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集释卷第六
作者:晏子 (春秋) 收藏

 

  内篇杂下第六

    灵公禁妇人为丈夫饰不止晏子请先内勿服第一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一〕,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二〕,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三〕,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四〕,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五〕。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六〕,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 ”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七〕。
〔一〕 黄以周云:“说苑政理篇作 ‘景公’。”◎则虞案:御览八百二十八引作“灵公” ,“人”下无“而”字。

〔二〕 则虞案;元刻本“吏”作“ 史”,下同。

〔三〕 王念孙云:“案‘饰’下当有‘者’字,而今本脱之。上文‘女子而男子饰者’,是其证。此‘者’字与下‘者’字不同义,非复也。说苑政理篇有‘者’字。”◎苏舆云:“‘男子’一本作 ‘男’,非。”◎则虞案:御览“女子而男子饰者”两 “而”字皆作“以”。黄本“男”下无“子”字。指海本句末补“者”字。

〔四〕 则虞案:御览“君”作“公 ”,无“使”字,误也。

〔五〕 孙星衍云:“‘●’隶书作 ‘卖’,‘●’隶书亦如此。二字义通,未详孰是。说苑作‘求买马肉也’。”◎卢文弨云:“‘卖’御览作 ‘鬻’,此‘卖’当作‘●’,与‘鬻’同。‘内’御览作‘市’,似非。”◎王念孙云:“案‘卖’与‘鬻 ’同,字本作‘●’,从‘贝’、‘●’声。‘●’古文‘睦’字。‘●’与‘卖’不同,‘卖’,莫邂反,字本作‘●’,从‘出’、‘买’声。御览引晏子正作 ‘鬻’,‘内’作‘市’,是也。‘悬牛首于门’,喻服之于内也,‘卖马肉于市’,喻禁之于外也;则当作 ‘市’明矣。若云‘卖马肉于内’,则义不可通。盖涉上下文三‘内’字而误。”◎钱馥小学盦遗文卷三云: “●,●也。玩上下文义,自是‘卖’字,不当作‘● ’。又御览作‘鬻’,是‘卖’之假借字,则‘内’作 ‘市’为是。”◎于鬯云:“悬牛首于门,今杀牛即禁杀马也,而卖马肉于内,民之杀马必不止。”◎黄以周云:“案既谓之卖,似非禁矣。‘悬牛首于门’,乃喻县禁于外也;‘卖马肉于内’,喻服之于内也。当从卢说。”◎刘师培校补云:“吕氏春秋审分览高注云:‘ 里谚所谓悬牛头而卖马脯。’与此文合,‘卖’字非讹。”

〔六〕 则虞案:说苑“何”作“胡 ”。杨本、凌本“勿”作“不”。

〔七〕 孙星衍云:“说苑政理篇用此文。”◎卢文弨云:“御览‘
国’下有‘人’字,‘莫’下有‘ 之’字。”◎王念孙云:“案‘逾月’本作‘不逾月’ ,‘不逾月’,言其速也,若无‘不’字,则非其旨矣。御览引此正作‘不逾月’,说苑作‘不旋月’,文虽小异,而亦有‘不’字。”◎则虞案:宋本御览作“不环月”。指海本“逾月”上补“不”字。


    齐人好毂击晏子绐以不祥而禁之第二
  齐人甚好毂击〔一〕,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晏子患之,迺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二〕,曰:“ 毂击者不祥〔三〕,臣其祭祀不顺,居处不敬乎?”下车而弃去之〔四〕,然后国人乃不为〔五〕。故曰:“ 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民不能止〔六〕。故化其心,〔七〕莫若教也。”
〔一〕 孙星衍云:“说文:‘毂,辐所凑也。’”◎则虞案:艺文类聚七十一、御览七百七十三引无“甚”字,此字盖沿说苑而讹。

〔二〕 则虞案:类聚、御览均无“ 患之”二字,“人”上有“其”字,“犯”下无“也” 字,事类赋注十六同。此亦沿说苑而误。

〔三〕 孙星衍云:“‘毂击’,御览作‘犯毂’。”

〔四〕 王念孙云:“案‘而弃去之 ’本作‘弃而去之’,谓弃车而去之也。今本‘去’‘ 而’二字倒转,则文义不顺。御览车部二引此正作‘弃而去之’,说苑政理篇同。”◎则虞案:类聚、御览俱作“
下车而去之”。指海本作“弃而去之”。

〔五〕 则虞案:类聚、御览俱无“ 乃”字,说苑有。

〔六〕 孙星衍云:“‘能’,说苑作‘肯’。”

〔七〕 刘师培云:“黄本‘心’作 ‘恶’。”◎则虞所见之黄本自此章下皆残。


    景公瞢五丈夫称无辜晏子知其冤第三〔一〕
  景公畋于梧丘〔二〕,夜犹早,公姑坐睡〔三〕,而瞢有五丈夫〔四〕北面韦庐〔五〕,称无罪焉。公觉,召晏子而告其所瞢。公曰:“我其尝杀不辜,诛无罪邪〔六〕?”晏子对曰:“昔者先君灵公畋〔七〕,五丈夫罟而骇兽〔八〕,故杀之,断其头而葬之〔九〕。命曰‘五丈夫之丘’,此其地邪〔一十〕?”公令人掘而求之〔一一〕,则五头同穴而存焉〔一二〕。公曰: “嘻〔一三〕!”令吏葬之。国人不知其瞢也〔一四〕,曰:“君悯白骨〔一五〕,而况于生者乎,不遗余力矣,不释余知矣〔一六〕。”故曰:君子之为善易矣。〔一七〕
〔一〕 则虞案:此与文王葬□骨略似,见新书谕城篇。

〔二〕 孙星衍云:“‘畋’,文选注作‘田’,御览作‘游’。尔雅释丘:‘当途,梧丘。’”◎则虞案:说苑作“畋”,宋本御览三百九十三、又三百九十九均作“田”。孙云“文选注”者,见江文通上建平王书注。释名云:“当涂曰梧丘。梧,杵也,与人相当忤也。”

〔三〕 孙星衍云:“说文:‘睡,坐寐也。’”◎则虞案:御览两引皆无“姑”字,文选注作“夜坐睡”,此亦沿说苑增入,凌本自“
坐”字截,误。

〔四〕 孙星衍云:“文选注作‘见一丈夫’。”

〔五〕 孙星衍云:“‘韦庐’说苑作‘倚庐’,文选注作‘徙倚’。”◎苏舆云:“文选注见上建平王书。但彼作‘倚徙’,音义误倒。”◎于省吾云:“管子法禁‘隐行辟倚’,注‘倚依也’,是作‘
倚庐’义犹相仿。文选注作‘倚徙 ’,盖不解‘韦庐’之义而改之也。‘韦庐’即‘依庐 ’,‘韦’与‘依’一音之转,皆诣部字。说文‘袆,许归切’,吕氏春秋慎大‘亲郼如夏’,注‘郼读如衣,今兖州人谓殷氏皆曰衣’,是‘郼’之读衣,犹‘韦 ’之读依矣。‘衣’‘依’字通,古籍习见。”◎则虞案:南宋本说苑作“幸庐”,日本关嘉晏子纂注云:“ 通雅解此‘幸庐’曰:‘唐人以撮口不快为都庐。’此言悻悻都庐也。”长孙元龄云:“庐,寄也。诗‘公刘卢旅’,齐语‘出庐于曹’,左氏闵二年‘立戴公,以庐为曹’,共为寄寓之义。盖景公出猎,宿苇庐,梦五丈夫也。‘韦庐’,即行宫帐殿之类。”

〔六〕 则虞案:说苑“诛”上有“ 而”字。御览三百九十六引作“
我其尝杀无罪欤”,乃节引。

〔七〕 孙星衍云:“文选注作‘出畋’,御览作‘田’。”

〔八〕 则虞案:文选注作“有五丈夫来骇兽”。御览两引作“五丈夫骇兽”。

〔九〕 孙星衍云:“御览作‘故并断其头’。‘葬’,御览作‘埋’。”◎王念孙云:“ 案既言断其头,则无庸更言杀之,‘杀之’二字后人所加也。说苑辩物篇有此二字,亦后人依俗本晏子加之。文选上建平王书注引作‘悉断其头而葬之’,御览人事部五作‘断其头而葬之’,人事部四十作‘故并断其头而葬之’,皆无‘杀之’二字。”◎则虞案:指海本删 “杀之”二字。

〔一十〕则虞案:说苑作“其此耶” ,御览三百九十九作“岂此耶”,今作“此其地耶”者,后人所改。

〔一一〕孙星衍云:“文选注‘令’ 作‘命’。御览作‘掘其葬处求之’,下有‘果如其言 ’,非。”

〔一二〕孙星衍云:“‘穴’,文选注作‘孔’,广雅释言:‘窍,孔也。’‘孔’即‘穴 ’。”

〔一三〕孙星衍云:“‘嘻’,‘嘻 ’省文。”◎则虞案:御览三百九十九作“公嘉之”。

〔一四〕孙星衍云:“‘瞢’一本作 ‘梦’,非。此书多以‘瞢’为‘梦’。”

〔一五〕孙星衍云:“文选注作‘公今厚葬之,乃恩及白骨’。”

〔一六〕孙星衍云:“‘知’,说苑作‘智’。”

〔一七〕孙星衍云:“说苑‘君子’ 作‘人君’。”


    柏常骞禳枭死将为景公请寿晏子识其妄第四
  景公为路寝之台,成,而不踊焉〔一〕。柏常骞曰〔二〕:“君为台甚急,台成,君何为而不踊焉?”公曰:“然!有枭昔者鸣〔三〕,声无不为也,吾恶之甚,是以不踊焉。”柏常骞曰:“臣请禳而去〔四〕。” 公曰:“何具?”对曰:“筑新室,为置白茅〔五〕。 ”公使为室,成,置白茅焉。柏常骞夜用事。明日,问公曰:“今昔闻鸮声乎〔六〕?”公曰:“一鸣而不复闻。”使人往视之,鸮当陛,布翌,伏地而死〔七〕。公曰:“子之道若此其明〔八〕,亦能益寡人之寿乎? ”对曰:“能。”公曰:“能益几何?”对曰:“天子九,诸侯七,大夫五。”公曰:“子亦有征兆之见乎? ”对曰:“得寿,地且动。”公喜,令百官趣具骞之所求。柏常骞出,遭晏子于涂,拜马前,骞辞曰:“为禳君鸮而杀之〔九〕,君谓骞曰:‘子之道若此其明也,亦能益寡人寿乎?’骞曰:‘能。’今且大祭,为君请寿,故将往,以闻〔一十〕。”晏子曰:“嘻!亦善能为君请寿也。〔一一〕虽然,吾闻之,维以政与德而顺乎神,为可以益寿〔一二〕,今徒祭,可以益寿乎?然则福兆有见乎〔一三〕?”对曰:“得寿,地将动。” 晏子曰:“骞!昔吾见维星绝,枢星散,地其动,汝以是乎〔一四〕?”柏常骞俯有闲,仰而对曰〔一五〕: “然。”晏子曰:“为之无益,不为无损也。汝薄敛〔一六〕,毋费民,且无令君知之〔一七〕。”
〔一〕 孙星衍云:“‘踊’,说苑作‘通’,下同,言不到也。‘
踊’当是‘●’之误。”◎王念孙云:“案作‘踊’者是也。成二年公羊传‘萧同侄子踊于棓而窥客’,何注曰:‘踊,上也。凡无高下有绝加蹑板 曰棓。’然则踊于棓即登于棓,故何训‘踊’为‘上’也。此言‘不踊’,亦谓台成而公不登也。说苑辨物篇作‘通’者,非字之误,即声之通。孙以‘不通’为‘不到’,失之。”◎黄以周云:“洪说同王。”◎苏舆云:“王说是。广雅释诂亦训‘踊’为‘上’。”◎则虞案:以“踊”为“上”,盖齐人之言。然“甬”为舞上之名,水上出谓之“涌” ,是亦通训。

〔二〕 孙星衍云:“字柏常,名骞。”

〔三〕 孙星衍云:“诗大雅瞻卬‘ 为枭为鸱’,传:‘鸱鸮,恶声之鸟。’尔雅释鸟有‘ 枭鸱’,郭璞注:‘上枭。’说文:‘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鸟”头在“木”上。’按此即说文所云‘鸱旧’,旧,留也。‘旧’或作‘鸺’。庄子秋水篇‘鸱鸺夜撮蚤,察豪末,昼出瞠目而不见丘山’ ,即此物。一名‘●’,说文:‘鸱,●也。’一名‘ 鵅’,尔雅‘鵅,鵋●’,舍人注谓:‘鸺鹠,此南阳名钩鵅,又作‘格’。其鸟昼伏夜行为怪也。’(众经音义)贾谊赋谓之‘服’,高诱注淮南谓之‘鼓造’,皆即此物耳。此书下一作‘鸮’者,‘枭’字假音,亦与‘鸺’声相近,‘枭’与‘鸮’实二鸟也。尔雅‘鸱鸮,鸋鴃’注:‘鸱鸮,一名鸋鴃’,与所注‘鵅,鵋 ●’不同。”◎卢文弨云:“‘者’字衍。‘昔鸣’,夜鸣也。说苑辨物篇下句首有‘其’字。”◎王念孙云:“案卢说非也。古谓夜曰‘昔’,或曰‘昔者’,庄子田子方篇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是也。后第六云 ‘夕者瞢与二日斗’,‘夕者’与‘昔者’同,则‘者 ’非衍字明矣。说苑辨物篇亦作‘昔者’。”◎则虞案:指海本作“然,有鸱昔鸣”。

〔四〕 孙星衍云:“‘禳’一本作 ‘祷’,非。”◎卢文弨云:“
‘去’下脱‘之’字,说苑有。” ◎则虞案:凌 本、杨本正作“祷 ”,指海本补“之”字。

〔五〕 卢文弨云:“下脱‘焉’字,说苑有。”

〔六〕 孙星衍云:“‘鸮’与‘枭 ’、‘鸺’皆声相近,故借‘鸋□’字为之,一书前后各异,传写之失也。”◎于鬯云:“‘今昔’,犹谓之 ‘今夜’也。上文‘昔者’,王念孙杂志云‘古谓夜曰昔,或曰昔者’,是也。盖‘昔’字从‘●’、从‘日 ’,‘●’,古文‘虞’,实取日入虞渊之象,故谓夜曰‘昔’。惟既言‘明日问’,则是问昨日之夜也,乃不曰昨夜而曰今夜,此犹言今日而有称明日者,说见前校仪礼士虞记,皆古人称谓与今不同,当拈出之。”◎ 黄以周云:“‘鸮’,宜作‘枭’,下‘鸮当陛’‘禳君鸮’并宜改从一律。”

〔七〕 孙星衍云:“‘翌’,说苑作‘翼’,此假音字。”◎于省吾云:“按古有‘翌’ ‘异’无‘翼’,甲骨文‘翌’字作●,亦作●作●,右象羽□形。说文‘昱,明日也;●,□也,重文作翼 ’,乃后起字。古‘昱日’及‘羽翼’字本均作‘翌’ ,此云‘布翌’,乃古字之仅存者。”

〔八〕 卢文弨云:“下脱‘也’字,说苑有。”◎则虞案:指海本补“也”字。

〔九〕 卢文弨云:“说苑作‘辞,曰:“骞为君禳枭而杀之。”’此文误。”◎黄以周云:“元刻作‘辞,骞曰’,说苑作‘辞,曰:“骞为君禳枭。”’‘拜马前’,‘辞’句,晏子辞其拜也。今作‘
骞辞’,误。”◎则虞案:指海本从说苑校改。

〔一十〕则虞案:元刻本、活字本皆作“问”,吴勉学本、杨本、凌本作“闻”。

〔一一〕卢文弨云:“‘善’下脱‘ 矣’字,说苑有。”◎则虞案:指海本据补。

〔一二〕刘师培校补云:“贾子新书数宁篇引作‘惟以政顺乎神’,说苑辨物篇无‘而’字(‘维’作‘惟’),义较长。”

〔一三〕孙星衍云:“‘兆’,说苑作‘名’。”

〔一四〕则虞案:后汉书卷六,又卷九注,及册府元龟七百七十引皆作“地其动乎”,“汝以是”三字恐沿说苑而增,

〔一五〕孙星衍云:“‘仰’,一本作‘抑’,非。”◎则虞案:元刻本、活字本、杨本、凌本皆作“抑”。

〔一六〕孙星衍云:“说苑作‘薄赋敛’。”◎黄以周云:“元刻作‘薄赋’。”◎则虞案:元刻作“薄柏”。

〔一七〕孙星衍云:“说苑脱‘无’ 字,非。辨物篇用此文。”◎俞樾云:“案柏常骞知地之将动,而借此以欺景公,自必不令君知,何必晏子戒之乎?当从说苑作‘且令君知之’。盖此与外篇所载太卜事相类,彼必使太卜自言‘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 ,即‘令君知之’之意,所谓恐君之惶也。后人不达,臆加‘无’字,则晏子与骞比周以欺其君矣,有是理乎?”◎陶鸿庆云:“窃谓‘无’乃‘先’字之误为‘无 ’,又写为‘无’耳。‘先令君知’者,教骞以不欺也,与太卜事正合。”◎则虞案:指海本作‘且令君知之 ”。


    景公成柏寝而师开言室夕晏子辨其所以然第五
  景公新成柏寝之台〔一〕,使师开鼓琴〔二〕,师开左抚宫,右弹商,曰:“室夕〔三〕。”公曰:“何以知之?”师开对曰:“东方之声薄,西方之声扬〔四〕。”公召大匠曰:“室何为夕〔五〕?”大匠曰:“ 立室以宫矩为之。”于是召司空曰:“立宫何为夕?” 司空曰:“立宫以城矩为之。”明日,晏子朝公〔六〕,公曰:“先君太公以营丘之封〔七〕立城〔八〕,曷为夕?”晏子对曰:“古之立国者,南望南斗,北戴枢星,彼安有朝夕哉〔九〕!然而以今之夕者〔一十〕,周之建国,国之西方,以尊周也。”公蹴然曰:“古之臣乎!”
〔一〕 孙星衍云:“封禅书:‘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而此云‘新成’,又召大匠责之,则是景公时始有此台,少君固妄言也。括地志:‘柏寝台在青州千乘县东北二十一里。’”◎黄以周云:“‘ 台’字误,元刻作‘室’,下文云‘室夕’,云‘室何为夕’,云‘立室’,可证。”◎刘师培校补云:“‘ 室’字当从他本作‘台’。汉书郊祀志‘陈于柏寝’,颜注引臣瓒说曰:‘晏子书柏寝,台名也。’史记武纪集解引同。通典州郡十‘千乘县’注亦云:‘有柏寝台,齐景公与晏子游处。’此旧本作‘台’之征。”◎则虞案:杨本、凌本亦作“室”。

〔二〕 孙星衍云:“乐师名开。”

〔三〕 王念孙云:“‘夕’与‘邪 ’,语之转也。吕氏春秋明理篇‘是正坐于夕室也,其所谓正,乃不正矣’,高诱注:‘言其室邪不正,徒正其坐也。’‘夕’又有‘西’义,周礼‘凡行人之仪,不朝不夕’,郑氏注:‘不正东乡,不正西乡。’故下云‘国之西方,以尊周也’。”◎苏时学云:“据下文所云,是言室遍向西,日夕则返照,故谓之夕。”

〔四〕 苏时学云:“‘薄’,犹‘ 迫’也。室东坐而西向,则东实而西虚;实故其声迫,虚故其声扬。”◎则虞案:天地气厚于西北,而下于东南,故西北地高,东南地下,‘薄’‘扬’亦言其高下也。

〔五〕 王念孙云:“案以下文‘立室’‘立宫’例之,则‘室’上当有‘立’字,而今本脱之。”◎则虞案:指海本“室”上已据补“
立”字。

〔六〕 则虞案:元本、活字本、嘉靖本皆误作“子朝晏公”,绵眇阁本已改。

〔七〕 刘师培校补云:‘汉书地理志‘临淄’,颜注载臣瓒说,引作‘先君太公筑营之丘 ’,又云:‘今齐之城中有丘,即营丘也。’水经‘淄水’注引瓒说同。”

〔八〕 刘师培校补云:“玉海九十一引‘城’作‘宫’。”

〔九〕 于鬯云:“‘朝’有‘东’ 义,‘夕’有‘西’义。尔雅释山云:‘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周礼司仪职‘不朝不夕’,郑注云:‘ 不正东乡,不正西乡。’贾释云:‘朝谓日出时为正,乡东,夕谓日入时为正,乡西。’又考工匠人记‘以正朝夕’,释云:‘
言朝夕,即东西也。’然则云‘彼安有朝夕哉’,犹云‘彼安有东西哉’,上文云‘室夕 ’,‘室何夕’,‘立宫何为夕’,‘立城曷为夕’,诸言‘夕’,皆谓偏乡西也。此言古之立国正而不偏,故上文云:‘古之立国者,南望南斗,北戴枢星。’此明正南北也。南北正则东西亦必正,故曰:‘彼安有东西哉。’谓不偏乡东,不偏乡西也。以见偏乡西者实非古,故下文又言‘今之夕者’,用‘然而’字作转语。 ‘古’谓殷以前也,‘今’谓大公以来至于今也”。

〔一十〕于鬯云:“‘以’即‘似’ 字,左襄三十一年传云‘令尹似君矣’,孔义引服本作 ‘以君’,彼俞荫甫 太史平议正谓‘以’‘似’同字,与鬯见合(茶香说又谓作‘以君 ’)。又公羊定四年传‘士之甚’,何休解诂云‘言其以贤士之甚’,谓言其似贤士之甚也。彼孔广森通义引正作‘似’。余说具前校。易明夷卦及诗文王有声篇‘
似’,犹‘如’也。‘然而似今之夕者’,犹云‘然而如今之夕者也,如今之偏乡西者也 ’。否则,‘以’字无义。下章云:‘公两赐之,曰: “以晏子不夺人之功,以占瞢者不蔽人之能。”’两‘ 以’字亦即‘似’字,而当训‘如’。‘曰’者,景公言也。作‘如’,语气合;作‘以’,则若着书者之辞矣,则‘曰’字为赘矣。”◎文廷式云:“‘以’字当在‘周之建国’上。”


    景公病水瞢与日斗晏子教占瞢者以对第六
  景公病水〔一〕,卧十数日,夜瞢与二日斗,不胜〔二〕。晏子朝,公曰〔三〕:“夕者瞢与二日斗〔四〕,而寡人不胜,我其死乎〔五〕?”晏子对曰:“请召占瞢者。”出于闺〔六〕,使人以车迎占瞢者。至〔七〕,曰:“曷为见召?”晏子曰:“夜者,公瞢二日与公斗,不胜〔八〕。公曰:‘寡人死乎?’故请君占瞢,是所为也〔九〕。”占瞢者曰:“请反具书〔一十〕。”晏子曰:“毋反书。公所病者,阴也〔一一〕,日者,阳也〔一二〕。一阴不胜二阳,故病将已〔一三〕。以是对。”占瞢者入,公曰:“寡人瞢与二日斗而不胜,寡人死乎?”占瞢者对曰:“公之所病,阴也,日者,阳也。一阴不胜二阳,公病将已〔一四〕。”居三日,公病大愈,公且赐占瞢者〔一五〕。占瞢者曰: “此非臣之力〔一六〕,晏子教臣也〔一七〕。”公召晏子,且赐之〔一八〕。晏子曰:“占瞢者以占之言对〔一九〕,故有益也。使臣言之,则不信矣〔二十〕。此占瞢之力也〔二一〕,臣无功焉。”公两赐之〔二二〕,曰:“以晏子不夺人之功,以占瞢者不蔽人之能〔二三〕。”
〔一〕 苏舆云:“‘景’旧刻误‘ 晏’,今从浙刻正。”◎则虞案:宋本御览三百四十三、七百四十三引均作“水病”,三百九十八及意林引作 “病水”。

〔二〕 则虞案:御览三百九十八、意林引无“卧”字。意林“十数”作“数十”,“不” 上有“而”字,诸子琼林同。风俗通作“十日”,“瞢 ”作“暮”,亦有“而”字。

〔三〕 孙星衍云:“御览作‘公说之曰’。”◎苏舆云:“以上章例之,‘公’下宜重‘ 公’字。”

〔四〕 黄以周云:“风俗通义怪神篇‘者’下有‘吾’字。”

〔五〕 则虞案:风俗通“夕者”作 “吾”,无“而”字,“乎”作“也”。

〔六〕 黄以周云:“风俗通义作‘ 立于闺’。”

〔七〕 则虞案:风俗通无“人”字。御览三百九十八作“使人以迎占梦至”,意林作“使占梦者占之,占者至门”,诸子琼林作“使召占梦者,占者至”。

〔八〕 王念孙云:“案此当作‘公瞢与二日斗,不胜’,与上文文同一例。‘不胜’,谓公不胜也。今既颠倒其文,又衍一‘公’字。则义不可通矣。风俗通义祀典篇正作‘公瞢与二日斗’。”◎文廷式云:“‘公 斗’二字误易。 ”◎则虞案:指海本据风俗通改。

〔九〕 则虞案:风俗通“不胜”下作“恐必死也”,与此异。

〔一十〕孙星衍云:“今本‘具’作 ‘其’,据风俗通改。御览作“
晏子说其梦,占瞢者告谓反其书’ ,非。”◎于鬯云:“‘具’字,元刻本作‘其’,当从之。‘反’之言翻也,汉书张安世传颜注云:‘反,读曰翻’是也。‘反其书’者,翻其书也,今人谓检书曰翻书,乃出于此(或书作‘翻’字)。占瞢者以晏子问公瞢,故曰‘请反其书’,谓请翻其占瞢之书以对也。晏子曰‘毋反书’,谓不必翻书而可以知公瞢也。故下文云‘公所病者,阴也’云云。若以‘请反具书’作占瞢者欲反其家而具书以对,则岂有为占瞢之职,奉召占瞢,而不携书以来,至欲反而具书乎?且‘毋反书’ 三字不成义。”◎则虞案:于说是也。长孙元龄正释为还家取其书。

〔一一〕孙星衍云:“风俗通‘公’ 下有‘无所病’三字。”◎则虞案:意林、诸子琼林引均作“公病阴也”。

〔一二〕则虞案:御览三百四十三,又七百四十三引均作“日,阳也”,诸子琼林作“二日,阳也”。

〔一三〕王念孙云:“案‘故’者,申上之词,上文未言‘病将已’,则此不得言‘故病将已’,‘故’当为‘公’。下文占瞢者对曰:‘一阴不胜二阳,公病将已’,即用晏子之言,则此文本作‘公病将已’明矣。今本‘公’作‘故’者,涉上文‘故请君占瞢’而误。御览疾病部六引此正作‘公病将已’,风俗通义同。”◎陶鸿庆云:“
‘故病’二字当倒乙,‘故’与‘ 固’同,言病固将已也。今本误倒,则文不顺。”◎则虞案:御览三百九十八引“已”作“愈”,意林作“与二日斗。日,阳也,不胜,疾将退也”。诸子琼林作“ 斗不胜,必将差也”。“差”同“瘥”。指海本已改“ 故”为“公”。

〔一四〕则虞案:风俗通无“以是对 ”至“公病将已”一段文字。

〔一五〕则虞案:风俗通不重“占梦者”三字,御览三百四十三、七百四十三无两“者”字,意林作“公赏占梦者,占梦者辞曰”。诸子琼林同,惟无二“梦”字。

〔一六〕孙星衍云:“风俗通、御览作‘功’。”◎则虞案:句末又有“也”字。

〔一七〕孙星衍云:“风俗通‘臣’ 下有‘对’字。”◎则虞案:御览两引与此同。意林作 “晏子之力也”。诸子琼林作“管子教臣也”。

〔一八〕孙星衍云:“‘且’,风俗通作‘将’。”◎则虞案:御览两引无“且”字,意林作“公问晏子”。

〔一九〕孙星衍云:“‘占’,风俗通作‘臣’,非。”◎王念孙云:“案作‘臣’者是也,此言以臣之言而出之占瞢者之口,故有益,若使臣自言之,则公必不信也。后人不达,而改‘臣之言’为‘ 占之言’,谬矣。元刻本及御览并作‘臣之言’。”◎ 则虞案:诸子琼林引作“以占人对则信。”杨本、凌本、归评本无“者”字,指海本下“占”字改“臣”。

〔二十〕孙星衍云:“风俗通‘臣’ 下有‘身’字。”◎则虞案:御览两引作“若使臣言,则不信也”,意林作“臣若自对,则不信也”。

〔二一〕则虞案:风俗通“梦”下有 “者”字。

〔二二〕孙星衍云:“风俗通作‘公召吏而使两赐之’。”◎则虞案:绵眇阁本自“臣无功焉”至“不蔽人”脱十九字。

〔二三〕则虞案:风俗通无两“以” 字。


    景公病疡晏子抚而对之迺知群臣之野第七
  景公病疽在背〔一〕,高子国子请〔二〕。公曰: “职当抚疡。〔三〕”高子进而抚疡,公曰〔四〕:“ 热乎?”曰:“热。”“热何如?”曰:“如火〔五〕。”“其色何如?”曰:“如未热李〔六〕。”“大小何如?”曰:“如豆。”“堕者何如〔七〕?”曰:“
如屦辨〔八〕。”二子者出,晏子请见。公曰:“寡人有病,不能胜衣冠以出见夫子,夫子其辱视寡人乎? ”晏子入,呼宰人具盥,御者具巾,刷手温之〔九〕,发席傅荐〔一十〕,跪请抚疡。公曰:“其热何如?” 曰:“如日。”“其色何如?”曰:“如苍玉。”“大小何如〔一一〕?”曰:“如璧。”“其堕者何如?” 曰:“如珪〔一二〕。”晏子出,公曰:“吾不见君子,不知野人之拙也〔一三〕。”
〔一〕 孙星衍云:“说文:‘疽,久痈也。’”◎则虞案:御览九百六十八、又意林一引 “背”下皆有“欲见不得”四字。

〔二〕 于鬯云:“‘请’下当脱‘ 见’字,下文‘晏子请见’可证。”

〔三〕 孙星衍云:“说文:‘疡,头创也。’非此义。又:‘痒,疡也。’盖‘疡’言‘ 痒’,玉篇:‘痒同痒。’言按摩疽痒也。”◎则虞案:孙说非。周礼天官序官“疡医”注:“疡,创□也。 ”非言痒也。 “抚”又通“瞴” ,说文:“微视也。”

〔四〕 则虞案:御览、意林皆作“ 公问国子”,疑“公”下夺“问国子”三字。

〔五〕 则虞案:意林、御览九百六十八引作“热如火色”。

〔六〕 孙星衍云:“意林作‘色如日大,如未孰李’,误。”◎则虞案:御览引同。

〔七〕 孙星衍云:“‘堕’与‘椭 ’声相近。玉篇:‘椭,狭长也。’‘隋’或谓下陷。 ”◎张纯一云:“‘堕’下当有‘其’字。”

〔八〕 孙星衍云:“尔雅释器‘革中绝谓之辨’,孙炎注:‘辨,半分也。’郭璞注:‘ 中断皮也。’屝屦以皮为之,中裂似疮与?”◎洪颐烜云:“易‘剥床以辨’,释文:‘辨音办具之办,足上也。’‘辨’与‘鞔’同,说文:‘鞔,履空也。’足上,即履空也,如今所谓□帮矣。”◎黄以周云:“按今俗呼屦之破者曰‘□辨’,音同‘办’。”◎则虞案:元刻本、活字本、杨本、凌本作‘办’。

〔九〕 孙星衍云:“‘刷’与‘厕 ’通。”◎则虞案:曲礼上“身有疡则浴”,晏子呼宰御为公浴也。

〔一十〕则虞案:越己之席,赴公之席,近君而视之也。

〔一一〕则虞案:“大”上当有“其 ”字。

〔一二〕则虞案:杨本作“圭”。

〔一三〕则虞案:御览、意林引无“ 吾”字。元刻本、活字本、吴怀保本“拙”误“掘”。杨本、凌本作“拙人之拙也”,误。


    晏子使吴吴王命傧者称天子晏子详惑第八〔一〕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二〕,习于礼者也。命摈者‘客见则称天子请见〔三〕。’”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请见。 ”晏子蹴〔四〕。行人又曰:“天子请见〔五〕。”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六〕,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以不敏而迷惑〔七〕,入于天子之朝,问吴王恶乎存〔八〕?”然后吴王曰〔九〕:“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一十〕。
〔一〕 苏时学云:“夫差之立,当定公十五年,上距齐灵之卒,已六十年。距晏子居父丧之岁,则六十二年。晏子当齐灵世,早已知名,必非弱小者,藉使定哀之世,岿然尚存,又岂能以大耋之年,远使异国乎?此皆好事者为之,非实录也。”

〔二〕 刘师培校补云:“说苑奉使篇‘辩’上有‘之’字,余同。书抄四十引说苑作‘吾闻晏子有事,晏子盖北方之辩于辞’。据彼引,此与今本说苑并脱四字。”

〔三〕 则虞案:说苑无“曰”字及 “请见”二字,误也。

〔四〕 孙星衍云:“‘蹴’,说苑作‘憱’,非。玉篇:‘憱,初又切。’”

〔五〕 则虞案:说苑无“行人又曰 ”以下十八字。

〔六〕 刘师培云:“黄本作‘蹙’ 。”

〔七〕 孙星衍云:“‘敏’,说苑作‘佞’,‘佞’与‘敏’声相近,知古人称‘不佞’ 者,谦不敏也。或以为不敢谄佞者,未然矣。”◎则虞案:御览七百七十九引无“之君”二字,“敏”亦作“ 佞”,“不”上无“以”字。

〔八〕 则虞案:御览引无“乎”字。

〔九〕 则虞案:“吴王”下疑夺“ 命摈者”三字。

〔一十〕则虞案:说苑无“以”字,御览无“见之”二字。


    晏子使楚楚为小门晏子称使狗国者入狗门第九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一〕,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二〕而延晏子〔三〕。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四〕;今臣使楚〔五〕,不当从此门入〔六〕。”傧者更道从大门入〔七〕,见楚王。王曰:“ 齐无人耶〔八〕?”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九〕,张袂成阴〔一十〕,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一一〕,何为无人?〔一二〕”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一三〕?”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一四〕。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一五〕。”
〔一〕 则虞案:艺文类聚二十五、御览三百七十八引作“晏子短小,使楚”。艺文类聚五十三、九十四、御览九百五、事类赋注二十三俱引作“ 晏子短,使楚”。初学记十九引作“晏子短,使于楚” 。白帖二十四引作“晏子短小,使于楚”。说苑作“晏子使楚,晏子短”。御览一百八十三引作“晏子使楚,晏子身短”,均与此不同。

〔二〕 孙星衍云:“‘为’,意林作‘作’。”◎苏舆云:“‘楚人’二字,当在‘以晏子’上,文义方顺。”◎则虞案:艺文类聚九十四引“ 为”作“作”。事类赋二十三、御览九百五引作“楚人为门于大门侧”,类聚五十三、初学记十九、御览三百七十八、群书通要一、事文类聚后集十八,作“楚为小门”,白帖二十四、御览四百六十六、七百七十九作“ 楚人为小门”。类聚二十五与晏子同,惟“门”下无“ 之”字。

〔三〕 孙星衍云:“‘延’,御览作‘迎’。”◎则虞案:御览三百七十八亦作“迎”。

〔四〕 孙星衍云:“‘使狗国’,意林作‘往诣狗国’。”◎则虞案:初学记十九、事文类聚、群书通要引皆作“即从狗门入”。

〔五〕 则虞案:初学记、御览九百五作“今使楚”,御览四百六十六作“今日臣使楚”,类聚九十四、事类赋注作“今使楚王”,意林作“今来使入楚”,白帖、事文类聚作“臣使楚”,群书通要作 “使楚国”。

〔六〕 则虞案:意林、类聚二十五、五十三、初学记、白帖、御览三百七十八、四百六十六、七百七十九、群书通要、事文类聚“此”俱作“狗 ”。说苑无“入”字。

〔七〕 则虞案:说苑无“道”字,意林作“遂大门入”,御览一百八十三作“乃更通大门 ”。

〔八〕 孙星衍云:“御览作‘今齐无人耶,使子为使’,今本无下四字。意林作‘齐之临淄都无人耶’,非。” ◎则虞案:类聚二十五无“见楚王”三字,御览三百七十八、四百六十六、七百七十九同。三百七十八“齐”上有“全 ”字。

〔九〕 卢文弨云:“今本‘临淄’ 上无‘齐之’二字。御览两引皆有。”◎则虞案:意林亦无此二字。御览三百七十八、四百六十六皆无“三百闾”三字,七百七十九引作“三万户”。指海本补“齐之”二字。

〔一十〕孙星衍云:“说苑、意林、艺文类聚、御览皆作‘帷’,据下云‘成雨’,则此当为‘阴’。”◎王念孙云:“案‘张袂成帷,挥汗成雨 ’,甚言其人之众耳。‘成帷’与‘成雨’,其意本不相因。齐策云:‘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成帷’、‘成幕’与‘成雨’意亦不相因也。今本作 ‘成阴’,恐转是后人以意改之。说苑、意林、艺文类聚、御览皆作‘成帷’,则本作‘帷’明矣。”◎则虞案:指海本改作“帷”。

〔一一〕孙星衍云:“说文:‘□,跟也,踵,追也。’经典多通用‘踵’。”◎则虞案:类聚二十五、御览三百七十八、四百六十六、七百七十九引皆无此句。

〔一二〕孙星衍云:“‘为’,意林作‘容’,御览作‘谓’。”◎黄以周云:“御览作‘ 何谓齐无人’。”◎则虞案:有“齐”字是也,上言“ 齐无人耶”,此言正应上文。

〔一三〕则虞案:说苑作“然则何为使子”。

〔一四〕孙星衍云:“御览作‘使贤者使于贤国,不肖者使于不肖之国’,‘国’一作‘主 ’。今本‘主’作‘王’,非。说苑亦作‘主’。”◎ 黄以周云:“‘王’,音义作‘主’,此犹仍旧讹。” ◎则虞案:类聚二十五作“齐使贤者使贤王,不肖者使不肖王”。御览四百六十六同,七百七十九皆作“主” 。作“王” 不为误,孙说非是。

〔一五〕则虞案:说苑“直”作“宜 ”,“矣”作“耳”。类聚无“
最”、“直”字,“楚”作“王” ,“矣”作“尔”。御览三百七十八作“以婴为不肖,故使王耳”,四百六十六作“婴不肖,故使耳”,七百七十九作“是故使王耳”,皆有异。说苑义较长。


    楚王欲辱晏子指盗者为齐人晏子对以橘第十
  晏子将至楚〔一〕,楚闻之,谓左右曰〔二〕:“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三〕?”左右对曰:“为其来也〔四〕,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五〕?’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六〕,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七〕,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八〕。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九〕?”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一十〕,生于淮北则为枳〔一一〕,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一二〕。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一三〕,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一四〕?”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一五〕,寡人反取病焉〔一六〕。 ”
〔一〕 孙星衍云:“说苑‘楚’作 ‘荆’,御览作‘聘楚’。”◎王念孙云:“案‘将’ 下脱‘使’字,本或作 ‘晏子将楚’,此因下文有‘晏子至楚’而以意加‘至’字耳。意林及北堂书钞政术部十四、艺文类聚人部九、果部上、御览果部三并引作‘晏子使楚’,但省去‘将’字耳。说苑奉使篇作‘晏子将使荆’,可据以订正。”◎黄以周云:“元刻脱‘至’字。”◎则虞案:指海本作“ 使”。

〔二〕 王念孙云:“案‘楚’下脱 ‘王’字。”◎则虞案:是也。说苑、艺文类聚二十五、北堂书钞四十、御览七百六十九、九百六十六、九百九十二引皆有“王”字,指海本已补。

〔三〕 则虞案:类聚、御览九百六十六引无“齐之”“今方来”五字,“辱”作“伤”。北堂书钞四十同,“辱”作“病”,均无“何以也”三字。说苑作“晏子,贤人也,今方来,欲辱之,何以也 ”。御览七百七十九引“楚王知其贤智,欲辱之”,与说苑略合。

〔四〕 王念孙云:“案‘为其来’ ,于其来也。古者或谓‘于’曰‘为’,说见释词。”

〔五〕 则虞案:元刻本、活字本、嘉靖本“王曰”误作“王者”,吴怀保已改为“王曰” 。

〔六〕 则虞案:说苑及各类书所引皆与此异。疑“王曰何为者也”至“坐盗”,后人因下文而增,致文笔繁复。

〔七〕 则虞案:说苑作“有缚一人过王而行”,艺文类聚二十五作“左右缚人”,北堂书钞四十作“吏缚一人来”,御览七百七十九作“使人缚一人从殿前过”,九百六十六作“而缚一人至”,九百九十二作“使缚一人过”,各引皆不同,意林更省略。

〔八〕 则虞案:类聚二十五作“王问:‘何谓者?’曰:‘齐人坐盗。’”书钞四十引“ 王问:‘何为?’对曰:‘齐人也,坐盗。’”御览七百七十九引作“佯问之:‘此何罪也?’左右答曰:‘ 此齐人也,今犯 盗。’”九百九十二引作“问曰:‘缚者何为者耶?’对曰:‘齐人坐盗。’”九百六十六引“问:‘何为?’曰:‘齐人坐盗。’”意林引“王问:‘何处人也?’对曰:‘齐人也。’”俱与此异。说苑作“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
何坐?’曰:‘坐盗。’”亦与此小异。

〔九〕 则虞案:艺文类聚引无“固 ”字。白帖二十四引作“齐国人也,善盗乎”,九十九作“齐人也,善为盗乎”。御览七百七十九作“王谓晏子曰:‘齐国善盗也。’”九百九十二、九百九十六引与此同,惟一处“固”作“故”,一处无“固”字。意林引“齐国善盗乎”,说苑引无“善”字。

〔一十〕孙星衍云:“说苑、艺文类聚、后汉书注‘淮’俱作‘江’。”

〔一一〕孙星衍云:“列子汤问篇: ‘吴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齐州珍之,渡淮而北,化为枳焉’。说苑作‘江南有橘,齐王使人取之,而树之江北,此不为橘,乃为枳’。说文:‘枳木似橘。 ’”◎刘师培校补云:“据韩诗外传十作‘树之江北则化为枳’,自以作‘江’为允。博物志四云‘橘渡江北化为枳”,亦其证也。”◎则虞案:艺文类聚作“婴闻橘生江北则为枳”,八十六作“婴闻南之橘生于淮北为枳”。书钞作“橘生淮北为枳”。白帖引作“橘生江南,北则为枳棘”,九十九亦引“淮北”作“江北”,后汉书卷五十八注引作“江南为橘,江北为枳”。御览七百七十九作“臣闻江南生橘,江北为枳”,九百九十二作“橘生江南,过北为枳”,九百九十六作“婴闻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林作“橘生江南,江北则作枳”。并与此异。

〔一二〕则虞案:艺文类聚、书钞、白帖、御览九百六十六引无“所以然者”四字,文字微异。意林作“地土使之然”,御览七百七十九作“土地使其然也”,与说苑合,惟“土地”二字互倒。后汉书卷五十八注引 有“枳之为木,芳而多刺,可以为篱”。

〔一三〕则虞案:艺文类聚引“今民 ”作“今此人”,无“长”字,“不”下有“为”字。白帖二十四与类聚同,惟“则”作“为”,九十九引“ 生长于齐”作“在齐”。御览七百七十六作“臣察此人,在齐不为盗,今来楚而盗”,九百六十六作“入楚得无数楚民善盗耶”,说苑作“今齐人居齐不盗,来之荆而盗”,皆有小异。

〔一四〕则虞案:艺文类聚“善”作 “为”。书钞作“水土使之为盗耶”。白帖二十四引“ 使民善盗”作“为盗”,无“楚之”二字,九十九又作 “岂非楚之水土使然乎”。御览七百七十九作“土地使然也”。意林作“臣不知也”,说苑作“得无土地之然乎”。

〔一五〕苏舆云:“‘非’犹‘不’ 也,‘所’犹‘可’也,言圣人不可与戏也。墨子天志篇曰:‘今人处若家得罪,犹将有异家所以避逃之者矣。’‘所以’,可以也。庄子知北游篇曰:‘人伦虽难,所以相齿。’言可以相齿也。盐铁论末通篇曰:‘民不足于糟糠,何橘柚之所厌。’言何橘柚之可厌也。史记淮阴侯传曰‘非信无所与计事者’,言无可与计事者也,汉书‘所’作‘可’。并‘所’‘可’同训之证矣。‘熙’,音义作‘嬉’,云一本作‘熙’。说文:‘ 媐,说乐也。’”◎黄以周云:“凌本同音义。”◎则虞案:御览七百七十九作“楚王大惭”。黄本、绵眇阁本、吴勉学本、杨本、归评本亦作“嬉”。

〔一六〕则虞案:书钞引作“寡人反自取辱”,意林作“楚王自取弊”,说苑作“吾欲伤子而反自中也”。


    楚王飨晏子进橘置削晏子不剖而食第十一〔一〕
  景公使晏子于楚〔二〕,楚王进橘,置削,晏子不剖而并食之。〔三〕楚王曰:“当去剖〔四〕。”晏子对曰:“臣闻之,赐人主之前者〔五〕,瓜桃不削,橘柚不剖。今者万乘无教令〔六〕,臣故不敢剖;不然〔七〕,臣非不知也。”
〔一〕 则虞案:吴勉学本误连上章。

〔二〕 则虞案:说苑“于”上多一 “使”字。御览、合璧事类皆引作“晏子使楚”。惟事类赋注二十七作“侍楚”。

〔三〕 孙星衍云:“‘并’,说苑作‘并’。”◎则虞案:说苑、御览七百七十九同。惟御览无“之”字。又九百六十六、事类赋注二十七作“ 并食不剖”。合璧事类别集四十六作“并食不割”。

〔四〕 孙星衍云:“说苑句上有‘ 橘’字。”◎黄以周云:“元刻与说苑同。”◎则虞案:说苑、御览九百六十七、合璧事类引作“橘当去剖” ,事类赋注作“橘当剖”,御览七百七十九引作“橘未剖”。

〔五〕 则虞案:事类赋注无“之” 字。御览七百七十九引无“前”字。

〔六〕 则虞案:元本、活字本、嘉靖本“令”俱误作“今”。

〔七〕 孙星衍云:“说苑脱‘不’ 字。”◎则虞案:御览七百七十九、九百六十六两引皆无“不然”二字。合璧事类别集四十六约用此文,亦无此二字。事类赋注无“臣”“不然”三字。


    晏子布衣栈车而朝陈桓子侍景公饮酒请浮之第十二〔一〕
  景公饮酒,田桓子侍〔二〕,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晏子〔三〕。”公曰:“何故也?”无宇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四〕,栈轸之车〔五〕,而驾驽马以朝〔六〕,是隐君之赐也。”公曰: “诺〔七〕。”晏子坐,酌者奉觞进之,曰:“君命浮子〔八〕。”晏子曰:“何故也?”田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尊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其爵莫尊于子〔九〕,禄莫重于子〔一十〕。今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则隐君之赐也〔一一〕。故浮子。”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晏子曰:“君之赐卿位以尊其身〔一二〕,婴非敢为显受也〔一三〕,为行君令也;宠以百万以富其家〔一四〕,婴非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臣〔一五〕,有受厚赐〔一六〕而不顾其国族〔一七〕,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鄙〔一八〕,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一九〕,臣之所职,若有播亡,在于四方〔二十〕,此臣之罪也。兵革之不完,战车之不修〔二一〕,此臣之罪也。若夫弊车驽马以朝,意者非臣之罪乎〔二二〕?且臣以君之赐,父之党无不乘车者〔二三〕,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闲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二四〕。如此者,为彰君赐乎〔二五〕,为隐君赐乎?”公曰:“善!为我浮无宇也〔二六〕。”
〔一〕 则虞案:“陈”,吴刻作“ 田”,元刻本、活字本误“曰”。

〔二〕 孙星衍云:“说苑‘田’作 ‘陈’。”

〔三〕 孙星衍云:“高诱注淮南: ‘浮,犹罚也。’”◎则虞案:见道应训。‘浮’、‘ 罚’一声之转。

〔四〕 孙星衍云:“玉藻:‘麋裘,青豻袖,卿大夫之服。’”

〔五〕 孙星衍云:“考工记‘栈车欲弇’,郑氏注:‘士乘栈车。’说文:‘栈,棚也,竹木之车曰栈。’玉篇:‘仕板切。’考工记‘车轸四尺’,郑氏注:‘轸,舆后横木。’”◎刘师培校补云:“
列子力命篇‘棱车’,释文云:‘ 当作“栈”,晏子春秋及诸书皆作“栈车”。’”

〔六〕 孙星衍云:“御览作‘晏子衣缁布之衣而赪里,栈轸之车而牝马以朝’,与今本大异,不知何故。麋裘,本卿大夫之服,‘驽’字又篆文所无,疑后人竟改‘赪里’‘牝马’为之。”◎则虞案:见御览七百七十三引。下又有“子思子云:‘终年为车,无一尺之軨,则不可以驰’”数语,今本亦无。

〔七〕 则虞案:说苑无此三字。

〔八〕 孙星衍云:“礼记投壶‘若是者浮’,郑氏注:‘晏子春秋曰:“酌者奉觞而进曰:‘君令浮晏子。’”时以罚梁丘据。“浮”或作“匏 ”,或作“符”。’按此书乃浮无宇,与郑氏所引不同。疑尚有重出之章,为后人删去。”◎则虞案:凌本“ 子”误“于”。

〔九〕 苏舆云:“音义作‘之爵’ ,今本作‘其爵’,据说苑改。”◎于省吾云:“孙改非是。其,犹之也,详经传释词。召白虎●‘
对扬朕宗君其休’,其,亦之也。 ”

〔一十〕卢文弨云:“‘重’,说苑作‘厚’。”

〔一一〕孙星衍云:“‘是则’,说苑作‘则是’。”

〔一二〕卢文弨云:“‘之赐’当乙,从上文。”◎王念孙云:“案‘之赐’当作‘赐之’ ,下‘宠以’当作‘宠之’,与上文文同一例。如今本则文义参差矣。说苑臣术篇正作‘赐之’‘宠之’。” ◎苏舆云:“音义‘尊’作‘显’,云今本作‘尊’,据说苑改,以下云‘非敢为显受’知之。”◎则虞案:南宋本说苑臣术篇“赐”下无“
之”字,指海本改作“赐之”,“ 尊”改为“显”。

〔一三〕则虞案:说苑“非”作“不 ”,下同。

〔一四〕卢文弨云:“‘以’,说苑作‘之’,同上文。”◎则虞案:指海本改作“宠之” 。

〔一五〕孙星衍云:“今本作‘君’ ,据说苑改。”◎卢文弨云:“
旧本‘君’字并不误。下云‘则过之’,乃君过其臣也,但此下当补一‘臣’字。”◎苏舆云:“卢说是。‘臣’直是误字。”◎则虞案:凌本作“君”。

〔一六〕则虞案:指海本上补“臣” 字。

〔一七〕孙星衍云:“‘国’今本作 ‘困’,据说苑改。”◎卢文弨云:“案‘困’字似亦可通。”◎刘师培校补云:“‘困’当作‘囷’,犹圈族也。”◎则虞案:“国”疑本作“邦”,汉人避讳改为“
国”,后讹为“困”。“邦族”者,邻里乡党之谓也。论语雍也:“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 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是可证。

〔一八〕则虞案:说苑“鄙”下有“ 者”字。

〔一九〕孙星衍云:“今本‘外’作 ‘内’,据说苑改。”◎则虞案:南宋本说苑作“外” ,凌本作“内”。

〔二十〕孙星衍云:“今本‘亡’作 ‘之’,据说苑改。”◎则虞案:南宋本说苑作“在四方者”,绎史亦作“播亡”。

〔二一〕则虞案:说苑无二“之”字。

〔二二〕孙星衍云:“‘意’,说苑作‘主’,误。”◎则虞案:说苑“●”作“敝”,“ 乎”作“也”。

〔二三〕则虞案:说苑“父”上有“ 臣”字。

〔二四〕孙星衍云:“说苑作‘简士 ’。”

〔二五〕则虞案:说苑此两句互倒。

〔二六〕则虞案:说苑“无宇”作“ 桓子”。


   田无宇请求四方之学士晏子谓君子难得第十三〔一〕
  田桓子见晏子独立于墙阴,曰:“子何为独立而不忧?何不求四乡之学士可者而与坐〔二〕?”晏子曰: “共立似君子,出言而非也。婴恶得学士之可者而与之坐?且君子之难得也,若美山然〔三〕,名山既多矣,松柏既茂矣〔四〕,望之相相然〔五〕,尽目力不知厌〔六〕。而世有所美焉,固欲登彼相相之上,仡仡然不知厌〔七〕。小人者与此异,若部娄之未登〔八〕,善,登之无蹊,维有楚棘而已;远望无见也,俛就则伤婴,恶能无独立焉〔九〕?且人何忧,静处远虑,见岁若月〔一十〕,学问不厌,不知老之将至,安用从酒〔一一〕!”田桓子曰:“何谓从酒?”晏子曰:“无客而饮,谓之从酒。今若子者,昼夜守尊,谓之从酒也。”
〔一〕 则虞案:杨本无此章。

〔二〕 黄以周云:“标题‘乡’作 ‘方’。”

〔三〕 孙星衍云:“‘美’,艺文类聚作‘华’。”◎则虞案:见类聚七,又御览三十九、记纂渊海六十五引同。

〔四〕 则虞案:类聚、御览、记纂渊海俱作“松柏既多矣”,无上一句。

〔五〕 长孙元龄云:“‘相’当作 ‘柤’,说文:‘柤,木闲也。’”◎则虞案:非是。见下王说。

〔六〕 孙星衍云:“艺文类聚作‘ 君子若华山然,松柏既多矣,望之尽日不知厌’。”◎ 王念孙云:“案‘相相’二字,于义无取。‘
相’当为‘●’(音忽),说文: ‘●,高貌,从“木”、“●”(
音忽)声。”故山高貌亦谓之‘● ’。‘●’与‘相’字相似,世人多见‘相’,少见‘ ●’,故‘●’误为‘相’。此言‘望之相相然’,下言‘登彼相相之上’,则‘相’为‘●’之误明矣。” ◎则虞案:御览、记纂渊海引作“望之自不知厌”。

〔七〕 孙星衍云:“说文:‘仡,勇壮也。’周书曰:‘仡仡勇夫。’”◎苏舆云:“‘ 仡’与‘劼’同义。 ‘仡’、‘ 劼’一声之转。小尔雅:‘劼,勤也。’广韵:‘劼,用力也。’玉篇引仓颉篇云:‘虞,仡仡也。’‘虞’ 与‘劼’亦同音字。此云‘仡仡’,言其用力勤之意耳,谓用力登其上也。孙引说文为训,似稍隔。”

〔八〕 孙星衍云:“说文:‘附娄,小土山也。’春秋传曰:‘附娄无松柏。’‘部’与 ‘附’声相近。”◎苏时学云:“部娄,即培塿。”◎ 苏舆云:“言其未登之时则善也,‘善’字当另为句。 ”◎则虞案:凌本“善”字从下句读。

〔九〕 黄以周云:“‘婴’,元刻作‘要’。‘要’古‘腰’字,属上为句。”◎则虞案:各本作“伤婴”,吴本作“伤要”。

〔一十〕孙星衍云:“言惜岁易过如月也。”

〔一一〕苏时学云:“‘从’,犹‘ 从兽无厌’之‘从’。”


    田无宇胜栾氏高氏欲分其家晏子使致之公第十四
  栾氏、高氏〔一〕欲逐田氏、鲍氏〔二〕,田氏、鲍氏先知而遂攻之。高彊曰:“先得君,田、鲍安往〔三〕?”遂攻虎门〔四〕。二家召晏子,晏子无所从也〔五〕。从者曰:“何为不助田、鲍?”晏子曰:“何善焉,其助之也〔六〕。”“何为不助栾、高?”曰: “庸愈于彼乎〔七〕?”门开,公召而入〔八〕。栾、高不胜而出,田桓子欲分其家,以告晏子〔九〕,晏子曰:“不可!君不能饬法,而群臣专制,乱之本也。今又欲分其家,利其货,是非制也。子必致之公〔一十〕。且婴闻之,廉者,政之本也〔一一〕;让者,德之主也。栾、高不让,以至此祸,可毋慎乎!廉之谓公正,让之谓保德,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怨利生孽〔一二〕,维义可以为长存〔一三〕。且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子必勿取〔一四〕。”桓子曰:“善。 ”尽致之公,而请老于剧〔一五〕。
〔一〕 孙星衍云:“栾施字子旗,高彊字子良。”

〔二〕 孙星衍云:“田无宇,谥桓子;鲍国谥文子。”◎苏舆云:“‘逐’旧刻误‘遂’ ,今从浙刻正。”

〔三〕 则虞案:事见左昭十年传。左传“君”作“公”,“田”作“陈”。

〔四〕 孙星衍云:“杜预注左传: ‘公门。’”◎则虞案:左传“
攻”作“伐”,下有“晏平仲端委立于虎门之外”句,元刻本、活字本、嘉靖本“攻”字缺,空一格。景元钞本亦空,顾广圻先加“伐”字,后又改“攻”字。

〔五〕 则虞案:左传作“四族召之无所往”,四族者,栾、高、陈、鲍,与此异。下分言陈、鲍、栾、高,是作“四”者是也。

〔六〕 则虞案:左传作“其徒曰: ‘助陈、鲍乎?’曰:‘何善焉。’”

〔七〕 则虞案:左传作“‘助栾、高乎?’曰:‘庸愈乎。’”下又有“‘然则归乎?’ 曰:‘君伐焉归’”两句。

〔八〕 则虞案:左传作“公召之而后入”。

〔九〕 则虞案:左传作“公卜,使王黑以灵姑□率,吉,请断三尺焉而用之。五日庚辰,战于稷,栾、高败,又败诸庄,国人追之,又败诸鹿门,栾施、高彊来奔,陈、鲍分其室”。原委始明,晏子文约也。

〔一十〕则虞案:左传作“晏子谓桓子,必致诸公”。

〔一一〕孙星衍云:“‘廉’,今本作‘禁’,非。”◎则虞案:各本皆作“禁”。

〔一二〕孙星衍云:“左传‘怨’作 ‘蕴’,杜预注:‘蕴,畜也;孽,妖害也。’‘蕴’ 与‘怨’声相近。然据此文‘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则当竟作‘怨利’,直是‘怨恶’之‘怨’。左氏取此书,改其文,显然可见。”◎王念孙云:“案孙说非也。争利而相怨,可谓之怨人,不可谓之怨利,若以怨为怨恶,则‘怨利’二字义不可通矣。左传作‘蕴利’,本字也。此作‘怨利’,借字也(大戴记四代篇‘委利生孽’,‘委’,亦‘蕴’也。‘蕴’、‘怨’、‘委 ’一声之转)。前谏上篇‘外无怨治,内无乱行’,言君勤于政则外无蕴积之治,内无昏乱之行也。是晏子书固以‘怨’为‘蕴’矣。荀子哀公篇‘富有天下而无怨财’,杨倞曰:‘怨,读为蕴。’言虽富有天下而无蕴畜私财也。彼言‘怨财’,犹此言‘怨利’,乃渊如皆不之省,而必以‘怨’为‘怨恶’,盖渊如之意,必欲谓晏子春秋在左传之前,凡左传之文与晏子不同者,皆是左氏误改晏子,故必训‘怨’为‘怨恶’,以异于左氏,而不知其说之不可通也。其音义中多有此论,皆不足深辨。”◎刘师培校补云:“左传释文本作‘蕴利’ ,说文引同,此用假字。”

〔一三〕王念孙云:“案当作‘维义为可以长存’,今本‘为’字在‘可以’下,则文义不顺。”◎则虞案:指海 本从王校改。

〔一四〕则虞案:左传作“让,德之主也。让之谓懿德,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蕴利生孽,姑使无蕴乎,可以滋长”。

〔一五〕孙星衍云:“左传作‘莒’ ,与‘剧’不同。括地志:‘故剧城在青州寿光县南三十一里,故纪国。密州莒县,故莒子国。’”


    子尾疑晏子不受庆氏之邑晏子谓足欲则亡第十五
  庆氏亡〔一〕,分其邑,与晏子邶殿〔二〕,其鄙六十〔三〕,晏子勿受。子尾曰:“富者,人之所欲也,何独弗欲〔四〕?”晏子对曰:“庆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迺足欲;足欲,亡无日矣〔五〕。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六〕。夫生厚而用利〔七〕,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慢〔八〕,谓之幅利,利过则为败〔九〕,吾不敢贪多,所谓幅也〔一十〕。”
〔一〕 孙星衍云:“问上第二章末云‘及庆氏亡’,语意未了,疑接此章,后人割裂之。 ”◎则虞案:孙说是。说详问上。左传襄二十八年传: “崔氏之乱,丧群公子,故公锄在鲁,叔孙还在燕,贾在句渎之丘,及 庆氏亡,皆召之,具其器用,而反其邑焉。”

〔二〕 孙星衍云:“杜预春秋释例缺。”黄以周云“元刻作‘□殿’。”

〔三〕 则虞案:杜注:“邶殿,齐别都,以邶边鄙六十邑与晏婴。”元刻本“六十”字误并为“卒”字。绵眇阁本、吴勉学诸本已改。

〔四〕 王念孙云:“初学记人部中引晏子本作‘庆氏亡,分其邑与晏子,晏子不受。人问曰:“富者人所欲也,何独不受?”’今本‘
邶殿’云云,及‘子尾’二字,皆后人以左传改之。其标题内之‘子尾’及‘足欲则亡’ 四字,亦后人所改。”

〔五〕 则虞案:元刻本“日矣”二字互倒。

〔六〕 则虞案:白帖八引无“也” 字。

〔七〕 孙星衍云:“左传作‘夫民生厚’,是。”◎王念孙云:“
今本脱‘民’字。”

〔八〕 孙星衍云:“左传作‘嫚’ 。”

〔九〕 则虞案:左传不重“利”字。

〔一十〕孙星衍云:“沈启南本有注云:‘或作晏子对曰:“先人有言曰:‘无功之赏,不义之富,祸之媒也。’夫离治(阙)求富,祸也,庆氏知而不行,是以失之,我非恶富也。谚云:‘前车覆,后车戒。’吾恐失富,不敢受之也。”’”◎卢文弨云:“此段在‘何独弗欲’下,是晏子本文。文选六代论、五等论两注并引谚曰‘前车覆,后车戒也’,可知唐时本如是。后人辄以左传‘庆氏之邑足欲’以下窜易之,元刻不知此为本文,而但注于‘所谓幅也’之下,云 ‘或作云云’,沈启南本亦同。然犹幸有此注,今得考 而复之,进为大字,而以左氏之文作注,庶乎不失其旧。”◎王念孙:“案卢改是也。西征赋注、叹逝赋注、运命论注、剑阁铭注并引晏子‘前车覆,后车戒’。合之六代、五等诸侯二论注,凡六引。” ◎则虞案:指海本以正文为注,而以注文为正文,作: “庆氏亡,分其邑与晏子,晏子不受。人问曰:‘富者,人所欲也,何独不受?’晏子对曰:‘先人有言曰: “无功之赏,不义之富,祸之媒也。”夫离治求富,祸也,庆氏知而不行,是以失之,我非恶富也。谚云:“ 前车覆,后车戒。”吾恐失富,不敢受之也。’”


    景公禄晏子平阴与槁邑晏子愿行三言以辞第十六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槁邑〔一〕,反市者十一社。晏子辞曰:“
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弊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二〕,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三〕;安国而度家〔四〕,宗君而处身〔五〕,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六〕!”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七〕,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
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八〕:“齐不加我矣〔九〕。”
〔一〕 孙星衍云:“左传襄十八年 ‘诸侯伐齐,齐侯御诸平阴’,杜预注:‘平阴城在济北卢县东北。’地理志有橐县,属山阳郡。疑‘槁’当为‘橐’。郡国志:‘高平侯国,故橐,章帝更名。’ ”◎洪颐烜云:“齐地不得至山阳郡,‘槁’疑‘棠’ 字之误。左传‘晏弱围棠’,杜注:‘棠,莱邑也。北海即墨县有棠乡。’史记晏婴列传:‘莱之夷维人也。 ’其地相近。”◎于省吾云:“按●羌钟‘平阴作平● ’,‘●’ 古‘阴’字。”

〔二〕 孙星衍云:“说文:‘玩,习厌也。’‘饬’与‘饰’通。”

〔三〕 刘师培校补云:“此上疑有 ‘先国后家’四字。”

〔四〕 孙星衍云:“‘度’,读如 ‘剫’。”王念孙云:“案‘剫家’二字,义不可通。(说文:‘剫,判也。’尔雅:‘木谓之剫。’郭引左传:‘山有木,工则剫之。’)予谓‘度’读为‘宅’ (‘
宅’、‘度’古字通,说见问上篇 ‘度其义’下)。尔雅:‘宅,居也。’大雅绵传曰: ‘度,居也。’文王有声篇‘宅是镐京’,坊记‘宅’ 作‘度’。‘安邦而度家,宗君而处身’,‘度’亦‘ 处’也,‘处’亦‘居’也。”

〔五〕 孙星衍云:“‘宗’,尊也。左传‘伯宗’,史记作‘伯尊’。”◎于鬯云:“‘ 宗’,读为‘崇’。”

〔六〕 则虞案:元刻本“富”字空一格,活字本“富”字后增。

〔七〕 孙星衍云:“‘商’同‘● ’,说文:‘行贾也。’”◎刘师培校补云:“‘商’ 当作‘宽’。‘商’俗作‘●’,与‘宽’形近。”

〔八〕 刘师培云:“黄本不叠‘小国’二字。”

〔九〕 于鬯云:“‘加’当训‘陵 ’,论语公冶长篇‘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即此‘加 ’字。何晏集解引马注云:‘加,陵也。’‘
加’之言‘驾’也,左昭元年传杜解云:‘驾,犹陵也。’小尔雅广言云:‘驾,凌也。 ’‘凌’‘陵’字通,实并‘夌’之借。”


    梁丘据言晏子食肉不足景公割地将封晏子辞第十七
  晏子相齐,三年,政平民说。梁丘据见晏子中食,而肉不足〔一〕,以告景公〔二〕,旦日〔三〕,割地将封晏子〔四〕,晏子辞不受〔五〕。曰:“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六〕。贫而不恨者,婴是也。所以贫而不恨者,以善为师也〔七〕。今封〔八〕,易婴之师,师已轻,封已重矣,请辞。”
〔一〕 则虞案:御览八百四十九引无“梁丘据见晏子”六字。

〔二〕 则虞案:北堂书钞一百四十五引“以告”作“还言之”。

〔三〕 则虞案:御览作“景公悦” 。

〔四〕 王念孙云:“案‘割地将’ 三字,原文所无也。其‘封晏子’下有‘以都昌’三字,而今本脱之。都昌,齐地名也。(水经‘潍水’注曰:‘潍水又北迳都昌县故城东,汉高帝六年封朱轸为侯国,北海相孔融为黄巾贼管亥所围于都昌也。’案:都昌故城在今莱州府昌邑县西。)钞本北堂书钞封爵部下出‘晏子都昌辞而不受’八字,注引晏子云:‘景公封晏子以都昌,晏子辞不受。’(陈禹谟依俗本晏子删去注文‘以都昌’三字,而正文尚未改。)御览饮食部七同,太平寰宇记曰:‘都昌故城,齐顷公封逢丑父食采之邑,晏子春秋云:“齐景公封晏子以都昌,辞而不受。”即此城也。’则此文原有‘
以都昌’三字明矣。其‘割地将’ 三字,则后人以意加之。(既言封晏子以都昌,则无庸更言割地,此是俗本既脱‘以都昌’三字,后人因加‘ 割地将’三字也。书钞、御览、寰宇记所引皆无此三字,而陈禹谟又依俗本加之。)”◎则虞案:宋本御览八百四十九引作“景公曰‘封晏子以都’”。指海本据王说补“以都昌”三字。

〔五〕 则虞案:太平寰宇记引“辞 ”上有“而”字。

〔六〕 黄以周云:“元刻误‘者’ 。”◎张纯一云:“元刻无‘者’字,并无‘之’字,或黄所见本异。”◎则虞案:张说非也。元本、活字本、嘉靖本、绵眇阁本均误“者”字,吴勉学本作“之” 。

〔七〕 黄以周云:“元刻‘善’作 ‘若’。”◎则虞案:书钞亦作“善”。绵眇阁本、吴勉学本俱作“善”。

〔八〕 苏时学云:“‘封’上脱‘ 以’字。”◎陶鸿庆说同。


    景公以晏子食不足致千金而晏子固不受第十八〔一〕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二〕。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三〕。使者反,言之公。公曰:“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四〕。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五〕,请以奉宾客〔六〕。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七〕:“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八〕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九〕,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一十〕,是为宰藏也〔一一〕,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二〕,一豆之食〔一三〕,足于中免矣〔一四〕。”景公谓晏子曰〔一五〕:“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一六〕,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一七〕”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一八〕?故再拜而不敢受命〔一九〕。”
〔一〕 则虞案:绵眇阁本、吴勉学本误连上章。

〔二〕 则虞案:说苑臣术作“君之使者至”。御览四百二十四引作“景公使至”。

〔三〕 则虞案:说苑“分食”下有 “而”字,无“使者不饱”句,下句亦无“亦”字。

〔四〕 孙星衍云:“艺文类聚作‘ 如此贫乎’。”◎则虞案:说苑“晏子”作“夫子”。

〔五〕 孙星衍云:“说苑作‘令吏致千家之县一于晏子’。”

〔六〕 则虞案:御览四百二十四引作“公致千金,以奉宾客”。

〔七〕 则虞案:说苑作“晏子再拜而辞曰”。元本及吴怀保本“致”作“教”。绵眇阁本作“致”。

〔八〕 苏舆云:“言代君为民之君。”◎则虞案:说苑“施之民”作“施之人”,下句作 “代君为君也”。

〔九〕 则虞案:说苑作“而藏之,是筐箧存也”。

〔一十〕刘师培云:“黄本‘它’误 ‘宅’。”◎则虞案:说苑作“
厚取之君而无所施之,身死而财迁 ”。

〔一一〕苏时学云:“宰,主也。”

〔一二〕孙星衍云:“‘总’即‘稯 ’假音字。说文:‘布之八十缕为稯。’玉篇:‘子公切。’说苑作‘升’。”◎则虞案:说苑上又有“婴也闻为人臣,进不事上以为臣,退不克下以为廉”二十字。元刻本“夫十”二字互倒。

〔一三〕苏舆云:“左传四升为豆。 ”

〔一四〕于鬯云:“‘中免’,无义。‘免’盖读为‘晚’,谓足于中年晚年耳。”◎则虞案:说苑作“足矣”。

〔一五〕刘师培云:“黄本此下别为章。”◎则虞案:御览四百二十四作“公曰是”。

〔一六〕孙星衍云:“‘五百’,御览作‘三百’。”◎则虞案:御览无“昔吾”二字。

〔一七〕则虞案:御览作“管仲不辞,独辞何也”。

〔一八〕则虞案:御览引作“意以管仲失之,婴得之”。

〔一九〕则虞案:说苑作“使者三返,遂辞不受也”。


    景公以晏子衣食弊薄使田无宇致封邑晏子辞第十九
  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脱粟之食〔一〕,五卯、苔菜而已〔二〕。左右以告公,公为之封邑,使田无宇致台与无盐〔三〕。晏子对曰:“昔吾先君太公受之营丘〔四〕,为地五百里,为世国长〔五〕,自太公至于公之身,有数十公矣〔六〕。苟能说其君以取邑,不至公之身,趣齐搏以求升土〔七〕,不得容足而寓焉。婴闻之,臣有德益禄,无德退禄,恶有不肖父为不肖子为封邑以败其君之政者乎〔八〕?”遂不受。
〔一〕 王念孙云:“案‘脱粟’上当有‘食’字。后第二十六云‘
食脱粟之食’,即其证。今本脱‘ 食’字,则文义不明,且与上句不对。后汉书章帝纪注、北堂书钞酒食部三、初学记器物部、御览饮食部八,引此并云‘晏子相齐,食脱粟之饭’。”◎则虞案:王说是也。白帖十六、二十八两引皆有“食”字,蒙求上引作“常食脱粟米”,事文类聚续集十六、合璧事类外集四十五、群书通要八引作“食脱粟饭”。指海本据补 “食”字。

〔二〕 孙星衍云:“周礼醢人‘茆菹’,郑氏注云:‘卯,水草。’杜子春‘读“茆”为 “卯”’。元谓‘茆,凫葵也’。‘苔’,即‘□’省字。周礼‘箈菹’,郑众注:‘箈,水中鱼衣。’郑氏注:‘菹,箭萌。’说文:‘箈,水衣。’‘●,竹萌也。’”◎洪颐烜云:“‘五卵’,谓盐也。礼记内则 ‘桃诸梅 诸卵盐’,郑注:‘卵盐,大盐也。’正义以其盐形似鸟卵,故云大盐。卵盐对散盐言之,如今所谓颗盐也。俗本改作‘五卯’,非是。”◎苏时学云:“案:‘卵’字是也。孙本误作‘ 卯’,以‘茆菹’为释,殊牵强。”◎黄以周云:“元刻作‘五卵’,凌本同。”◎苏舆云:“‘卯’,疑当从元刻作‘卵’,水草无数可纪,似不得云‘五’。”

〔三〕 孙星衍云:“齐语‘以卫为主,反其侵地台、原、姑与、漆里’,韦昭注:‘卫之四邑。’‘台’或即‘骀’,哀六年‘公子阳生入齐,使胡姬以安孺子居赖,又迁之于骀’,杜预注:‘齐邑。’按在今青州临朐县界。郡国志:‘无盐属东平国,本宿国,任姓。’”

〔四〕 孙星衍云:“今青州临淄是也。”◎刘师培校补云:“‘受之’当作‘之受’。”

〔五〕 于鬯云:“‘世国’二字盖倒。”◎苏时学云:“案‘世国’言世有国土,与世家同长久也。”◎陶鸿庆云:“‘世’与‘大’通用,言为大国长也。”

〔六〕 则虞案:“数十”二字互倒。武公寿为太公五世孙,历厉公、文公、成公、庄公、厘公、襄公、桓公、孝公、昭公、懿公、惠公、顷公、灵公、庄公,凡十九主。

〔七〕 孙星衍云:“‘趣’当为‘ 趋’,言皆至齐争地也。”◎黄以周云:“‘搏’,元刻作‘抟’。”◎则虞案:绵眇阁本作“抟”。

〔八〕 孙星衍云:“言恐子不肖,仍致削禄。”


    田桓子疑晏子何以辞邑晏子答以君子之事也第二十
  景公赐晏子邑,晏子辞。田桓子谓晏子曰:“君欢然与子邑〔一〕,必不受以恨君,何也〔二〕?”晏子对曰:“婴闻之,节受于上者,宠长于君;俭居处者,名广于外。夫长宠广名,君子之事也。婴独庸能已乎? ”
〔一〕 刘师培云:“黄本‘子’下有‘之’字。”

〔二〕 王念孙云:“案‘恨’非‘ 怨恨’之‘恨’,乃‘很’之借字也。‘很’者,违也,君与之邑而必不受,是违君也。故曰‘必不受以很君 ’。说文:‘很,不听从也。’吴语‘今王将很天而伐齐’,韦注曰:‘很,违也。’古多通用‘恨’字。齐策‘秦使魏冉致帝于齐,苏代谓齐王曰:“今不听,是恨秦也。”’‘恨秦’,违秦也。新序杂事篇‘严恭承命,不以身恨君’,亦谓违君也。汉书外戚传:‘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上欲见之,夫人遂转乡歔欷,而不复言。于是上不说而起。夫人姊妹让之曰:“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讬兄弟耶?何为恨上如此!”’亦谓违上也。此皆古人借‘恨’为‘很’之证。”◎则虞案:元刻本、活字本“以恨”二字互倒。绵眇阁本不误。


    景公欲更晏子宅晏子辞以近市得求讽公省刑第二十一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一〕,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二〕,请更诸爽垲者〔三〕。”晏子辞曰:“君之先臣容焉〔四〕,臣不足以嗣之〔五〕,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六〕!”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七〕?”对曰:“既窃利之,敢不识乎〔八〕!”公曰:“ 何贵何贱?”是时也,公繁于刑〔九〕,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而屦贱〔一十〕。”公愀然改容〔一一〕。公为是省于刑〔一二〕。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一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一四〕其是之谓乎。”
〔一〕 孙星衍云:“艺文类聚作‘ 欲使更’,韩非作‘请徙子宅豫章之圃’。”◎刘师培校补云:“玉海百七十五引‘欲’作‘使’。”

〔二〕 则虞案:文选卷四十二注、类聚六十四引无“以”字。

〔三〕 黄以周云:“左传昭三年正义引晏子春秋云:‘将更于豫章之圃。’今无此文,盖后人据左传窜改晏子原文故也。”◎则虞案:类聚作“ 请更之宅”,白帖十作“请更诸爽垲”。左疏引“豫章之圃”下,又有“高燥之地也”五字。韩非子难二亦作 “请徙子家豫章之间”。今作“请更”云者,盖沿左昭三年传而改。

〔四〕 孙星衍云:“艺文类聚作‘ 居此宅焉’,疑后人依左传改乱之。”◎则虞案:白帖引与今本晏子同,玉海引与类聚同。杜注:“
先臣,晏子之先人也。”指海本从类聚改。

〔五〕 孙星衍云:“‘嗣’,艺文类聚作‘代’。”◎则虞案:玉海引作“代”,白帖引作“嗣”,无“以”字。

〔六〕 杜注:“旅,众也。不敢劳众为己宅也。”◎竹添光鸿笺云:“国语‘先臣惠伯以命于司里’,韦注:‘受命于司里,居此宅也。’又曰 ‘唯里人之所命次’,韦注:‘里人,里宰也,有罪去位,则当受命于里宰。’然则更宅,是司里之所掌也。周礼序官‘旅下士’注:‘旅,众也,下士治众事者。 ’‘里旅’,即里有司也。”

〔七〕 刘师培校补云:“文选景褔殿赋注引作‘子之宅近市,则识贵贱乎’,当据订。此亦后人依左传改。◎则虞案:“子”下脱“家”字,韩非子难二有,非夺“之宅”二字也。

〔八〕 则虞案:文选景褔殿赋注引有“窃”字,左传无。

〔九〕 则虞案:左传作“于是景公繁于刑”,韩非子作“是时景公繁于刑”,选注引与今本晏子同,亦有“景”字。

〔一十〕则虞案:杜注:“踊,刖足者屦也。”刖足者,一足跃而前,故曰踊。韩非子作“ 踊”。左昭三年传对叔向亦云“国之诸市,屦贱踊贵” 。盖有其情,非诡谏也。

〔一一〕孙星衍云:“韩非作‘造然变容’。‘愀’、‘造’声相近。”

〔一二〕则虞案:左传作“既以告于君,故与叔向语而称之,景公为是省于刑”。韩非子作 “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造然变色,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损刑五”。御览六百九十七引作“公愀然,遂缓刑”。

〔一三〕苏舆云:“左传‘博’作‘ 溥’。”

〔一四〕孙星衍云:“小雅巧言之诗。”


    景公毁晏子邻以益其宅晏子因陈桓子以辞第二十二〔一〕
  晏子使晋〔二〕,景公更其宅,反则成矣。既拜,迺毁之,而为里室,皆如其旧,则使宅人反之〔三〕。且“谚曰〔四〕:‘非宅是卜,维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违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违诸乎?”卒复其旧宅。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迺许之〔五〕。
〔一〕 则虞案:元刻本脱“辞”字,水经注卷二十六云:“晏子之宅近市,景公欲易之,而婴勿受为。诫曰:‘吾生则近市,死岂易志。’乃葬故宅,后人名之曰清节里。”

〔二〕 苏舆云:“沈启南本作‘使鲁’,与左传不合。”◎则虞案:左传作“及晏子如晋 ”,白帖十引亦作“及晏子如晋”。此与前本一章,后人妄分为二。

〔三〕 则虞案:为里室如旧者,毁新居而复民之居也。故云:“使宅人反之。”

〔四〕 则虞案:“且”为“曰”字之讹,“曰”者,晏子之言也。左传作“且谚曰”。初学记居处部、御览州郡部三引左传“且”作“
曰”,白帖引晏子亦只一“曰”字。上“曰”字晏子之言,下“曰”字引古谚之言,自极分明。此处无进一步推论之意,故不必用“且”字。

〔五〕 孙星衍云:“沈启南本下有注云:‘或作“晏子使鲁,比其反,景公为毁其邻以益其宅。晏子反,闻之,待于郊,使人复于公曰:‘臣之贫顽而好大室也,乃通于君,故君大其居,臣之罪大矣。’公曰: ‘夫子之乡恶而居小,故为夫子为之,欲夫子居之以慊寡人也。’晏子对曰:‘先人有言曰:“毋卜其居,而卜其邻舍。”今得意于君者慊其居,则毋卜已,没氏之先人卜与臣邻、吉。臣可以废没氏之卜乎?夫大居而逆邻归之心,臣不愿也。请辞。’”’案今本皆与左传文同,删去此文,疑后人妄以左传改此书也。‘毋卜其居,而卜其邻舍’,‘ 居’与‘舍’为韵,‘舍’从‘余’得声,犹是三代之文,胜于左氏,疑左氏取此锻炼之。”◎卢文弨云:“ 今本‘晏子使晋’至‘迺许之’,皆左传之文,亦非元本,当依元刻及沈启南本所注进为大字,以复其旧。唯衍‘比其反’三字,当删。‘贪顽’讹‘
贫顽’。”◎黄以周云:“按标题云‘景公毁晏子邻以益其宅,晏子因陈桓子以辞’,据此,则前文以或本为正,末数语仍当以今本补之,乃与标题语合。”◎则虞案:指海本以原正文与元本注文互易。


    景公欲为晏子筑室于宫内晏子称是以远之而辞第二十三
  景公谓晏子曰:“寡人欲朝夕见〔一〕,为夫子筑室于闺内可乎〔二〕?”晏子对曰:“臣闻之,隐而显,近而结〔三〕,维至贤耳。如臣者,饰其容止,以待承令〔四〕,犹恐罪戾也,今君近之,是远之也,请辞〔五〕。”
〔一〕 孙星衍云:“艺文类聚作‘ 相见’。”◎黄以周云:“元刻作‘朝昔’,‘昔’‘ 夕’声义俱近。”◎则虞案:御览一百七十五引作“欲朝夕相见”。

〔二〕 黄以周云:“标题作‘宫内 ’,是。”

〔三〕 孙星衍云:“隐居而显其名,亲近而结于君。”◎文廷式云:“‘结’当为‘远’ 字之误也。‘显’、‘远’为韵。‘近而远’,言虽近而不昵。孙渊如云‘亲近而结于君’,失之。”◎刘师培校补云:“‘隐’‘近’对文,犹之‘进’‘退’也。‘显’‘结’亦对文,广雅释诂一云:‘结,诎也。 ’礼记曲礼上‘德车结旌’,郑注云:‘收敛之也。’ 是‘结’有‘敛’义。此语之旨,谓退能不失其显名,进能自处于敛抑。音义以‘结’为结君,误甚。”

〔四〕 孙星衍云:“艺文类聚作‘ 待命’。”◎卢文弨云:“御览无‘以’字‘承’字。 ”

〔五〕 则虞案:类聚六十四、御览一百七十四引皆无“请辞”二字。


    景公以晏子妻老且恶欲内爱女晏子再拜以辞第二十四
  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公迺往燕晏子之家,饮酒,酣,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耶?”晏子对曰: “然,是也。”公曰:“嘻!亦老且恶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晏子违席而对曰:“乃此则老且恶〔一〕,婴与之居故矣〔二〕,故及其少且姣也。且人固以壮讬乎老,姣讬乎恶,彼尝讬,而婴受之矣。君虽有赐,可以使婴倍其讬乎〔三〕?”再拜而辞。
〔一〕 于鬯云:“‘乃此’,犹‘ 乃今’也,若云乃今则老且恶耳,故时则见及其少且姣也。‘今’与下文‘故’ 相对。 ”

〔二〕 苏舆云:“‘故’,犹‘素 ’也,言素与之居也。列子黄帝篇‘而安于于陵故也’ ,张注训‘故’为‘素’,是其证矣。”

〔三〕 孙星衍云:“‘倍’与‘负 ’声相近,或与‘背’通。”◎刘师培云:“黄本‘讬 ’作‘老’。”


   景公以晏子乘弊车驽马使梁丘据遗之三返不受第二十五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一〕。景公见之曰:“ 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二〕?”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三〕,及国游士〔四〕,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五〕,三返不受。公不说,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六〕,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国之民〔七〕;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八〕。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九〕,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一十〕,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一一〕。
〔一〕 苏舆云:“治要无‘驾’字。”◎则虞案:指海本删“驾”字。

〔二〕 王念孙云:“案‘不任’本作‘不佼’,‘佼’与‘姣’同,好也。晏子乘敝车,驾驽马,故景公曰: ‘何乘不佼之甚也。’陈风月出篇‘佼人僚兮’,毛传曰:‘僚,好儿。’释文‘佼字又作姣’,引方言云:‘自关而东,河、济之闲,凡好谓之姣。’荀子成相篇曰:‘君子由之佼以好。’是‘姣’‘佼’字通。后人不知‘佼’ 字之义,而改‘不佼’为‘不任’,谬矣。治要正作‘ 不佼’。说苑臣道篇作‘不任’,亦后人依俗本晏子改之。御览车部三引说苑正作‘不佼’,下有注云:‘佼,古巧反。’”◎则虞案:指海本改作“
佼”。

〔三〕 俞樾云:“案国语楚语‘臣能自寿也’,韦注曰:‘寿,保也。’然则‘寿三族’ 者,言保三族也。管子霸言篇‘国在危亡而能寿者,明圣也’,‘能寿’,亦即‘能保’也。说文土部:‘● ,保也。’‘寿’字古作‘●’,与‘●’并从‘●’ 声,故义亦得通矣。”◎苏时学云:“古者以金遗人谓之‘寿’。”◎于省吾云:“按‘寿’读‘焘’,训‘ 覆’,于义亦通。周书作雒解‘焘以黄土’注:‘焘,覆。’本篇第十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此云‘赖君之赐,得以焘三族’,是‘焘’即‘覆’也。”◎则虞案:即□也。

〔四〕 则虞案:说苑臣术作“及国交游”。

〔五〕 孙星衍云:“说文:‘辂,车軨前横木也。’此当为‘路车’借字,言大车。”◎ 苏舆云:“治要作‘路舆乘马’,下同。”◎则虞案:指海本改作“路车”。

〔六〕 苏舆云:“治要‘临’作‘ 监’。”

〔七〕 苏舆云:“治要作‘食饮’ ,‘国’上有‘齐’字。”◎则虞案:说苑“节”上无 “臣”字,亦有“齐”字,指海本补“齐”字。

〔八〕 苏舆云:“治要无二‘其’ 字。”

〔九〕 则虞案:绵眇阁本“民”误 “即”。

〔一十〕苏舆云:“治要作‘衣食’ ,‘不’上有‘多’字。”

〔一一〕则虞案:说苑“受”下有“ 也”字。


    景公睹晏子之食菲薄而嗟其贫晏子称其参士之食第二十六
  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食〔一〕,炙三弋、五卯、苔菜耳矣〔二〕。公闻之,往燕焉,睹晏子之食也。公曰:“嘻!夫子之家如此其贫乎〔三〕!而寡人不知,寡人之罪也〔四〕。”晏子对曰:“以世之不足也,免粟之食饱〔五〕,士之一乞也〔六〕;炙三弋,士之二乞也;五卯,士之三乞也。婴无倍人之行,而有参士之食,君之赐厚矣!婴之家不贫。”再拜而谢。
〔一〕 孙星衍云:“初学记、后汉书注‘食’作‘饭’,说文:‘
粟,嘉谷实也。’盖米之有稃者为粟,脱粟免粟,言出于稃而未舂也。”◎刘师培校补云:“‘食’,当作‘饭’,书抄一百四十三、一百四十四并引作‘饭’。御览八百四十九、八百六十七两引作 ‘饮’,‘饮’即‘饭’讹。史记平津侯传云:‘食一肉脱粟之饭。’是其证。”◎则虞案:刘说是也。白帖二十八、御览八百五十皆作“饭”。

〔二〕 孙星衍云:“诗传:‘弋,射。’说文作‘隿’,‘缴射飞鸟也’。言炙食三禽。 ‘耳矣’,前文作 ‘而已’,与此音相近。”◎卢文弨云:“‘弋’,见夏小正传,‘ 弋’也者,禽也。‘卯’,一作‘卵’,疑‘卵’是,即鸡子也。”◎王念孙云:“案‘耳矣’者,‘而已矣 ’也,疾言之则曰‘耳矣’,徐言之则曰‘而已矣’。凡经传中语助用‘耳’字者,皆‘而已’之合声也,说见释词。”◎洪颐愃云:“‘五卵’,谓盐也。内则‘ 卵盐’,郑注:‘大盐也。’‘苔’一作‘茗’。”◎ 孙颐谷云:“张淏云谷杂记引此作‘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卯、茗菜而已’,以为饮茶之始,御览茗事中亦载此文,则知‘苔’字误。”◎孙诒让云:“夏小正云:‘十二月鸣弋。’金履祥(通鉴前编)孔广森(大戴礼补注)并谓即‘鸢’之坏字,则固不中膳羞。礼经说庶羞,亦未闻有‘炙弋’,且炙弋必以三为数,又何义乎?卢说殆不可通。窃疑此‘弋’当为‘樴’,仪礼乡射礼记、聘礼记说脯,并云‘五膱’。乡射郑注云:‘ 膱,犹脡也。’聘礼注云:‘膱,脯如版然者,或谓之挺,皆取直貌焉。’乡饮酒礼‘脡’作‘挺’,注云: ‘挺,犹膱也。’释文云:‘“膱”,本又作“樴”。 ’盖‘膱’、‘樴’与‘杙’、‘弋’形声义并近,(
说文木部云:‘樴,弋也。’尔雅释宫云:‘樴谓之杙。’)故互通。炙脯同为肉物,亦得以樴计数,固其宜矣。‘苔菜’,陆羽茶经引亦作‘ 茗菜’,此唐本已作‘茗’之塙证;然周时必无茗饮,窃意‘
苔’字未必误也。”

〔三〕 则虞案:御览八百四十九引 “嘻”作“噫”,“其”作“甚”。

〔四〕 则虞案:御览引作“而寡人之罪”。

〔五〕 俞樾云:“按上云‘食脱粟之食’,此云‘免粟之食饱’,免即脱也。广雅释诂: ‘免,脱也。’钱氏大昕养新录曰:‘免,与脱同义。 ’引论衡道虚篇‘免去皮肤’为证。谓‘去’即‘脱去 ’也,而未引 晏子此文,失之。 ”

〔六〕 俞樾云:“案‘乞’当作‘ 既’,说文皂部:‘既,小食也。’论语曰:‘不使胜食既。’今论语作‘气’,此省作‘乞’,古字并通。 ‘士之一既’,犹云‘士之一食’;下文‘二乞’、‘ 三乞’,并同,故曰:‘婴无倍人之行,而有参士之食也。’”◎洪颐讹云:“三‘乞’字皆当作‘气’。说文‘气’作‘气’,‘饩’作‘
气’。此复借‘气’为‘饩’,故下云:‘有参士之食。’”◎苏时学云:“‘乞’疑与 ‘吃’通,三乞,盖犹三餐果腹之意,作如字解亦可。 ”◎则虞案:御览八百四十九引三“乞”字皆作“足” ,盖草书形近而讹,“足”字义自显明,不烦辞费矣,当据改。


    梁丘据自患不及晏子晏子勉据以常为常行第二十七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一〕。”
〔一〕 陶鸿庆云:“‘故难及也’ ,‘故’当读为‘胡’,言何难及也,以见其无异于人也。墨子尚贤中篇‘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下文作 ‘胡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是‘故’‘胡’通同之证。管子侈靡篇‘公将有行,故不送公’,孙卿子解蔽篇 ‘故为蔽’,俞氏亦读‘故’为‘胡’。”


    晏子老辞邑景公不许致车一乘而后止第二十八〔一〕
  晏子相景公,老,辞邑。公曰:“自吾先君定公至今〔二〕,用世多矣,齐大夫未有老辞邑者矣〔三〕。今夫子独辞之,是毁国之故〔四〕,弃寡人也。不可! ”晏子对曰:“婴闻古之事君者,称身而食;德厚而受禄〔五〕,德薄则辞禄。德厚受禄,所以明上也;德薄辞禄,可以洁下也〔六〕。婴老薄无能〔七〕,而厚受禄,是掩上之明,污下之行,不可。”公不许,曰:“ 昔吾先君桓公,有管仲恤劳齐国〔八〕,身老,赏之以三归〔九〕,泽及子孙。今夫子亦相寡人,欲为夫子三归,泽至子孙,岂不可哉?”对曰:“昔者管子事桓公,桓公义高诸侯,德备百姓。今婴事君也,国仅齐于诸侯,怨积乎百姓,婴之罪多矣,而君欲赏之,岂以其不肖父为不肖子厚受赏以伤国民义哉〔一十〕?且夫德薄而禄厚,智惛而家富,是彰污而逆教也,不可。”公不许。晏子出。异日朝,得闲而入邑,致车一乘而后止。
〔一〕 则虞案:杨本无此章。

〔二〕 苏时学云:“齐之定公,不见传记,盖丁公也。丁公始居齐,故以为言,‘定’与 ‘丁’声近,盖古字通用。又二谥并见谥法,岂‘丁’ 本谥‘定’,后省而为‘丁’欤。”

〔三〕 王念孙云:“案‘矣’字涉上‘矣’字而衍。”

〔四〕 苏时学云:“言坏国之旧章。”

〔五〕 苏舆云:“‘而’同‘则’ ,故古书多‘而’‘则’对举。”

〔六〕 苏舆云:“‘可’疑‘所’ 误,当与上一律。”

〔七〕 则虞案:张纯一于“薄”下补“德”字,是也。

〔八〕 孙星衍云:“尔雅释诂:‘ 恤,忧也。’”

〔九〕 孙星衍云:“韩非外储说: ‘管仲相齐,曰:“臣贵矣,然而臣贫。”桓公曰:“ 使子有三归之家。”’论语八佾篇:‘子曰:“管氏有三归。”’包咸注:‘三归,娶三姓女,妇人谓嫁曰归。’或据说苑云‘三归之台’,以为台名,非也。说苑盖言筑台以居三归耳。此云‘赏之以三归’,韩非云‘ 使子有三归之家’,则非台明矣。”◎刘师培校补云: “论语八佾篇高注以‘三归’为娶三姓女,以此章‘泽至子孙’证之,其说似非。又此下晏子云‘岂以其不肖父其(卢校改“为”,是也)不肖子厚受赏而伤国民义哉’,亦‘三归’为受赏之征。又韩非子外储说述仲之言曰:‘臣贵矣,然而臣贫。’桓公曰:‘使子有三归之家。’则‘三归’迥与娶女无涉。窃以俞樾论语平议以‘三归’为家有三处,其说近是。说苑所云‘筑三归之台’,谓于所赐三区之宅,均筑台也,故下言‘费民 ’。附志于此。”

〔一十〕苏舆云:“拾补作‘为不肖子’,注云:‘“其”讹,依前文改。’”◎则虞案:指海本改“为”。兹从之。


    晏子病将死妻问所欲言云毋变尔俗第二十九
  晏子病,将死,其妻曰:“夫子无欲言乎?”子曰〔一〕:“吾恐死而俗变,谨视尔家,毋变尔俗也〔二〕。”
〔一〕 卢文弨云:“‘子’上当有 ‘晏’字。”◎则虞案:指海本增“晏”字。

〔二〕 文廷式云:“俗,习也。”


    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命子壮示之第三十
  晏子病〔一〕,将死,凿楹纳书焉〔二〕,谓其妻曰〔三〕:“
楹语也〔四〕,子壮而示之〔五〕。”及壮,发书之言曰〔六〕:“
布帛不可穷,穷不可饰〔七〕;牛马不可穷,穷不可服;士不可穷,穷不可任;国不可穷,穷不可窃也〔八〕。”
〔一〕 则虞案:白帖十、御览一百八十七、记纂渊海四十一引皆无“病”字。

〔二〕 则虞案:说苑反质作“断楹内书”。

〔三〕 则虞案:白帖引作“谓妻子曰”,御览、记纂引作“谓妻曰”。

〔四〕 孙星衍云:“御览作‘书记曰也’。”◎则虞案:宋本御览及记纂引作“楹记曰也 ”,作“楹”者是。说苑作“楹也语”。

〔五〕 则虞案:白帖作“视”,御览、记纂皆作“示”。

〔六〕 王念孙云:“案此本作‘及壮发书(句),书之言曰’,今本少一‘书’字,则文义不明。白帖十引此重一‘书’字,说苑反质篇同。” ◎则虞案:白帖作“及子壮”,指海本重“书”字。

〔七〕 于鬯云:“谓如以布帛为束带,不穷则有垂下者以为饰;穷则无饰矣。故曰:‘布帛不可穷,穷不可饰也。’”

〔八〕 孙星衍云:“‘饰’、‘服 ’,‘任’、‘窃’为韵。‘任’字急读。”◎俞樾云:“案荀子哀公篇‘窃其有益,与其无益’,杨倞注曰:‘“窃”宜为“察”。’庄子庚桑楚篇‘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释文:‘“窃窃”,崔本作“察察”。 ’盖‘窃’与‘察’一声之转。广雅释诂曰:‘窃,着也。’释训曰:‘察察,着也。’是其声近义通之证。 ‘穷不可窃’,当作‘穷不可察’,言穷极之则反无以察矣,故国不可穷也。”◎于鬯云:“此‘窃’字意作本义解,说文米部云:‘盗自中出曰窃。’是‘窃’以盗窃为本义。盗窃者,非果为盗为窃也,凡行而私有所利者皆盗窃也。晏子之意,以为此辈国宜容之,故国宜使有可窃之处,而不可太察,太察则此辈无容足之地,或转有甚于窃者。是即水清无鱼之意,又如俗所云‘大网既举凭鱼漏,小穴难防任鼠窥’也(二句出袁枚小仓山房集)。故曰:‘国不可穷,穷不可窃也。’问下篇云:‘尊贤而不退不肖。’夫不肖曰不退,则其持论固未可以常道论之矣。”◎于省吾云:“按‘穷不可察’ ,不词甚矣。俞说殊误。‘窃’应读作‘践’,古‘窃 ’字每与从‘戋’之字为音训,尔雅释兽‘虎窃毛谓之 ●猫’,注:‘窃,浅也。’释鸟:‘夏□窃玄,秋□ 窃蓝,冬□窃黄,棘□窃丹。’左昭十七年传疏‘窃玄浅黑也,窃蓝浅青也,窃黄浅黄也,窃丹浅赤也’,‘ 窃’即古之‘浅’字。说文:‘●,虎窃毛谓之●苗,窃,浅也。’按‘浅’‘践’并谐‘戋’声,诗东门之墠‘有践家室’,传:‘践,浅也。’韩非子内储说一 ‘臣之梦践矣’,难四亦有此语,干道本‘践’作‘浅 ’,并其证也。此言‘国不可穷,穷则不可践也’,外七第十五‘后世孰将践有齐国者乎’,管子大匡‘不践其国’,是均‘践’与‘国’相属为词也。”◎则虞案:说苑作“穷乎穷乎穷也”。是“不可窃”句,汉人已失其解,于说言之成理,可备一解而已。

分享到:
上一篇:集释卷第五
下一篇:集释卷第七
相关内容

评论 0 条 / 浏览 1310

点击获取验证码