连线。“那一天正是立夏。他上午还几度昏迷,下午精神却很好,咿咿呀呀一直想说什么,很焦急、很迫切”,常祥霖不胜唏嘘,“说不出来,他就哆哆嗦嗦地写,字迹歪歪扭扭,每一笔每一画都用尽全身气力。”

“等我好一些时候,再和大家一起听(看)新相声。”

“我知足了,我赚了,谢谢大家,谢谢医生护士对我的关心、爱护、友谊之情,谢谢!”

这些珍贵的图片和题字在人民网首发,许多人纷纷留言,问候久无声讯的李文华,祝他福寿安康。

然而未料想,这一瓣心香竟成永诀。

这个貌不惊人的小老头,在“蔫”里藏着机灵,总是出其不意地迸发出幽默火花

虽然已经远离舞台20余年,李文华的离去,仍让相声界同行呜咽,让挚爱他的观众痛心。近年来,李文华被癌症、心脏病等病魔侵扰,然而,他时时乐观,事事通达。寿至耄耋,而时有洞明之智;病入膏肓,却常怀纯善之念。

李文华家设立灵堂吊唁3日,朋友和观众几乎将家里的门槛踏平。许多观众自发地在网上布置灵堂,祭奠这位长者。

李文华,1927年7月生于北京,早年曾向郭启儒老先生学艺,1946年进入兴平机械厂做喷漆工,1962年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在相声舞台上,他先后与刘宝瑞、马季、郝爱民、姜昆等人合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名段,形成了以蔫哏冷面见长的艺术风格。

一张布满皱纹的脸上,常常带着孩子般天真烂漫的笑,冷冷冒出的一句话,听似无意,却令人回味无穷。舞台上的李文华,甘当绿叶,力衬红花。这个貌不惊人的小老头,在“蔫”里藏着机灵,他慢慢悠悠、看似无精打采的谈吐,总是出其不意地迸发出幽默火花。有人说,李文华是为相声而生就的“蔫”,也只有在相声艺术中,蔫蔫的李文华才能光芒四射。

人们把“蔫包袱”这个名词专门送给专事捧哏的他,李文华认为这是他莫大的荣耀。

从1978年开始,李文华与姜昆搭档,一老一少相得益彰,捧逗自然默契。他们相继推出《如此照相》、《祖爷爷的烦恼》、《诗歌与爱情》、《打针》、《想入非非》、《小儿郎》等经典名段,至今听来仍令人忍俊不禁。1979年至1984年,李文华与姜昆创作并录制了大量相声作品。1985年,两人一同入选全国相声演员十大笑星。

“人民喜欢相声,我爱说相声,但我最大的遗憾是还没说够,如果有来生我还要说相声”

然而,就在李文华演艺事业如日中天时,命运之神却给了他致命的一击。1984年,他不幸罹患咽喉癌,1985年被施行全喉切除手术。不能说话,李文华被迫离开了他热爱的相声舞台。

失去了声音,李文华毫不气馁,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坚强地学会用气振动食管发声。这以后,他一边与病魔苦斗,一边又开始相声创作。每一次曲艺家协会有重大活动,他都坚持出席并发言,尽管一字一句“说”得艰难,话语时常断断续续,但他的发言之后,无一不是掌声如雷。

2008年7月,李文华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2008年11月11日,北京举办正式承认李文华为马派艺术传人的从师仪式,李文华实现了自己的最大愿望,成为马三立的一名弟子。他在中国相声界的宗谱上正式成为第六代传人。此后,曲艺界为李文华举办了拜师仪式,带着氧气瓶出席的李文华感慨万端,他借助屏幕说出他无法言表的心愿:“人民喜欢相声,我爱说相声,但我最大的遗憾是还没说够,如果有来生我还要说相声。”

李文华出身工人家庭。相声名家常宝华评价说,“李文华对相声有追求,人品有口皆碑,一直保持着工人阶级的优良作风,这些都难能可贵。”

2008年底,李文华病情加重,从北京医院转到朝阳医院呼吸科继续治疗。今年4月,李文华向姜昆提出想见唐杰忠、蔡兴林、常祥霖、陈连生4位老友。姜昆却将这个“约会”一再推后,他说,“我心里总觉得,叫他们晚点来,李文华老师就会活得再久点,所以就一直拖到几天前。”

5月5日,常祥霖接到姜昆的电话,和陈连生等人一同赶往医院。回忆那一天的情景,常祥霖几度哽咽,“尽管已不能讲话,李文华听到老友们讲到今年曲协大抓相声发展,欣慰地点头,还吃力地靠写字与老友们交流并致谢。今天想起来,那是他生命的回光返照”。

“20世纪80年代的文艺舞台上,因为有了一个叫做李文华的人而令人难忘。”文艺理论家陆贵山说,李文华与姜昆,一老一少,一动一静,一蔫一坏,给大家带来了无限欢乐,“在那个年代,中国的巨轮面临着新的航程,那平淡中爆发的欢乐,信任中衍生的调侃,回忆中新生的憧憬,是我们在那艰难起航的时日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