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78 天京保卫战 -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历史今天:1945年4月28日 新四军阜宁大捷
  1. 国学
  2. 历史军事
  3. 军事专题
  4.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78 天京保卫战

  太平天国战争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防御作战
天京保卫战是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在1862年至1864年进行的防御作战。
安庆失守后,陈玉成受到革职处分,坐守庐州,1862年5月放弃庐州北走寿州,被
地主团练头子苗沛霖诱捕送往清军胜保大营,6月4日在河南延津遇害,年仅26岁。陈玉
成的牺牲和庐州的失陷,使太平军在皖北的防务瓦解。太平天国只能依靠李秀成等新开
辟的苏浙根据地支撑危局。
湘军攻陷安庆后,曾国藩即设大营于此。同治元年正月初一(1862年1月30日),
清廷任命曾国藩为协办大学士,仍统辖苏、赣、皖、浙四省军事。曾国藩立即筹划以东
征金陵为主要目标的全盘军事行动。具体部署是:曾国荃部自安庆沿长江北岸直趋金陵;
曾贞干部由池州攻芜湖;彭玉麟等率湘军水师沿江而下,配合两岸陆师行动并负运输接
济之责;鲍超部由赣入皖,攻宁国府;左宗棠部攻浙江,李鸿章部淮军攻上海周围的太
平军,尔后西进。
1862年3月,曾国荃部离开安庆东下,拉开进攻天京的序幕。各地太平军在敌人的
全面进攻下节节败退。5月,湘军攻占当涂、芜湖、板桥、秣陵关、大胜关、三汊河。5
月30日,彭玉麟率水师进泊金陵护城河口,曾国荃部直逼雨花台,曾贞干也率军赶到。
天京处在湘军直接威胁之下。
湘军迅速进抵天京城下,大出洪秀全意料。洪秀全于是一日三诏催促李秀成从上海
前线回援,李秀成只得停止进攻上海,退回苏州,派一部分兵力赶回天京加强防务,自
己则仍留苏州。
1862年7月,天京外围形势更加严重。7月11日,西南屏障宁国府被敌攻破。杨辅清、
洪仁从皖南回援天京,夜袭湘军,也被湘军击退。8月6日,洪秀全严诏催逼李秀成赶
快回援。9月14日,李秀成由苏州出发,督率13王,领兵10余万,在东坝会齐,回援天
京。
10月13日,天京外围的攻守战开始。李秀成率军与天京城内守军配合,对湘军发起
猛攻。湘军坚壁固守。11月3日,太平军集中力量攻湘军东路,轰塌曾国荃雨花台营附
近的湘军营墙两处。湘军拚命抵抗,太平军往返冲杀五六次,终不得入。太平军又用地
道向敌进攻,敌人以挖对挖,每挖通一处地道,或熏以毒烟,或灌以秽水,或以木桩堵
洞口,使太平军的地道连连失效。
11月26日,李秀成、李世贤围攻雨花台曾国荃军营月余不下,只得下令撤围。李世
贤率部退秣陵关,李秀成率部入天京。至此,13王回援天京的作战完全失败。
天京解围战失败后,李秀成被“严责革爵”。不久,洪秀全责令他领兵渡江,西袭
湖北,企图调动天京围敌。1862年12月,第一批太平军数万人从天京下关渡江,占含山、
巢县、和州。1863年2月底,李秀成率第二批部队渡江,并于3月占浦口,4月占江浦。
进入皖北后,受到湘军节节抵御,屡攻不克。进至六安后,正值青黄不接,粮食奇缺,
加之敌人防堵甚严,李秀成遂放弃原定进军计划,于5月19日撤六安之围,折往寿州,
随即东返。这时,围困天京的湘军已增至3万余人,并于6月13日占领了聚宝门外各石垒。
洪秀全又急令李秀成速回天京。6月20日,李秀成率部由九洑洲南渡抵京。
南渡过程中被湘军炮火打死和因饥饿而死者甚众,渡至南岸进入天京城内的太平军
不到1.5万人。6月25日,湘军又攻陷江浦、浦口,30日陷九洑洲,太平军又损失2万余
人。至此,长江北岸完全为清军占领。太平军实力则进一步削弱,天京解围的希望也更
加渺茫。
与此同时,苏浙战场也在淮军、洋枪队、左宗棠部湘军的进攻下趋于瓦解。
湘军于1863年6月底攻破九洑洲,控制了长江北岸后,鲍超部南渡,扎营神策门
(今中央门)外沿江一带。9月,曾国荃部攻占天京城东南的上方桥和城西南的江东桥,
11月上旬又连续攻占了城东南的上方门、高桥门、双桥门、七桥瓮以及秣陵关、中和桥,
太平军在紫金山西南的要点全部失守。
11月25日,曾国荃进扎城东孝陵卫。这时,湘军已攻陷天京外围的所有城镇要点,
天京城只有太平门、神策门尚与外界相通。外援断绝。李秀成于12月21日向洪秀全建议,
鉴于湘军壕深垒固,围困甚严,天京又内无粮草,外援难至,不如让城别走,遭到洪秀
全拒绝。这样,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最后一线希望丧失了。
1864年2月28日,湘军攻占了紫金山巅的天保城。3月2日,曾国荃部进驻太平门、
神策门外,完成对天京的合围。
曾国荃部合围金陵之后,曾于3月14日用云梯攻城,但未得逞。4月开始,在朝阳、
神策、金川门外挖掘地道十余处,准备轰塌城墙,太平军一面组织力量从城内对挖,进
行破坏,一面构筑月城,以便城墙轰塌后继续组织对抗。
1864年6月1日,天王洪秀全病逝(一说自杀),终年51岁。此后,天京人心愈加不
稳。幼天王洪天贵福即位,一切军政事务统归忠王李秀成执掌。
7月3日,湘军攻占天京城外最后一个据点地保城(即龙脖子),从而能够居高临下,
监视城内动静。湘军在龙脖子山麓修筑炮台数十座,对城内日夜轰击,压制太平军的炮
火,掩护挖掘地道。同时,在龙脖子山麓与城墙间大量填塞芦苇、蒿草,上覆沙土,高
与城齐,为攻城铺平道路。半个月后,湘军攻城准备基本完成。
李秀成见湘军攻城在即,于7月18日深夜,选派千余人伪装湘军,冲出城去,企图
破坏太平门附近的地道,结果被湘军识破,只得退回城内。
7月19日晨,湘军担任主攻任务的部队齐集太平门外。
中午,湘军用地雷轰塌城墙。湘军蜂拥而入。太平军纷纷以枪炮还击,虽给敌人以
重大杀伤,但没能挡住湘军的攻势。与此同时,湘军水师各营会同陆师夺取了水西、旱
西两门,傍晚前后,天京全城各门均为湘军夺占。
李秀成于19日晨自太平门败退后,即回到天王府,独带幼天王,由数千文武护送,
奔向旱西门,企图由此突围出城,结果为湘军陈湜部所阻,只得转上清凉山。入夜,折
回太平门,伪装湘军山缺口冲出,向孝陵卫方向突围。不久,李秀成与幼天王失散,便
分道奔逃。7月22日,李秀成在方山附近被俘。8月7日,在写完供词后,被曾国藩杀害,
年仅40岁。城内守军与入城湘军展开巷战,大部战死,一部自焚,10余万人没有一个投
降的。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天京保卫战历时3年,调动使用兵力数十万而终于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战略
上说,天京失陷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奉行消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必然结果。天京被围时,洪
秀全虽然提出过西袭湖北计划,但李秀成执行不力,没能达到预期目的,最后还是困守
孤城,等到湘军完成合围时,洪秀全仍然拒绝让城别走的建议,致使错过了撤出天京以
图再举的最后沉会。从作战指挥上看,前敌诸将协同不够,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领导,
仍然是各行其是。所有这些,都和太天国后期政治日趋保守和腐败息息相关,最后的失
败是难以避免的。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