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道场忏法
相关书籍: - 维摩诘所说经注 - 释迦谱 - 经律异相 - 慈悲道场忏法 - 比丘尼传 - 高僧传 - 续高僧传 - 宋高僧传 - 明高僧传 - 弘明集 - 广弘明集 ...
相传氏生前嫉妒六宫,死而为蟒,帝乃集沙门修此忏法,撰成十卷,为之忏悔。氏乘此功德,乃得生忉利天云云。一说谓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作《净住子》二十卷,说净行法三十门;梁·天监年间(502~519),诸名僧删编整理成十卷四十品;其后,传写之讹误日增,至元代由妙觉智等人重新修治校订而成今本。南宋·志磐即据此整理成《水陆修斋仪轨》六卷。此外,另有一说谓此忏法乃梁僧宝唱所撰。
简介
【 慈悲道场忏法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书名)启运慈悲道场忏法之略名。
【 慈悲道场忏法 】 《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 十卷。
又作《启运慈悲道场忏法》。俗称《梁皇宝忏》、《梁皇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据卷首所附〈慈悲道场忏法传〉序文,可知此忏法相传系梁武帝为皇后■氏所集。
十二大愿
本书以化六道、报恩、持禁戒不起犯心等十二大愿为首,其次为(1)归依三宝,(2)断疑,(3)忏悔,(4)发菩提心,(5)发愿,至(40)嘱累为止。最后以赞佛咒愿终结。
◎附︰周叔迦〈慈悲道场忏法〉(摘录自《最上云音室读书记》)
梁·释宝唱撰。此卷端有〈慈悲道场忏法传〉,谓此忏乃梁武帝为皇后■氏所集。■氏以隍六宫,死而为蟒,帝乃撰此忏文,为之忏悔,■氏乘此功德乃生忉利天,此文自梁已来已数百年云云。考《梁书》〈■后传〉,■氏卒于齐·永元元年,时武帝方为雍州刺史,不得云嫉妒六宫。又《南史》〈■后传〉云︰‘化为龙,帝于露井上为殿祀之。’若上生忉利者,何为复祀于井上耶?此传殆宋人附会妄诞之作,不可信也。
夫忏悔之法,肇兴于刘宋,唐·道宣《续高僧传》〈兴福篇论〉云︰‘药师行事,源出宋朝。’盖释慧简由东晋译《大灌顶经》录出别行,又北凉译之《金光明经》,明忏悔之法,当时弘通亦甚盛。及尧良耶舍译《观药王药上菩萨经》,昙摩密多译《观普贤行法经》,皆与忏法有关。故《广弘明集》〈悔罪篇〉序云︰‘普贤、药上之侣,分衢而广斯尘也。’齐竟陵王所撰《净住子净行法门》,亦即忏法之一。梁初有《方广忏法》,源在荆襄,本以疠疾,祈诚悔过,疑即伪经中之《大通方广忏悔灭罪成佛经》也。
至于梁武帝所制,凡有两本︰一曰《六根大忏》,此乃帝所亲行,故文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此本今佚。二曰《六道慈忏》,事在岁终方行此礼,乃授僧众行之者,皆见《续高僧传》〈兴福篇论〉中。其后忏法繁兴,如《涅盘》、《大品》、《金刚般若》、《天王般若》、《法华》、《方等》、《虚空藏》等忏法,简文、沈约、江总之流,咸有悔文之作。今存世者唯有此本,殆即道宣所谓《六道慈忏》者也。
相关资料
《大唐内典录》云︰‘《众经忏悔灭罪法》三卷,天监中敕庄严寺沙门释宝唱等总撰集录,或建福禳灾,或礼忏除障’云云。是此忏古分三卷,第一卷即今之第一、二两卷,有六章︰(1)归依三宝,(2)断疑,(3)忏悔,(4)发菩提心,(5)发愿,(6)发回向心。第二卷即今之第三、四、五、六卷,有四章︰(1)显果报,(2)出地狱,(3)解怨释结,(4)发愿。第三卷即今之第七、八、九、十卷,有五章︰(1)自庆,(2)为六道礼佛,(3)回向,(4)发愿,(5)嘱累。后人分自庆为三,分六道礼佛为二十三,分回向为二,凡为四十章。总凡礼佛一二七五尊,初维卫佛等七佛,善住等十佛,出《分别功德经》;金刚不坏等三十五佛,出《决定毗尼经》;普光佛等五十三佛,出《观药王药上菩萨经》;宝海等百七十佛,出《称扬诸佛功德经》;拘留孙佛等千佛,出《三劫三千佛名经》。第三卷果报、地狱等文,广引《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及《杂藏经》文,既包括幽奥,详略古今,所以千余年来,流传不绝,可称为大乘律宗此土撰述之要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