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之谜
一、王辅臣和周培公
1.王辅臣其人其事在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当中,反映三藩之乱的前前后后当中,王辅臣这个角色非常重要,这个人感觉就是一个老油条,老奸巨滑。在历史上的这个王辅臣和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当中的王辅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
应该说,有同有异,同的地方是王辅臣的坏。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当中的王辅臣演得还是不够坏,还是不如历史上的王辅臣坏。
历史上的王辅臣非常的坏。当时王辅臣这个人,他是驻守甘肃平凉——地点没错。当时他本人就一直是吴三桂的部下,是吴三桂给他推荐到甘肃平凉当官的。然后吴三桂这边三造反,立马给他写信,相约哪天起事。
王辅臣那边马上就答应了,说好,我跟你一块儿造反。掉头他把这封信用600里加急,连夜送到北京给康熙皇帝看了——他又把吴三桂给卖了。
康熙皇帝接到这信,说到:大英雄王辅臣在最关键的时刻救了我,马上升官。整个甘肃省的兵全都归你王辅臣一人节制!然后康熙皇帝命令王辅臣:出兵打吴三桂!然后这个时候康熙皇帝总得派一个监军,所以就派了一个人叫莫洛。
莫洛这个人,你可别小瞧了他——他是鳌拜余党。因为他一直是个清官,虽然一直保鳌拜,是鳌拜提升起来的,但是这个人当官一直比较清廉,所以康熙除了鳌拜以后觉得这个莫洛这个人还不错,在山西做官以清廉著称,所以就一直提拨。这样,康皇帝在最关键的时候,就派了莫洛当监军负责和王辅臣一道共同对付吴三桂,我们要注意这个时候他在哪儿,在甘肃,吴三桂在云贵,这中间夹着一个省是四川,所以当时双方这边派人去打四川,当走到四川的时候,王辅臣又反了。王辅臣趁莫洛不注意,杀掉了莫洛。然后王辅臣兵回甘肃、又先后占领了宁夏和陕西。
我们要注意,本来三藩之乱已经到了长江以南尽归三藩之手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王辅臣这一反不要紧,四川丢了,甘肃丢了,宁夏丢了,陕西丢了,新疆也丢了!三分天下,三分之二以上都陷入了三藩之手!
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就陷入巨大的被动状态了。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出场了。他是谁呢?就是剧中的周培公。
2.周培公其人其事周培公这个人物,在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他一出场,给人的感觉就是突然间冒出个诸葛亮来!不但很有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且周培公一出场,治军还很严谨!开始没有人瞧得起他,演练的时候也是吊儿郎当,满不在乎。结果,周培公一出场,军法严惩,一下军纪给镇住了。然后出马连战连捷。
其实历史上不是那么回事。
历史上,的确有周培公这个人,但是没有上面这些事情。
在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当中,大将军屠海是周培公的属下,周培公是四省巡抚。而在实际生活中,周培公就是一个平民百姓。然后大将军王辅臣这一边一反,康熙皇帝连忙派大将军屠海到甘肃——得收拾收拾王辅臣这个小子。就在这个时候,平民百姓周培公给大将军屠海写了一封信,信的名字叫《平凉策》——“平凉”就王辅臣的住地——《平凉策》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战略计划书。
大将军屠海一看,这个《平凉策》不错,你跟着我走吧!大将军屠海就收留了周培公。此后的周培公,事实上就成为了一个幕僚——后来的人称呼他们为绍兴师爷——也就是个出主意的。
那么这个师爷周培公到了大将军屠海包围平凉以后,当时双方第一次交战王辅臣失败。
王辅臣失败的时候,周培公告诉大将军屠海:不要打了。
当时这个大将军屠海说:为什么?
周培公说:我告诉你这是我在平凉城里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他们相约,只要我进城,三个人就可以说服王辅臣投降,你派我一个人去就可以了。
当时大将军屠海一想,不就是一个人吗,你这个人也是我捡来的,也无所谓死不死的。我就送你到城里吧。
大将军屠海就把周培公送进平凉城里去了。结果周培公进入城里,三言两语就劝说王辅臣二度投降清朝了。
王辅臣这一投降,西北形势又变了!整个四川、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又归了大清朝,所以形势转眼之间就对吴三桂非常不利。
二、“三藩之乱”的结束
1.“三藩之乱”的转折点:1676年冬就在与此同时,康熙皇帝迅速调动全国的军事力量,向吴三桂扑来。康熙首先削去吴三桂的亲王爵,然后处死了吴三桂留在北京的儿子吴应熊父子。
1675年5月,康熙帝组织了十路大军进剿吴三桂军,甚至将蒙古兵也征调到前线,总兵力在20万以上。双方的主力都摆在湖南,吴军在岳州,清军大本营在隔岸的荆州,一直对峙着。
康熙帝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西北的王辅臣首先被击败。在福建战场,1676年11月,耿精忠率众向清军投降。广东的尚之信再次降清。
2.吴三桂的称帝和死亡在政治与军事逐渐恶化的情况下,1678年3月23日(阴历三月一日),吴三桂急忙在衡州即帝位,宣布国号大周,改元昭武。但是吴三桂的政治和军事上的不利处境并没有因为他的登基获得丝毫改善,清军加紧了对湖南岳州和长沙的进攻,志在必得。
吴三桂本人的志气和身体均一天天衰败,他的生命已走到了尽头,这位67岁的老人再也无法展现当年的神勇,他已是风烛残年。天不假年,吴三桂于1678年10月2日(阴历八月十七日)忽然中风,噎嗝,且下痢,第二天便病逝了。
3.“三藩之乱”的结束吴三桂死后,部下郭壮图、方光琛等拥立其孙吴世璠即位于贵阳,改元洪化。控制地盘越来越小,内部也更加分崩离析。乘此时机,清朝政府加强了政治策反和军事进攻。1679年,大清王朝的军队克复湖南、广西,1680年,又下四川、贵州并进兵云南,1681年12月7日(阴历十月二十八日),昆明城内粮尽援绝,吴世璠自杀,余部投降。清军夷吴三桂满门,并到处寻找吴三桂的尸骨,大肆纵兵抢掠,陈圆圆于城破之前便逃离了昆明,隐居贵州山区!由吴三桂掀起的持续八年之久的一场大规模的内战至此全部平定。
不过,话说到这里,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当中有个错误,需要我们纠正一下:
在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当中,康熙皇帝说,从三藩之乱开始到王辅臣投降9年了,实际上三藩之乱是1673年开始,1676年王辅臣投降,这期间一共是三年时间,康熙皇帝说九年。然后这个剧中又演大将军屠海又打了五年,你看看,9年加5年三藩之乱一共是14年。
实际上三藩之乱是1673年开始到1681年结束,一共是8年。
4.王辅臣的结局现在,我们要回过头来看看这个人物——王辅臣,他在整个这个“三藩之乱”的过程中,他的这两下子动作好像有点太厉害了——他太坏了。
所以康熙皇帝也没饶得了他。这个三藩之乱刚刚被平定的1681年,康熙皇帝马上命令王辅臣赶紧到北京!
结果这个王辅臣,他走到半道上,就死了。
怎么死的呢?据说是自杀。
问题在于,好端端走半路上,这个王辅臣干嘛要自杀呢?
其实,这个王辅臣,他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他知道等待着他的将会是什么:不是自杀就是被杀——他非常清楚,到了北京以后,没有他好果子吃。
另外一般来说,在这个史书当中经常会出现有人在半路上或者在不明场合不明不白地就死了,注意一般来说不是那个人想死,肯定是被害了。这是历史上面有些人经常玩的伎俩。所以你看人没好下场。
三、陈圆圆的结局
最后,还须交代吴三桂最宠幸的爱妾陈圆圆的下落。当初,就是这个女人促使三桂“冲冠一怒”,弃明投清,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清军入昆明后,在吴三桂的籍簿上确无陈圆圆的名字,亦不见其人。她到哪里去了?下落何处?这已成为至今未解的一个历史之谜。
据《平滇始末》、《平吴录》等书所载,城破时,圆圆同郭皇后,还有一个叫印太太的,一同自缢而死;又一说“陈沅(圆)不食死”;还有的说,她当了尼姑隐居起来而得善终;还有的说投滇池而死。众说不一。
清代野史说,陈圆圆的墓在昆明商山寺,甚至说她死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墓已不复存在,也难辨真假。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据报载,在贵州岑巩县水尾乡马家寨发现了陈圆圆墓,有碑一通,上面镌刻:“吴门聂氏之墓”六字。“吴门”非指为吴(三桂)家人,而暗示圆圆籍贯苏州,亦即“吴门”之意。至于“聂氏”,也是用他人之姓代用,这大概是为了避讳政治嫌疑才隐姓瞒名的,碑文明载当年圆圆由昆明来到贵州岑巩平西庵为尼(庵今仍存,在今岑巩县大有乡桐木寨)。
他们何时到此?大抵是吴三桂反后,兵驻湖南,或许她为避祸,而悄悄远离昆明,来此僻地隐居,故能得以善终。
又据报,这个寨子有三百多户人家,除一家之外,都姓吴。他们自称是吴三桂的后代,祖上有训,要为陈圆圆墓保密,所以墓才保存到今天。(《中国旅游报》1986年11月11日,“陈圆圆及其墓地”)。圆圆墓旁是吴三桂的心腹大将马宝的衣冠塚。
说到马家寨,还有一个至今流传了几百年的传说:说的是吴三桂手下的第一大将是马宝,后来这个马宝一看,吴三桂的家人都死的死,亡的亡,但是马宝这个人很忠于自己的主子的,马上在最危急的关头带领为吴三桂的剩余的家人包括陈圆圆还有吴三桂的其他的儿子孙子们保驾护航,一路冲杀,就跑到了贵州的一个深山里。他到了那儿以后,那个地方交通很闭塞,然后他自己就死在那些。马家寨的马就是马宝的马,吴三桂的后人为了纪念马宝而将这个地名命名为马家寨。
平定了三藩之乱,这是在康熙皇帝的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笔,也是康熙皇帝一个功劳之一。平定三藩之乱,这里蕴含了统一的主题!
三藩之乱最后之所以会失败,也有人说了,其实不就是吴三桂的做法不合民意了么?那个时候谁还想再打仗,谁还想再分裂?
所以在那种情况下,吴三桂的失败也就是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