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维摩诘经卷中
作者:支谦 (三国-魏) 收藏

 

维摩诘经卷中

诸法言品第五

佛复告文殊师利(汉言濡首)汝诣维摩诘问疾。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维摩诘虽优婆塞入深法要。其德至淳以辩才立。智不可称。一切菩萨法式悉闻。诸佛藏处无不得入。进御众魔降之以德。务行权慧非徒戏食。然犹复求依佛住者。欲于其中开度十方。于是众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皆念。今得文殊师利与维摩诘二人共谈。不亦具足大道说哉。即时八千菩萨五百弟子百千天人。同意欲行。于是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及诸天人眷属围绕。俱入维耶离大城。长者维摩诘心念。今文殊师利与大众俱来。吾将立空室合座为一座。以疾而卧。文殊师利既入其舍。见其室空除去所有更寝一床。维摩诘言。劳乎文殊师利。不面在昔辱来相见。文殊师利言。如何居士忍斯种作疾。宁有损不至增乎。世尊殷勤致问无量。兴起轻利游步强耶。居士是病何所正立。其生久如当何时灭。维摩诘言。是生久矣。从痴有爱则我病生。用一切人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人得不病者。则我病灭。所以者何。欲建立众人故。菩萨入生死为之病。使一切人皆得离病。则菩萨无复病。譬如长者有一子得疾。以其病故父母诸父为之生疾。其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萨如是。于一切人爱之若子。彼人病我则病。彼不病则不病。又言。菩萨病何所立。菩萨病者以大悲立。文殊师利言。何以空无供养。维摩诘言。诸佛土与此舍皆空如空。又问。何谓为空。答曰。空于空。又问。解一为空。答曰。空无与之为空空。又问。空复谁为。答曰。思想者也。彼亦为空。又问。空者当于何求。答曰。空者当于六十二见中求。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答曰。当于如来解脱中求。又问。如来解脱者当于何求。答曰。当于众人意行中求。又仁所问何无供养。一切众魔皆是吾养。彼诸转者亦吾养也。所以者何。魔行者受生死。生死者则菩萨养。彼转者受诸见。菩萨于诸见不倾动。文殊师利言。居士所疾为何等类。答曰。仁者我病不现不可见。又问。云何是病与身合意合乎。答曰。我病身合者身为地。意合者意为幻法。又问。四种地种水种火种风种何等种病。答曰。是种者一切人所习也。云何文殊师利。菩萨观诸疾意。又以何习于有疾菩萨。文殊师利言。于非常身不以泥洹。常现不淫在身有苦。不以泥洹安而喜之。现于非身为众人导。身之空寂不以永寂为现本作。恒悲彼疾不自计疾。以识宿命导利人物而无所惑。念善本修净命不望彼。常精进为医王灭众病。是为菩萨能与疾者相习。文殊师利。又问。何谓菩萨有疾其意不乱。维摩诘言。菩萨疾者。意知是前未近之罪住欲处故。是病皆为不诚之思在众劳故。又问。疾者自于其法都不可得。所以者何。如是病者但倚四大。又此诸大为都无主。是所倚亦无我。是病无我专著两无专著。得病本者必知精进无我人想。为起法相身为法数。法起则起法灭则灭。法转转不相念不相知。起者不言我起。灭者不言我灭。知法想者。将养其意而无所住。若以法想受报大止。已离病者我不为是。何谓断病。谓我作非我作悉断。何谓是我作非我作断。谓己自无欲。何谓己自无欲。谓内无习行。何谓内无习行。谓等不动不可动。何谓为等。谓我等泥洹等。所以者何。此二皆空。何名为空。所言为空。二者如是。凡圣道成皆从平等病亦不异。何谓所受亦空。谓已晓了不觉诸痛。不尽于痛以取证际。如是二者为诸痛。长一切恶道已竟。近一切人兴大悲哀。吾为众人作自省法。观以除其病而不除法。亦不除其本病所生。知其根本而为说法。何谓为本。谓始未然。未炽然者则病之本。何谓不然。于三界而不然。其不然何用知。谓止心。止心者以不得也。非不然也。何以不得。二见不得。谓内见外见是无所得。此文殊师利。为疾菩萨其意不乱。虽有老死菩萨觉之。若不如是。己所修治为无惠利。譬如胜怨乃可为勇。如是兼除老死苦者。菩萨之谓也。菩萨若病当作是观。如我此病非真非有。亦是众人非真非有。已观如是不堕妄见。以兴大悲。彼必来者为断其劳。以合道意为彼大悲。所以者何。菩萨堕妄见。其大悲者有数出生不堕妄见。大悲菩萨不以数生。彼生为脱。为脱所堕。为脱出生。为脱受身。能为彼人说佛说法是其誓也。如佛言曰。其自安身不解彼缚。不得是处而自安身。又解彼缚斯得是处。故曰已脱菩萨其行不缚。何谓缚何谓解。菩萨禅定以缚诸我以道缚我。缚者菩萨以善权生五道解彼受。菩萨无权执智缚。行权执智解。智不执权缚。智而执权解。彼何谓无权执智缚。谓以空无相不愿之法生。不治相及佛国以化人。是无权执智之缚也。何谓行权执智解。谓修相及佛国开化人。而晓空无相不愿之法生。是行权执智之解也。何谓智不执权缚。谓以见行劳望受。立修行一切德善之本。是智不执权之缚也。何谓智而执权解。谓断诸见行劳望之受。以殖众德之本。而分布此道。是智而执权之解也。彼有疾菩萨已如是下此法。设身有病。观其无常为苦为空为非身。是为智慧。又身所受不以断恶生死。善利人民心合乎道。是为权行。又若身病知异同意。彼过非新则观其故。是为智慧。假使身病不以都灭。所当起者是为权行。是文殊师利。为疾菩萨其意不乱。亦不高住。所以者何。若高住者是愚人法。以卑住者是弟子法。故菩萨住不高不卑。于其中无所处。是菩萨行。不凡夫行不贤夫行。是菩萨行。在生死行不为污行。是菩萨行。观泥洹行不依泥洹。是菩萨行。行于四魔过诸魔行。是菩萨行。博学慧行无不知时之行。是菩萨行。于四谛行不以谛知行。是菩萨行。观无生行不谓难至。是菩萨行。在缘起行于诸见而无欲。是菩萨行。在诸人众无劳望行。是菩萨行。在闲居行不尽身意。是菩萨行。于三界行不坏法情。是菩萨行。为空无行一切众事清德皆行。是菩萨行。行六度无极为众人意行而度无极。是菩萨行。行六神通不尽漏行。是菩萨行。受道之行不兴小道。是菩萨行。以止观知魔行。不灭迹行。是菩萨行。于弟子缘一觉所不应不现行。不为毁佛法行。是菩萨行。说是语时八千天人。发无上正真道意。文殊师利童子甚悦。贤者舍利弗。心念无床座。是菩萨大弟子当于何坐。维摩诘知其意。即谓言。云何贤者为法来耶。求床座也。舍利弗言。居士。我为法来非利所安。维摩诘言。唯贤者其利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唯舍利弗。夫利法者非有色痛想行识求。非有阴种诸入之求。非有欲色无色之求。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又舍利弗。夫求法者。无知苦求无断习求。无造尽证惟道之求。所以者何。法无放逸有放逸法。当知苦习当为尽证以惟致道。斯求法者无放逸之求也法。舍利弗。无有尘离淫尘。其染污者即为在边。斯求法者无淫乐之求也法。舍利弗。无有疆界。在疆界者则有分数。斯求法者无疆界之求也。法无不净。在不净者于法有取有放。斯求法者无取放之求也。法无巢窟。有法者则为有窟。斯求法者无窟倚之求也。法无有想。在占想者则为坚识。斯求法者无占想之求也。法无有漏。在流法者为一切近。斯求法者无一切之求也。法无见闻无念无知。于法有见闻念知者。则为已别。斯求法者为无见闻之求也。是故舍利弗。求法者一切法唯无求也。说是语时。五百天人诸法法眼生。

不思议品第六

于是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仁者游于无量无数佛国亿百那术。何等佛土为一切持一切有好师子之座。文殊师利言有。族姓子。东方去此佛国度如三十六恒沙等刹。其世界名须弥幡。其佛号须弥灯王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其佛身八万四千由延。佛师子座六万八千由延。其菩萨身四万二千由延。须弥幡国有八百四十万师子之座。彼国如来为一切持。其师子座为一切严。于是维摩诘则如其像三昧正受现神足。应时彼佛须弥灯王如来。遣三万二千师子座。高广净好昔所希见。一切弟子菩萨诸天释梵四天王来入维摩诘舍。见其室极广大。悉苞容三万二千师子座。所立处不迫迮。于维耶离城无所挂碍。于佛所止及四天处无所挂碍。悉见如故若前不减。维摩诘言。文殊师利。就师子座与诸菩萨上人俱坐。当自立身如彼座像。其得神通菩萨即自变形。为四万二千由延。坐师子座。其边菩萨大弟子皆不能升。维摩诘言。唯舍利弗就师子座。舍利弗言。族姓子。此座为高广吾不能升。维摩诘言。贤者。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然后可坐。于是边菩萨大弟子。即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便得坐师子座。舍利弗言。未曾有也。族姓子。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于维耶离城无所挂碍。于佛所止及四天处无所挂碍。于诸国邑天龙神宫亦无挂碍。维摩诘言。唯然舍利弗。诸如来诸菩萨有八不思议门。得知此门者。以须弥之高广入芥子中无所增减。因现仪式。使四天王与忉利天不知谁内我着此。而异人者见须弥入芥子。是为入不思议疆界之门也。又舍利弗。立不思议门菩萨者。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不使龙鬼神阿须伦迦留罗知我何入。因喻仪式。其于众生无所娆害。又舍利弗。于是三千世界如佛所断以右掌排置恒沙佛国。而人不知谁安我往。又引还复故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因而现仪。又舍利弗。有无量人生死奉律。立不思议门菩萨者。为奉律人现七夜为劫寿。人信知谓劫过。不知是七夜也。又舍利弗。立不思议门菩萨者。现诸刹好以为一。刹。立一切人置其右掌。顺化其意与游诸刹令如日现不震一国。从是礼事十方诸佛。又令一切人从一毛孔见十方诸日月星像。十方阴冥皆随入门既无所害。又使佛国所有不减一切旷然各得修行。又能蹶取下方恒沙等刹。举置殊异无数佛土。若接颓坎安措地。又立不思议门菩萨者。为一切人故。如佛像色貌立以立之。如缘一觉像色貌立以立之。如弟子像色貌立以立之。或如释如梵如转轮王像色貌立以立之。随十方语言音声上中下之所愿。一切以佛柔软音响而诱立之。为出佛语无常苦空非身之声。以如事说诸佛法言出是辈声。于是耆年大迦葉。闻说菩萨不思议门。谓舍利弗言。譬如贤者。于凡人前现众名香。非彼所见则不能知。为若此也。今诸弟子闻是语者。可一时见不思议作。其谁闻此不思议门。不发无上正真道者。于此贤者。吾等何为永绝其根。于此大乘已如败种。一切弟子闻是说者。当以悲泣晓喻一切三千世界。其诸菩萨可悦预喜。如是说当顶受。若晓了不思议门者。一切魔众无如之何。大迦葉说是语时。三万二千天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维摩诘。报大迦葉言。唯然贤者。十方无量无央数魔。魔怪贤者悉行恐怖。立不思议门菩萨者。常解度人。魔之所为十方无量。或从菩萨求索手足耳鼻头眼髓脑血肉肌体妻子男女眷属。及求国城墟聚财谷金银明月珠玉珊瑚珍宝衣裘饮食一切所有。皆从求索。立不思议门菩萨者。能以善权为诸菩萨方便示现坚固其性。所以者何。菩萨者。当上及不可使凡民逼迫之也。譬如迦葉。龙象蹴踏非驴所堪。为若此也。其余菩萨莫能为。菩萨忍逼犹如此。立不思议门菩萨入权慧力者也。

观人物品第七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何以观察人物。答曰。譬如幻者见幻事相。菩萨观人物为若此。譬如达士见水中月。菩萨观人物为若此。譬如明镜见其面像。菩萨观人物为若此。取要言之。如热时之焰。如呼声之响。如空中之雾。如地水火风空。如诸情同等。如无像之像。如真人断三垢。如沟港见自身。如如来诸所有。如所见诸色像。如得尽定无身不身。如空中之鸟无迹。如虫蚤之根自然。如梦所见已寤。如未生尘。如真人现。菩萨观人物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曰。如是观者何以行慈。答曰。如是观人人物为幻。知法亦然。而为说法以慈修止。止而慈者为无所起。行不娆慈以无瑕秽。行等之慈等于三涂。行无诤慈无所止处。行不二慈内外无习。行不怒慈为都成就。行牢强慈强若金刚莫能沮坏。行清白慈内性已净。行平等慈平若虚空。行如来慈如本随觉。行佛之慈觉诸凡人。行自然慈以自觉正。行道之慈同其所味。行无比慈能却众恶。行大悲慈导以大乘。行不视慈其视如空。行布施慈无所遗忘。行戒以慈与恶戒眼。行忍以慈彼我皆护。行精进慈荷负众人。行一心慈思所当念。行智慧慈而以知时。行善权慈一切现闻。行不谄慈意净无求。行不饰慈心无所著。行不我慈无复恶意。行安慰慈至于得佛。为立大安菩萨之慈。为若此也。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曰所造德本修辩为人。何谓为喜。曰所以施众而无悔。何谓为护。曰兼利之。又问。生死为畏。菩萨何以御之。曰生死畏者。菩萨以圣大之意为之作御。又问。欲建圣大当何所立。曰建圣大者必等一切而度众生。又问。欲度众生当何除解。曰度众生者解其劳尘。又问。既解劳尘当复何应。曰已解劳尘当应自然。又问。何所施行而应自然。曰不起不灭是应自然。又问何等不起何等不灭。曰不善不起善者不灭。又问。善不善孰为本。曰善不善身为本。又问。身孰为本。曰欲贪为本。又问。欲贪孰为本。曰不诚之杂为本。又问。不诚之杂孰为本。曰不住为本。如是仁者。不住之本无所为本。从不住本立一切法。

于是有天在其室止。闻上人言。现其天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如应。若持至大弟子即着不堕。一切弟子神足举华便不堕落。天问舍利弗。何故举华。曰不如应是以举之。天曰不然。此华如应。何为贤者谓之不应。又如此华无应不应。贤者自为应不应耳。观诸大人华不着身者。以一切弃应不应也。譬如丈夫畏时非人得其便。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细滑得其便。已离畏者一切五乐无能为也。止处未断华着身耳。止处断者华不着也。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曰至于此久如耆年解脱。又问。止此久耶。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舍利弗默而不答。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曰真解者无所言取。故吾于是不知所云。天曰。若耆年案文言之。则一切如文解相。何则解脱者。不内不外不从两间得。而文字亦无内外两间之得。是故贤者无以文字说解脱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从等解。曰不复以不欲淫怒痴而解乎。天曰。甚慢者不用是说解。如不乐慢淫怒痴者乃以是解。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奚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曰不我得不为证故辩如是。若有得有证。则于自然法律为甚慢矣。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天曰。弟子行者乘弟子法。缘一觉行眼见道意。求大乘者自行大悲。如入栴檀林者唯嗅栴檀不嗅他香。如是贤者。在佛德香之室者。不乐弟子缘一觉香。若天龙神释梵四天王。得入此室闻斯正士讲说法者。皆乐佛美德香。终不起欲乐香也。昔者菩萨发意出家。十有二年吾止此室。不闻弟子缘一觉之杂言。但闻殊异菩萨杂语大慈大悲不可思议佛法积要。又舍利弗。此室有八未曾有自然之法以现正化。何谓八。此室昼夜照以智慧睹佛金光。不以日月所照为乐。是为一未曾有。此室入者在中而止。一切无复淫怒痴垢。是为二未曾有。此室恒有释梵四天王异刹菩萨来会不休。是为三未曾有。此室常闻讲说道化六度无极不退之轮法语不废。是为四未曾有。此室天人恒歌正乐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此室其中有四大藏众宝积满。周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此室释迦文。阿閦佛。宝首。乐忻。宝月。宝净。无量。固受。师子响。慧作斯。彼诸如来等。是正士念时说时。彼佛即为来。来说佛行无不悦怿。是为七未曾有。此室清净常见诸天名好宫室及一切佛严净之土。是为八未曾有自然之法。如是贤者。此常见正谁已见此。当复舍学弟子法乎。

舍利弗问天。汝何以不转女人身。天曰。满十二岁。始以女人形求而得之。夫女人相犹幻事也。故女人为幻观世如类。而云何以转女人身。舍利弗言。观诸有身皆无所成。如是贤者。一切诸法亦无所成。奚为复问何转女身。于是其天即以神足。立舍利弗令如天像。天自化身如舍利弗。既现化而问曰。云何贤者。转为此女像。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曰。不识吾何以转成此女像也。天曰。贤者。若能转此女像则众女人身可转。若其不女于女身亦不见者。则众女人虽女身为非女非见也。又如佛言。一切诸法非女非男。即时舍利弗身复如故。天曰。贤者。何缘作此女相。曰吾不作非不作。天曰。如是贤者。诸法亦非作非不作。夫不作非不作者佛所说也。

舍利弗问天。汝没此当于何生。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曰如佛化生非没生也。天曰。众生犹然。亦不见其没生者也。曰天久如能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乎。曰久犹凡民之普得法。乃吾成最正觉。曰云何凡民之普得法者。无乃非处乎。天曰。其为无上最正觉者非有处也。所以者何。佛无所立故曰无所于最正觉者。舍利弗言。今诸佛最正觉及其已正觉与当正觉者。如江河沙皆谓何乎。曰此以文数为读者耳。非谓道有去来今也。夫三涂等且如。贤者得道云何。曰所得者为不惑耳。天曰。如是贤者。吾成佛者。亦以为彼未正觉故。尔时维摩诘。谓贤者舍利弗言。是天已奉事九十二亿佛。神通之智已解了。所愿普具法忍已得。已不退转。愿行如言所欲能现。

如来种品第八

文殊师利问曰。何谓族姓子。菩萨所至到处兴有佛法。维摩诘言。其来往周旋有智慧兴有佛法。菩萨来往为之奈何。其至五无间处能使无诤怒。至地狱处能使除冥尘。至于畜生处则为除闇昧能使无慢。求入饿鬼道。一切以福随次合会。至无智处不与同归能使知道。在怒害处为现仁意不害众生。在憍处为现桥梁合聚度人。在尘劳处为现都净无有劳秽。如在魔道则能使其觉知所缘。在弟子道所未闻法令人得闻。在缘一觉道能行大悲坐而化人。入贫窭中则为施以无尽之财。入鄙陋中为以威相严其种姓。入异学中则使世间一切依附。遍入诸道一切能为解说正要。至泥洹道度脱生死如无绝已。是为菩萨来往周旋。所入诸道能有佛法。于是维摩诘又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答曰有身为种。无明与恩爱为种。淫怒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入为种。七识住为种。八邪道为种。九恼为种。十恶为种。是为佛种。曰何谓也。文殊师利言。夫虚无无数不能出现住发无上正真道意。在尘劳事未见谛者。乃能发斯大道意耳。譬如族姓子。高原陆土不生青莲芙蓉蘅华。卑湿污田乃生此华。如是不从虚无无数出生佛法。尘劳之中乃得众生而起道意。以有道意则生佛法。从自见身积若须弥。乃能兼见而起道意故生佛法。依如是要。可知一切尘劳之畴为如来种。又譬如人不下巨海。能举夜光宝耶。如是不入尘劳事者。岂其能发一切智意。

贤者大迦葉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快说此言诚如之意尘劳之畴为如来种奚但身见能发无上正真道乎。虽以五无间具。犹能发斯大道意而具佛法矣。已得罗汉为应真者。终不能复起道意而具佛法也。如根败之士其于五乐不能复利。如是弟子杂行已断。其于佛法不乐不利无复志愿。是以凡夫于佛法为有反复。如弟子无有。所以者何。凡夫闻佛法能起大道不断三宝。使夫弟子终身闻佛法力无所畏。非复有意起大道也。于是众中有坐菩萨字众像见。问维摩诘言。居士父母妻子奴客执事安在。朋友亲戚徒隶为谁群从所有象马车乘皆何所在。尔时长者维摩诘答众像见。而说颂曰。

母智度无极  父为权方便
菩萨由是生  得佛一切见
乐法以为妻  悲慈为男女
奉谛以降调  居则思空义
学知一切尘  其生随所欲
上道为亲友  觉意而不着
我徒勇而果  群从度无极
四恩当女事  乐以歌道德
总持为苑囿  觉华甚奇快
厥实度知见  彼树法林大
八解之浴池  正水满其渊
净叶众如殖  浴此无垢尘
参驾五通驰  大乘难过踰
调御以道意  八道坦忘忧
相具以严容  众好饰其姿
惭愧免行成  华鬘谓不疑
七宝货之大  求者兼与法
得报利弘多  随布分斯道
守如禅解教  无患清净道
以是依诸佛  常勇志不摇
是食甘露者  以解味为浆
不慢不疑净  戒品为涂香
在彼众尘埃  勇犍莫能胜
降伏一切魔  咸使至道场
其于所堕生  都已无惑根
为现诸刹土  将护度众尘
供养亿如来  奉诸三界将
不我则为佛  生辄务成养
修治佛土净  训化诸群生
由是得最刹  无人人所行
一切民萌类  声响及众变
一时能尽现  菩萨乐精进
邪行为顺现  随欲牵致来
方便度无极  一切示轨仪
为现胜言教  示身终如死
祐化诸人物  于幻法不殆
现劫尽干烧  更始生地形
众人有常想  照令知无常
正使或亿千  出之一邑里
能悉为空舍  安诸施以道
如有禁咒语  崄谷若干辈
皆为到彼度  菩萨无所畏
世间众道术  一切从而学
非以随疑见  因之解人惑
或作日月天  或为梵中尊
为地主以德  为风神亦然
劫中有疾疫  为之设医药
勤恤护养安  除病消诸毒
劫中设饥馑  则施食与浆
前救彼饥渴  却以法语人
劫中若兵起  己为作慈利
化之以不诤  兆民得休济
若于大战中  则我得臣众
恒协用和安  菩萨力势强
至于有狱刑  佛土不可胜
辄至到于彼  趣使众庶宁
所往方教化  五道遍分明
一切生索现  此为菩萨生
在欲示饶有  现舍而行禅
能禁制魔首  莫知孰执焉
火中生莲荷  是可谓希有
无比为大炬  其在欲能尔
有民众所聚  则为兴农利
导以无贪欲  立之以佛智
求为世间将  宗长若帝师
辅上而怀下  以此安群黎
周惠诸贫民  资财无有极
因厥所布施  劝励起道德
在于憍慢中  示现作力士
消伏诸贡高  使立佛正道
见人有危惧  居前而慰安
既施使无畏  乃化以道真
为五通仙人  修治梵行事
立众以净戒  及忍和损意
以敬养烝民  见者乐精进
所有僮仆奴  教学立其信
随如方便随  令人得乐法
欲现一切最  善权必深学
无际行谓此  是以游无疆
合会无边慧  说法无有量

不二入品第九

于是维摩诘。问众菩萨曰。诸正士所乐菩萨不二入法门者。为何谓也。座中有名法作菩萨。答曰族姓子。起分为二。不起不生则无有二。得不起法忍者。是不二入。

首闭菩萨曰。吾我为二。如不有二不同像则无吾我。以无吾我无所同像者。是不二入不眴菩萨曰。有受为二。如不受则无得。无得者不作渊。以无作无驰骋者。是不二入。

首立菩萨曰。劳生为二。为劳乘者其于生也弗知弗乐。以过众知而受色欲者。是不二入。

善宿菩萨曰。虑知为二。当以不虑不知。于诸法念作而行不念作者。是不二入。

善多菩萨曰。菩萨意弟子意为二。如我以等意于所更乐。无菩萨意无弟子意。与无意同相者。是不二入。

善眼菩萨曰。一相不相为二。若都不视不熟视不暂视。不作一相亦不暂相。于视不视以等视者。是不二入。

奉养菩萨曰。善不善为二。于善不善如无所兴是谓无想。以无想立者而不为二。都于其中而无度者。是不二入。

师子意菩萨曰。一切不受为二。当如金刚而无觉知。不为愚行亦不解者。是不二入。

勇意菩萨曰。漏不漏为二。如得正法则其意等。已得等者终不为漏不漏想。亦不以无想而得。不以想受而住者。是不二入。

净解菩萨曰。此有数此无数为二。若离一切数则道与空等。意都已解无所著者。是不二入。

人乘菩萨曰。是世间是世尊为二。若世间意空。于其中不舍不念。不依尊上者。是不二入。

目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尽者都尽。都尽者不可尽。是谓无尽无所尽故曰尽。曰尽者无有尽。如斯入者。是不二入。

普闭菩萨曰。我非我为二。如我之不得非我何可得。于我自然而不作者。是不二入。

明天菩萨曰。明不明为二。不明滋多是故有明。若是不用不计以作等计。于其中而平等。不以二得要者。是不二入。

爱觐菩萨曰。世间空耳作之为二。色空不色败空。色之性空。如是痛想行识空而作之为二。识空不识败空。识之性空。彼于五阴知其性者。是不二入。光造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空种自然四大亦尔。本空自然末空自然。知此种者是不二入。

善意菩萨曰。眼色为二。其知眼者见色不染不怒不痴。是谓清净。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更心法为二。其知心者于法不染不怒不痴。是谓清净。如此住者是不二入。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一切智而分布为二。布施而自然一切智亦尔。一切智自然布施亦尔。如是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一切智而分布为二。智慧而自然一切智亦尔。一切智自然智慧亦尔。于其中而一入者。是不二入。深妙菩萨曰。空异无相异无愿异为二。如空则无相。无相则无愿。无愿者不意不心不识不行。其以一向行众解门者。是不二入。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性则法法性则众。一切是三宝无有数。无数则朴朴则正诸法。乐随此者是不二入。

不毁根菩萨曰。有身与有身尽为二。有身则有尽。何则从身生见。从见有身。是故有身有毁灭杂。彼以无杂自然如灭。而不迷不惑者。是不二入。

善断菩萨曰。身口心为二。所以者何。是身则无为之相也。如身之无为口相亦无为。如口之无为心相亦无为。如其心之无为一切法亦无为。其以无二无三事者。是不二入。

福土菩萨曰。福与不福。为与不知为为二。于福不福如不知为如不有为是则无二。其于罪福不以知为如自然相。以空知者。不是福不非福亦不无知。觉如此者。是不二入。

首怀菩萨曰。攀缘称说为二。若其不攀缘则无所不善无非善也。如无不善无非善者。是不二入。

月盛菩萨曰。闇与明为二。不闇不明乃无有二。何则如灭定者无闇无明。如诸法相而等入者。是不二入。

宝印手菩萨曰。其乐泥洹不乐生死为二。如不乐泥洹不恶生死乃无有二。何则在生死缚彼乃求解。若都无缚其谁求解。如无缚无解无乐无不乐者。是不二入。

心珠立菩萨曰。大道小道为二。依大道者不乐小道亦不习尘。无大道相无小道相。如如想之士无以行道者。是不二入。

诚乐仰菩萨曰。诚不诚为二。诚见者不见诚。奚欺伪之能见。何则非肉眼所见也。以慧见乃而见。其以如见无见无不见者。是不二入。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又问文殊师利。何谓菩萨不二入法门者。文殊师利曰。如彼所言皆各建行。于一切法如无所取。无度无得无思无知无见无闻。是谓不二入。

分享到:
上一篇:维摩诘经卷上
下一篇:维摩诘经卷下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922

点击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