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慥
曾慥为南宋初道教学者。字端伯,号至游子,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生卒年不详。
北宋靖康(1126)初,任仓部员外郎。金人陷京师后,曾随其岳父翰林学士吴降金,
充事务官。绍兴九年(1139),秦桧当权,起为户部员外郎,十一年(1141)擢大府正
卿。不久,奉祠除秘阁修撰,提举洪州玉隆观,寓居银峰。
曾慥晚年学养生,潜心至道,相信道教神仙之说。继刘向《列仙传》、葛洪《神仙
传》、沈汾《续仙传》之后,采前辈所录神仙事迹,并所闻见,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
编纂《集神仙传》(简称《集仙传》)。其编列顺序为:异代之事得于碑碣者,以其世
冠于卷首,其年不可考者次之,其著见于宋朝者又次之,至于亡其姓名者皆附于卷末。
他将神仙分为炼形、气、神而成的轻举仙,坐脱立亡的尸解仙,植有宿根的火解仙,炼
丹功成的住世仙以及不假修为的缘份仙(即遇至人,饵丹药得要诀者)等不同类别。
《直斋书录解题》称其书十二卷,“自岑道愿而下一百六十二人”。原书已佚。今《说
郛》所载,仅为简记岑道愿以下至侯道姑共一百三十七人。
为研究和进行养生修道,曾慥从众多道书中,选录大量修道养生术资料,编成《道
枢》四十二卷,共一百零八篇(一篇分上、中、下篇或上、下篇者,均作一篇计)。一
般都辑录原文,加以串写,定以篇名。又在每篇篇名下,以四言四句,提示该篇内容要
点或传授原委,从中可见编者的观点。
如《玄轴》篇提要曰:“心劳神疲,与道背驰,冥心湛然,乃道之几。”表明其以
安心养神为道教修炼之主旨;又如《内德》篇提要曰:“三业七情,既澄其源,五神守
脏,三一永存。”
表明其佛道结合的思想;再如《碎金》篇提要曰:“漆园之玄,竺乾之空,均乎正
心,与儒同功。”反映其三教合一的思想。
任《道枢》中,坐忘下、容成、周天、水火、坎离、火候、甲庚、昆仑、服气、呼
吸、修真、真一、五行、众妙、入药镜等十五篇,每篇文内均用“至游子曰”的形式,
直接表示编者自己的见解。如在《众妙》篇中有“至游子曰:吾有性命之宗,世未之知
也,上纳于气,下勿泄于精,于是运之与玉池之渊相合,久而斯为丹矣,斯吾之性命也”。
说明他编《道枢》,并不完全是将前人的资料进行简单的选录编纂,而是包含自己的心
得和体会。又如在《容成》篇中,曾慥驳斥御女之术,谓“魏伯阳曰:割肉以内于腹不
可以成胎,则外物不可以为丹也明矣。是知学道以清净为宗,内观为本者也。于是深根
固蒂,使纯气坚守,神不外驰,至于坎离交际,而大药可成矣。善乎庄子之论曰:必净
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未闻有以御女而获仙者也。”可见曾慥是主
张内丹修炼术者。
《道枢》卷一至卷六的二十三篇又独立编为《至游子》二卷(卷上十一篇,卷下十
二篇)。不著名氏。明姚汝循于嘉靖丙寅(1566)作序传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
“大旨主于清心寡欲,而归于坎离配合,以保长生,且力辟容成御女之术,言颇近正。”
但《提要》作者却将《玉芝》篇中关于朝元子的注文:“陈举宝元中人”误作“陈举宝,
元人”。以致疑为明人姚汝循托名之作。后徐时栋《烟屿楼读书志》及胡玉缙《四库全
书总目提要补正》均已指出,应为“陈举,宝元(北宋仁宗年号之一)中人”,错讹已
得纠正。但他们都没有将《至游子》与《道枢》联系起来考察,因而,虽认定《至游子》
二卷为曾慥所作,但不知即为《道枢》的一部分。如将《至游子》二十三篇的篇目和内
容,与《道枢》比较,即可发现原来它与《道枢》的卷一至卷六完全相同(仅与卷六之
篇目顺序略异)。从而更有力地证明《至游子》二卷,确实是曾慥所著。至于《道枢》
一至六卷,为何独立编成《至游子》上下二卷,编者又将是谁?如果认为是他人从《道
枢》辑出,又为何只辑录前二十三篇,而舍弃其余八十五篇?实难以解释。最大的可能
是曾慥先编录道教炼养资料二十三篇,集成《至游子》二卷。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拓
展为一百零八篇的《道枢》一书。因为《至游子》二十三篇是先编成的,故列在《道枢》
前面的第一至第六卷;又因《道枢》已包含了《至游子》二卷的全部内容,就没有必要
再以曾慥撰《至游子》二卷的名义单独流传。《至游子》的出现,只是反映他从事道术
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其终结性成果则是一部容量甚大的、保留了南宋以前道教内丹
养生学的大量资料的《道枢》。明《正统道藏》和清《道藏辑要》,皆收录。
此外,曾慥又从二百五十二种笔记小说中,辑录出“可以资治体、助名教,供谈笑,
广见闻”①的资料,编为《类说》五十卷。又撰《高斋漫录》一卷,“上自朝廷典章,
下及士大夫事迹,以至文评诗话,诙谐嘲笑之属,随所见闻,咸登记录”②。还有《乐
府雅词》三卷、《宋百家诗选》五十卷、《通鉴补遗》一百篇等。
注:
① 《类说·序》
② 《四库全书总目》第1197页,中华书局,196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