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诗词三大家: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上) - 人物故事3

历史今天: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独立宣言发表
  1. 综合
  2. 收集
  3. 人物故事
  4. 人物故事3

现代诗词三大家: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上)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经历自古以来所未有之巨变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中国文化作育三百年来所未有之英才的一个历史时期。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是中国现代诗词三大家。

讲座旨在介绍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诗词的杰出成就,说明旧体诗词可以反映现代生活和情感,诗词之境界与诗人的性情、学养、心灵境界息息相关。

马一浮诗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号湛翁,以字行,晚年自号蠲戏老人、蠲叟,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生于四川成都。儒学、佛学、诗学造就精深,与熊十力、梁漱溟同为现代新儒家,被称为“现代三圣”。抗日战争时期,在江西泰和、广西宜山国立浙江大学讲学,在四川乐山创办复性书院。在此前后,则长期隐居于杭州西湖。

马一浮诗写照了见证中国现代史的心路历程,体现了现代中国哲人的心灵境界。马一浮诗雅人深致,超妙馨逸,陶谢之玄,杜陵之史,融于化境。博大真人,不可名也。

有《蠲戏斋诗前集》(-1937)、《避寇集》(1937-1941)、《蠲戏斋诗编年集》(1941-1967)、《芳杜词賸》(1917-1947)、《芳杜词外》(1949-1966)、《诗辑佚》、《词辑佚》等,俱收在《马一浮集》第三册(浙江古籍、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另有台湾出版之《蠲戏斋诗辑佚》(1949-1967)。

马一浮诗学的核心理论,是诗以感为体,兴是仁心的显现,诗中有史,诗中有玄(哲学境界)。马一浮诗学沟通中国哲学的人性论与中国诗学的兴发论,以仁心的苏醒,揭示兴的本质,在中国诗学史上具有创发性。马一浮诗是其诗学理论的见证。

千人针

1943

游子征衣慈母线,此是太平桑下恋。

岛夷卉服亦人情,何故云鬟偏教战。

街头日日闻点兵,子弟家家尽远征。

倾城欢送皇军出,夹道狂呼万岁声。

众里抽针奉巾帨,不敢人前轻掩袂。

一帨千人下一针,施与征夫作兰佩。

大神并赐护身符,应有勋名答彼姝。

比户红颜能爱国,军前壮士喜捐躯。

拔刀自诩男儿勇,海陆空军皆贵宠。

白足长怜鹿女痴,文身只是虾夷种。

徐福乘舟去不回,至今人爱说蓬莱。

岂知富士山头雪,终化昆明池底灰。

八纮一宇言语好,到处杀人如刈草。

蛇吞象骨恐难消,火入松心还自燎。

荜路戎车势无两,水碧金膏看在掌。

明年薤露泣荒原,一例桃根随画桨。

千人针变万人坑,尺布何能召五丁。

罗什当筵食蒺刺,佛图隔阵讶风铃。

四海争传新秩序,河间织女停机杼。

秦都闾左已空闺,夏后中兴无半旅。

君不见樱花上野少人看,银座歌声夜向阑。

板屋沉沉嫠妇叹,朱旗犹梦定三韩。

千人针:二战时,日本妇女为了激发鼓舞士兵的战斗意志,为日本士兵缝制的绣出图案的白色棉布条,据说可以避弹,可以保佑其武运长久。由一千个过路的陌生女性每人缝一针而成。

游子征衣慈母线: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桑下恋:《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佛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不再矣。”《后汉书》卷三十《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唐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引申为留恋不舍之意。此指人之常情。苏轼《别黄州》:“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以上二句言慈母为游子缝制征衣,是太平之世的人之常情。

岛夷卉服亦人情,何故云鬟偏教战:《尚书·禹贡》:“岛夷卉服。”唐孔颖达《疏》:“卉服是草服。”二句言日本妇女为士兵缝制衣物亦是人之常情,为什么偏要为士兵缝制好战的千人针?

巾帨(shui4):佩巾。

兰佩:佩巾之美称。

大神:日本神话传说中的太阳女神天照大神(见《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被奉为日本皇室的祖先,尊为神道教的主神。传说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万世一系的神裔。

姝(shu1):美貌,指日本妇女。

比户:家家户户。比,并,并列。

白足长怜鹿女痴: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十《释昙始》:“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涅。天下咸称白足和上。”后世因称僧为白足。鹿女,佛教故事人物。《杂宝藏经》卷一《莲华夫人缘》:“过去久远无量世时,雪山边有一仙人,名提婆延,是婆罗门种。婆罗门法,不生男女,不得生天。此婆罗门,常石上行小便,有精气,流堕石宕。有一雌鹿,来舐小便处,即便有娠。日月满足,来诣仙人窟下。生一女子,华裹其身,从母胎出,端正殊妙。”日本人信仰佛教(实为与国家神道混合之佛教),白足、鹿女,此借指日本男女。句言千人针体现了日本男女之间的感情。

文身只是虾夷种:虾夷人,古代日本人对北海道阿伊努人的通称,含有贬意。唐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五《边防·虾夷》:“虾夷国,海岛中小国也。其使须长四尺,尤善弓矢……大唐显庆四年十月,随倭国使人入朝。”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卷九百五十九《外臣部·日本国》:“古倭国之别种也,国在新罗东南大海中,……又与虾夷国相邻。”此借指日本人。句言日本人毕竟是野蛮。

徐福:秦始皇时徐福入海求仙,传说到了日本。《史记》卷一百十八《淮南衡王列传》:“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秦皇帝大说,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五代后周义楚和尚《义楚六帖·城廓·日本》:“日本国亦名倭国。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日本凡有徐福传说的地方,当地人都相信徐福到过他们的地区,徐福对他们文化、生产各方面贡献很大,建徐福庙、徐福墓,拜祭徐福。

蓬莱:《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既已,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唐张守节《正义》:“《汉书·郊祀志》云: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盖曾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至,三神山乃居水下;临之,患且至,风辄引船而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此借指日本。

富士山:位于日本本州中南部,东距东京约80公里,是日本最高的山峰,海拔3776米,山峰高耸入云,山巅白雪皑皑。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征。整个山体呈圆锥状,望似一把悬空倒挂的扇子,日本诗人曾用“玉扇倒悬东海天”、“富士白雪映朝阳”等诗句赞美它。

昆明池底灰: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一《竺法兰传》:“又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问东方朔,朔云:‘不委,可问西域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朔言有征。信者甚众。”

以上四句言历史上中国文化惠及日本,现在日本却毁灭中国。即沈祖棻词“兰絮三生证果因”、兰因絮果、善因恶果之意。

八纮(hong2)一宇:《淮南子·原道训》:“八纮九野之形”,汉高诱注:“八纮,天之八维。九野,八方中央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其文曰:皇帝休烈,平一宇内。”《日本书记》:“兼六合以开都,掩八纮而为宇”。1903年,日莲派宗教家田中智学将“八纮一宇”阐释为“日本的世界统一之原理”。二战时日本鼓吹的“大东亚共荣圈”,以“八纮一宇”为思想基础。

蛇吞象骨恐难消:《山海经》卷十《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后演化为人心不足蛇吞象。句言日本灭亡中国,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火入松心还自燎:唐岑参《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泉浇石罅坼,火入松心枯。”汉王充《论衡·诘术篇》:“火,日气也。”喻日本军国主义精神。句言日本人军国主义深入灵魂终将自取灭亡。

荜路戎车势无两:《春秋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晋杜预注:“筚路,柴车。蓝缕,敝衣。”戎车,战车。

水碧金膏:水碧,水晶。金膏,黄金。李白《过彭蠡湖》:“水碧或可采,金膏秘莫言。”指中国、南洋诸国等被日本侵略的国家的矿产宝藏。

《薤露》:挽歌。《后汉书》卷九十一《周举传》“薤露之歌”唐李贤注:“《纂文》曰:《薤露》,今之挽歌也。崔豹《古今注》:《薤露》歌曰:‘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还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一例桃根随画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清商曲辞·吴声曲辞·桃叶歌三首》:“《古今乐录》曰:《桃叶歌》者,晋王子敬之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縁于笃爱,所以歌之。《隋书·五行志》曰:陈时江南盛歌王献之《桃叶词》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檝。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叶歌》其二:“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其四:“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句言日本女性鼓励男子战争,而日本男子命运只能如《桃叶歌》所示,是无常,没命。

尺布何能召五丁:尺布,指千人针。五丁,指阵亡日本兵。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周显王之世……(秦惠王)乃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后,曰牛便金。有养卒百人。蜀人悦之,使使请石牛,惠王许之,乃遣五丁迎石牛。”又:“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抴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

罗什当筵食蒺刺:《晋书》卷九十五《鸠摩罗什传》:“(姚)兴尝谓罗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何可使法种少嗣。’遂以伎女十人,逼令受之。尔后不住僧坊,别立廨舍。诸僧多效之,什乃聚针盈钵,引诸僧谓之曰:‘若能见效食此者,乃可畜室耳。’因举匕进针,与常食不别,诸僧愧服乃止。”引喻日本自食恶果。

佛图隔阵讶风铃:《晋书》卷九十五《佛图澄传》:“(石)勒死之年,天静无风,而塔上一铃独鸣,澄谓众曰:‘铃音云:国有大丧,不出今年矣。’”句言日本将亡。

河间织女停机杼:《诗经·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又:“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序》:“《大东》,刺乱也。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句言日本妇女已无心工作。

秦都闾左已空闺:曹植《杂诗六首》其三:“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句言日本举国男子已从军或阵亡。

夏后中兴无半旅:《史记·吴太伯世家》:“昔有过氏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帝相,帝相之妃后缗方娠,逃于有仍,而生少康,少康为有仍牧正。有过又欲杀少康,少康奔有虞,有虞思夏徳,於是妻之以二女而邑之於綸,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后遂收夏众,抚其官职,使人诱之,遂灭有过氏,复禹之绩。”句言日本男子已从军或阵亡殆尽,兵力不足,不可能战胜。

马一浮此诗作于1943年春,日本败象已露。中国自抗战爆发以来,经过淞沪会战(1937年)、太原会战、徐州会战(1938年)、兰封会战(1938)、武汉会战(1938年)、随枣会战(193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桂南会战、枣宜会战(1940年)、豫南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1942年),至此已达到了粉碎日本速胜、消灭大量日军的目的。与此同时,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不到半年内,侵占了香港、马来亚、菲律宾、关岛、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处于暂时的军事优势。1942年5月、6月,美国在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获胜,取得海上主动权,日方损失惨重。8月,美军开始局部反攻,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日军连受重创,残兵被迫于 1943 年2 月从该岛撤走。至1943年11月,盟军开始从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向日占领区大反攻。

樱花上野:樱花,日本国花。上野,位于东京都台东区,以樱花盛开闻名。

银座:日本东京主要商业区,以繁华闻名。

板屋沉沉嫠(li2)妇叹:板屋,日本多地震,习居板屋。嫠妇,寡妇。沉沉,象喻寡妇丧夫后内心世界悲痛深沉。

朱旗犹梦定三韩:朱旗,指太阳旗。三韩,汉时朝鲜半岛南部分为马韩(西)、辰韩(东)、弁韩(南),见《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此指朝鲜。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日本战胜,从中国索取巨额赔款,并割取台湾。1904-1905年,日本发动以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为目的的日俄战争,日本战胜,割占库页岛南部,并攫取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的一切殖民特权。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从此日本跻身于国际帝国主义强国之列。句言日本寡妇虽为丈夫阵亡悲痛深沉,可是做梦还梦见日本吞并朝鲜、称霸亚洲的好时光。言外之意,军国主义在日本人深入灵魂,连日本妇女也不例外。

立夏日寄子恺

1943

红是樱桃绿是蕉,画中景物未全凋。

清和四月巴山路,定有行人忆六桥。

子恺: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县(今桐乡)人,著名画家、文学家。

画中景物未全凋:凋,隐喻日寇侵略中国。

巴山:指四川。抗战时期,马一浮、丰子恺避寇入蜀,时马在乐山,丰在重庆。

六桥:指杭州西湖。苏堤横贯西湖,堤上六座古桥。自古有“苏堤春晓”、“六桥烟柳”之美称。

案:江南之美,是家乡、文明、和平之象征。诗意言家乡、文明、和平,是人心的根本,是赢得胜利、走向未来的根本,虽颠沛流离,当念念不忘。

1937年11-12月间,马一浮避寇离杭州居桐庐县时所讲“礼乐不可须斯去身,平时如此,急难中亦复如此。……见得此义理端的,此心自然不乱,便是礼。不忧不惧,便是乐。……即此一念,便是虽当极乱之时,活机固未息灭。扩而充之,未必不为将来拨乱反正之因也”,及《郊居述怀》诗“天下虽干戈,吾心仍礼乐”,“胜暴当以仁”(《马一浮集》第三册页1038,及页60,又见丰子恺《桐庐负暄—避难五记之二》),与诗意同。

忧旱

1943

五行每是逢衰运,三世何由致太平。

他日江边征战地,绿杨影里看春耕。

五行:古人认为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水、火、木、金、土的运行(见《尚书·洪范》、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之义》)。并认为五行影响人与国家的命运。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四《运次》:“自古帝王五运之次,凡二说,邹衍则以五行相胜为义,刘向则以五行相生为义。汉魏共遵刘说。”此借指国运。

三世:衰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公子益师卒”汉何休注,解释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为衰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寄怀敬身巴中,时衡州围正急

1944

去年君在洛城居,今日真成脱网鱼。

翻忆巴山连夜雨,衡阳无雁复无书。

敬身:王敬身,号逊庵,马一浮弟子。

去年君在洛城居,今日真成脱网鱼:指1944年5月5日至25日洛阳保卫战而言。1944年3月,日军制订《一号作战计划》,发动旨在打通中国东北到东南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以夺取行都洛阳为主要军事目标的河南战役是豫湘桂战役的第一阶段。4月18日,日军自中牟渡过黄泛区西犯,5月5日进攻洛阳龙门,与驻守的国军新6师、暂第14军所属第83师、85师经过两天两夜激战。5月7日晨,龙门阵地被敌突破。25日,洛阳沦陷。洛阳保卫战坚守21天,毙敌2万馀人,国军牺牲1万馀人。洛阳民众在日军的轰炸中被炸死近万人。

翻忆巴山连夜雨: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衡阳无雁复无书: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二十四《衡州》:“回雁峰,在衡阳之南,雁至此不过,遇春而回,故名。或曰峰势如雁之回。”庾信《和侃法师》:“近学衡阳雁,秋风俱渡河。”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指1944年6月23日至8月8日衡阳保卫战。国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率7个团及1个营,共18000人守备衡阳。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率第68、第116师团及第3、第13、第27、第34、第40、第58师团增援部队,共计10馀万人围攻衡阳。衡阳保卫战坚守47天,8日晨,守军弹尽援绝,衡阳失陷。衡阳保卫战击毙日军约2万人,包括第68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伤近6万人,第68、第116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打破了日本大本营原计划7天之内打通湘桂线直抵滇缅的梦想。国军牺牲1万6千人。衡阳人民为抢挖工事,运送弹药,牺牲3174人。千年古城夷为平地。衡阳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官兵最多、战斗最惨烈的城市争夺战。

送以风还灊山,即用其留别韵

1946

交臂方新倏已陈,每因问答辨疏亲。

诗中亦有三乘法,腊尽还留太古春。

到处多逢求剑客,愿君真作住山人。

西湖今日寒如许,南岳参寻不厌频。

以风:乌以风(1900-1989),山东聊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事马一浮先生。先后任浙江省图书馆编纂、浙江一中教导主任、安徽省立宣城中学和安庆一中校长、重庆大学副教授。1942年,独自跋涉8000余里,穿过日军封锁线,回到他于1937年建造、位于马祖庵后的天柱山房小隐。时国民政府陆军一七六师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在野人寨落成,筹建委员会倡建景忠(取“景仰忠烈”之意)私立初级中学,公认乌先生是主持建校办学的校务主任的最合适人选,只是乌先生名望太高,恐怕不愿出山屈就。为了“培植烈士遗族及地方优秀青年”,造福天柱山地区父老兄弟及其子孙后代,乌以风不计名位高低,毅然应聘下山。从1943年到1949年,“景忠”由初中发展到完中,师生员工及校舍、教具净增2~5倍;办学经费由依靠募集到通过经管田地山林等校产,基本自给自足;理化仪器、药品从无到有,藏书达2万余册并有部分善本。1951年,乌以风到安庆师范(后改为安庆师范学院)任教,后以“历史反革命加右派”逮捕入狱。1969年,刑满遣返,面对校园的一片狼藉,止不住老泪纵横,不顾头上的“帽子”,也无暇顾及会遭抢白、受羞辱和挨批斗,碰上为卖得几角钱而砸玻璃、撬锁键、偷书刊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是生人还是熟人,他总是上前劝阻。一天,一中年人从校园里扛出一扇赭红大窗子,劝阻无效,他只好掏出老伴让他买烟的2元钱(相当于6天的工分值,可买大众化的玉猫牌香烟一条半)买下这扇窗子,再请个帮手把它送到学校储藏室。平反后,回到安庆师范学院任教。乌以风对中国哲学有深刻研究,师事一代宗师马一浮近30年,深得马学真谛且有发展。1989年2月26日,乌以风病逝。前来吊唁乌先生的人士数以千计。遗体火化之日,尽管天气阴冷、细雨绵绵,仍是万人空巷,送葬的人流绵延几华里,迎祭的香案一处又一处。野寨中学师生员工胸别白花、臂缠黒纱,肃立在校门前的公路两旁静候灵轿通过,给敬爱的老校长送行。乌以风半生坎坷,岁月多磨,遗著仍斐然可观,著有《北楼诗抄》、《岳云山馆诗稿》、《天柱山志》、《儒释道三教关系史》、《性习论》、《问学私记》、《马一浮先生学赞》、《马湛翁诗词辑》等。(据汪南松:《巍巍天柱伴师魂——乌以风先生的生前身后》,马一浮先生学术文献馆网站,http://mayifu.blogspot.com/。)

灊(同潜)山:天柱山,古称霍山,又称灊山、皖山,位于今安徽省潜山县境内。《尔雅》卷七《释山》:“霍山为南岳。”晋郭璞注:“即天柱山。潜水所出。”时乌以风隐居天柱山。马一浮《蠲戏斋诗编年集》丙戌(一九四六年)《和以风见示韵》:“晚守穷湖甘戢枻,早闻开径渐成蹊”,自注:“以风方营天柱山居甚力。”(《马一浮集》,第三册,页431。)

交臂:拱手,表示恭敬。此指乌以风当年拜师。

“诗中”句:三乘,佛教三乘。小乘,可证阿罗汉果;中乘,可证辟支佛果;大乘即菩萨乘,可证无上佛果。句言诗中亦有不同境界、不同教法――其中自有无上境界;六经之教,诗教为先,诗教就是无上文化。马一浮先生身为现代大儒,而自言“后人有欲知某之为人者,求之吾诗足矣。”(《马一浮先生语录类编•诗学篇》,《马一浮集》,第三册,页1019。)

“腊尽”句: 腊,寒冬腊月。句喻多难的时代终将过去,古老的文化终将枯木逢春。

求剑客:刻舟求剑之人,指逐妄迷真之人。《元诗选》二集卷二十六栯堂禅师益《山居四十首》:“千年明镜忽生尘,逐妄迷真岂有因。海上刻舟求剑客,市中当画攫金人。”

住山人:古代修行者多住深山,指真心修行之人。如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六《释慧远传》:“自远卜居庐阜。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每送客,游履常以虎溪为界焉。”《全唐诗》卷四百九十六姚合《别贾岛》:“懒作住山人,贫家日赁身。”宋释惠洪《禅林僧宝》卷二十七蒋山元禅师南岳十二世赞曰:“余读此词,知其为本色住山人也。”《宋文鉴》卷二十八沈括《归计》:“住山人少说山多,空只年年忆薜萝。不是自心应不信,眼前归计又蹉跎。”马一浮一生除抗战时期出山讲学浙江大学、创办复性书院外,其前后皆长期隐居于杭州西湖。马一浮曾说:“我为学得力处,只是不求人知。”(《马一浮先生语录类编·政事篇》,《马一浮集》,第三册,页1078。)又,关于当代中国修行者多隐居于终南山,请参阅[美]比尔·波特:《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明洁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

“西湖”二句:西湖,自指。南岳,南岳怀让禅师,南岳为禅宗六祖慧能之弟子,马祖道一之师,南禅之祖师。《景德传灯录》卷五《南岳怀让禅师》:“参寻六祖(慧能),……师豁然契会。执侍左右,一十五载。唐先天二年始往衡岳(弘法)。”此指乌以风。参寻,寻访。此二句殷切希望以风常来问学。

马一浮诗学理论举要

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诗以感为体,令人感发兴起,……此心之所以能感者,便是仁。……须是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方是兴也。兴便有仁的意思。……即仁心从此显现。(《马一浮集》,第一册,页161。)

马一浮《蠲戏斋诗自序》:诗以道志,志之所至者,感也。自感为体,感人为用。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言乎其感,有史有玄。得失之迹为史,感之所由兴也;情性之本为玄,感之所由正也。史者,事之著;玄者,理之微。善于史者,未必穷于玄;游于玄者,未必博于史。兼之者,其圣乎!史以通讽谕,玄以极幽深。凡涉乎境者,皆谓之史。山川、草木、风土、气候之应,皆达于政事而不滞于迹,斯谓能史矣。造乎智者,皆谓之玄。死生、变化、惨舒、哀乐之形,皆融乎空有而不流于诞,斯谓能玄矣。……心与理一然后大,境与智冥然后妙。(《马一浮集》,第三册,页180。)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