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
相关作品:
关汉卿,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见元钟嗣成《录鬼簿》及熊自得《析津志》;一说解州(今山西解县)人,见元朱右《元史补遗》;一说祁州伍仁村(在今河北安国市)人,见明·郭响应《祁州志》。
元人邾经《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善夫、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风弄月,留连光景。”白朴出生于公元一二二六年,与白朴并列为“金之遗民”的关汉卿,普遍认为其出生时间也在白氏诞年前后。关汉卿的散曲有〔大德歌〕十首,其末首云:“吹一个,弹一个,唱新行大德歌。”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一二九七——一三○七)。另据元人周德清公元一三二四年的《中原音韵·序》载:“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诸公已矣,后学莫及。”可知关汉卿的卒年在一二九七年以后、一三二四年之前。
关汉卿由于年辈早、作品多、水平高,自然成为“玉京书会燕赵才人”的中心人物,一大批有成就的杂剧作家都团结在他的周围。例如,《潇湘夜雨》的作者杨显之“与汉卿莫逆交,凡有珠玉,与公较之”。并因经常同关汉卿一起评改剧作而号为“杨补丁”。有《爱女论》行世的费君祥与“汉卿交”甚深。梁进之与汉卿“相亲为故友”。以写李逵戏著称的高文秀,被誉为“小汉卿”。首创“南北词调合腔”的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王和卿与关氏更是无话不谈,常相讥谑。著名演员朱帘秀与汉卿也甚有交情,关汉卿曾精撰一首〔一枝花〕《赠朱帘秀》。由此可知,关汉卿在当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录鬼簿》贾仲明补挽词)元灭宋统一全国(一二七九)之后,关汉卿曾离开大都沿大运河南下,来到淮安、扬州,到过南方戏曲中心的杭州,并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大约还到过开封、洛阳等地。
关汉卿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杂剧作家,而且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说:“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人臧晋叔《元曲进·序》还说:“关汉卿辈,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者。”
关汉卿一生共写剧本六十七种,现存十八种,按内容可分为公案戏、风情戏、历史传奇戏三种。前者多取材于现实,以极为感人的艺术形象,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并且为人民的苦难大声呼喊,如《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其中,《窦娥冤》是最杰出的代表,近人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在风情戏中,作者以满腔热情讴歌了为自由婚姻而进行抗争的男女青年,尤其是女性。上至高官小姐王瑞兰(《拜月亭》),下至年轻孀妇谭记儿(《望江亭》)、身为奴婢的燕燕(《调风月》),以及最下层的妓女赵盼儿(《救风尘》)、杜蕊娘(《金线池》)、谢天香(《谢天香》)等。在传奇戏中,作者饱蘸彩墨精心描绘了为国立功的英雄形象,如关羽、张飞、李存孝等。其中《单刀会》是与日月齐辉的不朽之作。关汉卿不仅是位伟大的戏剧家,还是卓越的散曲家,他一生共写小令六十二首,套曲十八套,均是元曲的佳品,也是研究关汉卿本人的宝贵资料。
一个多世纪前《窦娥冤》已翻译到欧洲。一九五八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关汉卿戏剧活动七百周年纪念大会;关汉卿的作品不仅是我国艺苑中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