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 后期官爵 - 太平天国史

历史今天:1945年4月28日 新四军阜宁大捷
  1. 国学
  2. 历史军事
  3. 历史专题
  4. 太平天国史

三 后期官爵

  甲 后期官爵的类别与等级

  太平天国前期已有官爵打成一片的趋势,到天京事变以后,这种趋势逐步地形成为确定的形态,使官爵完全混合在一起。在太平天国的后期,官爵区分为朝官和属官两大类别。自最高级的王爵起下至最低级的两司马止,都称为朝官。凡属於王、天将以至六等封爵的官员都称为属官〔一〕。

  后期官爵比前期更为繁复,不但名目难以遍考,就是要辨别它的等级次序,对戊午八年以后的情况目前还是做不到的。据戊午八年颁布的太平礼制,王以下为掌率、义、安、福、燕、豫、侯、丞相以至两司马,较前期官爵在王下侯上多掌率、义、安、福、燕、豫六级。这时官爵的等级还可以清楚地看见。

  但是,到已未九年便不同了。这年十月初七日天王命天历每四十年一斡旋诏旨,在诏「和甥、福甥、玕胞、达胞、玉胞、秀胞、恩胞、贤胞、辅胞、璋胞」之后,是「天将、掌率、统管、尽管、神策、朝将、护京国将、六部、义、主〔一〕佐将」,已与戊午八年的制度不同。到辛酉十一年五月十六日天王天下永太平诏旨,在诏诸王之后,是「天将、掌率、统管、尽管、神策、朝将、护京神将、神使、六部、主佐将」,又较已未九年十月的制度有了增加。

  天王诏旨中所诏天将至主佐将官员的排列次序,是否完全是等级高低的排列呢?还是其中有些是同级而名称不同呢?文献残缺,这是一个还待稽考的问题。故太平天国后期官爵等级,祇有戊午八年有分明的记载,八年以后,祇清楚地知道王以下一级为天将,而天将以下分多少等级才到主将,根据目前文南却是还没有明确的记载的。

  在后期的封爵上,凡在癸好三年前参加革命的加「开朝王宗」衔,在庚申十年前参加革命的加「开朝勋臣」衔〔一〕。其「真忠报国」衔前期是加於侯爵的,到后期,六等爵都有加「真忠报国」衔的〔二〕。

  太平天国也颁发徽章,其制未详,惟知有金牌、银牌两种。金牌有一种上镌刻「爷哥御赐遵天贼」六字〔一〕。银牌有一种叫做得胜银牌,如茶碗口大而圆,其上刻「急公」等字,是以攻克杭州功得赏的〔二〕。又有一种银牌如桃子式,其上刻字未详〔三〕。得到徽章的人都陪佩带身上,以表示光荣〔一〕。

  在此时期,守土官和乡官也略有改变。其女官除见於戊午八年颁布的太平礼制上外,其他尚未详。

  乙 朝官

  A 王爵与六等爵

  太平天国后期王爵,天王於丙辰六年十二月首封王长兄洪仁发为安王,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丁已七年注月,因朝中不服,撤去两人王爵〔二〕。到已未九年三月,洪仁玕到天京,天王喜出望外,四月,特封为干王。接着封陈玉成为英王,又封李秀成为忠王,蒙得恩为赞王,李世贤为侍王,杨辅清为辅王,林绍璋为章王。在辛酉十一年初春,还祇封有十王或十一王〔三〕。这年冬,为着集权中央,采取一种与汉贾谊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相同的政策,把各王部下大将都封为王,以削各王的权力。到癸开十三年春,已封有九十多王〔一〕。其后愈封愈多,共封了二千七百多王〔二〕。这时王爵分为五等:干王洪仁玕执掌朝纲为一等王,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等执掌兵权为二等王,堵王黄文金、康王汪海洋等战将为三等王,恤王洪仁政、昭王黄文英等未管带军队的为四等王,其五等王都称为列王〔三〕。

  太平天国后期设有义、安、福、燕、豫〔四〕、侯六等爵位。这六等爵位中,侯爵是初定官爵制度时就有的爵位。义、安、福、燕、豫成为爵位,却是由於天京事变后,既要增设爵位以待功臣,又要限止封王,使功臣有爵位可升,於是就把当时一些已具有等级雏形的爵号排列起来,而制成了这六等的爵位。豫爵是采取豫王胡以晄被革王爵后所封的护天豫的爵号〔一〕。燕爵是采取燕王秦日纲被革王爵后所封的顶天燕的爵号〔二〕。这两顶爵号都是天京事变前的爵号。丁巳七年六月,撤去洪仁发安王、洪仁连福王两人王爵之后,改封洪仁发为天安,洪仁连福王两人王爵之后,改封洪仁发为天安,洪仁连为天福〔三〕,福爵、安爵就是取自这两人的爵号的。至於义爵的来源,可能是丁巳七年曾封石达开为义王,石达开不受,仍称翼王〔四〕,所以就取这一个曾作为王号的义字字写作预,以与豫王王衔的豫分别,但以前并不如此。考戊午八年颁布的太平礼制豫爵的豫就写作豫而不作预,辛酉十一年颁布钦定英杰归真所述豫爵也写作豫而不作预,可见豫爵的豫字写作预,以与王衔的豫字分别是后来规定。特注明於此,使知太平天国晚期豫爵写作预,并不是误写,而是礼制规定的写法。作为爵号。到戊午八年颁布太平礼制时,义、安、福、燕、豫、侯这六等爵位就已经完全成立了。六爵都加一天字,又於其上冠一字以为封号,如赞天义、受天安、启天福、格天燕、成天豫、贞天侯之类。其后六爵封多,没有字可用,就用数字编号。

  B 从天将至主佐将

  从天将至主佐将官职,就辛酉十一年五月十六日天王诏旨所列来看,计有天将、掌率、统管、尽管、神策、朝将、护京神将、神使、六部、主佐将等官职。据手钞本钦定敬避字样后附记天将等称谓,知在壬戌十二年四月后,还没有什么改变〔一〕。因此,这一系列的官职,可以认为是后期王爵以下,主将以上,成为定型的官职。但其中等级分别如何,以及设置的经过都还有许多不明瞭的地方。兹将勾稽所见略述於下:

  天将的官阶,在现存文献中,最早见於己未九年十月初七日天王诏旨中。最早封天将的为一天将洪仁政,见於庚申十年四月的记载。二天将李春发,於庚申十年十一月初八日封〔二〕。四天将黄得用於辛酉十一年正月十六日封〔三〕。莫仁暌於辛十一年七月任五天将〔四〕,其受封时间当在这年正月十六日黄得用受封四天将之后,而在这年七月以前。七天将陈坤书於辛酉十一年八月受封〔一〕。天将是最高一级的官阶,却没有一定的职任,故李胡发从京畿统管升二天将后仍兼原职〔二〕,黄得用以四天将而任殿前奏〔三〕,莫仕睽以五天将而任番镇统管〔四〕,李某以三十九天将而任户部又正地官〔五〕,守浙江嘉兴的将领廖发寿在封荣王前的官阶就是天将〔六〕。天将以数字排列,其上系「忠城」二字。但也有其他称号的,如忠裨天将、殿前东方军永忠天将等〔七〕。

  掌率的官职,最早见於丁巳七年五月清朝的情报〔一〕。这时候,石达开方走出天京。掌率设正、又正、副、又副四员。最早任正掌率的是赞天燕蒙得恩,任副掌率的是在顺天燕锺芳礼〔二〕。丁巳七年冬,以成天豫陈玉成任又正掌率,合天侯李秀成任副掌率〔三〕。正掌率是丁巳七年四月底石达开走出天京后,己未九年四月洪仁玕来天京封为军师前总理国务的大臣,幼赞王蒙时雍致二叔上国等家书追述他的父亲蒙得恩事迹说:「翼王石出师远征,其朝廷大权均归先父掌握,即於丁巳七年由督率赞天豫而升正掌率赞天燕」。李秀成自述原稿记石达开逃出天京后蒙得恩执政事也说:「那时朝中无人掌管……蒙得恩是久日在朝,是天王爱臣,永不出京门,后封为正掌率大臣,朝中内外之事悉归其制,连我与陈玉成亦其调用」。副掌率也得掌握兵权,李秀成自述原稿记他任副掌率事说:「那时我为合天侯,作:「开朝王宗殿前忠城伍天将莫仕暌」,可知王宗壹天将洪仁政,「王宗」并不是天将的系衔,而「开朝王宗」用是一种勋绩的加衔。「元勋」也可能是一种勋绩的加衔,而不是天将的系衔,因未见全衔,未能断定。至於「总统」是否天将的系衔,或另有其他涵义,也因未见全衔,不能论断。任副掌率之权,提兵符之令」。掌率既总理国务,势必领袖百僚,因此,戊午八年颁布的太平礼制,掌率就高居於六等封爵和百官之上。到己未九年,洪仁玕任军师后,掌率始降居於赞理国务和议政的职任,洪仁玕在资政新篇向天王建议说:「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议定再献」。庚申十年十二月,幼主诏命章王林绍璋兼正掌率,凡内外本章,自信王洪仁发、勇王洪仁连以下,俱交正掌率,盖公议图记,交赍奏再加图记,封箱传献幼东王盖金印转献,永以为例〔一〕。副掌、又副掌率却已成为一种没有固定任务的官阶,故庚申十年镇守安徽桐城的殿前军主将吴如孝、辛酉十一年镇守苏福省的殿后军主将陈坤书都任副掌率〔二〕,壬戌十二年镇守浙江石门的将领邓光明也任又副掌率〔三〕。至於掌率的官阶,在庚申十年冬,定正掌率居於新设的天将之下〔四〕。

  统管见於文献的有庚申十年九月升封护京正主将李春发为京畿统管〔一〕,和辛酋十一年七月已封天将的莫仕暌任番镇统管〔二〕。京畿统管的职作,当是关於京畿地区的事务。番镇统管的职任不详〔三〕。

  尽管、神策两种官职的封授,未见记载,尚待稽考。

  朝将的官阶,在现存文献中,最早见於己未九年十月初七日天王诏旨中。朝将用忠字为首,再加一字为号,如忠靖朝将、忠逢朝将、忠信朝将、忠裨朝将等。此外,也有用其他称号的,如殿前东方天军威武朝将、殿前东方天军制胜朝将等〔一〕,还有用数字编号的,如一百二八朝将、一百七十八朝将等〔二〕。同一称号的朝将,原任者升级以后,可以另授他人,如忠孝朝将在壬戌十二年二月为陈炳文〔三〕,后为邓光明〔四〕,到癸开十三年又另授给一个姓朱的〔五〕。

  护京神将除见於天王诏旨和幼主诏旨外,未见於其他记载。至於神将却是有见於记载的,其中记有系号的有忠遴神将陈廷香〔一〕,忠■神将米某〔二〕,忠■神将未记姓名〔三〕等。

  神使一官,在辛酉十一年正月初一日、二月十七日、二月二十四日天王三道诏旨,和正月十四日幼主诏旨所诏各官中,尚未见其名。到同年四月二十七日在天王诏旨中始列有此官名,排在护京神将之下,六部之上。关於神使的记载很少,所见有殿前忠伺神使任享殿天官领袖尹贤瑞〔四〕,忠曛神使白某〔五〕,忠捪神使李某〔六〕,忠僎神使未记姓名〔七〕,六十三神使陈某〔八〕等。据这寥寥几条记载看来,知神使也是用忠字为首,再加一字为号,也有用数字编号的,而编号至於六十三神使,可知神使的封授并不是少,只是文献不存罢了。

  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系照隋、唐以后中央行政机构设立。太平天国前期行军师负责制,政权由正军师杨秀清执掌,中央政府虽设有六官丞相,只是一种官阶,并没有担任吏、户、礼、兵、刑、工的政务。到天京事变后,天王设立六部,比附周礼六官,称为吏部天官、户部地官、礼部春官、兵部夏官、刑部秋官、工部冬官。每部设正、又正、副、又副四员。六部官阶,在庚申十年十二月,吏部正天官职同副掌率〔一〕。当时任工部正冬官的便是参加金田起义在甲寅四年四月已任冬官又正丞相专理木营事国的宾福寿。后来重要人物都已封王,六部便由居王位的兼掌,如甲子十四年四月任刑部事务的便是在广西起义辛酉十一年封天将壬戌十二年封为补王的莫仕暌。六部分掌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各部政务,一如清朝制度〔二〕。幼主封平在山勋旧为义爵,令吏部排衔〔三〕,封陈志书为谒天安,令吏部颁发印凭〔一〕,建造正九重天廷以备幼东王莅任袭爵之所,令工部办理〔二〕。可见六部确提任了中央政府各部的实际政务。於是国家权力都归天王,如不经其裁可,一切要务俱不得执行〔三〕,与前期权归军师完全不同了。

  主将,金田起义时曾一度设置五军主将,以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杨秀清为中军主将〔四〕,自永安封王后,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四人都封做军师,不再称主将,只有石达开一人仍保留左军主将的称号〔五〕,后又改称通军主将〔六〕。戊午八年封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志俊为右军主将,蒙得恩为中军主将兼正掌率,掌理朝政〔七〕。其后广设主将,有以任务命名的,如护京正副主将、陛卫主将、讨逆主将等;有以省区兵种命名的,如江南省水师主将;有以方位命名的,如靖东主将、平西主将、定南主将、征北主将等;有特立军号复分以方位的,如南破忾军主将、北破忾军主将、东方扶朝天军征讨主将、东方扶朝天军雄镇主将等。又有各种不同名号的天军主将,如宿卫天军主将、苏福省天军主将等。至於殿前军主将、殿后军主将、殿左军主将、殿右军主将、殿中军主将等,大约是在原有五军主将的名号上另加一「殿」字改设。此外还有用数字编号的,如癸开十三年九月在江苏无锡县境战败被俘牺牲的将领韦成高的官职便是一百三十二主将。主将的官阶,考陈玉成在戊午八年任前军主将时封成天义〔一〕,李秀成在同年任后军主将时封合天义〔二〕,己未九年三月洪仁玕封义爵时也加主将衔〔三〕,又考己未九年十月初七日和十四日天王两封诏旨所列官爵,主将都列在义爵之下,据此而论,主将官阶固然不一定低於义爵,但却肯定不能高於义爵,而是约与义爵相当。到壬戌十二年时,据现存的官照清册,在刘书桂名下记道:「由观天义正典厨升扶朝天军左东主将正典厨」〔一〕,则这时期主将的官阶却高於义爵一级。至於主将的地位,在戊午、己未年间只设五军主将主持国政时,本极崇高,那时候,洪仁玕以封义爵加主将进封干王,陈玉成以前军主将进封英王,李秀成以后军主将进封忠王,蒙得恩以中军主将进封赞王,李世贤以左军主将进封侍王,故时人有「王以下本主将」的说法〔二〕,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情况说的。到己未九年后,主将既日设日多,其上又加设等级,於是主将的地位就日趋低下,即以庚申十年情况论,这年夏天前后,李春发以护京正主将升京畿统管,十一月,又从京畿统管升忠城二天将,到辛酉十一年始从天将升封顺王,已经和己未九年洪仁玕、陈玉成等从主将即升封王爵不同了。

  佐将在太平天国前期,是对军中带兵官的通称,故甲寅四年,黄再兴以地官副丞相出师湖北,在发给他的将凭上便称他为「佐将」。到后期,佐将却是主将下一级的官阶,故敛天安梁凤超於辛酉十一年七月还任天海关正佐将〔三〕,到这月底,升为江南省水师主将敛天义〔一〕,从佐将提升一级便是主将,可见佐将是主将下一级的官阶。又当时各军设有大佐将,如倚天义陈仕荣任殿前军大佐将〔二〕,认天安陆顺德任宿卫军大佐将〔三〕,芳天义侯贤提任京都江面水师大佐将〔四〕等。考后来陆顺德从大佐将升南破忾军主将〔五〕,则大佐将官级当与佐将相等。

  C 丞相以下官职

  丞相以下官职,为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据戊午八年颁布的太平礼是照前期旧制设立的。又考壬戌十二年正月破忾军大佐将吉庆元等上天王恳准暂居原职共图报效免滋后累本章,其上列名的为侯爵以上六十七人,其侯爵以下不具名,只写「暨丞相、检点、指挥、将军众小臣等同跪奏」,也可见后期仍有丞相以下官职。

  丞相一职,在前期是「官居极品」,大将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都居丞相之职,奉命出征,就统帅几个军。而到了知戌十二年正月的时候,便连隶属在一个大佐将的部下还够不上具名上奏的资格。据现存官照清册,有殿前后一军前营左七丞相、右十丞相的职官〔一〕,在二千六百二十五人的一个营裹面就设有十个丞相,丞相已沦为军营裹面的一个小小官佐。又据现存兵册,在■天福汪队内,有一百十五癸官丞相黄典存,做照理粮饷事〔二〕。丞相职位的低微可见,丞相以下的职官更不待说了。所以洪仁玕在辛酉十一年颁行的英杰归真裹,记有人向他提出:「丞相、检点、指挥、将军、监军、军帅、师帅、旅帅、百长、司马等官,虽古有之,今何太卑也」的问题。这一句话,反映出太平天国后期官制这一种大变迁。

  丙 属官

  太平天国后期广设爵位,多加等级,属官之多,更是不胜其纷繁,而文献残阙,所存不过是一鳞一爪。兹将所见的条列於下:

  王爵属官,有王相〔一〕,文正总提、文副总提〔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三〕,持旗〔一〕,同检〔二〕,丞宣〔三〕,编修〔四〕,分发军务〔五〕,指使,守门,巡查,疏附,典红粉,典镌刻,典刷书,典金,典袍,典柴〔一〕,典茶〔二〕,典马〔三〕,典乐〔四〕,典舆〔五〕,典 〔六〕,典浪〔七〕,典锣〔八〕,典更〔九〕,典图籍〔10〕,典珠灯〔11〕,等官职。这只是考出的官职,王爵的属官未考出的当还有不少。至於王爵分有等级,上面所考出的属官,并不是每一级的王爵都设立,而所设立的属官,因等级的不同,员数也有多少的分别。例如文正总提、文副总提见於干殿和英殿,而登记保殿大部份官员的官照官印清册中却未见有此职〔一〕,又如幼主诏旨封盘永仁为天朝九门御林西殿礼部一尚书〔二〕,则西殿六部尚书每部不只一人,而干殿六尚书却没有数字编排,可知王爵某种属官,是按照等级或设或不设,而所设属官员数的多少也按等的高低而有不同,其详已难於考见了。

  天将属官,考出的有吏政书、兵政书、总检、提点、承委、参军、军校、仆尉、典马〔三〕、典 浪〔一〕等。朝将属官,考出的有吏政书、礼政书、兵政书、总检、总点、总尹、承委、承宣、持大旗、提点、检点、礼左司勋、巡察、军校、典圣粮、典马、典厨〔二〕等。

  主将属官,考出的有文经政司、武经政司〔一〕、奉宣、校尉、护军、书勋、刷书、典厨〔二〕等。

  义爵属官,考出的有文经政司、武经政司、总理、持大旗、奉宣、侍官、护军、吏司员、户司员、典圣粮、典马、典厨、〔三〕、兵书〔四〕等。

  安爵属官,考出的有文军政司、武军政司、持大旗、承宣、宣傅〔一〕、协理、户书、兵书、刑书〔一〕、参军、仆官、仆伺、典尉、典圣粮、典铅码、典马〔二〕、典囚〔三〕等。

  福爵属官,考出的有文正军政司、文副军政司、武正军政司、武副军政司、正持大旗、副持大旗、参军、宣傅、稽勋、礼书〔一〕、工书〔二〕、僕伺、典马、典舆、典浪、典厨〔三〕等。

  燕爵属官,考出的有正军政司、参政、副军政司、正持旗、副持旗、参军、参议、协议〔一〕、户科〔二〕、礼科〔三〕、兵科〔四〕、工科、按柬、提牌〔五〕、通傅〔六〕、经历〔七〕、从伺、典铁、典红粉、典硝、典浪、典厨〔一〕等。

  豫爵属官,考出的有正议政司、副议政司、总尹、正持旗、副持旗、提司、检阅、校阅、随伺、掌医、典圣粮、典油鹽、典马、典厨〔二〕等。

  侯爵属官,考出的有正佥政司、持大旗、监尉、参尉〔三〕等。

  丁 守土官、乡官

  太平天国前期以郡总制、州县监军为守土官,由中央政府任命,乡军帅、乡师帅、乡旅帅、乡卒长、乡两司马为乡官,由人民公举。後期对此有了改变。

  後期郡总制、州县监军都改为乡官。州县监军由人民公同保举後,经政府任用。郡总制则由政府选授,如辛酉十一年命陆心兰为浙江宁波郡总制,壬戍十二年命章义■为浙江嘉兴郡总制。郡总制管辖本郡各州县监军。州县监军管理一县或一州事。乡军帅至乡两司马都如旧制〔一〕。

  後期守土官,镇守一郡的称为坐镇,督理一郡军事民政。镇守一县或一州的称为佐将,督理一县或一州的军事民政,自州县监军以下都听命令。坐镇、佐将由六爵担任〔一〕,

  如浙江绍兴郡坐镇由殿前南破忾军正总提绫天安周文嘉担任,浙江会稽县佐将由江南省武将帅皎天福孟文悦担任,浙江山阴县佐将由殿前南破忾军副总提劄天福刘某担任〔一〕。

  戊 女官爵

  太平天国後期,妇女也设立贞姜(义)、贞安、贞福、贞燕、贞豫、贞侯六等封爵〔二〕。在爵号上冠以「贞」字,与男六等爵之上冠以「天」字不同,这是因为太平天国认为「妇女以贞节为贵」〔三〕,所以改用「贞」字。

  後期女官,据戊午八年颁布的太平礼制所定称谓上,记有丞相、检点、指挥、将军四种女官。其他未详。

  己 其他

  太平天国後期职官,除上述外,见於文献的还有一些,茲将比较重要的记录於下。

  钦定文衡正总裁、副总裁、又副总裁三员,为主掌考试的最高官职。辛酉十一年春,任文衡正总裁的为干王洪仁玕,副总裁为英王陈玉成,又副总裁为赞王蒙得恩〔一〕。

  殿前正副赍奏官二员,职同天将,专理进献本章事务。庚申十年十二月设。初命幼西王萧有和兼任,旋以幼西王现读圣书,另诏封黄得用为天朝九门御林开朝忠诚四天将任殿前赍奏,俟幼西王再加长成,然後交回赍奏与幼西王〔二〕。

  文将帅一职,今所见有两类:一、为中央的,如殿右拾文将帅〔三〕,其职任不详。

  二、为地方的,如江南省文将帅、安徽省文将帅、苏福省文将帅、浙江省文将帅等,其职任为总理各该省民务〔四〕。据当时人记载浙江会稽事,还有武将帅一职,其职任不详〔五〕。

  在幼主诏旨中,有真神殿大学士〔一〕,京都各省又正巡察使、京都各省又副巡察使等职官〔二〕。在有衔头可考的王号中,有京内正总鑑、京内又正总鑑、京内副总鑑、京内又副总鑑、京外正总鑑、京外又正总鑑、京外副总鑑、京外又副总鑑、京内总铸宾、正总铸宾、又正总铸宾、副总铸宾、又副总铸宾、正开矿、副总开矿、又副总开矿等〔三〕。此外。还有一些次要的职官,不一一具录。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