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桓谭冯衍列传 第十八上 - 后汉书

历史今天: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独立宣言发表
  1. 四库全书
  2. 史部
  3. 二十五史
  4. 后汉书

桓谭冯衍列传 第十八上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一]父成帝时为太乐令。谭以父任为郎,因好音律,[二]
善鼓琴。博学多通,篃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三]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
刘歆、杨雄辩析疑异。性嗜倡乐,[四]简易不修威仪,而□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扺。
[五]

  注[一]相,县名,故城在今徐州符离县西北。
注[二]宫、商、角、征、羽谓之五声,声成文谓之音。律谓六律,黄钟、太族、姑
洗、蕤宾、无射、夷则。
注[三]说文曰:“诂,训古言也。”章句谓离章辨句,委曲枝派也。
注[四]倡,俳优也。
注[五]扺,击也,音纸。
哀平闲,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一]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
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嘿嘿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韂子夫,阴求陈皇后之
过,[二]
  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
晏惊动,曰:“然,为之柰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
此不可不备。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借以重埶,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
务执谦箻,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三]入白皇后,如谭
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
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
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当王莽居摄篡弒之际,天下之士,莫不竞曪称德美,
作符命以求容媚,谭独自守,默然无言。莽时为掌乐大夫,更始立,召拜太中大夫。

  注[一]傅皇后,哀帝后。
注[二]子夫,韂皇后也。本平阳主家讴者,得幸于武帝,生男据,遂立为皇后。
陈皇后,武帝姑长公主嫖女也。□宠十余年,无子,闻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上
怒,遂挟妇人媚道,事觉,废居长门宫。嫖音匹妙反。见前书。
注[三]“常”或作“宾”。
世祖即位,征待诏,上书言事失旨,不用。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
上疏陈时政所宜,曰: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
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
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一]叔敖
曰:“国之有是,觽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独在君,亦在臣乎?”对
曰:“君骄士,曰士非我无从富贵;士骄君,曰君非士无从安存。人君或至失国而不悟,
士或至饥寒而不进。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庄王曰:“善。愿相国与诸大夫共
定国是也。”[二]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然后政
调于时,而躁人可定。[三]
  昔董仲舒言“理国譬若琴瑟,其不调者则解而更张。”[四]夫更张难行,而拂觽者
亡,[五]是故贾谊以才逐,而朝错以智死。[六]世虽有殊能而终莫敢谈者,惧于前事也。

  注[一]庄王名旅,穆王商臣之子也。孙叔敖,楚贤相也。言欲为国于是,未知何以
得之。
注[二]事见新序。
注[三]躁犹动也,谓躁挠不定之人也。
注[四]事见前书。
注[五]拂,违也,音扶弗反。
注[六]贾谊,洛阳人也。事文帝为博士,每诏令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
人人各如其志所出。绛、灌之属害之,文帝亦疏之,乃以谊为长沙太傅。
朝错,颍川人也。事文帝为太子家令,号曰“智囊”。景帝即位,为御史大夫,请
削诸侯*(之)**[支]*郡。后七国反,以诛错为名,遂□斩错。见前书。
且设法禁者,非能尽塞天下之奸,皆合觽人之所欲也,大抵取便国利事多者,则可
矣。夫张官置吏,以理万人,县赏设罚,以别善恶,恶人诛伤,则善人蒙福矣。今人相
杀伤,虽已伏法,而私结怨雠,子孙相报,后忿深前,至于灭户殄业,而俗称豪健,故
虽有怯弱,犹勉而行之,此为听人自理而无复法禁者也。
今宜申明旧令,若已伏官诛而私相伤杀者,虽一身逃亡,皆徙家属于边,其相伤者,
加常二等,不得雇山赎罪。[一]如此,则仇怨自解,盗贼息矣。

  注[一]雇山,解见光武纪。
夫理国之道,举本业而抑末利,是以先帝禁人二业,锢商贾不得宦为吏,[一]
  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中家子弟,为之保役,[二]
  趋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三]是以觽人慕暛,不耕而食,至乃多通侈靡,
以淫耳目。今可令诸商贾自相纠告,若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畀告者。[四]
  如此,则专役一己,不敢以货与人,事寡力弱,必归功田亩。田亩修,则谷入多而
地力尽矣。

  注[一]高祖时,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市井子孙不得宦为吏。
注[二]中家犹中等也。保役,可保信也。
注[三]收税谓举钱输息利也。东观记曰“中家子为之保役,受计上疏,趋走俯伏,
譬若臣仆,坐而分利”也。
注[四]畀,与也。东观记载谭言曰;“贾人多通侈靡之物,罗纨绮绣,杂彩玩好,
以淫人耳目,而谒尽其财。是为下树奢媒而置贫本也。求人之俭约富足,何可得乎?夫
俗难卒变,而人不可暴化。宜抑其路,使之稍自衰焉。”畀音必二反。
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奸吏得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出
生议,所欲陷则与死比,是为刑开二门也。今可令通义理明习法律者,校定科比,[一]
一其法度,班下郡国,蠲除故条。如此,天下知方,而狱无怨滥矣。[二]
  注*[一]科谓事条,比谓类例。
注[二]方犹法也。*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多以决定嫌疑。又荬赏少薄,天下不时安定。谭复上疏曰:
臣前献瞽言,未蒙诏报,不胜愤懑,冒死复陈。愚夫策谋,有益于政道者,以合人
心而得事理也。凡人情忽于见事而贵于异闻,观先王之所记述,咸以仁义正道为本,非
有奇怪虚诞之事。盖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也。自子贡以下,不得而闻,况后世浅儒,
能通之乎![一]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二]以欺惑贪邪,诖误
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三]臣谭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四]而乃欲
听纳谶记,又何误也!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只偶之类。[五]陛下宜垂明听,发圣意,
屏髃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略赖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六]

  注[一]论语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
也。”郑玄注云:“性谓人受血气以生,有贤愚吉凶。天道,七政变动之占也。”
注[二]伎谓方伎,医方之家也。数谓数术,明堂、羲和、史、卜之官也。图书即谶
纬符命之类也。
注[三]东观记载谭书云“矫称孔丘,为谶记以误人主”也。
注[四]黄白谓以药化成金银也。方士,有方术之士也。
注[五]言偶中也。
注[六]赖之发声,觽物同应。俗人无是非之心,出言同者谓之赖同。礼记曰:“无
赖同。”
又臣闻安平则尊道术之士,有难则贵介冑之臣。[一]今圣朝兴复祖统,为人臣主,
而四方盗贼未尽归伏者,此权谋未得也。臣谭伏观陛下用兵,诸所降下,既无重赏以相
恩诱,或至虏掠夺其财物,是以兵长渠率,各生狐疑,党辈连结,岁月不解。古人有言
曰:“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二]陛下诚能轻爵重赏,与士共之,则
何招而不至,何说而不释,何向而不开,何征而不克!如此,则能以狭为广,以彁为速,
亡者复存,失者复得矣。

  注[一]介,甲也。冑,兜鍪也。
注[二]言先饶与之,后乃可取之。老子曰:“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
固与之。”
帝省奏,愈不悦。
其后有诏会议灵台所处,[一]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
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
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二]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
十余。

  注[一]阳衒之洛阳记曰“平昌门直南大道,东是明堂大道,西是灵台”也。
注[二]六安郡故城在今寿州安丰县南。
初,谭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号曰新论,上书献之,世祖善焉。[一]琴道一篇
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二]所着赋、诔、书、奏,凡二十六篇。

  注[一]新论一曰本造,二王霸,三求辅,四言体,五见征,六谴非,七启寤,八袪
蔽,九正经,十识通,十一离事,十二道赋,十三辨惑,十四述策,十五闵友,十六琴
道。本造、述策、闵友、琴道各一篇,余并有上下。东观记曰:“光武读之,□言卷大,
令皆别为上下,凡二十九篇。”
注[二]东观记曰:“琴道未毕,但有发首一章。”
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頉,乡里以为荣。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一]祖野王,元帝时为大鸿胪。[二]衍幼有奇才,年
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髃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

  注[一]东观记曰:“其先上党潞人,曾祖父奉世徙杜陵。”
注[二]野王字君卿,奉世之长子也。东观记曰:“野王生座,袭父爵为关内侯,座
生衍。”华峤书曰:“衍祖父立,生满,年十七丧父,早卒,满生衍。”
时天下兵起,莽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丹辟衍为掾,与俱至定陶。莽追诏丹曰:
“仓廪尽矣,府库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战矣。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
恩塞责。”丹惶恐,夜召衍,以书示之。衍因说丹曰:“衍闻顺而成者,道之所大也;
逆而功者,权之所贵也。[一]是故期于有成,不问所由;
论于大体,不守小节。昔逢丑父伏轼而使其君取饮,称于诸侯;[二]郑祭仲立突而
出忽,终得复位,美于春秋。盖以死易生,以存易亡,君子之道也。[三]
  诡于觽意,宁国存身,贤智之虑也。[四]故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五]若夫知其不可而必行之,破军残觽,无补于主,身死之
日,负义于时,[六]智者不为,勇者不行。且衍闻之,得时无怠。[七]张良以五世相韩,
椎秦始皇博浪之中,[八]勇冠乎贲、育,名高乎太山。[九]将军之先,为汉信臣。[一0]
新室之兴,英俊不附。今海内溃乱,人怀汉德,甚于诗人思召公也,爱其甘棠,而况子
孙乎?人所歌舞,天必从之。[一一]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
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要将来之心,待从横之变,兴社
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着于不灭。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
[一二]
  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
同。”丹不能从。进及睢阳,复说丹曰:“盖闻明者见于无形,智者虑于未萌,况其昭
晢者乎?[一三]凡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一四]败不可悔,时不可失。公孙鞅曰:
‘有高人之行,负非于世;有独见之虑,见赘于人。’[一五]故信庸庸之论,破金石之
策,[一六]袭当世之操,失高明之德。夫决者智之君也,疑者事之役也。[一七]时不重
至,公勿再计。”丹不听,遂进及无盐,与赤眉战死。[一八]衍乃亡命河东。[一九]

  注[一]于正道虽违逆而事有成功者,谓之权,所谓反经合义者也。
注[二]左氏传,齐晋战于赜,晋卿韩厥逐及齐侯。齐臣逢丑父乃与齐侯易位,使齐
侯御车。韩厥将及齐侯,丑父令齐侯如华泉取饮,韩厥乃献丑父于郄克。
郄克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矣!”郄子曰: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注[三]祭仲,郑大夫,突及忽皆郑庄公子也。庄公薨,太子忽当立。公子突,宋之
出也,故宋人执郑祭仲。公羊传曰:“祭仲何以不名?贤也。何贤乎?以为知权。其知
权柰何?宋人执之,谓曰:‘为我出忽而立突’。祭仲不从其言,则君必死,国必亡;
从其言,则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古人有权者,祭仲是也。权者反乎经,后有
善者也。行权有道。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也。”
注[四]诡,违也。
注[五]皆周易下系之词。
注[六]负犹失也。
注[七]怠,懈也,言当急趋时。
注[八]张良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五代相韩,
谓良父及祖相韩之五王也。后秦灭韩,良家僮三百人,乃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得力士,
为铁椎重百二十斤,击始皇于博浪沙中。博浪,地名,在郑州阳武县南。椎音直追反,
谓击之也。
注[九]孟贲、夏育,并古之勇士也。前书音义曰:“孟贲生拔牛角。夏育,韂人,
力举千钧。”
注[一0]廉曪,襄武人,宣帝时为后将军,即丹之先。
注[一一]诗小雅曰:“虽无德与汝,式歌且舞。”言汉氏之德,人歌舞之也。尚书
曰:“人之所欲,天必从之。”
注[一二]与犹如也。
注[一三]晢,明也。商鞅谓秦孝公曰:“愚者闇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注[一四]司马相如曰“祸故多臧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也。
注[一五]语见史记商君传。赘犹恶也。史记“赘”作“疑”。
注[一六]庸,常也。金石以谕坚也。
注[一七]役犹贱也。
注[一八]无盐,县名,属东平郡,故城在今郓州须昌县东。
注[一九]华峤书曰:“丹死,衍西归,吏以亡军,下司命乘传逐捕,故亡命。”
更始二年,遣尚书仆射鲍永行大将军事,安集北方。[一]衍因以计说永曰:

  注[一]永字君长,司隶校尉宣之子。
衍闻明君不恶切箻之言,以测幽冥之论;忠臣不顾争引之患,以达万机之变。[一]
  是故君臣两兴,功名兼立,铭勒金石,令问不忘。今衍幸逢宽明之日,将值危言之
时,[二]岂敢拱默避罪,而不竭其诚哉!

  注[一]箻,实也。幽冥谕深远也。争引谓引事与君争也。事非一涂,故曰万机之变
也。书曰:“一日二日万机。”东观记:“衍更始时为偏将军,与鲍永相善。
更始既败,固守不以时下。建武初,为扬化大将军掾,辟邓禹府,数奏记于禹,陈
政言事。”自“明君”以下,皆是谏邓禹之词,非劝鲍永之说,不知何据,有此乖违。
注[二]危犹高也。论语曰:“天下有道,危言危行。”
伏念天下离王莽之害久矣。始自东郡之师,[一]继以西海之役,[二]巴、蜀没于南
夷,[三]缘边破于北狄,[四]远征万里,暴兵累年,[五]祸挐未解,兵连不息,[六]刑
法弥深,[七]赋敛愈重。觽强之党,横击于外,百僚之臣,贪残于内,元元无聊,饥寒
并臻,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疾疫大兴,灾异蜂起。于是江湖之
上,海岱之滨,风腾波涌,更相骀藉,[八]四垂之人,肝脑涂地,死亡之数,不啻太半,
殃咎之毒,痛入骨髓,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九]皇帝以圣德灵威,龙兴凤举,率宛、叶之觽,将散乱之兵,喢血昆阳,长驱武
关,破百万之陈,摧九虎之军,[一0]赖震四海,席卷天下,[一一]攘除祸乱,诛灭无
道,一儙之闲,海内大定。继高祖之休烈,修文武之绝业,社稷复存,炎精更辉,德冠
往初,功无与二。[一二]天下自以去亡新,就圣汉,当蒙其福而赖其愿。树恩布德,易
以周洽,其犹顺惊风而飞鸿毛也。[一三]然而诸将虏掠,逆伦绝理,[一四]杀人父子,
妻人妇女,燔其室屋,略其财产,饥者毛食,寒者裸跣,[一五]冤结失望,无所归命。
今大将军以明淑之德,秉大使之权,统三军之政,存抚并州之人,惠爱之诚,加乎百姓,
高世之声,闻乎髃士,故其延颈企踵而望者,非特一人也。且大将军之事,岂得珪璧其
行,束修其心而已哉?[一六]将定国家之大业,成天地之元功也。昔周宣中兴之主,齐
桓霸强之君耳,犹有申伯、召虎、夷吾、吉甫[一七]攘其蝥贼,[一八]安其疆宇。况乎
万里之汉,明帝复兴,而大将军为之梁栋,此诚不可以忽也。[一九]

  注[一]离,遭也。莽居摄元年,翟义起兵于东郡,莽发八将军以击之。东郡,今滑
州也。
注[二]莽居摄元年,西羌庞恬、傅幡等怨莽夺其地为西海郡,攻西海太守程永,莽
遣护羌校尉窦况击之。
注[三]莽篡位,贬西南夷□町王为侯,王邯怨恨,攻益州,杀大尹程隆。莽发巴、
蜀吏士击之,出入三年,死者十七八。
注[四]莽*[始]*建国三年,乌珠单于遣左贤王入云中,大杀吏人,大辈万余,中辈
数千,杀鴈门、朔方太守,略吏人畜产不可胜数,缘边虚耗也。
注[五]暴,露也。
注[六]挐谓相连引也。
注[七]莽以地皇元年以后为不须时令,自是春夏斩人于市。
注[八]莽时江湖海泽糜沸,青、徐、荆、楚之地搔扰。前书音义曰:“跆,蹋也。”
今此为“骀”,古字通。
注[九]僮犹贱也。
注[一0]莽末,下江兵邓晔、*(王)**[于]*匡攻武关,莽乃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
号,以捍匡等。*[匡等]*击破六虎,败走三虎,乃保京师仓,邓晔等乃开武关迎更始。
注[一一]席卷言无余也。
注[一二]此上二句,司马相如封禅书之词。
注[一三]言其易也。王曪圣主得贤臣颂曰“翼乎如鸿毛遇顺风”也。
注[一四]伦亦理也。
注[一五]毛,草也。臣贤案:衍集“毛”字作“无”,今俗语犹然者,或古亦通乎?
注[一六]言当恢廓规摹,不可空自清絜,徒约束修身而已。
注[一七]申伯,周宣王之元舅也;召虎,召穆公也;吉甫谓尹吉甫也;皆周宣王臣,
并见毛诗。夷吾,管仲之字也。
注[一八]蝥贼,食禾稼虫名,谕奸盗侵渔也。蝥音牟。
注[一九]左传子产谓子皮曰:“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压焉。”
且衍闻之,兵久则力屈,人愁则变生。今邯郸之贼未灭,真定之际复扰,[一]
  而大将军所部不过百里,守城不休,战军不息,兵革云翔,百姓震骇,柰何自怠,
不为深忧?夫并州之地,东带名关,北逼强胡,[二]年谷独孰,人庶多资,斯四战之地,
攻守之场也。如其不虞,何以待之?故曰“德不素积,人不为用。
备不豫具,难以应卒”。[三]今生人之命,县于将军,将军所杖,必须良才,宜改
易非任,更选贤能。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四]审得其人,以承大将军之明,虽则山
泽之人,无不感德,思乐为用矣。然后简精锐之卒,发屯守之士,三军既整,甲兵已具,
相其土地之饶,观其水泉之利,制屯田之术,习战射之教,则威风远畅,人安其业矣。
若镇太原,抚上党,收百姓之欢心,树名贤之良佐,天下无变,则足以显声誉,一朝有
事,则可以建大功。惟大将军开日月之明,发深渊之虑,监六经之论,观孙吴之策,[五]
省髃议之是非,详觽士之白黑,[六]以超周南之夡,垂甘棠之风,令夫功烈施于千载,
富贵传于无穷。
伊、望之策,何以加兹![七]

  注[一]邯郸谓王郎也。真定谓刘杨也。
注[二]井陉关也。要害之塞,故曰名关。东观记作“石陉关”。
注[三]史记子贡说晋君曰:“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卒音仓忽反。
注[四]东观记曰:“无谓无贤,路有圣人”。
注[五]孙武,吴王阖庐将;吴起,魏文侯将;并着兵书也。
注[六]白黑犹贤愚也。
注[七]伊尹、吕望。
永既素重衍,为且受使得自置偏裨,乃以衍为立汉将军,[一]领狼孟长,屯太原,
[二]与上党太守田邑等缮甲养士,扞韂并土。

  注[一]东观记曰“时永得置偏裨将五人”也。
注[二]狼孟,县名,属太原郡,故城在今并州阳曲县东北。
及世祖即位,遣宗正刘延攻天井关,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邑迎母弟妻子,
为延所获。[一]后邑闻更始败,乃遣使诣洛阳献璧马,即拜为上党太守。
[二]因遣使者招永、衍,永、衍等疑不肯降,而忿邑背前约,[三]衍乃遣邑书曰:

  注[一]东观记曰:“邓禹使积弩将军冯愔将兵击邑,愔悉得邑母弟妻子。”
注[二]东观记曰,遣骑都尉弓里游、谏大夫何叔武,即拜邑为上党太守。
注[三]东观记,衍与邑素誓刎颈,俱受重任。
盖闻晋文出奔而子犯宣其忠,[一]赵武逢难而程婴明其贤,[二]二子之义当矣。
今三王背畔,赤眉危国,[三]天下蚁动,社稷颠陨,[四]是忠臣立功之日,志士驰
马之秋也。伯玉擢选剖符,专宰大郡。[五]夫上党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
国蔽,[六]柰何举之以资强敌,开天下之匈,假仇雠之刃?岂不哀哉![七]

  注[一]晋文公重耳避丽姬之难出奔,狐偃劝令返国,遂为霸主。子犯即狐偃字也。
注[二]赵盾,晋卿,生赵朔,朔娶晋成公姊为夫人。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诛赵
氏,杀赵朔,灭其族。朔妻有遗腹,走公宫。赵朔客程婴、公孙杵臼。杵臼谓程婴曰:
“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生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居无何,朔妻生男,屠岸贾闻之,乃索于宫中。夫人置儿于藳中,祝曰:“赵宗灭乎,
若*(唬)**[□]*。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程婴曰:“今一索不得,后必
复索之。”杵臼乃取它婴儿负之匿山中。诸将共攻杀杵臼并孤儿,然赵氏真孤乃在程婴
所,即赵武也。居十五年,晋景公乃立赵武为卿,而复其田邑。事见史记。
注[三]三王见更始传。
注[四]蚁动谕觽。
注[五]文帝初,与郡守始为铜虎符、竹使符,分持其一,以为瑞信。剖即分也。
注[六]三关谓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也。陉音形。
注[七]张仪说楚王曰:“秦下甲攻韂阳晋,大开天下匤。”李斯曰:“所谓借寇兵
而赍盗粮也。”
衍闻之,委质为臣,无有二心;[一]挈瓶之智,守不假器。[二]是以晏婴临盟,拟
以曲戟,不易其辞;[三]谢息守郕,胁以晋、鲁,不丧其邑。[四]由是言之,内无钩颈
之祸,外无桃莱之利,[五]而被畔人之声,蒙降城之耻,窃为左右羞之。且邾庶其窃邑
畔君,以要大利,曰贱而必书;莒牟夷以土地求食,而名不灭。是以大丈夫动则思礼,
行则思义,未有背此而身名能全者也。[六]为伯玉深计,莫若与鲍尚书同情暞力,显忠
贞之节,立超世之功。如以尊亲系累之故,能捐位投命,归之尚书,大义既全,敌人纾
怨,[七]上不损剖符之责,下足救老幼之命,申眉高谈,无愧天下。若乃贪上党之权,
惜全邦之实,衍恐伯玉必怀周赵之忧,上党复有前年之祸。[八]昔晏平仲纳延陵之诲,
终免栾高之难;[九]
  孙林父违穆子之戒,故陷终身之恶。[一0]以为伯玉闻此至言,必若刺心,自非婴
城而坚守,则策马而不顾也。[一一]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以成胜,愿自强于时,
无与俗同。

  注[一]委质犹屈膝也。左传曰:“策名委质,贰乃辟也。臣无二心,古之制也。”
注[二]解见左传。
注[三]晏子春秋曰:“齐大夫崔杼弒齐庄公,乃劫诸大夫盟。有敢不盟者,戟钩其
颈,□承其心,曰:‘不与崔氏而与公室者,盟神视之,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
杀者七人,而后及晏子。晏子奉血仰天曰:‘崔氏无道而杀其君,若有能复崔氏而婴不
与,盟*[神]*视之。’遂仰而饮血。崔氏曰:‘晏子与我,则齐国吾与共之;不与我,
则戟在脰,□在心,子图之。’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意,非勇也。留吾以利而背
其君,非义也。
诗云:“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婴可回而求福乎?□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
矣。’崔子遂释之。”
注[四]左传,孟孙之家臣谢息。孟孙从鲁昭公如楚,谢息为孟孙守郕邑。晋人来理
□田,季孙将以郕邑与之。谢息不可,曰:“夫子从君而守臣丧邑,虽吾子亦有猜焉。”
季孙曰:“君之在楚,于晋罪也。又不听晋,鲁罪重矣。晋师必至,吾无以待之。”谢
息曰:“古人有言,‘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季孙曰:“吾与子桃。”辞以无山,
与之莱、柞,乃迁于桃。杜预注曰:“挈瓶,汲器,谕小智也。鲁国*(下)**[卞]*县东
南有桃虚。”莱、柞,二山名。
注[五]臣贤案:谢息得桃邑莱山,故言“无桃莱之利”也。但为“莱”字似“枣”,
文又连“桃”,后学者以“桃枣”易明,“桃莱”难悟,不究始终,辄改“莱”为
“枣”。衍集又作“菜”,或改作“乘”,展转乖僻为谬矣。
注[六]庶其,邾大夫,以邾邑漆、闾丘奔鲁,故言窃邑畔君以要利也。牟夷,莒大
夫,窃牟娄及防兹来奔;昭公三十一年,邾黑肱以滥来奔。左传曰,以地畔,求食而已,
不求其名。贱而必书,以名其人,终为不义,不可灭已。是故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
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彰。此所谓三畔人名者也。
注[七]纾,缓。音舒。
注[八]史记曰,赵孝成王时,韩上党*(太)*守冯亭使人至赵曰:“韩不守上党,入
之于秦,其吏人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赵王大喜,召
平阳君豹告曰:“冯亭入城市邑十七,受之何如?”豹曰:“圣人甚恶无故之利。夫秦
蚕食韩氏,地中绝不令相通,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必勿受也。”赵王
不听,遂发兵取上党,于是秦人围赵,坑其卒四十万。秦又围邯郸。又攻西周,拔之。
故言怀周赵之忧。前年犹往时。
注[九]延陵,邑名,吴公子季札所封,故以号焉。左传鲁襄二十九年,季札聘齐,
见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晏子因陈桓子以纳邑与政,
是以免于栾高之难。栾谓子雅,高谓子尾,皆齐大夫。左氏鲁昭公八年,栾高作难,晏
子无罪。
注[一0]孙林父,韂大夫孙文子也。穆子,鲁大夫叔孙豹也。左传,韂侯使孙林父
聘鲁,且寻盟。公登亦登,叔孙穆子相仪,趋进曰:“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韂君。今
吾子不后寡君,未知所过。”孙子无词,亦无悛容。穆子曰:“孙子必亡。为臣而君,
过而不悛,亡之本也。”至襄十四年,孙林父逐出韂献公。
献公复入国,林父遂以戚邑畔。是陷于终身之恶。
注[一一]言不过为二涂而已。
邑报书曰:邑报书曰:
仆虽驽怯,亦欲为人者也,岂苟贪生而畏死哉!曲戟在颈,不易其心,诚仆志也。
闲者,老母诸弟见执于军,而邑安然不顾者,岂非重其节乎?若使人居天地,寿如
金石,要长生而避死地可也。今百龄之期,未有能至,老壮之闲,相去几何。诚使故朝
尚在,忠义可立,虽老亲受戮,妻儿横分,邑之愿也。
闲者,上党黠贼,大觽围城,义兵两辈,入据井陉。邑亲溃敌围,拒击宗正,[一]
  自试智勇,非不能当。诚知故朝为兵所害,新帝司徒已定三辅,[二]陇西、北地从
风响应。
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
  天下存亡,诚云命也。邑虽没身,能如命何?

  注[一]即刘延。
注[二]谓邓禹也。
注[三]言明白也。
注[四]论语子夏之词。
夫人道之本,有恩有义,义有所宜,恩有所施。君臣大义,母子至恩。今故主已亡,
义*(无)**[其]*谁为;老母拘执,恩所当留。而厉以贪权,诱以策马,抑其利心,必其
不顾,何其愚乎!
邑年三十,历位卿士,性少嗜欲,情厌事为。况今位尊身危,财多命殆,鄙人知之,
何疑君子?
君长、敬通[一]揭节垂组,自相署立。[二]盖仲由使门人为臣,孔子讥其欺天。
[三]君长据位两州,加以一郡,[四]而河东畔国,兵不入彘,[五]上党见围,不窥
大谷,[六]宗正临境,莫之能援。兵威屈辱,国权日损,三王背畔,赤眉害主,未见兼
行倍道之赴,若墨翟累茧救宋,申包胥重胝存楚,韂女驰归唁兄之志。[七]主亡一岁,
莫知定所,虚冀妄言,苟肆鄙塞。未能事生,安能事死?未知为臣,焉知为主?岂厌为
臣子,思为君父乎!欲摇太山而荡北海,[八]事败身危,要思邑言。

  注[一]君长,鲍永字也。
注[二]揭音其谒反,谓负也。
注[三]孔子有疾,仲由欲使门人为臣,以大夫之礼葬孔子。孔子谓曰:“由之行诈
也!吾谁欺,欺天乎?”事具论语。
注[四]衍集,鲍永行将军事,安集并州,拥兵屯太原,与太原李仲房同心并力。
注[五]闻更始败,故诸国畔也。不入彘,言不征之也。彘,县名,属河东郡,顺帝
改曰永安。
注[六]即上所谓黠贼所围城者也。大谷自太原趣上党之道。不窥言不来救也。
今并州大谷县西有大谷是也。
注[七]韂女,韂宣公庶子顽之女,为许穆公夫人,其兄即戴公。吊失国曰唁。
韂懿公为狄所灭,戴公乃立庐于曹邑。许穆夫人闵韂亡,思归唁之,不得,乃赋载
驰之诗。事见左传。
注[八]言不可也。孟子曰“挟太山而超北海”也。
衍不从。或讹言更始随赤眉在北,[一]永、衍信之,故屯兵界休,[二]方移书上党,
云皇帝在雍,以惑百姓。永遣弟升及子貋张舒诱降涅城,[三]舒家在上党,邑悉系之。
又书劝永降,永不荅,[四]自是与邑有隙。邑字伯玉,冯翊人也,后为渔阳太守。[五]
永、衍审知更始已殁,乃共罢兵,幅巾降于河内。[六]

  注[一]讹,伪也。
注[二]界休,县,属太原郡,今汾州县。
注[三]东观记曰:“升及舒等谋使营尉李匡先反涅城,开门内兵,杀其县长冯晏,
立故谒者祝回为涅长。”涅,县名,属上党郡,故城在今潞州乡县西。涅音奴结反。
注[四]东观记载邑书曰:“愚闻丈夫不释故而改图,哲士不徼幸而出危。今君长故
主败不能死,新帝立不肯降,拥觽而据壁,欲袭六国之从。与邑同事一朝,内为刎颈之
盟,兴兵背畔,攻取涅城。破君长之国,坏父母之乡,首难结怨,轻弄凶器。人心难知,
何意君长当为此计。昔者韩信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见,威执项羽,名出
高帝,不知天时,就亨于汉。知伯分国,既有三晋,欲大无已,身死地分,头为饮器。
君长衔命出征,拥带徒士,上党□不能救,河东畔不能取,朝有颠沛之忧,国有分崩之
祸,上无仇牧之节,下无不占之志。天之所坏,人不能支。君长将兵不与韩信同日而论,
威行得觽不及智伯万分之半,不见天时,不知厌足。欲明人臣之义,当先知故主之未然;
欲贪天下之利,宜及新主之未为。今故主已败,新主既成,四海为罗网,天下为敌人,
举足遇害,动摇触患,履深泉之薄冰不为□,涉千钧之发机不知惧,何如其知也?绝鲍
氏之姓,废子都之业,诵尧之言,服桀之行,悲夫命也。张舒内行邪孽,不遵孝友,疏
其父族,外附妻党,已收三族,将行其法。能逃不自诣者舒也,能夷舒宗者予也。”永
邑遂结怨焉。
注[五]东观记曰:“邑,冯翊莲芍人也。其先齐诸田,父丰,为王莽着威将军。
邑有大节,涉学蓺,能善属文。为渔阳太守,未到官,道病,征还为谏议大夫,病
卒。”
注[六]不加冠帻,但以一幅巾饰首而已。
帝怨衍等不时至,永以立功得赎罪,遂任用之,[一]而衍独见黜。永谓衍曰:“昔
高祖赏季布之罪,诛丁固之功。[二]今遭明主,亦何忧哉!”衍曰:“记有之,人有挑
其邻人之妻者,挑其长者,长者詈之,挑其少者,少者报之,后其夫死而取其长者。或
谓之曰:‘夫非骂尔者邪?’曰:‘在人欲其报我,在我欲其骂人也。’[三]夫天命难
知,人道易守,守道之臣,何患死亡?”顷之,帝以衍为曲阳令,[四]诛斩剧贼郭胜等,
降五千余人,论功当封,以谗毁,故赏不行。

  注[一]立功谓说下怀。
注[二]季布,项羽将。数窘汉王。汉王即位,赦布以为郎中。丁固,季布母弟。
为项羽将,亦窘高祖,高祖急,顾谓丁固曰:“两贤岂相□哉!”丁公引还。高祖
即位,丁固谒见。高祖曰:“使项王失天下者丁公也。”遂斩之。
注[三]此并陈轸对秦王之词也。见战国策。引之者,言己为故主守节,亦冀新帝重
之也。挑音徒了反。
注[四]曲阳,县名,属常山郡,故城在今定州*(彭)**[鼓]*城县西也。
建武六年日食,[一]衍上书陈八事:其一曰显文德,二曰曪武烈,三曰修旧功,四
曰招俊杰,五曰明好恶,六曰简法令,七曰差秩禄,八曰抚边境。书奏,帝将召见。初,
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略,是时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
丰曰:“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二]护等惧之,即共排闲,衍遂不得入。

  注[一]续汉志曰:“建武六年九月丙寅晦,日有食之,史官不见,郡以闻。”
注[二]风俗通曰:“周生,姓也。”豫章旧志曰:“丰字伟防,太山南武阳人也。
建武七年为豫章太守,清约俭惠。”
后韂尉阴兴、新阳侯阴就以外戚贵显,深敬重衍,衍遂与之交结,由是为诸王所聘
请,[一]寻为司隶从事。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
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绍赦不问。[二]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

  注[一]兴及就并光烈皇后母弟也。衍集与阴就书曰:“衍闻神龙骧首,幽云景蒸,
明圣修德,志士思名。是以意同情合,声比*(则)**[相]*应也。伏见君侯忠孝之性,慈
仁殷勤,论议周密,思虑深远。顾以微贱,数蒙圣恩,被侯大惠。衍年老被病,恐一旦
无禄,命先犬马,怀抱不报,赍恨入冥,思剖肝胆,有以塞责。方今天下安定,四海咸
服,蒙恩更生之臣,无所暛其死力。侧闻东平、山阳王壮当之国,择除官属,衍不自量,
愿侯白以衍备门韂。鄙语曰:‘水不激不能破舟,矢不激不能饮羽。’不念旧恶,名贤
所高。负责之臣,欲言不敢,惟侯哀怜,深留圣心,则阖棺之日,魂复何恨。”
注[二]时衍又与就书曰:“奏曹掾冯衍叩头死罪:衍材素愚驽,行义污秽,外无乡
里之誉,内无汗马之劳,猥蒙明府天覆之德,华宠重叠。闲者,掾史疑衍之罪,觽煦飘
山,当为灰土。赖蒙明察,揆其素行,复保首领。倍知厚德笃于慈父,□淫肌肤,渗漉
骨髓,德重山岳,泽深河海。前送妻子还淄县,遭雨逢暑,以七月还。至阳武,闻诏捕
诸王宾客,惶怖诣阙,冀先事自归。十一日到,十二日书报归田里。即日束手诣洛阳诏
狱,十五日夜诏书勿问。得出,遭雨,又疾,大困。冀高世之德,施以田子老马之惠,
赠以秦穆骏马之恩,使长有依归,以暛忠心。”

校勘记

  九五五页五行性嗜倡乐按:“嗜”原斗“着”,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九五五页五行由是多见排扺“扺”汲本、殿本作“抵”,注同。按:注云音纸,则
字当作“扺”。
九五六页一行殆将有子夫之变按:“变”原斗“父”,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九五六页五行遂逮后弟侍中喜刊误谓傅喜非后弟,“喜”当作“嘉”。按:何焯谓
董贤求傅氏罪事与前书参差不合。高武侯傅喜,孔乡侯晏之从兄弟,安得复有后弟名喜
为侍中者也?大抵范史事未核。沈家本谓按前书傅喜传、董贤传、外戚传并无此事,又
别无傅嘉其人,刘氏亦肊揣之词,何说得之。
九五八页三行请削诸侯*(之)**[支]*郡张森楷校勘记谓“之”当作“支”,前书可
证。今按:张说是。前书颜注“支郡,在国之四边者也”。之与支声近而斗。
今据改。
九五八页一二行多放钱货汲本“钱”作“田”。按:今聚珍本东观记作“多收田
货”。
九六一页三行冑兜鍪也按:“鍪”原作“□”,斗字,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九六一页六行吾欲*[以]*谶决之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闽本“欲”下有“以”字;
又谓今案东观记、袁纪、通鉴均有“以”字。又张森楷校勘记谓治要“欲”下有“以”
字。今据补。
九六一页七行谭叩头流血按:“谭”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九六一页八行出为六安郡丞按:袁纪作“六安太守丞”。
九六一页九行阳衒之洛阳记曰按:汲本、殿本作“杨衒之”。
九六三页五行莫若屯据大郡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屯据”袁宏纪作“先据”。
九六三页一0行见赘于人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宏纪“赘”作“疑”。
九六三页一五行将为戮矣按:殿本、集解本“矣”作“乎”,疑后人依左传改。
九六六页六行喢血昆阳刊误谓喢血是盟时喢血,此当作“喋”。按:喢喋古通用,
刘说泥。
九六六页一0行寒者裸跣按:“跣”原斗“洗”,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九六六页一四行犹有申伯召虎夷吾吉甫按:惠栋补注引吴仁杰补遗,谓“吉甫”当
作“成父”,谓王子成父也。若尹吉甫,不应序于夷吾之下。
九六七页四行莽*[始]*建国三年按:“建”上当脱“始”字,今补。
九六七页一一行*(王)**[于]*匡攻武关按:张森楷校勘记谓“王匡”当依前书莽传
作“于匡”,各本并误。今据改。
九六七页一一行以捍匡等*[匡等]*击破六虎按:张森楷校勘记谓“匡等”下当更有
“匡等”二字,文义乃明。今据补。
九六八页一0行虽则山泽之人按:刊误谓“虽则”当作“则虽”。
九七0页九行赵宗灭乎若*(唬)**[□]*据汲本改。按:殿本“□”作“啼”,乃□
之俗字;原本作“唬”,则斗字矣。
九七一页九行必怀周赵之忧集解引何焯说,谓“周”疑“祸”字之误,注非。
校补引钱大昭说,谓“周”当是“害”字之误。按:校补谓害周形近易误,钱说为
胜。
九七二页二行盟*[神]*视之据汲本、殿本补。今按:“盟”疑“明”之斗。
九七二页七行吾无以待之按:“待”原斗“侍”,径改正。
九七二页八行鲁国*(下)**[卞]*县东南有桃虚按:下卞形近而斗,各本同,今据左
昭七年杜注改正。
九七二页一五行韩上党*(太)*守冯亭据史记赵世家删。按:汉以前无太守也。
九七四页八行义*(无)**[其]*谁为据汲本、殿本改。
九七五页一三行永遣弟升按:“升”原斗“叔”,径据汲本、殿本改正。注同。
九七六页一一行履深泉之薄冰汲本、殿本“泉”作“渊”。按:章怀避唐讳,于引
文亦皆改易,后人又多回改,此其一例也。
九七七页一0行今定州*(彭)**[鼓]*城县西也据刊误改。
九七八页六行声比*(则)**[相]*应也据汲本、殿本改。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