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 金匮要略论注

历史今天: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独立宣言发表
  1. 四库全书
  2. 子部
  3. 其他
  4. 金匮要略论注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按】

篇中祇有奔豚一证,而吐脓、惊怖、火邪皆简脱,必有缺文。

02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注】

奔豚者,肾病也,以其病从少腹上冲咽喉,有如豚,窜奔突之状,故名之也。发作则

肾气上乘于心而欲死,作已则气衰复还于肾而止,故其病虽有微甚不同,然必皆从惊

恐得之。盖惊伤心,恐伤肾,两藏交病也,水能胜火,肾上凌心,故治法宜泻肾而补

心也。

【集注】

张从政曰:惊者,为自不知故也;恐者,为自知也。 周扬俊曰:少阴脉循喉咙,因其所系之经,而上冲殊便也。

03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

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注】

此条与『伤寒论』同。『伤寒论』中无「发汗后」三字,而有「太阳伤寒者,加温针

必惊也」十一字,当从『伤寒论』为是。盖明所以致惊之由非一端,即寒侵针处,亦

能为是病也。夫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谓病伤寒之人,卒然加以温针,其心必

惊,非谓温针之后必生惊病也。烧针,即温针也,烧针取汗亦汗法也。针处宜当避寒

,若不知谨,外被寒袭,火郁脉中,血不流行,所以有结核肿赤之患也。夫温针取汗

,其法亦为迅烈矣,既针而荣不奉行作解,必其人素寒阴盛也。故虽有温针之火,但

发核赤,又被寒侵,故不但不解,反召阴邪,而加针之时,心既惊虚,所以肾水阴邪

,得上凌心阳而发奔豚也。奔豚者,肾水阴邪之气,从少腹上冲于心,若豚之奔也。

先灸核上各一壮者,外祛其寒邪,继与桂枝加桂汤者,内伐其肾邪也。

【集注】

周扬俊曰:奔豚,北方肾邪也。烧针令汗,纵不合法,与少阴何与而作奔豚?盖太阳

相表里也,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吾知前此之邪未散,而后此之邪复入,惟桂能伐肾

邪也。所以用桂加入桂枝汤中,一以外解风邪,一以内泄阴气也。先灸核上者,因寒

而肿,惟灸消之也。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04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注】

奔豚气上冲咽喉,发作欲死,是奔豚之甚者也。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是奔豚之

微者也。甚者以桂枝加桂汤,从肾逐阴降逆也;微者以奔豚汤,从心调血散逆也。

奔豚汤方

甘草 芎藭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集解】

沈明宗曰:用芎、归、白芍、甘草,调养厥阴、少阳血气之正,而邪自外出;以生葛

、黄芩、半夏、生姜、佐李根,解半表半里之寒热,而逆可散。盖奔豚虽属肾病,然

兼厥阴、少阳之邪而发者有之。仲景用此方,明非仅寒邪一端致然也。

05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注】

发汗后,心下悸者,心阳虚,本经自病也。脐下悸者,肾邪乘虚上干心病也。奔豚者

,脐下气动而上冲也。欲作奔豚者,有似奔豚之状而将作未作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汤,所以补火土而伐水邪也。上条发明外感寒邪,能病奔豚,此条更申明内有水气,

亦能病奔豚也。

【集注】

徐彬曰:仲景论证,每合数条以尽其变,言奔豚由于惊,又言其从少腹冲至咽喉,又

言其兼腹痛,而往来寒热,又言其兼核起,而无他病,又言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而

未成者,其浅深了然。用和解,用伐肾,用桂不用桂,酌治微妙。奔豚一证,病因证

治,无复剩义,苟不会仲景立方之意,则峻药畏用,平剂寡效,岂古方不宜于今哉。

周扬俊曰:汗本心之液,发汗而脐下病悸者,心气虚而肾气动也。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觔 桂枝四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五枚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三升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数千遍,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

逐,取用之。

【集解】

程林曰:汗后脐下悸者,阳气虚而肾邪上逆也。脐下为肾气发源之地,茯苓泄水以伐

肾邪,桂枝行阳以散逆气,甘草、大枣甘温助脾土以制肾水。煎用甘澜水者,扬之无

力,全无水性,取其不助肾邪也。

分享到: 更多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