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1 井陉之战 -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历史今天:1945年4月28日 新四军阜宁大捷
  1. 国学
  2. 历史军事
  3. 军事专题
  4.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21 井陉之战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公元前204年爆发的井陉之战,是楚汉战争中汉大将韩信指挥的,在井陉口(今河 北井陉东)一带对赵军的一次出奇制胜的进攻作战。在这次战役中,韩信以不到3万的 劣势兵力,背水列阵,奇袭赵营,一举歼灭号称20万的赵军,阵斩赵军主将陈余,活捉 赵王歇,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态 势。

  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大破刘邦,这使得许多诸侯纷纷背汉归楚,刘邦的处境 十分困难。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局面,刘邦采纳了张良等人的建议,制定了正面坚守、侧 翼发展、敌后袭扰的战略方针。其中命令大将韩信率军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歼灭黄河以 北的割据势力,向楚军侧背发展,就是这一战略计划的重要环节之一。 公元前205年,韩信首先率军击灭了魏王豹,平定魏地。 当时,黄河北岸尚有代(今山西北部)、赵(今河北南部)、燕(今河北北部)三 个割据势力。它们都投靠项羽,成为楚的羽翼。汉要灭楚,就必须先翦除这些诸侯国, 使项羽陷于孤立。 韩信针对这些割据势力只图据地自保、互不救援的弱点,便向刘邦提出进一步开辟 北方战场,逐次消灭代、赵、燕,东击田齐,南绝楚军粮道,对楚军实施翼侧迂回,最 后同刘邦会师荥阳的作战计划。它得到了刘邦的赞许和批准。 公元前205年闰九月,韩信率军平定代地,活捉代国的相国夏说。战斗刚刚结束, 刘邦就把韩信的精兵调往荥阳一带去正面抗击项羽的进攻。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统 率3万名新近招募的部队,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赵王歇、赵军主 帅陈余闻讯后,即以号称20万的大军集结于井陉口防守。 井陉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就是现在河北获鹿西10里的土木关。在它以 西,有一条长约几十公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的行动。当时赵军先期 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反观韩信, 麾下只有数万之众,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军,士气虽高涨,但身体却疲乏,处于劣势 和被动地位。

  当时赵军主帅陈余手下有一位名叫李左车的谋士,很有战略头脑。他向陈余认真地 分析了敌情和地形:韩信越过黄河,实施外线作战,前段时间俘虏了魏王豹、夏说,并 乘胜进攻赵国,士气旺盛,“其锋不可挡”,所以赵军必须暂时避开汉军的锋芒。但是 汉军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弱点。这主要表现为,汉军的军粮必须从千里以外运送,补给 困难。井陉口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因此汉军粮秣输送一定滞后不济。鉴于这一分 析,李左车进而向陈余建议:由他带领奇兵3万人马从小道出击,去夺取汉军的辎重, 切断韩信的粮道; 而由陈余本人统率赵军主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与韩信军周旋相持。李左车认为 只要运用这一战法,就能使得韩信求战不得,后退无路,不出10天,就可以彻底消灭汉 军;否则,赵军是一定会被汉军打败的。 然而,刚愎自用且又迂腐疏阔的陈余却拘泥于“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教条,且认 为韩信兵少且疲,不应避而不击,断然拒绝采纳李左车的正确作战方案。 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 非常高兴,当即制定了出奇制胜、一举破赵的良策。他指挥部队开进到距井陉口30里的 地方扎下营寨。到了半夜时分,迅速实施作战部署:一面挑选2000名轻骑,让他们每人 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战旗,由偏僻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的抱犊寨山(今河北井陉县 北)潜伏下来,准备乘隙袭占赵军大营,断敌归路;一面又派出1万人为前锋,乘着夜 深人静、赵军未察之际,越过井陉口,到绵蔓水(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东岸背靠河水布 列阵势,以迷惑调动赵军,增长其轻敌情绪。部署甫定,东方天际晨曦微露,决战的一 天悄然来临了。

  赵军对潜伏的汉军毫无觉察,望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以退兵,都禁不住窃窃哂 笑,认为韩信置兵于“死地”,根本不懂得用兵的常识,因而对汉军更加轻视。今天看 来,当时赵军的哂笑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兵法上明确规定,布阵要“右倍山陵,前左 水泽”,韩信反其道而用之,岂不是可笑之至? 天亮之后,韩信亲自率领汉军,打着大将的旗帜,携带大将的仪仗鼓号,向井陉口 东边的赵军进逼过去。赵军见状,果然踌躇满志,离营迎战。两军戈矛相交,厮杀了一 阵子后,韩信就佯装战败,让部下胡乱扔掉旗鼓仪仗,向绵蔓水方向后撤,与事先在那 里背水列阵的部队迅速会合,赵王歇和陈余误以为汉军真的打了败仗,岂肯轻易放过机 会,于是就挥军追击,倾全力猛攻背水阵,企图一举全歼汉军。 汉军士兵看到前有强敌,后有水阻,无路可退,所以人人死战,个个拚命,赵军的 凶猛攻势就这样被抑制住了。这时,埋伏在赵军营垒翼侧的汉军二千轻骑则乘着赵军大 营空虚无备,突然出击,袭占赵营。他们迅速拔下赵军旗帜,插上汉军战旗,一时间红 旗林立,迎风招展,好不威风。

  赵军久攻背水阵不下,陈余不得已只好下令收兵。这时赵军才猛然发现自己大营上 插满了汉军红色战旗,老巢已经易手。这样一来,赵军上下顿时惊恐大乱,纷纷逃散。 占据赵军大营的汉军轻骑见赵军溃乱,当即乘机出击,从侧后切断了赵军的归路;而韩 信则指挥汉军主力全线发起反击。赵军仓皇向泜水(今河北获鹿南2.5公里,现在已被 湮塞)方向败退,被汉军追上,结果全部就歼,陈余被杀,赵王歇和李左车束手就擒。 井陉之战以韩信大获全胜,一举灭赵而降下帷幕。 井陉之战的结局,对楚汉战争的整个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汉军的胜利,使得其在 战略全局上渐获优势,即消灭了北方战场上最强劲的敌手,为下一步“不战而屈人之 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创造了声势和前提,并为东进击齐铺平了道路,从而造就了孤 立项羽的有利态势。这虽然是一次战役规模的战争,但却有着战略性质的地位。 在井陉之战中,双方在作战指挥上的得失高下是显而易见的。韩信取得作战胜利, 关键在于他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制造和利用赵军的错误,巧妙地掌握士 卒“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孙子兵法·九地篇》) 这一心理状态,奇正并用,背水列阵,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从而一举全歼 赵军,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精彩篇章。赵军的失败,则在于主帅陈余迂腐而又傲慢, 并拒绝采纳谋士李左车正确的作战方案,昧于了解汉军的作战意图。终于使赵军丧失了 优势和主动地位,在处处被动中遭到全歼。 井陉之战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兵法的运用,贵 在灵活创新,切忌死板教条。这正如宋代岳飞所说的那样:“先阵后战,兵法之常,运 用之妙,存乎一心。”在这方面,那位曾经在2100多年前“战必胜,攻必克”,的风云 人物韩信堪称表率。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