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3 晋灭吴之战 -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历史今天:1986年4月29日 国产“运七”飞机投入客运
  1. 国学
  2. 历史军事
  3. 军事专题
  4.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33 晋灭吴之战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晋灭吴之战,是统一全国的战争,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晋具有各方面的
优势,但仍经过长期准备,精心策划,严密部署,终于迅速取胜。弱小的吴国面对强敌,
反而轻敌大意,毫无有效全面的防备措施,结果一败涂地。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的灭蜀,使司马氏势力进一步加强。咸熙二年
(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子司马炎嗣相国、晋王位,继掌魏国朝政。同年十二月,
司马炎废魏元帝曹奂,自登皇位(即晋武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改元泰始,
都洛阳。这样,魏灭蜀、晋代魏,变三国鼎立为晋与吴的南北对峙。
司马昭曾有灭蜀之后三年就灭吴平天下的设想,但灭蜀后,因师老民疲,又缺乏灭
吴所必不可少的一支强大水军,灭吴之举暂停。司马氏转而采取措施整顿内部,如任用
贤能,废除苛法,减免赋役,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以此缓和社会矛盾,恢复经济,加
强实力基础。司马氏还特意厚待归降的蜀国君臣。如封刘禅为安乐公,后来还征用诸葛
亮孙诸葛京“随才署吏”,其他蜀国降臣封侯者有50余人,以此稳定巴蜀之众,又示意
东吴,收买吴国人心。晋代魏后,晋帝司马炎又遣使与吴讲和,作缓兵之计。但与此同
时,司马炎抓紧时间,开始作进攻吴国的军事准备。
晋泰始五年(269年),晋武帝以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今湖北襄樊);
卫奡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临菑(今山东临淄北);司马伷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今
江苏邳县西南),以这些地区作为进军的基地。羊祜是极力主张并参与密谋灭吴的主要
大臣之一,他曾在襄阳与东吴名将陆抗对峙,善施恩惠,如主动送还吴军俘虏、吴国禾
麦、吴人射伤的禽兽等,使“吴人翕然悦服”。吴人北来归降者不绝。迫使陆抗只得采
取“各保分界,无求细利”的方针,不敢贸然行事。另一方面,羊祜率部众又练兵,又
生产,提高晋军的战斗力,使晋军由“军无百日之粮”变为“有十年之积”。羊祜死后,
继任者杜预继续练兵习武,屯积军粮,加紧备战。
泰始八年(272年),司马炎以王濬为益州刺史,密命他制造大船,训练水军,
“为顺流之计”。王濬遂着手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为城,起楼
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舟楫之盛,自古未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在长江
上游逐渐建立起来了。
正当晋朝国力日盛,积极准备平吴的时候,江东的孙吴却是每况愈下。早在孙权晚
年,由于赋役苛重,吴国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已有所发展,社会矛盾加剧。晚年的孙权,
“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搞得朝臣人不自安。孙权死后,围绕继位和权力问题,引发
了一连串的宫廷内争和帝位更迭,进一步加剧了吴国的混乱。及至吴元兴元年(264
年),孙权之孙乌程侯孙皓被迎立为帝后,情况更加不可收拾。孙皓昏庸无道,即位后
尽情享乐,好酒色,兴土木,搞得吴国“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畜”,人民揭竿而
起,朝臣离心离德。孙皓对西晋的威胁,毫无戒心,有时也派兵攻晋,但多因草率而无
功。他迷信长江天险可保平安,从未认真在战备上下功夫。名将陆抗觉察到晋有灭吴的
意图,曾不止一次上疏要求加强备战,他还预见到晋兵会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特别要
求加强建平(今湖北秭归)、西陵(今湖北宜昌东南、西陵峡口)的兵力。王濬在蜀造
船所剩碎木顺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取之以呈孙皓说:“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
兵。建平不下,终不敢渡。”孙皓对陆抗、吾彦的建议和警告,一概不予重视。
陆抗也在忧虑中死去。吴国的衰落,孙皓的昏庸,为晋的顺利灭吴,提供了难得的
机会。
咸宁五年(279年),王濬、杜预(时羊祜已死)以吴主孙皓“荒淫凶虐”,上书
建议司马炎“宜速征伐”,举兵平吴。
司马炎即于这年十一月开始了平吴的大进军。
晋军基本上按羊祜生前制定的作战计划,分六路出击:镇军将军、琅玡王司马伷自
驻地下邳向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由和州出击),建威将军
王戎向武昌方向进攻,平南将军胡奋出击夏口(属今湖北武汉市),镇南大将军杜预自
驻地襄阳进军江陵(今湖北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之卒浮顺江流
而下。晋军东西凡20余万,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行冠军将军杨济为副,总统众军。为
了协调行动,司马炎命王濬的军队下建平时受杜预节度,至秣陵(即吴都建业,今江苏
南京市)时受王浑指挥。晋军分路出击,意在迅速切断吴军联系,各个击破,其中西面
晋军主攻,东面晋军牵制吴军主力,最后夺取吴都建业。
这年十二月,王濬、唐彬率军7万沿江而下。明年(即太康元年,280年)二月克丹
杨(今湖北秭归东),寻进逼西陵峡。吴军于此设置铁锁横江,又作铁锥暗置江中,以
为以此即可阻止晋军前进,竟不派兵防守。王濬早已预作大筏数十个,缚草为人,立于
筏上,使水性好的士卒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即着筏而去,又用大火烧融铁锁。晋军
顺利排除了障碍,一路势如破竹,进克西陵,继克夷道(今湖北宜都)、乐乡(今湖北
松滋东北,长江南岸)。
与此同时,杜预率领的晋军,几乎兵不血刃,夺取了江陵,胡奋克江安(今湖北公
安西北),所到之处,大多不战而胜。
随即司马炎又命王濬为都督益梁二州诸军事,要他和唐彬率军继续东下,扫除巴丘
(今湖南岳阳),“与胡奋、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顺流长骛,直造秣陵”。同时命杜
预南下镇抚零陵(今湖南零陵)、桂阳(今湖南郴县)、衡阳(今湖南湘潭西)。于时
王濬遵命即克夏口,与王戎联军夺取武昌,随后又“泛舟东下,所在皆平”。至此,晋
军主力已完全控制了长江上游地区。
至于东面,太康元年正月,主浑率晋军已抵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一带,准备渡
江进逼建业。吴主孙皓慌忙异常,急令丞相张悌率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等率兵3万,
渡江迎击。结果晋军大胜,临阵斩杀张悌、沈莹、孙震等吴将士5800人。吴国上下大震。
王浑率军逼近江岸,部将建议他乘胜直捣建业。但王浑以司马炎只命他守江北,拒纳建
议,停军江北,等待王濬。这时琅玡王司马伷的晋军也进抵长江,威胁建业。
三月,王濬军东下抵达三山(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吴主孙皓遣游击将军张象率
舟军万人抵御,但吴军毫无斗志,“望旗而降”。孙皓企图再凑2万兵众抵抗,这些士
众却于出发前夜,即尽逃亡。至此,吴国已无兵可守。各路晋军兵临建业。孙皓用大臣
薛莹、胡冲计,分别遣使奉书于王濬、司马伷、王浑处求降,企图挑拨离间。按司马炎
原先的规定,这时的王濬晋军应由王浑节度,而王浑屯兵不进,又以共同议事的名义,
也要王濬停止进军。但王濬不顾王浑阻拦,于三月十五日以戎卒8万,方舟百里,鼓噪
而进建业。吴主孙皓面缚出降于王濬军前,吴亡。晋统一全国。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