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 后期艰苦卓绝的战斗 - 太平天国史

历史今天:1945年4月28日 新四军阜宁大捷
  1. 国学
  2. 历史军事
  3. 历史专题
  4. 太平天国史

七 后期艰苦卓绝的战斗

  太平天国爆发天京事变,给革命以致命的伤害,迫使在东西两线的进攻不得不改变为防御,使敌人得到反扑的机会,革命形势急剧地逆转。其后,中外反革命势力又联合起来向太平天国进攻。在这一次又一次极度险恶的风涛里面,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为扭转危局,推进革命,进行了长期艰甘卓绝的战斗。

  天京事变起於丙辰六年(一八五六年)七月。在西线,这年十一月,武昌、汉阳就因为粮尽援绝被迫撤退,曾国藩湘军水陆师立即长驱直犯,兵临九江城下。在东线,清江南大营卷土重来,於丁巳七年(一八五七年)六月,攻陷江苏句容,十一月,攻陷镇江,十二月,就进犯到了天京,宽掘长濠,坚筑高垒,连营百余里,四面合围。曾国藩估计天京就要在这年冬天被江南大营攻陷[一]。到戊午八年(一八五八年)三月,石达开放弃百战经营的江西,曾国藩又叫嚣说:太平天国「不患今岁不平」[二]。四月,九江失陷,西线敌人就进攻庐州和安庆。曾国藩更加以为太平天国「尤极穷蹙」[一],满以为「计日可平」[二]。当时形势的险恶,到了何等危急的地步!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担负起力挽狂澜的重任,把长江北岸清朝统治区内,因年荒粮尽的广大饥民编为军队,使实力受到严重损失的太平军得到新的补充。又积极联络在淮河流域起义的捻军,封捻军首领张洛行为征北主将,争取捻军在太平天国的旗帜下共同战斗。

  当时摆在太平天国面前的首要任务,是解救天京的围困。而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就必须采取攻势防御,在西击败湘军,保住安庆,控制安徽;在东线消灭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在杰出军事家陈玉成和李秀成的指挥下,戊千八年八月,先发动浦口战役,攻破江北大营,打通天京北岸的交通。十月,挥军西上,在庐州三河镇残灭来犯的曾国藩湘军里面一枝最凶狠的李继宝部队。由於取得了这两役有决定性的胜利,才扭转了天京事变後濒临覆亡的形势,粉碎了敌人攻取天京的企图,从而稳定了太平天国後半期的战局。

  己未九年(一八五九年)十二月廿二日,浦口江边营垒、隘卡尽被江南大营攻陷,第二天,保卫天京兴北岸及水上交通的九洑洲要塞又失陷,天京再被合围,「困如铁桶一般」。庚申十年(一八六0年)二月,太平天国定计先以轻兵袭破江南大营的饷源杭州,迫使江南大营调动精兵去救,然后迅速回师,在安徽建平集中大军,三月二十六日(夏历闰三月十五日),一战而粉碎了江南大营,天京解围。这一役,用的就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战略,也是太平天国的一个传统的战略,而这一役连用得更精妙,充分表现出军事艺术的杰出才能,就是反革命头子曾国藩也不得不承认为太平天国「得意笔」[一]。这是农民起义战史上一个杰作。

  天京既解围,天王登朝庆祝大胜利,并诏群臣议进取良策,决定先东进、後西上的战略。於是乘胜东进,四月十六日(夏历四月初六日)克常州。二十三日(夏历四月十三日)克苏州。五月初六日(夏历四月二十六日)克浙江嘉兴。於是以苏州为省会建立起苏福省,建设成天京的东南屏障和物资供应基地。正如幼主所说的:「富庶之区首苏福,陪辅京都军用丰」 [二]。这是太平天国後期取得辉煌胜利的一年。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地在长江下游,要保卫天京,必须虎踞上游武昌、九江、安庆三重镇。自天京事变後,武昌先失,九江继陷,天京最後一道屏蔽只有安庆。太平天国守得住安庆,在军事上可以阻挡敌人东下进攻天京,在政治上可以保卫基层政权最巩固的安徽地区,在经济上可以保卫江南、江北产粮区的生产,使天京得到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干王洪仁玕借用古人把长江比作长蛇,湖北为头,安徽为腰,江南为尾,说:「今湖北未得,倘安徽有失,则蛇中既折,其尾虽生不久」[一],形像地指出了安徽那时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太平天国的存亡。所以,东征告一段落,西上的战斗任务即紧接上了日程。西上的目标,是上取湖北,在战略上是力争上游,取得胜利,以粉碎湘军对安庆的围攻。

  庚申十年冬,太平天国以英王陈玉成统北路军,从皖北进蕲、黄,以李秀成统南路军,从皖南进江西,会师武昌,合取湖北。北路军於辛酉十一年(一八六一年)二月,攻克湖北黄州,时武昌空虚,闻太平军将到,城中已发生混乱,唾手可得。那时候,英国海军提督何伯(J.Hope)带船队到汉口,出来干涉,陈玉成有了顾虑,他把进攻武昌的军队,改向麻城、德安一带进军。到了三月,又把精兵调回下游去救安庆。南路军也於辛酉十一年四月底进入湖北,克复了大冶、鄂城、通城、通山、兴郭、咸宁、嘉鱼、蒲圻等州县,再进则武昌动摇,敌人也要被迫撤退安庆的围师。而李秀成却从湖北退兵,经江西入取浙江。当南路军到了江西还未进入湖北时,曾国藩在写给他的儿子曾纪泽的一封信里,暴露出他围攻安庆形势的险恶。他说太平天国这一次「救安庆,取势乃在千里以外,如湖北则破黄州,破德安,破孝感,破随州、云梦、黄梅、蕲州等属,江西则破吉安,破瑞州、吉水、新淦、永丰等属,皆所以分兵力,丞肆以疲我,多方以误我」,惊叹太平天国「之善於用兵,似较昔年更狡、更悍」。他虽然厚着脸皮说什么「吾但求力破安庆一关,此外皆不遽与之争得失」[一],实际上他已被迫处於被动地位,摇动了他对安庆的围攻。如果当日北路军於三月攻取武昌,或南路军於六月兵临武昌城下,他围攻安庆的军队就必定要撤走。後来李秀成被俘,他的机要秘书赵烈文与李秀成谈话,说南路军到了湖北南部,「更进则武昌动摇,皖围撤矣」[二]的话,正是吐露出他的实情。可是,陈玉成、李秀成都竟功亏一筹,没有进行到底,遂致良谋硕算,付之东流。这年七月二十六日(夏历八月初一日),安庆就给敌人攻陷。从此敌人以安庆为大本营,「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三],向天京进攻。南路军於八月入浙,虽收复浙江,却补救不了安庆的失陷。北路军於安庆失陷後,退驻庐州,旋向西北远征,陈玉成孤军留在庐州,壬戌十二年(一八六二年)四月,突围走到寿州被俘,壮烈牺牲。长江以北,失了这一枝大军的支持,保卫天京便困难了。

  当庚申十年夏克复苏州、嘉兴後,太平天国即向上海进军。那时候,英、法侵略联军和清政府的战事尚未结束,已经由一此地主、官僚、贾办雇佣美国流氓华尔(F.T.Ward )为着抗拒太平天国而组成一枝洋枪队。但这枝武装的流氓队挡不住太平军向上海推进。到七月,太平军进抵上海时,英、法侵略军便起来抗拒。这一役,太平军因嘉兴方面战事告急,没有交兵就撤退。

  在太平天国进军上海後两个月,清政府向英、法侵略者屈服,签订了卖国的北京条约,批准了天津条约。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双方都感到有合作的必要。到辛酉十一年十一月,太平天国於攻克杭州後,分兵五路向上海大举进攻的时候,以英国为首的外国侵略者,就由英国海军提督何伯、陆军提督士迪佛立(StaveIey)指挥的英国军队,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 Protet)指挥的法国军队,和美国流氓华尔指挥的洋枪队联合起来,叫嚣要为「肃清上海周围三十英里的地区」而战。这时候,清政府已确定了和外国军事合作的方针,以曾国藩为首的反动势力赶紧配合外国侵略者的军事行动。他一面派李鸿章率领新成立的淮军乘赶到安庆迎接的英商轮船去上海,一面派曾国荃率领湘军从安庆出动向天京进犯,同时,又派左宗棠率领湘军从衢州进攻浙江。中国的和国际的反动势力结合起来从事大规模军事行动以反封中国人民。英、法、美供给清朝军队以军械、弹药。英、法、美各国军官得到本国政府正式许可投入清军,进行清军的训练工作。

  壬戌十二年(一八六二年)春,太平军把外国侵略者从太仓州、嘉定、南翔、奉贤、青浦、宝山一路扫荡。在奉贤南桥镇击毙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在青浦生擒常胜军副管带法尔思德(E.Forrester),把英国陆军提督士迪佛立率领的英、法侵略军围在嘉定城。士迪佛立焚城窜走上海,不敢应战。而曾国荃的湘军却正在这个时候,赶急进犯到了天京,洪秀全一日下三道诏令,把进攻上海的大军撤退回救天京。

  大军回到苏福省,开了两次军事会议,集议全局,向天王奏陈湘军有水师运输子药物资,难与争锋,建议将苏福省粮食军火运回天京,广为积贮,用固守以制敌策,使敌顿兵坚城,待两年後,师老力疲,形见势绌,然後一举把它消灭。洪秀全不从,严命立即遵诏,并把在浙江汤溪前线抗击左宗棠湘军进犯的侍王李世贤军队也调回天京作战。九月,东线大军西上,向逼扎雨花台的湘军猛攻。在战事後十一天,曾国藩就看出太平军以十万之众,每日须食米千石,没有大舟运粮,「何能持久」。自己只要守得住江滨通水师粮运的道路,太平军就「自必溃而之他」[一]。後来猛攻四十多天,攻势的激烈,虽然曾经使曾国藩「心已用烂,胆已敬惊碎」[二],但竟因运输困难,军队「未带冬衣」,「兵又无粮」[三],攻打不下,果不出这个反革命头子所料。

  由於苏、浙大军西调回天京作战,中外反动势力就乘机在东线向太平天国发动风狂的进攻。在江苏方面,先由美国流氓华尔带领,华尔被击毙後,由英国军官戈登(C.G.Gordon)带领的常胜军协助李鸿章淮军以上海为基地,向苏州进攻。在浙江方面,以英国海军总兵呟乐德克( R.Dew)组织的常安军、定胜军,法国海军参将勒伯勒东( A.E.Le Brethon de Caligny )、宁波税务司法国人日意格(Prosper Giquel)组织的常捷军协助左宗棠湘军向浙江进攻。这样,太平天国就陷於两面作战的泥坑之中。

  攻打湘军营垒不下,十月,天王采用进北攻进战略,命李秀成率大军渡江,向上游进攻,迫使曾国藩撤退进犯天京的湘军以救上游。又命李世贤率军攻金柱关,通宁国、太平粮道,以接济天京。李世贤力战皖南,没有奏功,而汤溪於癸开十三年正月失陷,浙东金华、绍兴等地全部被迫撤退。李秀成率领的大军进到皖北,给饥饿所困,死丧了几万人,从六安州狼狈归。五月回到天京,而敌人已攻陷太仓州、昆山,就要向苏州进攻了。

  八月,敌人攻陷浙江富阳城,来犯馀杭,进逼杭州。十月,苏州失陷。这时候,由於中外反革命军队把太平天国区域抢光、烧光,彻底破坏了生产,造成安徽、江苏、浙江广大地区「男妇逃避,烟火断绝,耕者无颗料之收,相率废业」,其中如「徽、池、宁国等属,黄茅白骨,或竟日不逢一人」[一]的情况。尤其严重的是「南京附近三百里之地区,全部被蹂躏为荒野地,不能生产,渺无居民,复变回远古未开辟的荒地。……其米粮所出产之地尽成荒墟焦土」[二]。在这种情况下,使太平天国军队「行无民之境,犹鱼行无水之地」,太平天国政权「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三]。而「沿江三千里,名城要隘」,已为敌有,「浙东列郡,苏、松各属」,又先後失陷,「凡山川筋脉之地,米粮百产之源」,太平天国全部丧失[四]。

  天京已不可能再守,当时太平天国唯一的救亡良策,只有放弃天京,取道皖南,入江西,绕湖北,与攻克陕西汉中的西北远征军会合,踞西北,以图中原。白聚文(一译白齐文,H.A.Burgevine)曾向李秀成建议:「最好放弃苏州和南京,集中太平军力量攻打北方」[一]。呤唎也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军事行动,这就是放弃所有容易受到威胁的地方退往内地,因为英军无法到内地去和他们作战,清军也无法在内地阻遏他们的军事行动,制止他们增添兵力,阻碍他们未来的发展」[二]。苏州失守後,李秀成就回京奏请洪秀全执行这个救亡战略。洪秀全断然拒绝,硬要死守天京,把突破危亡形势转向有利地区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最後机会失掉了。

  甲子十四年(一八六四年)正月,天京被包围。在去年十一月,洪秀全就特命干王洪仁玕出京到丹阳、常州、湖州等地去催兵解围。各处军队因天京无粮都不应命。而天京这样大的城池祇留一万人防守,也还在缺粮。二月,杭州失守。这时候,苏、浙两省从城池撤出的军队都因缺乏粮食,不可能在当地继续作战,高喊「与其饿死江南,不如战死江西」[三]的口号,冲到江西去。三月下旬,奉诏急救天京的西北远征军从陕西赶回到皖北边境,也因苏、皖地区遍地饿荒,被迫停留,无法抵达天京。四月,天王洪秀全因病逝世。六月,天京遂在激战中陷落,太平天国中央政权倾覆。

  天京陷落後,太平天国革命,由长江两岸太平军及苗民、回民起义军肩负起来,继续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在长江以南的军队,由侍王李世贤领导,转战江西、福建、广东三省,乙好十五年十二月(一八六六年二月),在广东嘉应州壮烈牺牲。在长江以北,由杰出名将遵王赖文光用太平军编制改编安徽蒙、毫起义的捻军,成为一枝崭新的太平天国後期的新军,纵横於安徽、江苏、湖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直隶八省。丙寅十六年(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九月,在河南分为两路,赖文光统率东路军留在中原地区作战,以梁王张宗禹统率西路军入西北,连结陕甘回民起义军。这一枝军队,把历代农民战争流动性作战的战术,高度地发展为一种游击性运动战,以无敌的威势,在曹州杀死凶暴昭著的清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在钟祥俘虏淮军大将郭松林,在西安歼灭清陕西巡抚刘蓉部湘军於霸桥十字坡,在安陆打垮淮军名将刘铭传,在蕲水杀死湘军大将彭毓橘,威震清京,使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班反革命大头子疲於奔命。但由於不能解决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矛盾,竟为敌人用书河圈地兜围战略所制。丁荣十七年(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十二月,东路军先在山东寿光县弥河覆败。戊辰十八年(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七月,西路军也在山东从骇河覆败。己巳十九年(清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年)四月,留在陕西的西路军袁大斜部队,最後在保安县老岩窑全部牺牲。

  在太平军覆没後,清朝统治者才得把兵力调去西南和西北镇压各族人民起义军。一八七二年(清同治十一年),贵州苗民起义军被镇压。明年,陕甘回民起义军被镇压。又明年,云南回民起义军也被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至此结束。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